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居,大不易——天天向上的白居易

2021-01-08 大菸袋陳

提起科舉考試,大約很多人都會停留在明清那種窮經皓首的八股科考上。實際上隋唐時期的科考,特別是隋朝文帝剛創立科考的時候,本意就是要錄取的能學以致用的有才能的文人,以便制衡當時勢力獨大的關隴集團。隋唐科考考的都不會是死知識。

白居易大概沒有誰不認識的,他就參加過三次科考。

這可不是說他人笨,老考不上。而且因為他追求進步,天天向上。

白居易第一次參加考試是唐貞元16年,公元800年,參加禮部主持的進士科考試,考上了。不僅考上了,還讓他很得意。用他自己的話說叫做:17人中最少年。就是考上的進士中年齡最小。

第二次是貞元19年,也就是三年後參加吏部的書判拔萃科考試,也考上了。第三次,是公元806年,元和元年參加的制科: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考試,又考上了。還考了個第四名,第一名的是元稹。白居易跟元稹關係非常好,後來還一起領導了「新樂府」詩歌改革。白居易還給元稹寫了一封信,叫《與元九書》,其中說了這麼幾句話:十年之間,三登科第,名入眾耳,跡升清貫,出交賢俊,入侍冕旒。

看看人家混的,本科、碩士、博士一路順利就走過來了。這個也是白居易的人生美談。

可是白居易剛進長安的時候,也是亮眼一抹黑。在官場上一沒熟人二沒朋友,沒有一個人能幫他。那可怎麼辦呢?

白居易就想,不能光悶頭學習啊,得去認識人,多加朋友圈。

因此,白居易在經過一段時間觀察之後決定就去幹謁顧況「行卷」。

白居易帶上自己精心準備好的詩文冊子,來到顧況府上,遞上自己的名帖。按現在的說法應該叫名片。

顧況拿過名片一看,心想:嘿,你小子,白白這麼住著,還挺容易。當即就對白居易不感冒了。

顧況對白居易說:長安百物貴,居大不易啊。

意思是說,長安不是那麼容易住的,不是你想住就能住的小子。

看來顧況對白居易的名字很不喜歡。

可是,你要搞清楚,人家白居易找你不是改名字的,是要你了解他的才學,給他推薦的。你倒好,評價起他的名字來了。再說人家名字也不是這個意思啊。

白居易當然也是比較尷尬。也沒辦法,誰叫我要求這貨呢?只能賠笑奉送上自己的詩文。

顧況打開一看,第一首詩就叫《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顧況只看了開頭這兩句,就讚嘆不已。也就是因為這兩句,顧況改變了對白居易的看法,改變了原來的那種無來由的傲慢。

顧況一口氣看完白居易的作品,對白居易又說了一段讓人啼笑皆非的話:有句如此,居天下有甚難啊,老夫前言戲之耳。

那是當然,能寫這麼好的詩,還怕沒有出頭之日嗎?不要說長安了,就是整個天下隨便你住,剛才老夫跟你開玩笑呢,不要介意啊小夥子。

哇操,被顧況在朋友圈點了個贊,還拍了拍你!白居易自然是高興萬分。

顧況可是當時很有名望的詩人和重臣,能得他如此讚許,自然考試是應該沒問題啦。

可是考試完了,白居易還是不太有把握。心裡七上八下的,怎麼辦呢?

要不然再找個人問問吧。

白居易把考試的文章背抄了一份,送給當時的較書郎李逢吉。

李逢吉當時正要出去辦事,接完之後看都沒看就出門了。有意思的是,當李逢吉坐在車上打開一看時,馬上就驚訝不已。立即下車找了個地方手抄了幾十份。見到人就送一份,這篇文章馬上名動京師。後來還成唐朝科舉考試的範文,每個考生都會仔細拜讀複習。

李逢吉雖然是個陰險狡詐之人,後來當了宰相還排擠一代名相裴度。但是對有才學之人還是能真心愛惜。唐朝為什麼在中國歷史上這麼恢弘偉大,這就是唐朝的可愛之處。人可愛,事有趣。儘管唐肅宗李亨以後,宦官專權番鎮割據,仍然無法淹沒唐朝的偉大魅力。

可話說回來,長安居當真是大不易!

