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廂記》為什麼膾炙人口

2020-12-15 和糖糖一起學習

看過《紅樓夢》的讀者,一定不會忘記賈寶玉與林黛玉躲到沁芳閘看《西廂記》愛不釋手的場面。《西廂記》是一本什麼書?它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吸引力?

《西廂記》的故事最早是由唐代元稹的《鶯鶯傳》演化而來。金代的董解元作的《西廂記諸宮調》有重要發展。而臻於完美的則要數元人王實甫所作的雜劇了。作品寫的是:一個書劍飄零的書生張珙,漫遊普救寺,偶然見到了相國小姐崔鶯鶯,一見鍾情,就借宿在寺內西廂住下。由於小姐被母親管束很嚴,張生無法與她接近。不久,叛將孫飛虎,探知鶯鶯美麗,用兵圍住普救寺,要搶奪她為妻。在無可奈何之際,崔夫人向兩廊僧俗宣布:誰能退兵,即倒賠嫁妝,將小姐許配給他。張生自告奮勇,請來了白馬將軍,解了此圍。正當張生、鶯鶯盼著完婚的時候,老夫人卻背信棄義,只允二人結為兄妹,使他們十分痛苦。多虧丫頭紅娘出來幫忙,她為他們傳書遞簡而奔走,終於促成了他們的私下結合。老夫人發現後,又逼著張生進京趕考,中間還插有鄭恆的糾纏,最後以大團圓結束。劇本反映了對封建禮教和婚姻的門第觀念的不滿,表達了「願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的主題,在當時,有著積極的意義。

《西廂記》所以膾炙人口,還由於作者藝術才能的高超。作者是一個塑造藝術形象的巨匠,他巧妙地利用人物之間的特定關係、內在矛盾和各自獨特的語言,顯示了人物形象的不同個性。尤其是見義勇為、聰明而又熱心的紅娘已經成了家喻戶曉的不朽典型。全劇情節曲折跌宕富於變化,心理描寫細膩生動;語言運用上精雕細刻,形象鮮明,傳說作者寫至「碧雲天,黃花地,北雁南飛」時竟嘔血倒地,可見其用力之深。在男女愛情的描寫上十分大膽,有些地方也過於直露,因此,曾被封建統治階級當作「淫書」多次查禁。

