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弓搭「箭」 推動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

2020-12-07 四川新聞網

  本報記者 張雨

  我國四大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以及成渝城市群,從地理位置上,呈現出「弓箭型格局」:「箭頭」是長三角城市群,「弓」的左右兩端分別是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而「箭尾」正是成渝城市群。

  拉弓搭箭,蓄勢待發。四大城市群將使我國經濟發展更為全面、完整、均衡,但相較其他三個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還有較大發展空間。近日,《中共四川省委關於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的意見》提出「創新體制機制,推動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建成全國重要經濟增長極」,創新體制機制方面,又有哪些問題需要注意?本報記者梳理出四大城市群經濟發展相關數據,邀請專家問計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如何推動。

  四大城市群 數據怎麼看?

  ●成渝城市群的人口基礎、增量吸引、文化融合優勢,是巨大的「後發」基礎,用好這些基礎,才能更好推進一體化發展

  ●成渝城市群產業結構同質化現象較為突出,基於城市群一體化發展的產業分工協作體系和協同創新體系建設尚在起步階段

  ●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推進城鎮化,需要看兩個關鍵變量。一是兩個都市圈能否打造成功並相向發揮作用,二是在邊界區域能否協同打造一個突破行政分割的都市圈

  記者:數據一比對,就能看出成渝城市群經濟總量及人均GDP、地均GDP等指標與其他三大城市群相比,還有一定差距。

  李國平(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院長):GDP差距客觀存在,但值得關注的是人均GDP和地均GDP。人均GDP,反映出成渝城市群與其他城市群的勞動生產率差距;地均GDP,反映出成渝城市群與其他城市群發展程度和經濟集中程度的差距。特別相較於人均GDP和地均GDP都「拔得頭籌」的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而言,成渝城市群還有不小追趕空間,根據世界銀行制定的國家與地區收入水平劃分標準,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人均GDP已經接近高收入國家或地區的水平。

  駱玲(西南交通大學教授、西南交通大學四川省產業經濟發展研究院院長):不過,看到差距的同時也要看到希望,成渝城市群2019年第一季度經濟增速領先。

  李國平:近年來,成渝城市群一直保持增速方面領先,成渝城市群是經濟活力和發展潛力巨大的城市群,人口基數多、市場規模大、資源環境承載力、城市等級規模都較高,又屬於相對獨立的市場。尤其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成渝城市群的發展,川渝兩地共推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不斷深化多個方面的合作,使其逐漸從「內陸腹地」發展成為「開放前沿」。

  駱玲:這裡有一個例子能從側面說明開放成效:2018年發自成都和重慶的中歐班列3000列左右,佔全年中歐班列總開行量近50%。增速背後,成渝城市群的人口基礎、增量吸引、文化融合優勢,是巨大的「後發」基礎,只有用好這些基礎,才能更好推進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的戰略布局。

  李國平:說到戰略布局,目前三大城市群中,京津冀城市群已經呈現出「重工業+生產性服務業」向「高端製造+科技創新」優化,形成「北京研發——天津轉化——河北產業化」的產業布局,打造以產業結構服務化為導向的區域產業體系。長三角城市群正以電子信息、裝備製造、現代金融等產業為核心,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高地和全球重要的現代服務業與先進位造業中心。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製造業發達,尤其是深圳的科技、金融、外貿等高端產業發展迅猛,處於全國科創領域的龍頭地位。總體而言,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城市群,呈現出了具備全球競爭力的自主研發、自主創新能力。

  駱玲:成渝城市群產業結構同質化現象較為突出,成都、重慶均以電子信息和汽車產業為主,競爭大於合作,基於城市群一體化發展的產業分工協作體系和協同創新體系建設尚在起步階段。並且從產業創新角度來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佔GDP的比重指標,成渝城市群落在了後面,科技投入水平和科技創新能力比起其他三大城市群,還有不小差距。而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成渝城市群也比較少,科研產出質量和市場應用水平還需逐步提高。

  記者:所以說,成渝城市群在整體創新能力、產業核心競爭力、先進產業密集度等方面與其他三大城市群都還有一定距離。

  駱玲:還有一個不能忽視的短板,成渝城市群的常住人口城鎮化水平不高,2018年只達到53.8%,而同年,粵港澳大灣區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有85%。雖然成渝城市群的常住人口城鎮化水平已在逐年提高,但卻面臨著不同於東部地區城鎮化快速推進時期的經濟環境,所以一些傳統推進方式已經無法採用。

