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戰略背後的歷史發展規律

2021-01-10 求是網

  編者按: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要深刻認識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紮實實把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好。習近平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統籌謀劃,科學推進。寫好這篇大文章,真正讀懂鄉村振興戰略內涵,求是網特別邀請「三農專家」陳錫文進行深入解讀。

  訪談嘉賓:陳錫文(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訪談主持:徐輝冠

  

  訪談實錄:

  求是網:十九大報告裡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山東代表團審議時又講鄉村振興戰略,為何要如此凸顯鄉村振興戰略,其中的關鍵在哪?

  陳錫文:習近平總書記這次在山東代表團的講話,為什麼講要振興鄉村,我覺得可從國內、國際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都可以看到一些規律性的東西。中國無論是國土面積,還是人口規模,都是大國。作為一個大國,農業、農村、農民不可能被消滅。一個正常國家的發展和進步一定是城市和鄉村兩種功能的協調發揮。城市應該起到集聚人口,集聚財富,集聚技術,起到帶動一個地區乃至國家經濟發展的作用。農村則是提供生態屏障,提供基本的農產品,保存這個民族,這個國家自己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傳承等等這些功能。這兩種功能都必須存在,你要消滅其中任何一種功能,你自己很難正常地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講,你不可能去建設一個發達的城市,落後的農村,那不可能是現代化的國家,更不要說城鄉農民都要進入全面小康社會,都要實現現代化。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我覺得我們的鄉村不能讓它衰敗。

  為什麼強調振興它,從中國的國情來看,有這麼多數量的農民,城鎮化進展到現在有40%的人還在農村,在農村還有5.7億人。這是什麼概念,比70年前還多一億農村人口。我們建國時是4.8億農村人口,現在5.7億多。習近平總書記講過即使城鎮化率達到70%,15億人口達到70%,農村還有4億人口。我估計到2050年城裡人口會佔到總人口80%,農村會佔20%,農村那時有兩三億人,那也是巨大的數量,有這麼多人在那裡生產生活,你怎麼可以讓它凋敝。只要有農村在,有農民在,我們黨和政府就有責任要把農村建設好,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為什麼強調鄉村不能衰敗,鄉村要振興的關鍵所在。

  我覺得任何時候都不可能消滅農業、農村,農民也一直存在,因此你就要把它建設好。我覺得這種思路在別的國家也曾經歷過,你看歐洲,歐洲很多國家經歷過工業革命,比較早實現現代化,現在到他那去看,他們的農村衰敗嗎?不衰敗。我估計工業化早期,在現代化過程中,歐洲那些現在已經真正建成所謂的發達國家,也曾出現過大量人口流失,經歷過一段衰敗,後來人家意識到城市和鄉村是兩種不能被替代的功能,它只能互補不能替代,城市和鄉村不能偏廢而行,並及時進行了糾正。當然,新大陸國家,美國、澳大利亞、南美洲這個情況不一樣,他們沒有村。他們基本上只有農業和農民,沒有村莊一說,跟我們的狀況不一樣。像新加坡這樣的城市國家,它可以不要農村無所謂,但是我們這樣一個大國不可以不要農村。所以要建成全面小康社會,要實現現代化強國,首先一條,我們必須要實現城鄉協調發展,不能讓外國人說我們城市像歐洲,農村像非洲。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從國家的歷史,從我們的現狀,從我們的人口分布,我們必須要振興鄉村。

  求是網:那該如何振興鄉村?

  陳錫文:至於怎麼振興鄉村,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很清晰的目標,所謂鄉村振興就是要做到五個方面,要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這是目標。應該說目標講得很清楚。這次,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山東團審議時,他又講了五個振興——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這五個振興是講具體的做法。我覺得,從這個邏輯上講,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鄉村振興明確的五個方面是目標,在山東代表團審議時,他提出的五個振興是具體做法。十九大講的是目標,是方向,在山東代表團審議時講的是做法,怎麼給它落地。通過這五個振興,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把要做的工作講得非常清楚。

  求是網: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山東團審議時還說了一句,鄉村振興繼續推行,他講到了不能搞「一刀切」,現在很多農村做產業時有點盲目上項目,你如何看待這一問題?

