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時不被子女孝順的老人,往往都有這3個行為,要怨只能怨自己

2020-12-20 騰訊網

文/暖媽說育兒

孝順父母,是我們每個人作為子女應該盡的義務,畢竟老人養育我們成人十分不容易,我們應該主動承擔起照顧父母的責任。所以,對於一些不孝行為,人們還是非常痛恨的。

但是,孩子不孝順父母,也並不一定都是孩子的錯,父母也很可能會有做錯的地方。一般來說,晚年時不被子女孝順的老人,往往都有這3種行為,要怨也怨不得別人,只能怨自己。

晚年時不被子女孝順的老人,往往都有這3個行為,要怨也只能怨自己:

1. 偏心嚴重,不平等對待孩子

對於家中有兩個孩子的家庭來說,家長是很難做到一碗水端平的。特別是有些家長還會受「重男輕女」思想影響,對孩子格外偏心。

家長的這種做法,只會把受寵的孩子寵壞,養出一個「白眼狼」、「啃老族」。至於不受寵的那個,就很可能會對父母產生怨恨,逐漸與父母變得疏遠,親子關係十分淡漠。

2. 過分溺愛孩子

現在的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大部分家長都會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掌中寶」,特別是一些獨生子女家庭,孩子就更受寵了。

家長的這種愛看起來是好事,但其實如果家長把握不好分寸,過度溺愛孩子的話,就是在害孩子,也是在害自己。

這種從小被溺愛到大的孩子,往往都非常缺乏獨立能力,也都非常自私。他們長大後是極有可能成為不孝順父母的人的,父母等到那個時候再後悔就晚了。

3. 平時經常打罵孩子

還有的父母,平時對孩子要求非常嚴格,稍有不滿,就會打罵孩子。雖然說,家長的這種打罵,會暫時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這種教育方式對於孩子的傷害還是非常大的,孩子很有可能會在父母的這種教育方式之下,成為一個怨恨父母的人。

而這種孩子,長大以後大多都是不會太孝順父母的。因為父母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很少讓他們感受到有「愛」的存在。所以說,如果家長想讓他們長大後了去「愛」自己,想來也一定是比較困難的。

家長怎樣做,才能避免培養出「不孝子」?

1. 不偏心

首先,如果家長不想培養出「不孝子」,就要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做到不偏心。不管是和別人家孩子也好,還是自家的孩子們也好,家長都不應該不公平對待兩個孩子。否則的話,對他們之中任何一個的成長都沒有好處,很容易養出「不孝子」。

2. 不溺愛

雖然說,家長在看見孩子的時候,覺得怎樣都好,就會付出自己全部的愛。但是,我們一定要清楚溺愛對孩子的危害,一定要在愛孩子的時候掌握好分寸才行。沒有分寸、沒有底線的愛,就很容易成為溺愛,很容易養出「不孝子」。

3. 學會放手,不控制

現在的家長,大多都非常不安,也不願意給予孩子信任與尊重。所以,他們在平時生活中,總是喜歡安排孩子的生活,總是會希望孩子可以按照自己所想的去做,根本不考慮孩子的想法,也完全不尊重孩子。

這些家長以為自己是在保護孩子,但其實他們就是在培養一個「啃老族」、「不孝子」。所以說,如果家長不想孩子長大以後成為「不孝子」的話,就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學會放手。

4. 多與孩子溝通,給予孩子關心

現在的家長平時工作較為忙碌,所以也很少時間和孩子溝通交流,更別提關心孩子了。相信很多孩子都有同感,就是父母一說話,不是批評自己就是給自己下達指令和要求。

這種環境是非常容易養出「不孝子」的,因為孩子在這種環境中很難感受到「愛」。所以,如果不想讓孩子成為一個「不孝子」,家長最好還是在平時多和孩子溝通,多多給予孩子關心為好。

你有過這些行為嗎?你平時都是如何教育孩子的?歡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言評論。

育兒小貼士:

孩子不孝順,當然是不對的。但是其中責任並不能全部歸罪於孩子,家長也是要承擔一定的責任的。很多我們平時不在意的小細節,很可能就會傷害到孩子。也許當時孩子並沒有什麼反應,但是,等到孩子長大了,一切就都會暴露出來。所以,家長平時一定要多多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才行。

