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年長父母到城裡過年還是你回家團聚?因人而異,家庭團圓就好!

2020-12-03 靈動的溪流

每年春節臨近,在哪裡過年都是大家熱議的一個話題,接年長的父母到城裡過年還是你回家團聚?相信很多人都會覺得這是一個讓人為難的問題,父母和子女渴望春節家庭團圓卻各有煩惱,因人而異,家庭團圓就好!

贊成接父母到城裡過年的網友認為,年輕子女大多春節假期時間不長,一般7天左右,除去路上往返時間,真正在家的時間可能只有四天左右。如果父母來城裡過年,父母和子女就可以多些時間在一起,免了路途奔波,年輕人也可以真正享受家庭團圓的樂趣。

另外年長的父母大多已經退休,沒有時間限制,他們可以選擇在城裡住一周或一兩個月都沒問題。有一個網友說,我認識的一對在深圳的年輕夫婦因女兒年齡還比較小,怕她不習慣老家陝西冬季的寒冷,選擇留在深圳過年,但是家裡的老人又想見到孫女,所以父母就來深圳過年了。

另外如果父母經濟能力不錯,身體健康,很多退休的大爺大媽平常都會出去旅遊,去國內國外看看,沒有人喜歡生活一成不變的,雖然旅途勞累,但來城市過年對他們來說並不難。其實很多父母說不喜歡外出過年主要是考慮到不想麻煩自己的子女或者經濟能力有限,大多數父母的心還是跟年輕人一樣想多出去走走看看的。

另外很多人擔心父母來城裡過年可能疏遠了親戚,其實親戚平常也可以經常走動,並不定要在春節才團聚。父母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到城裡過年還是留在老家過年,比如今年在城裡,明年在老家也是可以兼顧到的。

但是也有的網友覺得還是自己回家和父母團聚,在老家過年比較好。有網友說,有一年春節我沒回家,自己一個人留在深圳過年,因為要加班。大年三十的時候,外面的餐廳都關門了,我在出租屋裡吃年夜飯,其實就是簡單的泡方便麵,給家裡打電話時聽到家裡熱鬧的聲音,一下子忍不住就流淚了!

雖然子女接父母到城裡一起過年是孝順的表現,但是父母遠離家鄉,身邊少了很多熟悉的親朋好友,難免會感到孤單。老年人大多喜歡熱鬧,到了城裡連認識的人都沒有,不像在鄉下過年還可以走親訪友。父母在城裡過年,除非兒女全天陪著,否則他們可能沒住幾天就會感到孤單了。

父母大多思想比較傳統,過年還是覺得在自己老家比較好,另外他們年紀也大了,讓他們來回奔波也很辛苦,還是自己回家過年比較好,不一定要接他們到城裡過年。過年回家可以和親朋好友抽空相聚一堂,彼此聯絡感情,還能每天吃到父母自己種的新鮮蔬菜和土雞土鴨等生態美食。春節期間的城市買菜也不太方便,菜市場很多沒營業,而超市裡的菜價格也比較高,一般在外面也很難買到早餐,不過可以在超市裡買一些速凍水餃等食品帶回家自己做。另外外賣也很少,因為很多送外賣的小哥也回家過年了。

有的網友說,回家過年主要是家裡的年味濃,氛圍活躍,而在外面似乎比較冷清,在家裡一切都感覺很熟悉,有一種天然的親切感。也有人說,以前自己沒買車就是打車也要想著回家過年,現在自己有車了反而不想回家了,只想帶著孩子們逛逛街,關鍵是老家的味道不一樣了,物是人非。我覺得春節家庭團圓重要的是人,一家人能在一起過年就是幸福的,在老家還是城裡都是可以的。你過年打算回家還是留在城裡呢?你是如何看待這件事情呢?