  李國平:成渝城市群的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確實較低,甚至低於2018年59.58%的全國平均水平。具體而言,其推進困難在於作為超大城市的成都、重慶「兩城獨大」,其他城市散點式分布周邊,幾無大城市,城市發展失衡。並且,如今要推動區域人口、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全面協調發展的城鎮化,成渝城市群還面臨土地約束趨緊、環境壓力加劇等多重困難。

  駱玲: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推進城鎮化,需要看兩個關鍵變量。一是成都都市圈、重慶都市圈能否打造成功並相向發揮區域均衡發展輻射帶動作用,二是在川渝邊界區域如川南與渝西能否協同打造一個突破行政分割的跨區域都市圈,發揮成渝中部崛起的支撐作用。此外,還需解決成渝城市群綜合交通一體化發展問題,打造同城效應助力城鎮化。比如,長三角擁有18條高鐵,成為全國高鐵網絡最密的區域,「三省一市」41個地級以上城市中34個通了高鐵,擁有7個旅客吞吐量超千萬人次的機場,初步形成1小時—3小時的綜合交通體系,同城效應日趨顯現,對城鎮化起到了很大推動作用。

  一體化發展 具體怎麼做?

  ●成渝城市群亟須創新體制機制,探索協同發展新模式,促進城市群內部功能分工和結構優化,才能真正解決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創新體制機制,首先要解決觀念問題。成渝構建共同體意識,必須放在大背景下去思考,繼而平等協商對話,共同參與和治理大小事宜

  ●城市群內部「弱聯繫」狀態,可以在擁抱重大機遇中逐漸改善,如新一輪科技革命、消費升級等等

  記者:如何縮小成渝城市群和其他三大城市群的差距?

  李國平:差距雖然客觀存在,但從20世紀末開始,國家先後實施了西部大開發、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中部崛起等旨在縮小區域差異的區域政策,使得我國區域間差距呈現不斷縮小的態勢,包括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成渝等一批規模和發展水平不同的城市群和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廣州、重慶、成都等人口超過1000萬的超大城市和一批特大城市、大城市,已經成為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空間支撐。

  駱玲:但在相當一段時間內,由於資源、歷史、政策等各方面因素造成的區域發展差異還會存在。

  李國平:是的,尤其區域增長分化問題仍然突出,西部地區大多仍以資源密集型行業為主導,產業結構亟須轉型升級,區域合作仍有待深化,區域空間結構也有待調整。現在的成渝城市群、成都與重慶雖然處於加快發展階段,但經濟發展的質量、效能還不夠好,部分中小城市發展成效不大,城鎮化發展的區域之間不平衡問題依然突出。

  駱玲:對比中不難發現,成渝城市群的綜合實力、國際競爭力等,都不及三大城市群,成渝兩地產業同構與同質化較為突出、協調合作機制還不夠健全。要一一彌補這些短板,近日,《中共四川省委關於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的意見》指出,「創新體制機制,推動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建成全國重要經濟增長極」,成渝城市群亟須創新體制機制,探索協同發展新模式,促進成渝城市群內部的功能分工和結構優化,才能真正解決區域經濟發展中所面臨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綜合承載力與資源優化配置能力以及引領輻射作用。

  記者:創新體制機制是關鍵,但突破口是什麼?

  李國平:創新體制機制,首先要解決觀念問題。必須站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高度,深刻認識到成渝城市群是一個共同體。當前,全球經濟增長速度放緩,貿易保護主義重新抬頭,勢必對全球貿易產生負面影響,也會對全球產業鏈安全構成威脅。成渝構建共同體意識,必須放在這種大背景下去思考,繼而平等協商對話,共同參與和治理大小事宜。否則,區域利益格局調整與協調還會遭遇不少麻煩。

  駱玲:川渝兩地應首先在規劃協調、生態環境、基礎設施、開放通道、創新協作公共服務等方面,打破行政區劃壁壘、消除無序競爭,儘快建立區域一體化分工協作的長效機制,加強政府、企業、民間組織等多層次的實質性合作,著力改善城市群內部「弱聯繫」狀態。

