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秋色好 一館樹風尚——金東鄉賢參觀鄉賢總館

2020-12-05 金華廣電

無限金華客戶端消息 金華廣電融媒體記者 周晗盛 沈歡 孫甜甜

美麗金東群賢畢至,希望田野少長鹹集。今天(10月1日),2018金東鄉賢大會迎來了回鄉的鄉賢們。

(攝影:許健楠)

交融著過去的黃金歲月和未來的無限可能,復刻著奮鬥足跡、時代特色,盛載了滿滿期待和濃濃盛情,這裡是武義江畔的金東鄉賢館。

一江秋色好,一館樹風尚。隨著鄉賢們的到來,金東鄉賢館喜揭「紅蓋頭」。他們在這裡追憶昨日往事,尋覓今日足跡,提振未來信心。

據了解,金東鄉賢館開闢了「鄉賢展區」「規劃展區」兩大板塊。其中,「鄉賢展區」分金東印象、故土記憶、鄉賢人物、鄉賢榮光;「規劃展區」則有建設成就、戰略引領、重點區塊。另外,還有一面專門用來展示金東形象的「序廳」。在序廳裡,鄉賢們在此停留拍照,回憶著過往經歷。

院士金東第一人朱壬葆、人民音樂家施光南、詩壇泰鬥艾青......一個個遐邇聞名、耳熟能詳的名字一一出現在此,有時代驕子勇立潮頭,有歷代先賢震古爍今,在黨政軍界、工商企業界、科技教育界、衛生文化界等主要領域,名動天下,是一界之「標杆」,我輩之楷模。

鄉賢從金東走出,滿懷期待,心懷理想,肩負責任,紮根各行各業,發光發熱;他們走向世界,銳意進取,矢志不渝,譜寫出天下金東人的新曲。金東鄉賢也許是大時代的一朵浪花,卻一定是金東人民的驕傲!

以規立,以賢望,見賢思齊,反觀內心。金東人文底蘊深厚,歷史上人才輩出,當今又湧現出一大批有情懷、有擔當、有溫度的新鄉賢,積極造福家鄉,反哺桑梓。

根植鄉愁沃土,身負家鄉期待,金東鄉賢有理想、有情懷,心中有家鄉,腳下有力量。

2016年以來,金東各鄉鎮以鄉情為紐帶,相繼成立鄉鎮鄉賢之家,構建了鄉賢聯絡紐帶,廣泛凝聚各領域鄉賢回鄉支持家鄉建設。目前全區11個鄉鎮、135個村均建立鄉賢館、鄉賢長廊、鄉賢公園等鄉賢陣地,形成「崇尚鄉賢、關心鄉賢、支持鄉賢」的濃厚鄉賢文化氛圍。

(攝影:許健楠)

悠悠故鄉情,拳拳赤子心。在這裡是鄉愁與鄉愁的碰撞,鄉情與鄉情的連接,往事與往事的回憶,故事與故事的再續........

