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東子有點上火,媳婦生了孩子還不到三個月,過了臘八後,幫著看孩子的農村丈母娘,就一次次地說,要趕在臘月二十三辭灶過小年前,回農村老家去,怎麼勸也不聽。
「你說鄉下冷鍋冷灶的,兩三個月都沒燒點火烘烘,這大冷天的,零下十多度,城裡有暖氣不住,非要回鄉下挨凍,這丈母娘咋就這麼不省心,不體諒小的呢?原來打譜就是讓丈母娘在城裡過年,這一下搞得措手不及。」
才二十多歲的東子,確實不能理解丈母娘為啥非要回農村老家的緣由。偏偏自己老家在大東北,過年要是帶孩子回去,孩子這麼小,媳婦出月子未久,更扛不住北方的酷寒。其實這真不怪東子丈母娘,當然,也不怪東子。主要是東子年輕,從小在城裡讀書,根本不知道農村過大年對莊戶人的重要性。農村的傳統民俗,有許多的過年講究,老人們都信,也都遵守著呢,他們此刻要求回老家,自然有她回老家的道理。
一、農村民俗臘月二十三前住娘家的閨女得回婆家過年,老思想的農村人,自然也沒丈母娘過年在女婿家的道理。
你說迷信也好,封建也罷,反正在阿兮的老家農村,過去很重視這一條。說出嫁的閨女不踏娘家的塵草,丈母娘和丈人住女婿家裡,也會被村裡人笑話不懂禮。所以你看,東子的丈母娘一直強調辭灶前回老家,應該考慮的就是這事。你讓她住在你這裡過年,老人有些事情不想說出來,怕說出來就應驗了,她自然是啥也不說,一心想過年回家,免得真有什麼不好,影響到閨女女婿外孫一家了,那可讓她怎麼好?
辭灶是大日子,民間稱為過小年,是灶王爺上天述職的日子。灶王爺被農家譽為家神,是保佑家宅平安的。農村的臘月二十三,要吃年糕,供糖瓜,很虔誠的,農村的民俗文化傳承,是農民的信仰,輕易不能丟的。
二、人奔家鄉馬奔槽,農村風俗如此,老家是根兒,祖墳在的地方,只要能動彈,就不能讓祖宗回家冷鍋冷灶享受不到小輩的煙火。
說到這裡,肯定又有人要說是迷信,但農村規矩就是如此。臘月二十四掃灰除塵,接下來一直忙碌到年三十兒,要做好多好多好吃的,烀豬頭,打凍,炸面魚,炸魚,炸丸子,做大棗餑餑聖蟲,包包子,包餃子,做豆腐,灌香腸,東西準備得那叫一個充足。
農村人一整月基本都要熥著頭年的熟食吃,不開火做新的。寓意年年有剩財聖飯剩糧。而且年三十家裡家外都貼上紅對聯,壓上桃枝,松枝竹枝,北桌子上擺碗,北牆上掛迎屏,掛宗譜,香燭等等,年三十傍晚必須上墳,叫祖宗回家過年。你說東子丈母娘只要一想到老家冷冷清清,祖宗回家連點菸火氣聞不到,如何能安心在女婿家裡過年?那自然是歸心似箭了。
三、農村民俗拜大年,是農村人一年最重要的一刻
農村人的拜大年,很有儀式感。阿兮記得,小時候凌晨兩三點鐘就開始抹黑出去一家家拜年,幾乎全村每一家都要走到問好到。平時村裡人有個啥不周不齊的,這個日子是和解的最好時刻。一聲過年好,所有的恩怨一筆勾銷。在這個日子上門,有面子,也不尷尬,而且效果好。常常有那心重的老人,會合計一下,今年誰沒來拜年,所以說,有些恩怨,其實就在細小處。
有錢沒錢回家,接受了新思想的農二代農三代們,請多給予農村父母爺奶們理解和尊重。老人老思想,他們多少年遵循傳統,早已經習慣了,你現在要急著給他們改過來,有些太突兀。慢慢來吧,您說呢?
農村農民農業,民諺民俗民風。歡迎關注阿兮隨筆交流互動,為您分享農村事,共同探討三農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