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俗話說「人有三急」,大家都是吃五穀雜糧長大的,不管平民還是貴族,都難免會面臨一個問題:內急。平常時候內急沒關係,找個茅坑解決一下就好了,但是上朝的時候突然內急怎麼辦呢?
明清時期,為了避免臭氣燻天,煞風景,在修建紫禁城時,並沒有設計廁所的位置,所以上朝的大臣門偷偷溜出來上廁所,根本不可能,於是只能從自身想辦法!那麼皇帝和大臣在上朝的時候突然內急怎麼辦?
先說皇帝,他如果內急,可以直接說:「有事快奏,無事退朝。」這樣就掩蓋過去了,因為散不散朝他老人家說了算。當然,遇到不開竅的大臣還要上奏,皇帝可以單獨留下他,等自己上完廁所再回來處理,這還是比較靈活的。
至於大臣,這事兒就很麻煩了,上朝之前不吃不喝,先要將肚子裡的存活全部排乾淨,避免上朝時出現尿褲子、放屁這種對皇帝不敬的現象發生,甚至連咳嗽都是對皇帝的不敬,如果真內急怎麼辦?除了拼命憋著,其實還有一個辦法!
古代早朝,從明朝開始到清朝,也盛行幾百年,為了避免內急,惹得皇帝不高興,官員們可謂是想盡了辦法,結果還真讓他們找到了避免尷尬的方法!據說古代有一種非常珍貴的木頭,據說含在嘴中可以有效緩解內急症狀。這種木頭取自金絲楠木,其上被一種特殊的鳥的口水腐蝕後,用火燒烤,最後得到拇指蓋大小的一塊。但這種東西太過高級,一般的官員根本用不起。
所以,對於大臣們來說,朝會時內急是個非常難受的事情。因為他們不管用什麼方法,不吃東西也好,口含楠木也好,歸根結底還是一個字,那就是只能「忍」。
那麼就有人問了,上朝那能多長時間啊?不是一會就完了麼?好吧,我讓你看看,古代上朝一般分為早朝、晚朝,有些帝王會放棄自己的休息時間,增加午朝。一般都是一個小時往上,有時候事情比較多,會從早上五點(早朝),一直到晚上8點(晚朝),唐太宗時期就經常有這種事發生。
所以雖然每天都要早起,每天都要餓肚子,但起碼不會因為內急,讓自己的膀胱受苦!或者如果因為上趟廁所丟了腦袋,滅了族人,這代價也太大了,想想上朝內急還真是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