  李國平:城市群內部「弱聯繫」狀態,可以在擁抱重大機遇中逐漸改善。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三大城市群經濟活動發達,產業成熟度高,取得這些業績,一方面離不開政策支持,另一方面也離不開各大城市群擁有搶抓國際、國家機遇的本事。

  目前對於成渝城市群而言,外部具備三大重要機遇,應該積極搶抓用以促進發展。第一,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或將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智能製造技術等領域取得突破,將有可能從根本上改變技術路徑、產品形態、產業模式,為成渝兩地攜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提供機遇,甚至在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成渝城市群可能和其它三大城市群處於同一起跑線甚至彎道超車。

  第二,我國消費水平提升和消費結構的快速升級。隨著消費市場持續較快增長,國內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持續增強。近年來,成渝城市群的旅遊產業得到迅速提升,遊戲、文化創意、電子商務等,都在成為成渝城市群最熱門的創業領域。

  第三,中國經濟最大迴旋餘地在西部,成渝城市群在拓寬我國經濟發展迴旋餘地與開放空間中有著重要作用。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不斷推進,成渝城市群在新型對外投資和貿易、交通和通訊等方面都將取得長足發展。

  駱玲:擁抱重大機遇必須加快補短板。如建設高等級、方便快捷的一體化綜合交通,打造軌道上的都市圈和世界級機場群,提升交通路網密度;優化產業結構、強化分工協作、做強產業集群,提升城市群產業國際競爭力;協同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及打造一類口岸與內陸開放平臺,提高外貿成熟度等。

  把脈

  射洪如何利用好產業優勢打造區域性副中心城市

  爭當「二傳手」提供新支點

  本報記者 張雨

  11月18日,射洪撤縣設市,正式掛牌。射洪市委書記蔣喻新想通過四川日報向兩位專家提問:目前,射洪正努力建設成為區域發展的文化中心和經濟中心。設市後,射洪如何利用好產業優勢打造區域性副中心城市,更好發揮對區域的輻射帶動作用?

  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院長李國平說,射洪撤縣設市不僅會加大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提高城鎮化水平,也會促進招商引資與對外合作,增強區域協調發展的能力,以及提高市民的榮譽感、幸福感、獲得感。規劃先行很重要,要對新成立的縣級市進行科學定位,特別要與國家和省主體功能區規劃、新型城鎮化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鎮體系規劃和環境功能區劃相銜接。

  西南交通大學教授、西南交通大學四川省產業經濟發展研究院院長駱玲建議,要基於區位和產業等優勢,優化城鎮化空間布局和城鎮規模結構,促進中心城區和小城鎮協調發展,並加快縣城改造提升,規劃建設產城融合型新區,培育壯大區域性副中心城市的功能,引發資源、人才、物流等要素的集聚效應,提升整個城市的發展空間與後勁。儘快啟動與周邊城市特別是與成都都市圈、重慶渝西都市圈直聯快速的交通通道建設,實現區域共融共享發展;主動融入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大局,為成都、重慶做好產業配套服務,爭當「二傳手」,提供新支點。並且,從射洪市步入新徵程開始,就要將生態建設、經濟中心與文化中心建設並舉,堅持信息化與工業化、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走創新引領綠色崛起的道路。