相關焦點

  • 晚年子女「不孝順」的老人,若有這3個特徵,怨不了孩子
    孩子是每個家庭中未來希望的寄託,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庭也都不僅僅只局限於要一個孩子。然而,孩子多了,對於有的家庭而言,父母老去後的麻煩也就變多了。晚年子女「不孝順」的老人,若有這3個特徵,怨不了孩子。子不孝,皆有因每當聽說一些兒女不孝的新聞,很多人都會一股腦地先去評價孩子如何如何不好。俗話說,「事出皆有因。」
  • 不被子女孝順的老人,年輕時養孩子多有「3個表現」,怨不了別人
    在我國,人們常說「百善孝為先」,一個有良知、善心的人,他一定是個孝順父母的孩子。因為父母自小將他呵護、養育成人,其內心深處應當有著深厚的感情,這才是有血有肉的人。倘若他連一點孝順、感恩之心都沒有,再說他如何善良、有善心,想必都是虛假偽裝的。當然,每個人對「孝順」的看法、定義可能有偏差,那些被指責「不孝順」的子女可能存在冤屈。
  • 家長有這3個行為,晚年多半不被兒女孝順,孤獨終老,怨不得別人
    我國一直提倡孝道,孝順的人更容易受到人們的稱讚,不孝的人總是會受到人們的指責甚至唾棄。 雖說父母養育了子女,子女理應讓父母有幸福的晚年,但是有的父母真的不配為人父母,他們讓孩子的童年充滿了陰影,又憑什麼指望孩子能夠孝順自己呢?
  • 晚年不被子女孝順的老人,大多做過這3件事,子女不孝不怨他人
    父母養育子女,用心照顧和呵護著孩子長大,為了是自己老了之後,有人孝順自己,但就是有很多孩子長大後,不孝順父母,甚至還向父母要錢,在父母生病後,也不願意照顧父母,其實,孩子不孝順父母都是有原因的。劉老太太的兒女不孝順,是她自己導致的這個結果,沒人養老也怨不了別人,不應該責怪兒女,所以,子女不願意孝順父母,都是有原因的,那些晚年不被子女孝順的老人,大多都做過這3件事。晚年不被子女孝順的老人,大多都做過這3件事?
  • 那些沒人養老的老人,年輕時多半做過這幾件事,子女不孝別怨別人
    養育子女是父母的責任,父母含辛茹苦把孩子養大,不圖任何回報。贍養父母也是子女的義務,但是在當今社會,有很多老人卻沒人養老,這種現象很常見。 如果子女不給老人養老,會被人罵,認為這是不孝的表現。其實有些子女之所以會「不孝」,是有原因的。
  • 別怪子女不孝順,有這3種行為的老人,老無所依實屬「活該」
    沒錯,很多父母辛苦付出,養育孩子,就是為了老了以後能有個依靠。但是現在也存在很多「不孝」的情況,難道這些全都是子女的過錯嗎?重男輕女換來的老來無依:同事小李是個非常努力的人,工作認真上進,家庭和睦幸福,引來不少人的羨慕。但只有小李自己知道,她和父母的關係一直都是一個痛。
  • 晚年得不到子女孝順的人,多半有這些特徵,犯下的錯只能自己受著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孝順是中華民族傳承數千年的傳統美德,臥冰求鯉、子路負米等有關孝順的故事更是經久不衰。不過現實中也有部分年輕人不願贍養自己的父母,這樣的行為免不了被人指點。然而凡事不能一概而論,子女不肯贍養父母,除了不孝、「白眼狼」之外,有時也有其他原因。
  • 這4種父母,多半晚年會很悽涼,怨不得兒女,更多的是自食其果
    一位成功的企業家曾說:無論父母事業上多麼的成功,都彌補不了在孩子教育問題上的失敗。作為父母,想要自己有個安穩幸福、無憂無慮、不用為子女操心的晚年,一定要從孩子小的時候開始,就有意識的鍛鍊他們的獨立和自主能力,千萬不能過於溺愛。
  • 父母有這3個特徵,晚年生活大多很悽涼,子女也不孝順
    說完後,張敏就馬上走了,頭也不回。隔壁床的老爺爺看到這樣的一幕,對張敏父親感嘆:「這種孩子養了有啥用,都成白眼狼了」。連醫生和護士也看不下去,為張敏父親說話,紛紛譴責張敏不孝順。確實,本來孝順老人是中華民族的的傳統美德,可是有一些父母在年輕的時候卻沒有履行撫養和教育子女的責任,自己的道德作風也有問題,導致老了以後,也得不到孩子的尊重。有這三個特徵的父母要注意了,趁早改進,避免落得晚年生活悽涼,子女也不孝順你。
  • 當「孝順老人」有了條件時:子女的新型不孝正在蔓延,老人很受傷
    「對得起」兩個兒子了,餘下的日子,他就想真正的過好他們老兩口的晚年生活,不在過多的去管子女們的事情。,我們的子女不管後來過得時好時壞,首先就都應該感謝我們的父母,因為沒有他們,我們就不可能來到這個世界上面,這點很重要。