  陳錫文:我覺得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到現在,大家都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了。十二三年前,中央提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那是目標,也是五句話。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到具體操作的時候,很多地方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就自行做出選擇。我們這麼多年計劃經濟下形成的工作方式非常不好的,有地方做事不是給老百姓謀福利而是做給上級看。於是有沒有條件我就是自己這麼幹,我那時候下去調查的時候,到一個村裡,有個大嬸就跟我說,支部書記講「新農村建設就是有錢蓋房,沒錢刷牆」。有錢就蓋房子,沒錢刷牆,你總得做,做了給誰看?給上頭看。這種工作方法要摒棄。

  第二個要因地制宜,我們現在農村3萬多個鄉鎮,60萬個村民委員會,317萬個自然村,你要看你的資源來辦事,因為中國各地農村差距、差別太大,很難規定你可以做什麼,不可能做什麼。你要創造性貫徹中央的要求,總的要求是一樣的。產業興旺,講的是產業要振興,你這個地方能搞什麼產業,你聽廣大人民群眾的意願,大家一起研究做,不能好高騖遠,不能簡簡單單模仿別人。做什麼事要有人才,要不自己培養,要不引進,或者外出的人回來。這些問題都只能從實際出發,關鍵是我們要總結歷史經驗教訓,不能做得不償失的、傷害名利的事情,更不能損害老百姓的利益。否則,最後代價很大,成果很小,交代不過去。

  求是網:鄉村振興和農業供給側改革是兩種不同的提法嗎?

  陳錫文:農業供給側改革主要是對農業生產的狀況而言。農業生產包括農村的產業裡邊,農業供給側改革是前年開始提出來的,一直在推進。鄉村振興中提出來的產業興旺,從這個角度來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應該說是產業興旺裡面包含著的一部分內容,是農業這個產業怎麼適應現在的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所以相對於鄉村振興來講,相對於鄉村振興的一個目標產業興旺來講,農業供給側改革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且這個問題在相當程度上也是階段性的,因為農業發展到現在,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講的主要矛盾不是數量不夠,而是結構性矛盾。結構性矛盾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你生產出來的東西需求不對,有需求的產不出來,或者產出來賣不出去,庫存很大。還有,可以能生產出來,但成本比國際市場高,價格比國際市場貴,沒有競爭力。現在要解決的是這兩個問題,一個問題怎麼樣讓我們的生產適應市場需求。生產不能自娛自樂,生產出來是為了賣,你的東西要受歡迎。從產業自身效率來講,得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有競爭力,這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義。

  另外,我們講農村產業興旺不光是發展農業。在這個過程中農村也要發展其他產業。一直強調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強調新產業、新業態。所以從這個角度講,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仍然是當前農村改革發展中的一個很重要的課題。但是它只是整個鄉村振興戰略整個產業興旺的戰略中的一個組成部分。