相關焦點

  • 拉弓搭「箭」推動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
    ,長三角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以及成渝城市群,從地理位置上,呈現出「弓箭型格局」:「箭頭」是長三角城市群,「弓」的左右兩端分別是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而「箭尾」正是成渝城市群。
  • 圍繞9大方面36項重點任務 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有了「路線圖...
    成渝城市群示意圖重慶日報訊 (記者 周雨)川渝兩地籤署的「2+16」系列合作協議中,擺在首要位置的是兩省市政府籤署的《深化川渝合作推進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重點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根據《方案》,兩地將圍繞9大方面36項重點任務共同推進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
  • 國家發改委:成渝城市群內都市圈發展步伐明顯加快
    封面新聞記者 粟裕日前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明確提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1月5日,封面新聞記者從國家發改委了解到,川渝雙方已就合力推進鐵路大通道項目建設、協力推進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加強「十四五」規劃對接、持續推動重點領域合作等工作達成共識。2019年,國家發改委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曾透露,將進一步研究出臺加快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的具體政策舉措。
  • 成渝城市群與關中城市群誰的帶動性更大?成渝、關中帶動西部
    成渝城市群指以成都、重慶為中心的發展極(成渝雙城經濟圈)。關中城市群是指以西安為中心,寶雞為副中心的西北城市群。這兩個城市群組成我國西部經濟最強極,也是西部人口最稠密的區域,發展意義十分重大,那麼他們誰的帶動效應更強呢?
  • 天藍水清休戚與共 成渝城市群欲造生態新樣本
    在此之前,2015年5月,重慶市人民政府和四川省人民政府聯合籤署《關於加強兩省市合作共築成渝城市群工作備忘錄》,力爭到2020年年底,將成渝經濟區打造成為國家統籌城鄉發展先行示範區,將成渝城市群建設成為國內領先、輻射帶動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備忘錄》明確,重慶、成都兩地未來將加強合作,推動交通、信息和市場一體化。    一句話,雄起,安逸!
  • 觀察|中國五大城市群發展潛力分析:成渝城市群「雙核獨大」
    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明確指出,以京津冀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城市群、長江中遊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關中平原城市群等城市群推動國家重大區域戰略融合發展,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領城市群發展、城市群帶動區域發展新模式,推動區域板塊之間融合互動發展。2015年至今,國務院已批覆11個城市群規劃。
  • 拉弓射箭
    在這裡,我借用老拳譜裡的「骨重如弓背,筋伸似弓弦」這句話,以「拉弓射箭」為例,講一講「筋伸骨縮與骨縮筋伸」的道理,這樣比較容易讓人理解,老拳譜裡的這句話祖師爺在他的《意拳正軌》裡也曾經引用過。拉弓射箭,這是我們比較通俗的說法,現代體育運動稱之為射箭運動,中國傳統稱之為射藝。
  • 川渝兩地GDP突破6萬億,成渝世界級城市群還有多遠
    川渝兩地經濟的快速發展,帶來成渝城市群體量的迅速提升。雖然成渝城市群並不涵蓋川渝兩地全部行政區劃面積,但是包括了絕大部份。無論是人口還是經濟總量,成渝城市群佔川渝兩地總和的大約90%。成渝城市群具體範圍包括重慶市的 27 個區(縣)以及開縣、雲陽的部分地區,四川省15個市, 總面積18.5萬平方公裡。
  • 「搭箭、拉弓、放箭!」 三方交流,共促協同——中南空管局管制中心...
    年終歲末之際,為加強溝通協作,促進部門間交流,增強員工身體素質,中南空管局管制中心流量管理室於11月16日和18日分別與九元航空、局直氣象中心預報室在凱德綠地中心弓夫射箭館開展了趣味射箭拓展活動。在射箭比賽部分,我們安排了專業教學及個人練習、小組排位賽、團隊對抗比賽,活動現場大家興趣濃厚,紛紛戴上專業護具,開始上手練習,搭箭、拉弓、放箭,一氣呵成!半小時後,小組排位賽正式開始,每組依次射滿12箭後按總環數加上氣球射擊環節的得分進行排名。最終經過激烈角逐,技高一籌的聯合小組摘得了「弓夫之王」的桂冠。
  • 拉弓與放箭
    弓與箭,兩個獨立的物件,只有緊密配合,和諧一致,才可發揮最大功力。猶如夫婦一般,離了誰,亦不可能收穫結晶正果。弓,放箭之器,似弧形弓背,堅韌富有彈性,兩端繫著韌性十足的弦。搭上箭,拉開弦,猛然放手,假弦和弓背的彈力,將箭射出。而箭,在大約兩三尺的細杆上,前置尖頭,後置尾羽即成。再打個比方,弓如槍枝,箭似子彈,掌控之人是關鍵。
  • 將遂寧在成渝城市群中的產業功能定位由「配套區」提升為「協作區」
