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璧的下落之謎?

2020-12-04 傾城不悔戀

從學習歷史開始,我們就聽說過很多關於和氏璧的故事,一個個傳奇、精彩的故事讓和氏璧名聲大噪,那麼究竟是什麼讓和氏璧擁有了至高無上的地位,神秘的和氏璧最後又去了哪裡呢?

相傳在春秋時期,楚國人卞和看見了一塊石頭,他認定這塊石頭裡面肯定有美玉,於是就將這塊石頭獻給了楚厲王,可是楚厲王認為這就是一個普通的石頭,便以欺君之罪把卞和的左腳砍掉了。後來楚武王繼位,卞和又把這塊石頭獻給了楚武王,但是武王還是認為這是一塊普通的石頭,便命人把卞和的右腳又砍去了。很多年之後,卞和遇到了楚文王,才揭開了和氏璧的神秘面紗。其實和氏璧就在這個看似普通的石頭裡面,楚文王獲得了這塊美玉,為了紀念卞和,於是就把這塊美玉命名為和氏璧,後來楚文王又命人把這塊石頭雕刻成了一個中間有孔的圓環。

在很多的電視劇中,比如說尋秦記和羋月傳,都曾經出現過圓環造型的和氏璧。而和氏璧的第一次失蹤之謎是在昭陽的慶功宴上,公元前三百三十三年,楚國滅掉了越國,楚文王就把和氏璧賞給了軍功最大的昭陽將軍。但是傳奇的是,此時突然晴空霹靂,烏雲翻滾,大家再回過頭來看和氏璧的時候,和氏璧竟然不翼而飛,大家都認為可能是席上最貪財的張儀所為。張儀是當時有名的謀士,口舌功夫十分了得,但就是為人貪財,自然他就被第一個懷疑。但是大家在審問了張儀之後,並沒有獲得和氏璧的下落。也是因為張儀和楚國結下了這個梁子,張儀後來才會投奔秦國,與秦王合力削弱楚國。

和氏璧的再次出現已經是數十年之後了,趙國的繆賢偶然間買到了一塊玉,發現竟然是和氏璧,他就交給了趙王。而這一消息被秦昭王聽到了,秦昭王就許下用十五座城池來交換和氏璧。當時秦國強而趙國弱,趙王心裡很清楚,秦王答應的這十五座城池必然有詐。此時藺相如臨危受命,留下了完璧歸趙的美名流傳千古。再到後來秦始皇一統天下,和氏璧就到了秦始皇嬴政的手中,他把和氏璧製作成了傳國玉璽,自此傳國玉璽也象徵著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力,如果你登基做皇上手裡沒有傳國玉璽,好像就名不正、言不順了。此後由和氏璧做出的這枚傳國玉璽,一直在各皇帝手中流傳。

直到西漢末年,王莽奪權,和氏璧又演繹出了精彩的故事。因為王莽是奪權上位,所以漢孝元太后不肯將這傳國玉璽給王莽,於是兩人就發生了爭執,結果在搶奪的過程當中,玉璽被摔碎的一角,王莽就讓人用金子補上了這個缺角,這也是金鑲玉的由來。之後這傳國玉璽就在歷朝歷代的皇帝手中流傳,直到傳到了後唐最後一個皇帝李從珂手中,因為即將身死國滅,而且腹背受敵,這位皇帝便在宮中放火,這枚玉璽連同不少的珍稀物件都毀於一旦。後來到了宋朝,宋朝皇帝的手中也有玉璽,但此玉璽非彼玉璽也。宋朝皇帝手中的玉璽並不是和氏璧所打造的傳國玉璽了,後面再有記載玉璽的歷史。多爾袞在攻打察哈爾部時奪取了玉璽,這枚玉璽在三百多年的大清江山當中流傳了下來。末代皇帝溥儀在被馮玉祥攆走之後,帶著這枚玉璽顛沛於偽滿洲國、蘇聯之間,在回國之後上交給了國家。但是遺憾的是,經過專家的鑑定,這枚玉璽並不是和氏璧玉璽。而是當年昭君出塞時候的一個陪嫁品而已,所以傳奇的和氏璧玉璽終究是消失在了茫茫的人海之中。