相關焦點

  • 在城裡打工有了家:是去農村過年好還是在城市過年好?
    過年是在老家農村過還是在城市過,這要根據自家的具體情況,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不同的家庭,情況不同,選擇也不同。如果,父母在農村生活,自己的小家在城市,工作在城市。這種情況,應該先徵求父母的意見,如果,父母樂於到城市過年,筆者認為到城市過年比較好。把父母接過來,全家團聚,可以利用春節這段時間,大家都有閒的時候,帶父母逛逛城市的風景區,跟父母一起旅遊,享受一家其樂融融的幸福。父母在哪,家就在哪,兒女在哪,家就在哪。
  • 女子為接父母前來過年 買下自家對門兩套房子(圖)
    俗話說「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可一票難求的春運車票、長途跋涉的費時顛簸、不菲的人情往來花費都讓回鄉遊子們背上了沉重的負擔,不少人抱怨,過年走親訪友,癟了錢包、喝壞身體,放假7天反而更累了。然而,有這麼一些老人,在春運開始前「逆向遷徙」,去子女家裡過年,省去子女往來奔波,也有更多時間與子女相處。用他們的話說,「能和孩子們團圓,在哪兒都是家。」
  • 夜讀|今年,你打算回家過年嗎?
    大概20多天前,母親視頻問我,今年回家過年吧?用「吧」不用「嗎」,區別就是,我回家過年,基本已被母親提前理解為既定事實了。畢竟工作地上海和老家安徽,疫情防控都算穩定,回家過年應該是安全的。去年過年,我們一家人分隔三地,只有妹妹和父母團聚。
  • 為何說它充滿正向意義,今後過年團聚或有新方法
    今年小年沒到,春運的熱乎氣兒已經撲面而來。按理說在大城市工作、春節回老家過年的人,怎麼也得過了小年才走。但這兩年不一樣,因為反向春運火爆起來了。所謂反向春運,是指年輕人選擇將老家的父母和孩子接來自己工作的城市過年,春節後再返回老家。如此一來,不少往年在家裡苦等孩子回家的老人、眼巴巴盼著爹媽的孩子,可以搶在返鄉春運高潮之前動身,提早到大城市裡和親人團聚了。
  • 「我想回娘家過年,父母年過古稀,團聚一次不容易」「不行」
    小艾就想回娘家過年,小艾家姐妹兩個,這些年,都是父母孤孤單單地過年,父母也是快70歲的人了,說實話,這個年齡風雨飄搖,真的不知道還能有幾個團聚年,小艾就想著,全家都回去,讓父母也高興高興。趙磊說什麼不同意,因為小艾家離得遠。趙磊的奶奶還在世,已經90歲了,叔伯門過年都會聚在一起,一大家子人很熱鬧,不想缺席。
  • 明年春節,你敢接父母親人來異地團圓嗎?
    每年到了這個時候,大多數人都會為「一票難求」暗暗焦急,那種急切渴望與父母親人團聚的心情是幾千年來在中國傳統文化下薰陶出來的一種特別的情愫。昨天的新年寄語活動,有位小夥伴就在留言中說: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而為了夢想必須遠遊的兒女們,到了春節這個特定階段,這份割捨了一年的血肉親情,無論怎樣,都要得以補償。
  • 調查:「九成人願回家團聚」回歸中秋傳統
    中秋節是家庭團圓的節日。前段時間居家防疫,很多人和家人在一起的時間變長,感受到了家庭生活的溫暖。今年中秋節你會和家人團聚嗎?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1018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今年中秋節,92.9%的受訪者會和家人團聚。那些正盼著孩子回家過節與家人團聚的父母看到這樣的調查結果,一定會倍感欣慰。
  • 疫情下的2021春節選擇:就地過年,期盼下個年平安團圓
    楚天都市報1月12日訊(見習記者劉琴 周浩 張奇 記者孫澤宇 尹鑫)歲末,在外打拼的異鄉人早已打算踏上回家的歸程。老家的父母翹首以盼,彼此期待著團聚的時光。然而,春節臨近,國內多地疫情散發。面對嚴峻複雜的冬季疫情防控形勢,連日來,多個省份倡議非必要不離開當地。國家衛健委9日表示,倡導在工作地過年。一時間,能否「回家過年」成了很多人關心的話題。
  • 「兒子,什麼時候回來過年」,「媽,我接你和爸來北京過年吧」
    而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是牽動著無數個家庭。父母盼著兒女早日回家過年,為兒女準備了一大桌子好吃的好喝的。甚至子女走的時候還大包小包的給帶很多家鄉特產。很多作為女兒的這個時候也是歸心似箭,兒時的味道一直在腦海迴響。有的在外打拼的子女,因為種種原因春節不能回家陪伴老人一起過年。也有一些在外工作的人們把父母接到城裡過年。