    由「配套區」提升為「協作區」 中共大英縣委書記胡道軍 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即將上升為國家戰略,市委站高謀遠,主動搶抓機遇,必定能促進遂寧順勢完美融入成渝城市群發展浪潮,推動遂寧大發展、大跨越
  • 市場監管一體化正式開啟 成渝兩地高新區互發首張營業執照
    封面新聞記者 吳冰清為全面推動「大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國家戰略落地落實,成都高新區市場監管局與重慶高新區市場監管局,在《深化川渝市場監管一體化合作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工作方案》和《重慶高新區 成都高新區「雙區聯動」共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戰略合作協議
  • 深化川渝合作 加快建設成渝城市群新興戰略支點——訪榮昌區委書記...
    「成渝城市群是西部大開發的『主陣地』和『前沿窗口』。」近日,榮昌區委書記曹清堯在接受重慶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他們將立足自身區位優勢,抓好國家貨運機場、國家高新區、國家生豬大數據中心等「三件大事」,做好一頭豬、一片陶、一匹布、一把扇等「四篇文章」,加快建設成渝城市群新興戰略支點,為推進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作出新貢獻。
  • 成渝城市群上升為國家戰略:誰能搶佔「雙城記」商業制高點?
    作為成渝城市群兩大核心城市之一,誰能夠精準對接成渝城市群巨大的商業需求,誰就能夠成為「雙城記」的商業制高點,從而助推成渝城市群商業高質量發展。 重慶、成都,到底是誰? 這應該是成渝城市群裡面眾多品牌開發商應該思考的問題。
  • 成渝城市群「強三線」城市之爭:誰是成渝第二城?
    (原標題:成渝城市群「強三線」城市之爭:誰是成渝第二城?)21世紀經濟研究院分析師 李果成渝城市群,成都和重慶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城市」,那麼誰才是這個城市群中的「第二城」呢?根據《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到2020年,將基本建成經濟充滿活力、生活品質優良、生態環境優美的國家級城市群。而要建成國家級城市群,不僅需要依靠成都和重慶兩地的引領,成渝之間其他城市的發展程度也是關鍵。
  • 深刻理解把握國家戰略考量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勢突破
    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戰略代表了國家最高戰略決策,其中的重大區域發展戰略主要包括:「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 河南省南召縣板山坪鎮拉滿產業發展「弓」搭上脫貧致富「箭」
    「在政府的主導和政策扶持下,近一個星期,基地已經收到了30多萬個香菇菌棒訂單,我們要加快生產速度,爭取如期將訂單消化掉」,基地負責人盧俊延說,「為了讓困難群眾都搭上香菇種植的末班車,順利踏上致富路,唐書記親自到樊樓村召開座談會、王鎮長每天都要到基地來督導工作,並要求電管所人員24小時在基地值守,為基地做好電力保障」。
  • 成渝城市群:憑什麼與三大灣區相提並論?
    原標題:成渝雙城記:菱形盆地隆起第四極來源:經濟觀察網編者按:1月3日,在中央財經委員會召開第六次會議上,推動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同時,還明確了兩個時間節點:2020年,成渝城市群基本建成國家級城市群;2030年,成渝城市群完成由國家級城市群向世界級城市群的歷史性跨越。按照規劃,成渝城市群的範圍包括:重慶市的全境,四川省除西部三個州(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涼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以外的所有城市。
  • 他手裡握著弓,箭已經搭在弓上,大氣都不敢喘一口
    他手裡握著弓,箭已經搭在弓上,大氣都不敢喘一口。隔著幾朵樹枝,一隻肥碩的野鹿正在不遠處啃著草。鹿很警覺,低頭吃幾口草便又抬頭豎起耳朵聆聽一會。羅鋒瞧了瞧左右,發現秦瓊和趙貴都還離著鹿很遠,他本想再等等,可這個時候鹿卻好像聽到了什麼,鹿突然疾步向他這個方向逃跑。眼看著鹿就要衝出包圍圈,羅鋒也顧不得自己的箭術很菜,一下子將弓拉了個滿弓,搭箭猛的就射了過去。
  • 「成渝雙城經濟圈」升格國家戰略呼之欲出?
    會議指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有利於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打造內陸開放戰略高地,對於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到,2019年是西部大開發戰略提出20周年,川渝兩地乃至全國多位專家學者都曾積極建言將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從現有發展規劃上升為國家戰略,此次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強調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四川省社科院原副院長、研究員盛毅看來,無疑是對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戰略提升釋放的一個重要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