曲陽傳奇女教師將離開心愛講臺(圖)
本報記者 祁勝勇 文/圖
5月21日,本報新聞周刊以《被拐女曲陽書寫園丁傳奇》為題報導了河南許昌女子郜豔敏被拐賣到曲陽縣偏遠山區的下岸村,六年如一日獻身山村教育事業的故事,報導發出後,搜狐網及時予以轉載,郜老師的不幸遭遇和無私情懷深深打動了來自全國各地以及美國、紐西蘭等國家的熱心讀者,不少讀者表示要對郜老師伸出援手,幫助12名因貧困面臨輟學的學生完成學業。
目前,中央電視臺、上海東方衛視、河北電視臺、以及《河南日報》、《大河報》、《鄭州日報》、《海口晚報》、《許昌晨報》、深圳《女報》等多家媒體聚焦曲陽,對郜豔敏老師的事跡進行採訪報導。
由於郜老師的教學經歷從側面暴露了曲陽縣教育管理的漏洞,縣有關方面竟決定取消下岸教學點,郜豔敏老師將離開心愛的講臺。
溫暖來自來自四面八方
考慮到郜老師白天要給孩子們上課,本報在上篇的報導中留的是記者的電話,報導刊出後,熱心讀者的電話幾乎將記者的手機打爆,僅在5月21日至22日兩天的時間裡,記者就接聽了100多個電話,都是要和郜燕敏老師聯繫,想給她提供各種幫助的。對一些表示要和郜老師本人通話的,記者就把她家的電話告訴對方,要他們在中午或晚上打過去。
即使是這樣,郜老師家的電話還是成了不容易打進的熱線,她家的電話是去年和其他村民一起集體安裝的,過去一年中就是遠在河南的家人來過幾次電話,沒想到,她一天裡接的電話比下岸村一個村莊一年接的電話都多。兩天的時間過去,郜老師的嗓音因長時間通話和激動的哭泣而變得嘶啞。
在上篇報導中,郜老師向記者求援,升到外村高年級的學生中有多名學生因貧困念不起書,其中的4人已經輟學,她只能利用星期天開辦掃盲班延續他們的學業,因為自己力量單薄,她期望外界有好心人與他們結個對子,幫助他們上學。
許多讀者為這則求援而感動,有幾十位熱心的讀者表示要與下岸村的貧困孩子結個對子。衡水一名64歲的癌症患者對記者說,我家境也不好,但我想幫助兩個學生。一個承德市的讀者在給記者的簡訊中說,「郜老師是個偉大的女性,我為她的堅強而羞愧,因為我是一個男人……」
省會一名下崗的女工劉女士打電話說,儘管我生活得很艱難,但比郜老師的生活強得多,我想幫助那裡的一個女孩。
正定正華小區的康先生來電說:「看了報導,很受觸動,山區窮孩子們的上學問題需要全社會關心。正好19歲的兒子康龍馬上要過生日,同學要送他生日禮物,他也想請同學到家裡吃飯。我就建議他們別吃飯了,也別買生日禮物了,把錢湊起來就有200元,這200元可能只是康龍他們的一頓飯,但對山裡的窮孩子來說,就夠上一年學的了。孩子聽後也很贊成,大家都覺得這樣過生日更有意義。」
……
保定市高新區明暢園居委會12名工作人員在22日周一例會時,黨支書記馬天迪給大家念了這篇報導,當時大家都掉了眼淚,他們當即表示,每人拿出200元,把12個孩子都包下來。馬天迪書記告訴記者,他們12人中,7名社委委員的每月津貼只有100元,5名社區幹部的月工資也只有500元,但大家一定要這麼做,他們還準備了20套書包文具,在社區裡徵集了大量舊衣物,並給郜老師特意準備了一袋米、一壺油、一箱奶,於周五組織大家一起送過去。
邯鄲市時代英才學校的幾位領導看了本報報導後,也很受感動,他們召開了校董事會,決定免費接納村裡那些上不起學的孩子,費用他們全包。
本報報導被搜狐等網站轉載後,引起了更大範圍內的感動,來自全國各地的讀者紛紛致電本報,詢問郜老師的聯繫方式。22日晚,一位遠在紐西蘭的華人託馬斯·李給記者打電話說,他深為郜老師的偉大而感動。而遠在美國的華人崔健也打電話到本報編輯部,希望儘自己的微薄之力幫幫這些苦孩子。崔先生現在美國史丹福大學,他想組織一些華人共同來幫助那些上不起學的孩子。