  • 過年回誰家過年?兩難抉擇,怎麼辦才好?
    郭雅所面臨的局面可能是好多父母在兩地的家庭所要面臨的問題,每年都會有很多家庭因為回誰家過年而發生爭吵,兩方都說自己的家裡面重要,必須要回家去過年才行。還有的好幾年都是回一方的家裡過年,另外一方敢怒不敢言,將矛盾積累了下來,可能就成為了吵架的導火索。那天下午,李賢下班回到家中,郭雅準備和李賢討論一下到底回哪家過年。
  • 在農村,年輕人帶3樣東西回家過年,父母見了會高興,希望你有!
    時光飛逝,轉眼間2020年也到了,今年對農民來說是意義非凡的一年,2020年是農村決勝小康的關鍵之年,之前部署的硬任務也會在今年底完成,所以,很多農民都期待這一天的到來!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父母都很重視他們的收穫和成就,辛辛苦苦一輩子,也期待自己的子女能夠出人頭地,為家族爭光,而筆者分析認為;農村的年輕人回家過年能帶上三樣東西,父母肯定高興!看看你有嗎?
  • 傳統節日有主題 別忘了中秋的別名是團圓
    根據智聯招聘中秋節特別調查顯示,32.6%的職場人已有五年未能與父母一起過中秋節,生活在北京的上班族中有65.6%的人今年中秋不能與父母團聚。路程遙遠、太耗精力成了職場人不能回家與父母過中秋的最大障礙,這部分人佔44.4%。(9月8日《深圳商報》)  中國的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節日主題,而團圓,無疑就是中秋節最大的主題。
  • 回家過年全家團圓,重溫春節的最核心價值
    其實,不回家可能有N個理由,但回家的理由一個足夠,我們已到了必須正本清源的時候了。 作為一種巨大的文化存在,春節在歷史長河中綿延了數千年。到了今天,我們卻不由自主地發出了「年味淡了」、「春節變春劫」之類的感慨。
  • 當過年回家從歸途變畏途
    當我們說過年不回家時,我們在說什麼回家團圓是春節的最高要義,但時代正使它逐漸消解。2014年年底,有媒體曾發起「2015 年過年你回不回家」的網絡投票,結果顯示,有近三成的受訪者選擇不回家 ,到了2016年,這一比例漲到了近50%,當年的一份春節大數據調查顯示,只有53.4%的人選擇回家過年,而這其中有34.3%的人選擇了在工作所在地過年堅守崗位,還有12.2%的人去往別處過年。
  • 不一樣的團圓,一樣的溫暖
    如果過年過節護理員都回家,老人們怎麼辦?」今年50歲的於月梅幹活麻利,勤勞細心,說話還幽默風趣。「我不帶你了哦,我回家過年了哦!」於月梅佯裝要走,逗著老人笑說。「不行,我跟你回去!」徐奶奶「萌萌地」說不依。「我愛你一百年!」於月梅又說。
  • 過年回家,是不願,還是不能?——一個倒班工人的自白
    我畢業三年了,一路摸爬滾打,混到今天這個地步,說心裡話,一把辛酸淚啊。我是在電廠工作,至於是何種類型的電廠,是水電廠、火電廠、還是核電廠,我不想說得太詳細。其實,不管啥類型的電廠,應該都差不多。在電廠,我是一名運行崗位的工人。很難去判定我究竟是一名體力工人,還是一名技術工人。我是搞技術的,電氣、機械、儀控、化學、熱動等等知識,我都了解一點。
  • 春節即將來臨,父母妻兒盼團圓。願回家的你一路坦途!
    年底心喜樂回家上心頭,心中那溫暖的光是清晨的陽光,悠然的小曲在蕩漾禮品齊全他們唱,早日歸家一起團圓,祝願你及全家幸福安康!人類奇觀,正在上演,華夏大地上便有了春運,張開翅膀,在回家路上自由翱翔,回到那溫馨的港灣,祝你歸家旅途一路平安,闔家歡樂!
  • 過年回家遭父母催婚,竟劫持女友,狙擊手果斷出手
    導讀:過年催婚不知什麼時候成為了一種習慣想必每逢春節回家團聚,被父母親戚問得最多的就是談婚論嫁,很多在外辛辛苦苦打拼一年,好不容易回到家裡團團圓圓的青年男女們,據說對於這個話題都是苦不堪言,先暫且不談個人有沒有相對穩定的經濟收入
  • 過年,回她家,還是回他家?一招教你化幹戈為玉帛
    可是更多的年輕小夫妻都是異地戶口,過年回家就是一件重大的事情,如果沒有私家車就要堪慮買票問題。從小嬌生慣養的王曉,今年還是頭一年遇見這樣棘手的問題,她的父母已經盼星星,盼月亮的等著她回家,最好還能把新女婿也帶回來,一家人團圓,好不熱鬧。
  • 用"新"過年 春節有了新的元素你感知到了嗎?
    大年三十,萬家團圓時。此刻,你是在欣賞美景,是家中唱K,是帶父母體檢,還是在手機上發搶紅包?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春節有了新的元素,你感知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