白居易雖然科舉之路很順利,但值到老年才在洛陽城買下17畝的大宅院養老。青中年時期,他就像我們現在北上廣深的大部分人一樣,日思夜想的就是想要買一套房子,哪怕是一房一廳的也是好的。可是當時的白居易就只能寄宿於一個小小的平房。可見,自古如此,大城市不好混啊。

相關焦點

  • 「長安米貴,居之不易」:少年白居易被輕視後,一首小詩扭轉看法
    在唐代,還有一個「長安米貴」的典故,說的是少年白居易的故事,你知道嗎?專門記載中晚唐朝野逸聞趣事的《幽閒鼓吹》說了這樣一個故事:白居易十六歲時,到長安應舉。遵照當時的習俗,白居易帶著自己的文稿向京城名士顧況拜訪求教。顧況是當時名冠天下的學者,他工於詩畫,又繼承杜甫的現實主義傳統,是中唐新樂府詩歌運動的先驅。
  • 碑林故事|長安米貴,居大不易——且看白居易如何居於長安城?
    況睹姓名,熟視白公曰:『米價方貴,居亦弗易。』」2唐末五代王定保《唐摭言》:「白樂天初舉,名未振,以歌詩謁顧況。況謔之曰:『長安百物貴,居大不易。』及讀至《賦得原上草送友人》,詩曰『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況嘆之曰:『有句如此,居天下有甚難,老夫前言戲之耳!』」
  • 長安米貴,居住大不易丨看《安家》的你知道嗎,白居易買房也不易
    02 「米價方貴,居亦弗易」,白居易來到了居住大不易的長安,還是拼盡全力買了房公元800年,白居易二十九歲,他來到長安,拜訪了當時的文壇大腕顧況,顧況看了他的名字「白居易」仨字兒,調侃了一句:「米價方貴,居亦弗易。」
  • 京城米貴,居之不易:白居易京城買房記
    話說唐朝大詩人白居易,年輕的時候也是個「京漂」。作為理想青年的白居易初次來到京城,看到長安城的繁華,下定決心要在這裡闖下一片天地。然而長期居住在這裡的一位親戚,給剛來到京城的白居易一個提醒:「京城米貴,居之不易」。
  • 你為買房而愁,來看看白居易的「居不易」
    買房是一個自古的話題,不僅是當代人,在古代很多人也為買房而悲傷,今天就要跟大家聊一聊著名的大詩人白居易的買房史,真是「居不易」。白居易雖然他的父親做官,自己是官二代,但是他的父親為人非常正直,既不貪汙也不受賄所以並沒有什麼積蓄,於是買房的重任只能壓於自己的身上。當白居易考中進士以後,他的工資大約折合人民幣是8000元。
  • 經濟透視:京城居,大不易
    中新社八月二十七日電題:京城居,大不易     中新社記者王永志  相傳唐代詩人白居易晉謁前輩詩人顧況時,顧況面對初出茅廬的詩人說,長安米貴,居大不易。  時過境遷,京城百姓也感嘆:京城居,大不易。不過,這不容易並非因為米貴,而是房價飆升。
  • 「五味齋」有人調侃白居易:你這名字不好,長安米貴,居大不易呀
    當年白居易初到西安,一知名詩人見到他說,你這名字不好,長安米貴,居大不易呀。若是白居易腰纏萬貫,還會說這樣的話嗎?俗話說,一分錢難倒英雄漢。人窮志短,馬瘦毛長。自古及今,打家劫舍是為了錢,逼上梁山是為了錢,甚至揭竿而起、背信棄義、忘恩負義、落井下石、兩面三刀都是為了錢。不管做什麼,錢都或明或暗,隱於其後,藕斷絲連。
  • 白居易初闖長安,名字遭大詩人調侃,卻靠一詩一舉成名
    說回白居易,他少時遭受戰亂之苦,深知民間百姓不易,讀書既為出人頭地,又為解救蒼生萬民。由於他背負理想,所以早早的就有求仕的打算。十六歲那年,白居易就到長安參加科舉考試,準備出來做官造福一方。這是白居易第一次到長安,在安徽小縣城長大的他對都城十分嚮往。這裡不僅是唐朝的政治中心,也是唐朝的文化中心,天下名士聚集長安,詩詞文章琳琅滿目。白居易夢想在這裡一舉成名。
  • 《天天向上》名著音樂會 王一博毛不易展開「三國大戰」
    《天天向上》名著音樂會 王一博毛不易展開「三國大戰」 發布時間:2018-03-26 11:57:13      來源:貴州網   貴州網訊:不管多大年紀
  • 被嘲「居大不易」,白居易霸氣宣告:凡我所居,必世外桃源!
    面試官很高大上,面試者很平平無奇。一個面試者垂著頭走了出來,拿著自己已被揉成一團的詩作,路過白居易時,對著他搖搖頭,嘆了一口氣。看來這個面試失敗了。終於輪到白居易了,他略帶緊張的拿著自己的詩作,想起了自己在家中懸梁刺股,讀書讀到口舌生瘡,讀到少年白頭的無數個日日夜夜。他深吸一口氣,抬起頭,挺起胸,走了進去。顧況從侍者手中接過詩文,想起之前無數個面試者的破爛詩文,對這個平平無奇的小年輕,也沒有報太大希望。
  • 邳州史考:江州司馬青衫溼——白居易避亂居邳州
