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暖媽說育兒
孝順父母,是我們每個人作為子女應該盡的義務,畢竟老人養育我們成人十分不容易,我們應該主動承擔起照顧父母的責任。所以,對於一些不孝行為,人們還是非常痛恨的。
但是,孩子不孝順父母,也並不一定都是孩子的錯,父母也很可能會有做錯的地方。一般來說,晚年時不被子女孝順的老人,往往都有這3種行為,要怨也怨不得別人,只能怨自己。
晚年時不被子女孝順的老人,往往都有這3個行為,要怨也只能怨自己:
1. 偏心嚴重,不平等對待孩子
對於家中有兩個孩子的家庭來說,家長是很難做到一碗水端平的。特別是有些家長還會受「重男輕女」思想影響,對孩子格外偏心。
家長的這種做法,只會把受寵的孩子寵壞,養出一個「白眼狼」、「啃老族」。至於不受寵的那個,就很可能會對父母產生怨恨,逐漸與父母變得疏遠,親子關係十分淡漠。
2. 過分溺愛孩子
現在的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大部分家長都會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掌中寶」,特別是一些獨生子女家庭,孩子就更受寵了。
家長的這種愛看起來是好事,但其實如果家長把握不好分寸,過度溺愛孩子的話,就是在害孩子,也是在害自己。
這種從小被溺愛到大的孩子,往往都非常缺乏獨立能力,也都非常自私。他們長大後是極有可能成為不孝順父母的人的,父母等到那個時候再後悔就晚了。
3. 平時經常打罵孩子
還有的父母,平時對孩子要求非常嚴格,稍有不滿,就會打罵孩子。雖然說,家長的這種打罵,會暫時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這種教育方式對於孩子的傷害還是非常大的,孩子很有可能會在父母的這種教育方式之下,成為一個怨恨父母的人。
而這種孩子,長大以後大多都是不會太孝順父母的。因為父母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很少讓他們感受到有「愛」的存在。所以說,如果家長想讓他們長大後了去「愛」自己,想來也一定是比較困難的。
家長怎樣做,才能避免培養出「不孝子」?
1. 不偏心
首先,如果家長不想培養出「不孝子」,就要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做到不偏心。不管是和別人家孩子也好,還是自家的孩子們也好,家長都不應該不公平對待兩個孩子。否則的話,對他們之中任何一個的成長都沒有好處,很容易養出「不孝子」。
2. 不溺愛
雖然說,家長在看見孩子的時候,覺得怎樣都好,就會付出自己全部的愛。但是,我們一定要清楚溺愛對孩子的危害,一定要在愛孩子的時候掌握好分寸才行。沒有分寸、沒有底線的愛,就很容易成為溺愛,很容易養出「不孝子」。
3. 學會放手,不控制
現在的家長,大多都非常不安,也不願意給予孩子信任與尊重。所以,他們在平時生活中,總是喜歡安排孩子的生活,總是會希望孩子可以按照自己所想的去做,根本不考慮孩子的想法,也完全不尊重孩子。
這些家長以為自己是在保護孩子,但其實他們就是在培養一個「啃老族」、「不孝子」。所以說,如果家長不想孩子長大以後成為「不孝子」的話,就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學會放手。
4. 多與孩子溝通,給予孩子關心
現在的家長平時工作較為忙碌,所以也很少時間和孩子溝通交流,更別提關心孩子了。相信很多孩子都有同感,就是父母一說話,不是批評自己就是給自己下達指令和要求。
這種環境是非常容易養出「不孝子」的,因為孩子在這種環境中很難感受到「愛」。所以,如果不想讓孩子成為一個「不孝子」,家長最好還是在平時多和孩子溝通,多多給予孩子關心為好。
你有過這些行為嗎?你平時都是如何教育孩子的?歡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言評論。
育兒小貼士:
孩子不孝順,當然是不對的。但是其中責任並不能全部歸罪於孩子,家長也是要承擔一定的責任的。很多我們平時不在意的小細節,很可能就會傷害到孩子。也許當時孩子並沒有什麼反應,但是,等到孩子長大了,一切就都會暴露出來。所以,家長平時一定要多多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