作者的生平資料甚少,只知道他名德信,大都人,是關漢卿同時代人。除《西廂記》外,還著有《呂蒙正風雪破窯記》《四丞相高會麗春堂》等雜劇和少量散曲。

相關焦點

  • 西廂記為什麼是經典
    》的出現,這個故事的思想才有了進一步的改變和升華,諸宮調大家應該記得吧,是宋金年間出現的一種和戲曲非常接近的說唱藝術,和戲曲不同之處在於它是敘事體,戲曲是代言體,《西廂記諸宮調》我們在戲曲的誕生那一期提過一嘴,後人又稱其為「董西廂」,這一版本的《西廂記》依舊是改編了《鶯鶯傳》的情節,但是一改之前「負心戲」的風格。
  • 王實甫《西廂記的藝術成就》
    王實甫流傳至今的劇作有十三種,這十三種劇作都堪稱是精品,特別是一部《西廂記》更是廣為傳唱,甚至是被翻譯成為了多國文字在世界上傳唱,至今在國內《西廂記》被多個劇種所演繹,可見其旺盛的生命力。二、《西廂記》的藝術成就王實甫是元代的戲劇作家,堪稱是一代大家,寫出了諸如《西廂記》這樣膾炙人口的作品,王實甫生命藝術成就也就可想一斑了。
  • 金聖歎為什麼要評點《西廂記》?
    金聖歎非常重視《西廂記》的評點, 把它視為自己有限生命中的一件大事, 既「慟哭古人」;又為「我之消遣法」。這既是他評點《西廂記》的目的;也是他對自己人生哲學思想的傾訴。《西廂記·序一「慟哭古人」》一文中表示, 人類歷史久遠, 而人的一生卻極為短暫。
  • 《西廂記》天下奪魁
    新雜劇,舊傳奇,《西廂記》天下奪魁。  詞中「風月營」、「鶯花寨」、「翠紅鄉」都是指元代女雜劇演員聚居之地。可見,王實甫經常出入這些地方,和雜劇藝人交往,並為她們寫戲。他的劇作詞藻華麗,風致優美,士林中無不嘆服,代表作《西廂記》更是獨佔鰲頭。
  • 當金聖歎遇上《西廂記》
    譬如,金聖歎遇上《西廂記》。《西廂記》是本什麼書?《西廂記》的全名叫《崔鶯鶯待月西廂記》,是元代著名雜劇作家王實甫的代表作。王實甫這老頭兒,一輩子共寫了14種劇本,《西廂記》大約寫於元貞、大德年間(1295—1307)。
  • 西廂記為什麼會被古代帝王給禁呢難道真是淫書嗎?
    西廂記的爭議對於西廂記而言,一直有很大的爭議。有人說它是一部現代文明萌芽小說。有的人認為它是一部有傷民風的淫穢色情小說,西廂記還多次被康熙等皇帝頒布禁書令,禁止閱讀西廂記。那到底它是怎樣的一部小說呢?西廂記的簡介《西廂記》又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是元朝王實甫,在1295年到1307年,所寫的一部雜劇。劇中以女主崔鶯鶯和男主張生的愛情故事為主線。講述她們是怎樣克服種種困難。最後走在一起的故事。
  • 《西廂記》裡未下完的一盤棋
    《西廂記》是元曲裡最膾炙人口的雜劇之一。它有五本二十一折,在篇幅上是一本四折式雜劇的五倍。《西廂記》的作者一般認為是王實甫和關漢卿。比如,明代凌濛初《西廂記範例十則·一》就認為此劇「前四本為王實甫作,第五本為關漢卿作」。
  • 「碧雲天,黃花地……」,我和她的《西廂記》,也許你真沒讀懂
    元代王實甫的雜劇《西廂記》,相信不少人都聽說過,那膾炙人口的「碧雲天,黃花地……」更使文人墨客朗朗上口,稍微喜歡文學的人更能通曉全文。《西廂記》主要講述的是張珙和崔鶯鶯的愛情故事,曲折纏綿,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影響非凡,主要歌頌了兩人以情動天、對愛情的堅貞、以及掙脫封建社會的桎梏的偉大愛情。筆者男,當年也經歷了類似於《西廂記》的故事情節。
  • 為什麼西廂記有「董西廂」和「王西廂」之分?
    說到《西廂記》,很多人都熟悉它的名字,不少人甚至還能講出張生和崔鶯鶯的故事。但是,在文學史上,又有「董西廂」和「王西廂」的說法,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在我國古代,曾經有過兩個不同的作者,以兩種不同的文學形式,寫下了題材相同並且都以《西廂記》命名的作品。所謂「董西廂」,就是宋金時期董解元創作的諸宮調《西廂記》。諸宮調是北宋時代興起的一種曲藝形式,又講又唱,而以唱為主。諸宮調《西廂記》就是這種講唱文學中的一部傑作。
  • 尋跡:《紅樓夢》中的《西廂記》
    其中,被曹雪芹運用最多的、引用最多的,其實是《西廂記》。  《西廂記》是元雜劇的壓卷之作。曹雪芹在《紅樓夢》裡面提到《西廂記》,是充滿了感情的,圍繞這個問題,我們通過幾個小例子跟大家來一起交流。但為什麼庚辰本明明白白要寫上:「不到一頓飯工夫十六出俱已看完。」  《西廂記》一共五本,每本有四折,一般是二十折。但是這裡卻說林黛玉看的《西廂記》只有十六出。這是因為,《西廂記》版本非常複雜,《西廂記》雖然是元人創作,但是我們現在看不到元代刊本了,《西廂記》現在我們能看到最早的刻本是明代弘治本,明代有四十多種版本,清代也有四十多種,而這裡面流傳最廣的是金聖歎的所謂金批本。