    白居易是唐代名氣最大的詩人之一,是繼李白、杜甫之後唐代又一位大詩人, 白居易出生時,李白已逝世10年,杜甫也去世2年。時代需要大詩人,白居易適逢其時。他因出身書香門第,自幼又絕頂聰明,五六歲便學寫詩,9歲能夠辨別聲韻,加之家庭和社會給予他很大的刺激和督促,他青少年時代讀書特別刻苦。後來憶及當時讀書情況,他說:「晝課賦,夜課書,間又課詩,不遑寢息矣,以至於口舌生瘡,手肘成胝。」
  • 如今「長安」居,「才」真大不易
    「長安居,大不易」。   雖是千年前顧況隨口一調侃,卻道出大城市居住的艱辛。  安居弗易,古來有之,盛世滋生的人口給大唐帶來的不僅是從未有的雍容大氣,還有「城市病」,《舊唐書憲宗本紀》有記,當時宦官當中,有宅之人僅佔36.7%,大城租房的人可不是少數。  時至今日,想要在大城市中擁有棲身之所更是困難。
  • 顧況為啥對初出茅廬的少年說:「長安米貴,居住不易呀!」
    顧況為啥對初出茅廬的少年說:「長安米貴,居住不易呀!」唐朝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白居易去拜見顧況,一方面是想得到這位前輩詩人的指教,另一方面也期望得到名家的賞識。起初,顧況對這個初出茅廬的少年很不以為意,見他姓名中有「居易」,便調侃說:「長安米貴,居住不易呀!」但當他打開白居易的詩集,讀到《賦得古原草送別》中的前兩聯「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 29首唐詩和一部白居易的長安遷居史
    作者: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 楊焄  唐宋不少文獻都記載了一件大同小異的趣事:初至京城的白居易去拜謁前輩詩人顧況,沒想到對方拿他的名字開起了玩笑:「長安百物貴,居大不易」(王定保《唐摭言》)。小說家言雖然並不可信,卻折射出唐代人對長安生活的嚮往和焦慮。
  • 大詩人白居易被取笑「居大不易」, 獻上一首詩立刻讓人刮目相看
    白居易是太原人,少年時前往唐朝京城遊歷。當時詩壇有個前輩叫做顧況,白居易就去拜訪顧況,想要讓顧況美顏幾句。顧況這個人雖然有才,但是非常驕傲,一般人都看不起,更別提是一個沒有名聲的毛頭小子。他就取笑白居易說:「長安百物皆貴,居大不易!」
  • 白居易仕途:少年成名,直言進諫得罪皇帝,因宰相遇刺而被貶
    當時,朱北(丙)發動「靖遠兵變」攻佔長安不久。長安作為大唐的都城,自「安史之亂」後連年戰亂,各地糧食短缺。長安米價飛漲,京城百姓生活十分艱難。白居易到京師後,得知京師有個名人叫顧況。他帶著手稿去拜訪顧況討教。顧況有點才氣,但脾氣很囂張。
  • 長安居,大不易。400萬剛需帝都何以為家?
    導語 長安居,大不易,帝都之大,何以為家。每一位在北京打拼奮鬥的「北漂」們都希望能夠在北京紮根生活,然而北京高房價下,辛苦工作多年或者集齊「六個錢包」才能夠在北京擁有「上車」機會,對於北京的剛需購房者來說,選擇在哪裡購房成為一個非常重要問題。
  • 白居易的仕途:少年揚名,直言相諫得罪皇帝,又因宰相被刺而被貶
    白居易自幼聰慧,五六歲的時候就開始學寫詩,在他16歲那年,因他的父親白季庚在徐州做官,就讓他到京城去見見世面,結交些名士。那時,正是朱泚(cǐ)發動「涇原兵變」攻陷長安不久,長安作為大唐都城,自從「安史之亂」後,連年戰亂,到處鬧糧荒,長安米價飛漲,京城普通老百姓的日子很不好過。
  • 白居易的仕途:少年揚名,直言相諫得罪皇帝,又因宰相被刺而被貶
    白居易自幼聰慧,五六歲的時候就開始學寫詩,在他16歲那年,因他的父親白季庚在徐州做官,就讓他到京城去見見世面,結交些名士。那時,正是朱泚(cǐ)發動「涇原兵變」攻陷長安不久,長安作為大唐都城,自從「安史之亂」後,連年戰亂,到處鬧糧荒,長安米價飛漲,京城普通老百姓的日子很不好過。白居易到京城後,打聽到京城有一位名士叫顧況,他就帶著自己的文稿向顧況拜訪求教。
  • 著名詩人白居易,在長安工作二十年買不起房,憤然說出十四字
    白居易(772年~846)是唐代著名詩人,但是在沒有進士及第前也沒有什麼名氣。白居易讀書十分用功,快到而立之年才去參加科舉。一路風塵僕僕到了長安,白居易打聽到朝臣顧況喜歡提攜後進,於是決定走他的門路。登門拜訪,白居易報上姓名,說明來意,顧況聽了他的名字,瞟了眼前這個年輕人,調侃道:「長安物貴,居大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