發放捐款,她首先想到的是學生
張家口宣化區一位不願意透露身份的李先生,在讀到記者報導的當天下午就給郜老師寄來了3000元錢,他對記者說,他想把12個特困學生都包下來,其他的600元給郜老師補貼家用。
李先生說他是本報的忠實讀者,過去也多次參與過本報組織的救助活動,當他看到郜老師的報導時,他邊看邊哭,他對老伴說,我們一定要幫幫她,一直幫下去,這12個孩子上到中學幫到中學,上到大學他們幫到大學。李先生說自己是一名退休幹部,不富有,但省吃儉用這點錢還是有的,他幫不了了還有四個兒女,他會要求他們一起來幫助這些苦孩子們。
24日,記者和農民攝影家劉向陽一起來到下岸村,為孩子們發放這第一筆到達的捐款。孩子們和家長們都聚集到小學校門口,顯得很激動。
第一次發放救助的有6個升到輝嶺小學輟學又復讀的孩子,4個已經輟學在郜老師開設的掃盲班學習的孩子,還有5個新增加的特困生。升到外村高年級的特困生,其中兩個已經輟學。
上次報導中提到的劉衛(化名)、楊闊兩個特困孩子這次沒有計算在內,郜老師與記者商量,這兩個孩子都是現在自己班裡的,由自己管著,不著急。先發給這些升到外村高年級已經輟學和面臨輟學的孩子,儘快讓他們去上學。
在郜老師又添加的救助對象中,張鵬(化名)、楊強(化名)、張小明(化名),他們的媽媽都是被拐賣來的外地女人,都走了。張鵬和楊強現在輝嶺小學讀書。張小明的父親已去世,現在成了孤兒,跟著二伯過,已經輟學四年了。張小花(化名)是家中的獨女,媽媽也是買來的,有病,父親已經50多歲了,她已經輟學兩年了。郜豔敏說,張小明很聰明,張小花曾經是班裡的尖子,但他們因為要幫助家人幹活或照顧病人,現在連掃盲班都沒有上,為了勸說他們能夠復讀,她這兩天反覆找他們的家長做工作。
張家口李先生提供的捐款中捐給12個學生每人200元,其他600元是捐給郜老師的,但她對記者說,先給了這些學生吧,他們上學更要緊。於是2800元捐款發給了這些孩子們。還剩下200元,本來想發給另外一個輟學在家好幾年的15歲男孩楊剛(化名),但楊剛表示,他不會再去念書,我們只能暫時把他排除在救助範圍外,郜老師說還得繼續做他家長的工作。
郜老師給排好隊接受捐贈的孩子們講話,「這些錢是一個好心的李爺爺給你們捐的,他讓你們去上學,你們一定不要辜負他的期望。」
記者隨後與李先生通了電話,向他介紹了捐款的使用情況,李先生大為感動。隨後他給記者打來電話,說又寄出了500元,一定要給郜老師補貼家用。
捐款現場,幾個鄉親對記者說,郜老師心好,做事情光想著別人,過去有人通過學校給村裡捐舊衣服,她都是讓村裡人先挑、先領。記者看到,郜老師穿的一件老式軍上衣的肩膀處已經磨破。
她想改變下岸村所有人的命運
穿補丁衣服的大人,眼巴巴看著領到捐款的孩子,都在顯示著下岸村極度的貧困。郜豔敏嘆息著對記者說,村裡應該念書的孩子有50來名,有在本村和輝嶺、朱家峪上小學的,有十幾個輟了學放羊的,有個別上了初中的,家家的情況都差不多,都是應該救助的對象,她說,最好是讓這50來個孩子都能結上對子。
在郜豔敏教的二年級教室裡,一個可愛的8歲女孩舉著自己的畫讓記者拍照,但她很彆扭地坐著,記者仔細一看,這個女孩的褲子已經破舊得露了屁股。
村支書楊進海,今年59歲,已當了5年的支書,他每年有鎮裡發給的一千多元津貼,但家裡也是一樣的貧窮,他的大女兒只念了一年書,今年17歲就出去打工了,二女兒今年14歲,也是只念了一年書就輟學了。郜老師曾反覆給支書做工作,讓其女兒上學。