如果現在這枚玉璽被找了出來,那真的可以稱之為無價之寶了。所以各位朋友不妨回自己的老家翻一番,看一看,看看祖上有沒有給你留下來這枚傳國玉璽,如果這枚玉璽拿在你的手中,你立馬就可以富可敵國了。最後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你真的找到了這個傳國玉璽,你是會拿去拍賣呢還是會交給國家呢?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評論。

相關焦點

  • 十大中國古代未解之謎:和氏璧下落何處?
    秦始皇對九鼎十分珍愛,這是人所共知之事,九鼎極有可能陪葬入秦始皇陵,這也成為目前一些考古學家鼓動開掘秦陵動機所在。二:古墓「長明燈」不熄之謎如此神奇之燈,為何長明千年不滅?為何無氧依然燃燒?能量從何而來?若是油燈,千年不滅,燃料如何供給?顯然不是人力所為。若是電燈,燈碗液體可能是用來導電之汞,問題是電能如何產生?難道某個角落有發電裝置?要做到如此一勞永逸發電,必須太陽能發電方可。凡此種種,只是憑空臆測,真相到底如何?還需科學驗證。三:戰國和氏璧下落何處?
  • 未解之謎?和氏璧下落之謎和氏璧到底在哪?
    有人說,秦王破和氏璧,上雕「受命於天,既受永昌」八字,就是傳世玉璽,歷經劉邦、王莽、司馬炎之手,一直傳到後唐,石敬瑭滅後唐,後唐李從珂人玉共焚,從此下落不明。但歷史文獻中關於秦國傳國玉璽的來龍去脈記載還比較詳細,指明它是用藍田玉製成的,因此用和氏璧製成傳國玉璽的說法是沒有根據的。
  • 揭秘古代價值連城的和氏璧下落之謎
    卞和答道:「我並不是因為被砍掉雙腳而痛哭,而是因為明明是寶玉卻被誤認為石頭,忠貞之士被當作欺君之臣,我是為大王哭泣,他是非顛倒,黑白不分啊!」  文王聽後,讓玉工進行打磨,果然得到一塊潔白無瑕、光潤晶瑩的寶玉。因為是卞和所獻,便取名「和氏璧」。
  • 歷史中和氏璧的下落之謎,和氏璧究竟去了哪裡?
    藺相如這個人的故事家喻戶曉,這個故事中有一件絕世珍寶,名叫和氏璧,關於和氏璧還有這樣一個傳說。文王比較直接,拿到玉料之後直接就下令剖開,於是就看到了這塊美玉,這塊沒有被工匠雕刻成玉璧的形狀,這也就是後來的和氏璧。後來這個玉璧輾轉的流落到了趙國,這也就發生了藺相如出使秦國的故事,這個故事雖然普通,但是卻有著深刻的道理,但是後來秦統一六國之後,和氏璧被秦王擁有,於是和氏璧存在的歷史就斷片了,現在還沒有接上,歷史中讓和氏哭到流血的和氏璧究竟去了哪裡呢?
  • 和氏璧下落之謎
    風雨和氏璧,啼笑人間情。  唐代詩人李白《鞠歌行》裡寫道:「楚國青蠅何太多,連城白璧遭讒毀。荊山長號泣血人,忠臣死為刖足鬼。」  有誰曾想到,和氏璧在血雨腥風中,是怎麼一步步走向歷史的?  因為它吸荊山楚水之靈氣,納日月星辰之精華,才成為一塊奇石,顯盡了空靈和怪異。在卞和的眼中它是奇玉,在楚厲王、武王眼中是普通的石塊。
  • 國寶和氏璧的驚天傳說,最後的下落之謎
    和氏璧有一個神奇的傳說,相傳在春秋時期,楚人卞和看見一隻鳳凰落在了一塊石頭上,他認為高貴的鳳凰是不會隨意落下的,鳳凰踩過的石頭裡面一定有寶物,於是他就把石頭獻給了楚厲王,而楚厲王認為這就是一個普通的石頭,於是楚厲王以欺瞞君上的名頭把他的左腳砍掉了。後來他又把石頭供給了楚武王,楚武王還是認為他是欺君之罪,把他的右腳又砍去了。
  • 傳國玉璽和氏璧的下落之謎