相關焦點

  • 一館一案保安全 南京7家文博館率先恢復開放
    提前半月準備7套應急預案博物館根據省市文旅以及防疫指揮部的相關要求,制定開館的各項方案,7家博物館於3月15日起正式恢復開放,開館時間統一為每周二至周日9:00—17:30(17:00停止入館),周一閉館,根據每一家館的性質以及自身條件各不相同,所以每個館都有「一館一案」。
  •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
    安徽宏村中老年最愛桂林山水、灕江風光、陽朔西街、侗家古寨雙臥六日遊費用:1190元/人 最新團期:每周一行程特色:雙臥出遊適合中老年人,遊覽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稱的山水城市-桂林。包括體驗桂林城市中央水體公園榕杉湖,參觀千年古榕樹、繫舟亭、古南門、音樂林蔭道、水晶橋、詩文碑刻等。還有象鼻山、南溪山、鬥雞山、西山公園等名勝。
  • 湖南郴州鄉賢文化引領農村新風尚
    【小康中國】湖南郴州鄉賢文化引領農村新風尚  【解說】鄉賢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在漫長的中國歷史進程中,鄉賢在鄉村社會建設、風習教化、鄉裡公共事務中貢獻了不少力量。近年來,在湖南郴州,一批鄉村好兒媳、好醫生、好企業家的湧現,使鄉賢再度成為鄉村振興和小康生活的「領跑人」。
  • 漢中市表彰一批「最美鄉賢」「最佳鄉賢文化促進會」和「鄉賢工作...
    近4年來,各縣(區)積極行動、廣泛開展鄉賢評選,成立鎮、村兩級鄉賢文化促進會,組織開展「身邊的鄉賢講堂」「鄉賢故事會」「鄉賢說事大院」「鄉賢大喇叭」等活動,鄉賢們熱心公益、引領風尚、反哺家鄉,利用自己的科學知識、鄉土情懷、嘉言懿行垂範鄉裡、滋潤鄉風。
  • 台州龍溪:鄉賢捐資建鄉賢館
    原標題:龍溪:鄉賢捐資建鄉賢館 5月19日,籌備多年的台州龍溪書院暨鄉賢館正式奠基開工。該項目由天台縣龍溪鄉的30多名鄉賢捐資籌建,並由鄉賢負責建設管理。 「龍溪書院暨鄉賢館的開工建設,是新時代龍溪文化發展的一個全新起點。」該鄉鄉賢聯誼會副會長葉江強興奮地說道。 為何會建造一個這樣的鄉賢館?
  • 溫州平陽縣首個鄉鎮鄉賢館投用
    近日,位於溫州市平陽縣昆陽總部經濟黨群服務中心的昆陽鎮鄉賢館正式啟用。這也是平陽縣第一個投入使用的鄉鎮鄉賢館。  昆陽鎮統戰辦主任吳建波介紹,昆陽鎮鄉賢館內設鄉賢講壇、鄉賢議事廳、鄉賢活動室、鄉情驛站等。該館的建立是昆陽鎮為鄉賢提供了一個更好的展示平臺、服務平臺、對接平臺,能更好地發揮鄉賢的作用、凝聚鄉賢時代精神,吸引更多的鄉賢關注並積極參與家鄉發展。
  • ——鄉賢文化專題片腳本
    佑地理優渥、物產豐饒之福祉,承文明早披、人文豐沛之厚澤,上虞耕讀傳家,民風綿邈;舜廟娥殿,人倫卓越;《論衡》《參同》,樹學牛耳;石器青瓷,聲震海宇;東山春暉,彪炳餘緒;俊賢宿儒,史不絕書。一南山北海、一江穿城的地理風物,孕育了上虞與時俱進的創造活力。而山的堅守,水的通達,更滋養和灌濯了無數上虞鄉賢明理務實、勤奮好學,開拓進取、建功立業的家國情懷和精神風採。
  • 招賢鄉:鄉賢釋放發展新動能
    近日,在招賢鄉安樂寨村「兄弟書屋」,管理人員王夢醒指著一面足以令全村人驕傲的光榮牆說,「書屋投用以來,村裡考上大學的有200多人,出了40多位碩士、博士,群眾都說這是鄉賢們捐贈書屋為村裡養出的好風水!」 鄉村振興,離不開鄉賢助力。「我們村有深厚的鄉賢文化底蘊。
  • 從舊倉庫到「鄉賢館」——泰和碧溪創新鄉賢工作小記
    □黃從周、朱濤、尹菊芳8月27日,在泰和縣碧溪鎮裡山村田西組的「鄉賢館」內,數十名群眾正在聆聽鎮政府民嘴宣講員小雷宣講扶貧政策。小雷是一名剛參加工作的大學畢業生,她口齒伶俐,聲音動聽,講解生動,話音剛落就掌聲四起。田西組地處大山深處,有26戶、92人。
  • 「校園傳真」平江縣小城微愛:組織學生參觀德園 厚植優秀傳統文化