  • 《西廂記》從元雜劇到河南豫劇的傳奇延續
    常香玉豫劇常派經典《拷紅》可謂流傳甚廣,膾炙人口,上至七八十歲的耄耋老人,下到五六歲的髫年姑娘,都會隨口來一句「在繡樓」、「想當初」……說到常派唱腔,人們耳熟能詳便是有名的「紅白花【二】閻立品和《西廂記》
  • 《西廂記》是戲曲遺產中上舞臺最多的劇目,它的藝術光芒是永恆的
    這一切,再加上濃豔而生動,具有個性化的人物語言,纖細形象的心理展示,精心構築的戲劇性情境,以及積極浪漫的主題思想,使得它一問世就膾炙人口,豔壓群芳,在整個元雜劇中顯得非常突出。《西廂記》淨問世以後,不少雜劇作家及作品都受到它的影響,從元朝鄭禧輝的《倍梅香》,明代高濂的《玉簪記》,到清代李漁的《風箏誤》。
  • 《紅娘》故事來源於王實甫《西廂記》
    《紅娘》的故事來源於王實甫的《西廂記》,在《西廂記》中主角是崔鶯鶯和張生,而在京劇的舞臺上,經過了改編後,紅娘成為了故事的主角。而對於這齣戲,開創荀派的荀慧生演得最好,他在50多歲時扮演的「紅娘」,觀眾看到後,依然拍手稱讚。也正是因為荀慧生對這齣戲的改編,而讓京劇票友有機會在京劇舞臺上看到紅娘這個人物。
  • 《西廂記》是古典漢語之美的極致體現
    《西廂記》因行文翩若驚鴻、集句耳目一新被稱為「花間美人」,《西廂記》無論從語言形式,還是思想內容,實為明清小說精神領袖,直接影響了《牡丹亭》《金瓶梅》《紅樓夢》等古典文學名著的創作。 段以苓認為,在語言變革的情況下形成的文本,往往是第一流的文學。西廂記的前身《鶯鶯傳》就是基於唐代語言變革的時候形成的,到了元代,王實甫的《西廂記》也是產生於一個多元的語言文化環境之中。
  • 戲曲《西廂記》何時流入宮廷?沒想到《西廂記》在這些朝代這麼火
    除了慶典、壽誕演出《西廂記》外,清廷還常常加演小戲。在臨時承應中,《西廂記》也是常上演的劇目,道光三年(1823)七月十五日,演有《惠明》。另外,宮中《西廂記》演出,除了戲曲演出之外,說唱也十分流行,岔曲就是其中的一種。在昇平署演唱的岔曲中,有《西廂記》「驚豔」和「借廂」兩種。
  • 王《西廂記》有何特色?
    姜亦珊版京劇《西廂記》不由得想和大家一起聊聊這《西廂記》。元末明初人賈仲明在《錄鬼簿》追吊他的「凌波仙」詞中,曾這樣評價他:「新雜劇,舊傳奇,《西廂記》天下奪魁。」肯定了他所作《西廂記》在那時就已經是出類拔萃的作品了。
  • 談談《西廂記》的作者及流傳
    明人李獻吉說《西廂記》可以直接繼承《離騷》,清初人金聖歎說它可以跟《莊子》、《史記》並駕齊驅。這說明它跟我國文學史上第一流的作品產生同樣強烈的光波,具有不朽的藝術價值。《西廂記》的作者,從明代中葉以來一直有爭論,爭論的焦點集中在關漢卿作還是王實甫作,也有人說是王實甫、關漢卿合作,即王實甫寫前四本,關漢卿寫第五本,合成一部大型的愛情故事戲。
  • 《西廂記》究竟是「妙詞」還是「淫詞」
    這才是她對《西廂記》的真實看法,之所以說成「淫詞豔曲」,還聲稱要向賈政、王夫人告發這件事,原是逗弄賈寶玉,說著玩的。或者說,在大觀園中,在這個封建大家庭裡,公開表示對《西廂記》的熱愛是不合時宜的。林黛玉雖然不可能在大觀園中談論《西廂記》的文詞,但她也沒有設法隱瞞自己讀過《西廂記》,《紅樓夢》的第四十四回,鳳姐要鴛鴦行酒令時,當然黛玉也得說一句。
  • 戲曲經典《西廂記》《牡丹亭》 催化林黛玉的悽美愛情
    名著《紅樓夢》與揚州淵源深厚,《西廂記》《牡丹亭》則被譽為戲曲經典。昨天下午,「百家講壇」主講人馬瑞芳登上揚州市圖書館「揚圖講堂」,主講「兩部古典名劇影響揚州姑娘林黛玉」。講座現場,馬瑞芳從《西廂記》《牡丹亭》與《紅樓夢》的內在關聯進行解讀,並對寶黛愛情深入剖析。視角新穎,本報今特輯錄現場錄音,以饗讀者。
  • 《西廂記》的故事流變
    金代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以說唱形式重新演繹,元代王實甫的《西廂記》以戲劇形式將此故事搬上舞臺。作為一個典型的中國故事,《西廂記》跨越時空的發展流變過程,更富有魅力。「西廂」故事的本源唐朝有一個詩人,他和白居易並稱「元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