楊進海告訴記者,村裡一共400來口人,380畝地,而且都是山地,靠天吃飯,每年能勉強餬口,村裡年人均收入只有二、三百元,村集體一分錢收入也沒有。由於不通公路,所以村子的貧困狀況很難改變。村裡的小夥子討不上媳婦,像郜老師這樣被拐賣來的媳婦特別多。
記者在村裡與一些閒坐的婦女攀談,這些婦女有雲南的、四川的、廣西的,各地的都有,好多人都是被拐賣來的。她們說,村裡原來有四十來個被拐賣來的媳婦,現在只剩下二十多個,"誰願意在這窮地方呆啊。"
郜老師告訴記者,現在村裡的男人還是靠買媳婦,不過像她12年前那樣被拐賣來的少了,來騙錢的多了。她姨婆婆家兩個兒子去年都買了媳婦,一個花了一萬多,都是過上一個多月就沒了蹤影,姨婆婆家兩個兒子外出下井攢的血汗錢、以及親戚們一毛兩毛湊起來的兩萬多元就這樣打了水漂。在第一次領到捐款的孩子中,楊小強(化名)的哥哥就剛花一萬多元買了媳婦,最近跑了,所以他父親再也不讓楊小強上學了。郜老師痛惜地說,小強的哥哥最早跟她念過書。
村裡十幾個被買來的媳婦先後離去,也留下了二十多個孩子,在這些沒媽的孩子中,輟學的特別多。其他的家庭,如果有疾病或買媳婦的,也會債臺高築,使小孩子上不起學。因為孩子們升三年級就要去外村,對他們的家庭是一個不小的負擔,如果升到初中,在外住校、吃飯,最少一年也得需要兩三千元。
郜豔敏對記者說,村裡不僅孩子們苦,那些老人們也苦,他們的兒女生計艱難,所以常顧不上他們,他們中的許多人還得幫助養育沒了媽的孩子們。村裡沒有水井,看著他們每天挑著水桶去幾裡地外的山泉挑水的樣子,分外可憐。
郜豔敏流著淚對記者懇求,請您給呼籲一下,讓外面的人幫幫下岸村吧,幫幫這裡的孩子和老人,村裡人太沒辦法了!
村裡人把郜豔敏看成下岸村的希望,76歲的老黨員楊濤兒大娘對記者說,前些天換屆,好多鄉親想推舉郜豔敏當支書。
村支書楊進海向記者介紹,多半年前,郜豔敏已成為中共預備黨員,等她轉正後,村支部準備吸收她進班子。"她有能力,有文化,而且做事先想著別人。"楊進海說。
教育局計劃取消下岸教學點
在來自全國各地的電話中,一些熱心的人勸郜豔敏離開下岸村,不少人還願意給她在城市裡找一份稱心的工作。郜豔敏說,我已經離不開下岸村這些孩子們了。
本報報導刊出後,郜豔敏和下岸袖珍小學一時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中央電視臺、上海東方衛視、河北電視臺、《大河報》等多家媒體來到下岸村,採訪郜豔敏的傳奇經歷。
但當地有關部門對此反映冷淡,24日上午,就在本報記者尚在下岸村幫助郜老師發放捐款時,下岸教學點的上級輝嶺中心小學校長馬民家給郜豔敏老師打電話,對她進行了嚴厲的批評,說縣教育局領導來過電話,要她不要亂說。接完電話,郜豔敏驚恐、委屈得哭起來。
記者當即給馬民家校長回電,詢問輟學孩子復讀問題如何解決。馬民家有些為難,他表示,這些學生如果能跟得上班就讓他們回來,如果跟不上就只能降級,他說,過去也曾給輟學孩子的家長做過許多工作,但家長就是不配合,有的學生甚至是班裡數一數二的,他擔心,即使是給這些孩子結了對子,這些孩子拿了錢也會再度輟學。
曲陽女教師的經歷在當地也引起了強烈反響,適齡孩子輟學問題、教育投入不足問題都暴露了當地教育管理部門的種種漏洞。一個老教育幹部說,這是一個不幸的弱女子背負起教育部門應當背負的責任,真讓人感慨萬千!曲陽3年前出了個百萬家財的教育局長,現在又出了個被拐賣婦女當上教師無私奉獻的郜豔敏,真是鮮明的對比和諷刺!