    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了解家鄉農耕文明歷史,激勵少年兒童向善向上,6月14日上午,壹基金平江縣橋東村兒童服務站組織來自南江學區各學校20餘名在校學生、部分家長及義工夥伴參觀位於南江鎮高南村平汝高速獅形山腰的天嶽崇尚德園教育基地,此活動由平江縣小城微愛志願者協會全程指導,是一堂生動的社會實踐性課程。德為人之本,百善孝為先。
  • 去仙嶽山尋找廈門的秋色,順便參觀三座寺廟,包括觀音寺
    今天,就讓老牛做嚮導,去仙嶽山尋找廈門的秋色,順便去三座寺廟參觀一下。在小路的入口邊上,也有一棵小桂花樹。經過路中時,一陳清香,讓人不自主停下腳步,尋找芳香的來源,原來只是一棵小小的、毫不起眼的桂花樹,讓人駐足。
  • 湖北襄陽:一江春水流,滿樹桐花香!
    2020年4月9日,湖北襄陽,陽春時節,位於襄陽古城震華門附近的漢江邊,這裡的泡桐樹上開滿了紫色的花朵,一江春水流,滿樹桐花香!4月9日,湖北襄陽,陽春時節,位於襄陽古城震華門附近的漢江邊,這裡的泡桐樹上開滿了紫色的花朵,一江春水流,滿樹桐花香!
  • 蘇州「德善文化」引領文明風尚 好人文化提升城市溫度
    近日,在相城區陽澄湖畔,一個佔地200平方米,集相賢工作室、劉菊明工作室、度假區好人館、中國夢展示區四大功能為一體的「德善洋溝漊」綜合展示館正式揭牌。  作為相城區首座村級德善主題好人館,展示館在宣傳好人精神事跡的基礎上,以「黨建+」融入展館功能設計與日常運維,為「好人」提供平臺,匯聚和傳播社會正能量。
  • 浙江臨海「鄉賢+」模式嶄露頭角 塑美麗鄉村新圖景
    浙江臨海永豐鎮邀請社科專家探討鄉賢回歸與鄉村善治工作。臨海供圖  對此臨海市委書記蔡永波表示,要充分挖掘利用鄉賢力量,通過搭建鄉賢會大平臺,切實增強鄉賢的家鄉情結,同時激發鄉賢回歸的積極性,優化鄉賢回歸環境,激發鄉賢榮歸故裡、報答桑梓的積極性、主動性。
  • 秋色染留園,美醉了!
    清爽明快的秋終於在十一月露出了閃著金的、活潑潑的本色這秋色傳遞至留園時便為這一座擁有嘉樹佳卉奇石清流的至味小園潑上了一層層豔麗而迷人的油彩秋色染留園那熱烈而溫暖的金黃色與紅色在一樹樹枝頭簇擁成一團隨著秋風輕輕搖擺這動人的景色再熱鬧不過
  • 南京7家文博館率先恢復開放
    南京市博物總館副館長吳闐告訴記者,博物館根據省市文旅以及防疫指揮部的相關要求,制定開館的各項方案,7家博物館於3月15日起正式恢復開放,開館時間統一為每周二至周日9:00—17:30(17:00停止入館),周一閉館,「但其實每一家館的性質以及自身條件各不相同,所以每個館都有『一館一案』。」
  • 浙江文成縣玉壺鎮通過4項舉措以鄉賢文化聚僑心
    鄉賢,指那些在民間本土本鄉有德行有才能有聲望而深為當地民眾所尊重的人。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鄉賢文化就是某一個地域中的優秀文化,它是聯繫故土、維繫鄉情的精神紐帶。自古以來,鄉賢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穩定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玉壺的老一輩華僑背井離鄉,在異國他鄉飽經風霜,歷盡艱辛,以勤勞儉樸的美德、堅韌不撥的意志白手起家,自力更生,打拼下一片天地。
  • 鄉鎮|冷水灘區楊村甸鄉:古村落立「鄉賢館」 新鄉賢話「發展經」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2月2日訊(通訊員 唐正華 劉健)12月1日上午,冷水灘區楊村甸鄉陡角頭村成立「鄉賢館」,以鄉愁為基因,以鄉情為紐帶,以鄉賢為楷模,探尋文化血脈、弘揚中華優秀傳統,踐行新時代鄉村治理新模式。 「手擎嗣祖梁開枝散葉旺百代,心寄富鄉夢吐絲織錦秀四明。」
  • 一片落葉渲染了秋色,一懷落花滄桑了流年
    忽然間,一片落葉便渲染了秋色,一懷落花就滄桑了流年。煮一壺菊花酒,題一首清秋愁,描一幅醉人的獨上西樓。靜坐,在這寂寞的暮色。秋晚,凝望一池桔水,眺望楓山紅葉,雲、樹、水之影重重疊疊,純淨無塵的秋色便在心中冉冉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