  • 因果不虛,老人若常幹這「3種事」,晚年受罪,怨不得別人
    事實上,如果為人父母長輩常幹這三種事,那麼晚年自然很難得到兒女子孫的孝順,這並非源於子女道德淪喪,冷漠無情,而是自己親手造作出來的因果報應,絲毫不爽,即便晚年受罪,孤獨終老,那也怨不得別人,別不相信。01偏心眼,待人有分別心有句老話怎麼說來著:「手心手背都是肉,換做誰人不心疼」。
  • 晚年過得悽涼的老人,多半有這三個特徵,還真怪不得兒女不孝順
    在緊張的工作狀態下,老去的父母也就經常得不到照顧,這就是社會的一個現狀。中國現在空巢老人的情況越來越常見,這和經濟發展有著很大的關係,但是在這些空巢老人中也有一些人並不是家人子女沒空照顧才成為空巢老人的。這些晚年過得悽慘的老人多半有這三個特徵,還真怨不上兒女不孝順。
  • 3類「作妖」老人難伺候,晚年容易被子女「嫌棄」,看看你家有嗎
    不過現在我們經常能看到一些孤寡老人沒人照顧,但是聞起來老人卻表示自己有兒有女就是沒人贍養自己,這時候輿論就會批評子女們不孝順,然而事情真的就是這樣嗎?小區裡不少同齡老人都勸過張大爺,好好和兒子一起生活,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多好,但是張大爺不聽勸,還怪兩個兒子不孝順,經常上演」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把戲,起初還有鄰居同情他教育兩個兒子,現在鄰居們也知道兩個孩子不容易,沒人同情他了。
  • 八旬老人感悟:晚年幸福度和三件事息息相關,別輸在子女身上
    很多老年人把晚年幸福寄託於子女身上,認為子女孝順,晚年生活就會幸福;若是老人晚年不幸福,就成了子女的過錯。 但凡事都有兩面性,到老你就會明白:靠誰都不如靠自己,若是老人自己活得通透,晚年幸福度才會提升。
  • 晚年有福氣的老人,都有以下特質,不用出錢不用出力兒女也孝順
    很多老人都會哭鬧自己的子女不孝順,好不容易拉扯大的好幾個孩子一個都不管自己,甚至連花錢送敬老院也會發生爭執。有的時候,不能單聽一面之辭,為何會發生這種狀況,或許不都是兒女的問題,可能是老人年輕的時候過於溺愛他們,導致他們不懂得感恩,或是老人太挑剔,會來事兒,導致沒有子女能照顧得來。晚年有福氣的老人,都有以下幾種特質,不用出錢不用出力兒女也很孝順。
  • 「廢物式」養老,正在架空無數中國老人,年輕子女卻自以為孝順
    父母常常教育自己的子女,要尊重長輩,孝順父母。很多人也確實這樣做了,對長輩恭恭敬敬,也從沒有要求長輩做些什麼。有些子女認為對老人孝順,就是讓老人無事一身輕。但是這樣子的養老方式,真的是老人們所喜歡的嗎?
  • 不幫子女帶娃的老人,晚年多數是這4個結果,過來人坦言太現實了
    做飯,做家務和帶孩子都歸老公管,她自己十指不沾陽春水。年輕的時候,這位妻子沒有為這個家付出太多,年老的時候,她更不願意因為外孫,捨棄原本輕鬆又精彩的生活。老人選擇不幫助子女帶孩子,雖然擺脫了帶孫輩的辛勞,老人也能過上好些年悠閒的日子,但是從長遠來看,結果未必是老人願意看到的。
  • 愚孝是孝順麼?淺析子女對長輩應有的孝
    這篇文章就「孝道」話題,分析古代孝道和現代孝道觀念的不同,以及什麼才是正孝。話題開始前,先說說我身邊的一個案例年前回家過年的時候,哥嫂也都回來了,父親提出讓大哥繼承家業——在家務農,好讓自己安享晚年,可大哥拒絕了。
  • 2019年養老新政策出臺,擔心子女不孝順的老人有福了
    文|好孕姐前兩天找閨蜜玩,她說最近自己一直在跑保險公司,想給家裡二老買份養老保險。閨蜜和她老公都是家裡的獨生子女,畢業後留在大城市,工作待遇都很不錯。但是,兩個人以後要養四個老人,外加兩個孩子,想想壓力還是挺大的。
  • 一種「假孝順」正在興起,子女們爭相模仿,父母只能偷偷抹淚
    可是現實生活中卻有很多子女嫌棄自己的父母年老體衰,甚至是礙手礙腳,這對老人們來說,想得到兒女的孝順似乎也變成了一件難事。 因為這種住一段時間就搬走的贍養方式,會讓老人覺得自己在「流浪」,雖然有這麼多子女,但是沒有一個是真心實意想要贍養自己的,都在推卸責任,害怕吃虧,老人一點兒歸屬感都沒有,去子女家就像是一位客人,甚至有時候還要看子女的臉色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