郜豔敏老師面臨的生活困難和輟學孩子問題沒有得到縣裡的支持和幫助。6月25日,曲陽縣教育局辦公室主任付躍飛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稱,下岸教學點的存在有其歷史原因,由於地理位置偏僻才得以保留,它不符合合校並點的規劃。25日上午,主管副縣長、縣教育局有關領導已研究此事,根據規劃,最近它將被合併到輝嶺小學,輝嶺小學距離下岸村沒有村民說的十裡遠,只要翻半座山就可以通到公路上。付躍飛又說,下岸小學由郜老師一人教兩個班不利於孩子學習成績的提高,一些副科也開不起來,現在小學只有英語、電腦課,總不能讓老師翻山越嶺來下岸上課吧?
付躍飛表示,下岸教學點合併到輝嶺小學後,一二年級的學生家長對孩子翻山不放心,可組織接送。對郜豔敏想成為一名聘用老師的願望,付躍飛說,幾位領導已經研究過,郜豔敏為村裡的教育做出了很大貢獻,也非常熱愛教育事業,但她不符合正式聘用的條件,為了滿足她繼續從事教育工作的願望,我們考慮讓她承擔接送學生的工作,這樣她仍然不會離開教育行業,而且輝嶺小學先進的教學方式也有利於她提高水平課下輔導學生,如果今後政策放寬,郜豔敏繼續深造的話,可以優先錄用她為正式教師。
付躍飛承認,取消下岸教學點有一定的難度,"這需要我們做家長的工作,做學生的工作,做老師的工作。"
記者了解,六年前按規劃下岸小學合併到輝嶺小學後,一二年級的學生家長因孩子太小翻山不便而不讓孩子上學,全村低年級學生全部輟學,在這種情況下,郜豔敏應家長、孩子和輝嶺小學校長的請求擔任代課教師。輝嶺小學校長馬民家在前次記者採訪中曾承認下岸教學點教學成績良好。
縣教育局即將取消下岸教學點的計劃讓郜豔敏很痛苦,沒想到她的經歷給曲陽"丟了醜",她萬萬沒想到事情的發展會是這樣的結局。她現在擔心的是今後如果讓小孩子們翻山去上學,他們的父母因此讓他們輟學怎麼辦。她流著淚對記者說,怎樣對我都行,關鍵是要讓孩子們都能念書。
記者手記
從被拐女當教師看曲陽教育部門的缺位
祁勝勇/文
被拐女當教師書寫園丁傳奇的地方,是河北省曲陽縣,三年前,這裡曾產生過轟動全國的另一則"傳奇",縣教育局局長郝成學家裡搜出了百萬家財。
表面上看,郜豔敏當上老師是一個偶然的例外,但仔細想一下,這是一個沉甸甸的悲劇,也是一個莫大的諷刺:小學教育這個最基礎、最重要的教育環節,竟然需要一個被拐賣來的弱女子來擔當,她柔弱的肩上,挑起的是政府職能的缺位。從巨貪教育局長到傳奇女教師,我們看到了二者間必然的聯繫。
我在曲陽的大山深處採訪時,看到了很多揪心的例子:不少孩子輟學;偏遠山區的一些老師想方設法調到城裡或離城近一些的地方,一些艱苦的教學點只能由代課老師任教;在孝木鄉南青陽貫小學,國債項目的教學樓已經竣工三年,但由於地方配套資金不到位,給不了施工隊工程款,孩子們只能擠在漏雨的破爛教室裡上課,連課桌都沒有……
當地一位教育幹部告訴我,郝成學落馬後,三年的時間曲陽一直沒有專職的教育局長,一直由一名副縣長兼任。據說是這個崗位"太熱",許多人"想",但人選不好選,只能先空著。於是出現了這樣的情形,這位副縣長不僅主管教育,還分管文化、體育、廣播、旅遊等多項政府工作,精力分散;教育局一位書記負責全面,而又有一名副局長主管人事。
從這些日子我在山區實地調查的情況看,教育缺位是這裡的群眾至今仍然極度貧困的重要原因:大山貧瘠的自然環境造就了這裡的世代貧困,而沒受過教育的山裡人根本沒有能力改變他們的生存環境,沒有能力走出大山,在下岸村這樣的偏遠山村,現在輟學的孩子,註定要走上他們父輩的老路:當羊倌,買媳婦.....