    傳國玉璽和氏璧的下落一直是個迷,相傳它在1948年被送往南京的路上,被沉入了海底。1948年,國民黨在戰場上節節敗退,已逐漸呈現崩盤之勢。當時,蔣介石頻頻下達命令,要求將北平、天津等各地的科學家、文學家、大商人、大富豪等撤往上海或南京。
  • 中國歷史未解之謎:和氏璧究竟去了何方
    那麼,和氏璧究竟去了哪裡?它落入了何人之手呢?和氏說:「我痛哭流涕並不是因為我被砍去了雙腳,而是因為寶玉被當成了石頭,忠貞之人被誤認為欺君之徒,明明沒有罪還要受到刑罰和侮辱。」於是,文王命人剖開這塊璞玉,發現裡面果真是一塊稀世之玉,便將其命名為和氏璧。從此,和氏璧成為了楚國的鎮國之寶。
  • 中國歷史上十大未解之謎!傳國玉璽下落何處?武則天為何立無字碑
    在中國有很多未解之謎都沒能被解開,不管是在歷史上,還是在當代社會,都會有很多的事情無法進行解答,有的是因為科學無法解釋,有的是因為在時間的長河中,已經無法考證這些未解之謎存在的真相!二、西周「九鼎」下落之謎在中國歷史上,相傳擁有九鼎者就貴為天子。在中國歷史上相傳了二千年的西周九鼎,至今下落卻成了一大謎團,至今都未解。根據《史記》記載,秦穆公把九鼎掠到秦國都城,但《漢書》卻說,九鼎沉沒於彭城泗水之中,一直未能找到。
  • 中國十大未解之謎:和氏璧是否還存在?不過最「遺憾」卻是它
    華夏5000年歷史中,在這悠久的歷史長河中,留下許多讓人猜不透想不明白的謎案,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謎底已經被我們解開,但也有許多或許永遠也解不開的「未解之謎」。有人說秦王當年得到和氏璧後,在和氏璧上雕了「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當作傳世玉璽傳承下來。之後,到劉邦、王莽、司馬炎之手,一直流傳到後唐時期,後唐被滅時,李從珂死的時候把玉也一起帶走了,從此和氏璧下落不明。
  • 千年國寶和氏璧的下落之謎
    即位不久的楚文王端詳著用它雕成的璧,滿心喜歡,遂起名「和氏璧」。此後,「和氏璧」一直藏於楚國宮中,從不輕易示人。 秦始皇 到西漢,「和氏璧」成為傳國玉璽。公元前1年,漢哀帝劉欣病死,幼帝登基,「和氏璧」由皇太后王政君代管。
  • 和氏璧的下落……
    說到和氏璧,大家肯定會想到《史記》中完璧歸趙的故事,那它是從哪來的?後來又去了哪裡呢?現在還存在嗎?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講一下和氏璧的傳說。直到公元前689年文王繼位後,才發現卞和說的是真的,裡面果真藏著寶玉,他覺得對不起老和,故命名為「和氏璧」,意為和氏之璧,並把和氏璧當做楚國國寶來對待。
  • 和氏璧下落成迷,或在秦始皇陵墓或已消失人間,還是子虛烏有?
    在天下至寶中,和氏璧絕對是能排上號的,因為和氏璧不但是一塊價值連城的美玉,其背後更蘊含著一段段悲壯及紛亂的過去。然而就是這麼一塊有故事的美玉,卻在時代的變遷中徹底地消失於人間,至今下落依舊成迷!之卞和便痛心疾首地抱著這塊璞玉爬到了荊山腳下,痛哭了三天三夜,直至眼睛流出的淚水變成了血水。不久後楚文王即位,旋即便派人了解卞和去向,抱著一試無妨的態度,找工匠打開了這塊璞玉,從此這塊價值連城的和氏璧正式問世。在之後對於和氏璧更為著名的典故便是《完璧歸趙》,同是在戰國時期,和氏璧經過輾轉落入到了趙王的手上。
  • 探中國歷史上最神奇寶物「西周九鼎」下落之謎 得鼎者得天下