相關焦點

  • 鄉村振興戰略的偉大意義
    本卷第九個專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全面闡述了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的戰略部署。這是對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闡發,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戰略意義。當前,我國正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邁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新起點上。
  • 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鑄魂工程—"切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專家講習...
    ——2018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山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能光看農民口袋裡票子有多少,更要看農民精神風貌怎麼樣。文化振興在鄉村振興戰略中處於怎樣的位置?  左亞文:從2004年起,中共中央、國務院都要在每年年初發布關於「三農」問題的一號文件。在這些文件中,鄉村文化建設都是不可或缺的內容。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並作出了具體部署,其中「鄉村文明」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一環。  習近平總書記一向高度重視鄉村文化建設。
  • 惠州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文化振興工程發展鄉村特色文化產業
    我市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篇大文章。我們要遵循鄉村發展規律,不搞一刀切,不搞大拆大建,注重地域特色,體現鄉土風情,讓鄉村成為城裡人留戀、村裡人樂居的幸福家園。   惠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著豐富的歷史遺存和文化,而且惠州傳統村落(古村落)保存比較多,擁有豐富的文化與自然資源。
  • 鄉村振興戰略的時代意義
    二、作為國家戰略的鄉村振興戰略 黨的十九大報告(下文簡稱報告)把鄉村振興戰略與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軍民融合發展戰略並列為黨和國家未來發展的「七大戰略」,足見對其的高度重視。作為國家戰略,它是關係全局性、長遠性、前瞻性的國家總布局,它是國家發展的核心和關鍵問題。
  • 如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幾點很關鍵!
    2019年第11期《求是》雜誌刊發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這是他2018年9月21日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這篇關於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講話,為切實做好新時代鄉村振興工作指明了總方向,提供了大遵循。  在這篇文章中,總書記都談了些哪些重要內容?
  •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和方針
    我國有5000多年的悠久歷史,鄉村是中華民族傳統文明的發源地,在經濟社會發展中一直佔有重要地位,鄉村的富庶是盛世歷史的重要標誌。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並提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體要求。
  • 習近平再談鄉村振興戰略,這幾點很重要
    今秋,首個農民豐收節到來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21日就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行第八次集體學習。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是關係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
  • 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助推鄉村振興戰略
    近年來,興化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圍繞堅持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雙輪驅動、統籌優化城鄉國土空間、分類推進鄉村振興的目標,科學整理改造未利用土地,大力復墾縮減農村建設用地規模,積極引導人口聚集,加強對集鎮、集聚提升類村莊的培育發展,實施耕地佔補平衡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三年行動,按照「先易後難
  • 打好鄉村振興戰略第一仗
    各地強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打好鄉村振興戰略第一仗蔣友親 攝(中經視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仗。去年,全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啟動,各地積極推進農村垃圾治理、汙水處理、「廁所革命」、村莊清潔行動等,農村面貌發生巨大改變,農民生活方式開始綠起來、農村生態環境開始美起來。
  • 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
    二、堅持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我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對鄉村振興戰略進行了概括,提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 鄉村振興戰略內涵解析
    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就明確提出了「堅定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等「七大戰略」,並將鄉村振興戰略放在了「七大戰略」之中間位置,將鄉村振興上升到了戰略高度,足見鄉村振興戰略充滿了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和時代性。這一戰略全方位描繪了一幅富裕、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鄉村新圖景。
  • 吉林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
    第一章 規劃背景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貫穿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過程的長期歷史任務,是全面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戰略舉措。鄉村興則國家興,鄉村衰則國家衰。吉林是農業大省,經過多年努力,吉林農業農村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貢獻,在國家事業發展全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重要地位,擔負著重大的政治責任。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事關吉林發展全局,事關吉林「三農」創新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和歷史意義。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必然要求。
  • ...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是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路線圖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餘欣榮介紹《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餘欣榮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出發、著眼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順應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嚮往作出的重大決策。
  • 十九大「鄉村振興戰略」解讀及建言
    但是,決勝期內要堅持實施的「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軍民融合發展戰略」都將延續到從十九大到二十大這個「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延續到實現第二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整個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體現了推進中國特色鄉村現代化的雄心壯志。
  • 福清市海口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因此,要走農業現代化道路,創新農村社會治理,深化農村各項改革,努力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必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讓城鄉發展有機聯繫、相互促進,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 農商行如何服務鄉村振興戰略
    這給服務「三農」、小微為主業的農村商業銀行帶來了重大的歷史機遇。   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既是農商行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責任使命,也是推進自身轉型升級、落實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農商行在服務鄉村振興戰略中具有怎樣得天獨厚的條件?當前金融業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存在哪些不足?農商行如何服務鄉村振興戰略?
  •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時代意義與創新價值
    ,是站在新的歷史背景下農業農村發展到新階段的必然要求。 關鍵詞:鄉村振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作者簡介: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重要內容,是站在新的歷史背景下農業農村發展到新階段的必然要求。
  • 休寧縣祖源村:踐行鄉村振興戰略 激活農村發展活力
    3月25日,以「鄉村振興,以花為媒」為主題的第八屆中國黃山油菜花攝影節暨「想見新安江」全國攝影大賽啟動儀式在黃山市休寧縣溪口鎮祖源村舉辦。活動當日,旗袍走秀、太極拳展示、舞龍鳴鼓等表演精彩紛呈,現場熱鬧非凡。來自五湖四海的戶外及攝影愛好者赴祖源村賞花踏青創作,感受桃源勝境畫裡鄉村。
  • 如何理解鄉村振興戰略與新時代「三農」工作之間的關係?
    (一)重大戰略為什麼提出鄉村振興戰略?習近平總書記講得很清楚:「我國正處於正確處理工農關係、城鄉關係的歷史關口」,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就是為了從全局和戰略高度來把握和處理工農關係、城鄉關係」。工農關係、城鄉關係不是小事。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家現代化。
  • 鄉村振興戰略中民族傳統文化的境遇與價值
    內容提要:民族傳統文化的發展既是鄉村振興戰略有效實施的重要保障,也是鄉村振興戰略內涵中的組成部分。民族傳統文化所蘊含的精神教化、情感紐帶和資源供給等價值能夠提升鄉村振興「五位一體」戰略實現的成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①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首先是基於對現代化和城鄉關係變化的深刻把握,是充分認識到了鄉村價值後所做出的戰略性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