顯而易見,要解開這個死結,最長遠最根本的解決辦法就是要提高這裡的教育水平,提高人群的文化素質。在這個問題上,政府要承擔的責任是毋庸置疑的。全民教育,不應該有被遺忘的角落,不應該漏掉一個孩子,"一個也不能少",既是法律嚴肅的要求,也是一個健康社會、和諧社會的道德底線。
我們發現了郜豔敏這個傳奇的山區女教師,和廣大讀者一樣,對這則新聞的傳播寄予了良好的願望:輟學的孩子能夠重返學堂,更多的孩子能得到救助,偏遠山區的教育能得到政府的重視和社會的支持,下岸村的貧困狀況能得到改變。對於教學成績良好、無私奉獻的郜豔敏老師,我們設想,當地教育部門一定會給予肯定,那樣無論對下岸村的孩子們還是郜豔敏老師,都將是一個圓滿的結局。
來自讀者熱浪般的反饋,使我們感受到了社會的良知和溫暖,而當地教育部門的反應,卻出乎我們意料之外,使我們感到驚訝和困惑。
郜豔敏受到了嚴厲的批評,配合我採訪郜豔敏的農民攝影家劉向陽受到了指責,教育局準備將下岸教學點取消合併,以合乎"達標"的成果。這樣的結果是,一二年級的孩子會再次因不能翻山而像6年前一樣大量輟學,與郜豔敏老師一起失望的,肯定還有無數熱心的讀者。
對曲陽教育局"遮醜"的做法,我們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示理解。誠然,當地的經濟還不是十分富裕,政府要承擔的責任還有很多,也許一時還沒有足夠的能力徹底解決教育存在的問題。但至少,應該有勇氣面對現實,積極利用各種條件,想各種辦法,來改善教育現狀,而不是包裹"家醜",諱莫如深。
本報報導刊出後全國多家媒體聚焦郜豔敏和她的學生們,這應當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教育部門可以統一整合外界救助,為社會助學力量搭建高效、可操作性強的平臺;郜豔敏老師也可以成為激勵所有教育工作者勤奮工作無私奉獻的典型。我們相信,郜豔敏老師的事跡,在山區教育的大背景裡,或許只是一個偶然的個案,但她身上體現出的對教育的熱忱、對孩子的摯愛,卻是我們所有教育工作者最為寶貴的品質,她身上所體現的奉獻精神,也許就是我們解決山區教育問題最稀缺的資源。
愛心熱線
看了報導,心裡很難受,這些孩子太需要人關心了,我六十多歲已經退休了,退休金也不多,但200元錢還拿得出。我還和兩個兒子說了,他們也各資助一個上不起學的孩子。
石市孟女士
山區有挺多孩子上不起學,真讓人擔心,我也是工薪族,收入雖不高,但還是想資助一兩個孩子,儘自己的微薄之力吧。
石市袁女士
21日看了你們的報導,想見一見這些孩子,幫幫他們,我自己沒上過學,希望看到孩子們都能上學。
廊坊董女士
我在社科院工作,看了郜老師的報導,很受感動,想給她郵點書。
石市孫女士
我幾年前資助過苦孩子,現在看到曲陽的這篇稿子,想再資助一名孩子,孩子們那麼小,得上學啊。郜老師也很不容易,自己被拐賣,很不幸,但為了孩子們,還是在山裡扎了根,讓人敬佩。
石市何先生
我兒子3歲,正在上幼兒園,家裡條件算不上優越,但跟山裡比要好了很多。在這樣的家庭條件下,兒子根本不知道還有許多孩子生活困難上不起學,我向兒子講了郜老師和這些窮孩子們的故事,讓兒子拿出他的壓歲錢,資助一名山裡孩子上學,我希望用這樣的方式來教育他,培養他的愛心,教會他懂得珍惜。
衡水尚女士
我在白溝,離曲陽不遠,我想去看看,能幫就幫他們一點。
白溝丁先生
我自己在霸州上班,想資助一個孩子。
霸州孟先生
我們老兩口已退休,住在北合街,想給郜老師和孩子寄2000塊錢。
石市兩位老人
我是石家莊市勞教所的工人,想為郜老師和孩子們提供點幫助。
石市張先生
我過去當過老師,對郜老師和那些苦孩子的生活深有體會,我想幫助他們,了卻一下心願。
大城縣趙淑玲
我想每月給孩子寄點錢,希望記者幫助聯繫。
行唐一位先生
我也是個記者,看到你們的報導很受感動,都市報報導的是郜老師的壯舉,也給有關部門上了一課,希望能看到更有深度的新聞。
邯鄲市路先生
如果您想向郜老師和孩子們提供幫助,請撥打本報熱線電話:0311-88631211,也可和記者聯繫,電話13333015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