    然而自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九鼎就不知下落,成了千百年來無數人探尋的目標。隨著對西周九鼎下落之謎的探索,學者發現它最有可能存在的地方是秦始皇陵,奈何它沒有被打開。一、得九鼎者得天下據了解,夏啟收集珍禽異獸、奇異之物,繪畫成圖,讓工匠將仿刻於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徵一州,西周九鼎象徵九州,反映全國統一和王權集中。
  • 關於華夏三大神器下落的未解之謎
    1、周朝九鼎下落之謎傳說大禹治水成功後,於夏朝初年,劃分天下為九州,令九州州牧貢獻青銅,鑄造九鼎, 象徵九州,將全國九州的名山大川、奇異之物鐫刻於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徵一州,並將九鼎集中於夏王朝都城。九鼎象徵天下社稷,夏朝、商朝、周朝三代奉為象徵國家政權的傳國之寶,傳承了兩千多年。
  • 中國第一寶,傳國玉璽之謎,可能並非和氏璧製成
    在三國時期,江東猛虎孫堅曾經在東漢舊京洛陽發現傳國玉璽,遂有稱帝之心。但是孫堅卻在攻擊劉表時被荊州大將黃祖射死。後來袁術得到玉璽,也想稱帝,但卻因此成為眾矢之的。可見傳國玉璽也僅僅是皇權的象徵,就像九鼎之重,在於德行。關於傳國玉璽有很多歷史謎團。首先是金鑲玉一說。王莽篡漢時,向孝元太后討要玉璽。孝元太后非常憤怒,將玉璽摔在地上,崩了一角。
  • 和氏璧的由來和下落,你知道嗎?
    和氏璧,春秋時期的一塊美玉。自出現就被當做無價之寶,更因其獨特的歷史背景和流傳經歷越發成為傳奇。那麼和氏璧是怎麼出現,後來下落又到了哪裡呢?今天就把我了解到的說一說。鳳凰在古時一直是祥瑞的象徵,古人更是認為鳳凰不落無寶之地,於是卞和斷定鳳凰腳下所落之地一定有寶玉。卞和開採青石得到了一塊璞玉,然後就拿去獻給楚厲王,楚厲王見到璞玉就叫宮中的玉工查看,結果玉工看後說這只是一塊石頭,楚厲王大怒,以欺君罪的名義砍了卞和的左腳。後來楚厲王去世,楚武王上位,卞和再一次來到武王面前,武王也叫玉工來查看,這次的玉工還說卞和所獻璞玉是塊石頭,這次武王又以欺君的罪名砍了卞和的右腳。
  • 歷史上真的有和氏璧嗎?秦始皇的解密和氏璧下落何處?
    和氏璧,流傳千年,奇貨可居,價值連城,「完璧歸趙」更傳為千古佳話!和氏璧流向何方?眾說紛紜,唯一肯定的是,這塊寶玉尚在人間,因能耐1300攝氏度高溫,一般火無法焚化。秦滅六國,嬴政終獲至寶。有人說,秦王破和氏璧,上雕「受命於天,既受永昌」八字,就是傳世玉璽,歷經劉邦、王莽、司馬炎之手,一直傳到後唐,石敬瑭滅後唐,後唐李從珂人玉共焚,從此下落不明。
  • 歷史遺留的五大千古謎案,至今無人能解,其中和氏璧究竟在何處?
    一、和氏璧究竟下落何處和氏璧的記載最早見於《韓非子》,其述說周朝楚國人卞和發現此玉璧,先後將其獻給三位天子,在付出雙腿的代價下,才讓其得於光耀世界。自秦始皇統一天下,和氏璧便為我國各朝各代傳國玉璽,一直傳承到五代十國的後唐,在後唐唐末帝李從珂在城破國亡之際,焚城自殺,至此,和氏璧也下落不明。
  • 傳奇玉器和氏璧是怎麼失蹤的?
    在中國歷史上,和氏璧稱得上是最有傳奇色彩的玉器。完璧歸趙的璧,就是和氏璧。它也是我國歷史上聞名的傳國之寶,那麼這個和氏璧是怎麼消失的?它難道真的下落不明了嗎?這個和氏璧又是什麼材質的,以至於讓它成為傳國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