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的名校夢
相信很多選擇考研的同學們都是懷揣著一份擁抱名校的夢想去支撐著自己在寒冬酷暑裡堅定不移的努力學習,我也不例外,為了這份名校夢,我毅然決然的走上了考研這條道路。復旦於我而言是實打實的top級名校,而出版專業相較於中文系的其它門類,博中有專。在我看來,現今已是融媒體、大數據的時代,各類學科之間的壁壘早已被逐步瓦解,而從出版專業所學的知識正好可以給我提供各個方面的充實與鍛鍊,所以我選擇了出版。
相較於其它學校的出版專碩,復旦別出心裁的將這個專業設立在了中文系之下,這也決定了它在強調紮實的專業基礎之外,還希望考生們有著豐富的文學素養、人文情懷。想必看過考研真題的同學都清楚,和其它強調基礎知識,從成語、病句開始考起的其它高校出版不同,復旦的考研真題總是少而新,動輒就是需要我們長篇大論的題目,這便要求考生有著過硬的文字功底。除此之外,復旦出版考題的另一大特點就是有很多題目是游離於教材之外,需要我們平時積累的常識或者新聞點,這便要求考生們在專注於考試要求的參考資料之外,還要抽出一些時間瀏覽各大出版行業的公眾號、微博、豆瓣等等,掌握出版行業的最新動態。
今年的出版考研,仿佛是神仙打架,分數線直接提高了20分,但是這並不是代表著往後復旦出版考研的形勢有多嚴峻,只要準備充分,放平心態,復旦的大門便為你敞開。
二、關於我的初試複習
我的初試準備時間並不長,一直拖到5月份才定下來學校和專業,之前也做了很多的無用功。所以說考研也不一定是越早越好,效率才是最重要的。
考研英語在我看來最重要的就是背單詞,只有單詞量上去了,閱讀與寫作才有底氣。為了背單詞我買了各種各樣的單詞書,從朱偉的《戀戀有詞》,到紅寶書,從王江濤的到董仲蠡的,能買的我都買了,最後堅持背下來的就是紅寶書,因為看起來它的單詞量最多。在用紙質書背單詞之餘,我還在手機上下載了墨墨背單詞(不知道為什麼我用百詞斬背的單詞記不住),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去鞏固我背過的單詞。至於考研真題,如果有解析的視頻的話,在我看來買哪個版本的都可以。英語閱讀視頻我推薦唐遲叔叔的,看他的視頻很輕鬆,並且只需要重點聽一下讀不懂的句子,其它的可以當消遣,也可以用來鞏固。寫作的話,我覺得重在自己,要多練才是王道,並且一定要注重格式!
考研政治在準備前期並不需要佔多大的比重,如果你學習累了,可以刷刷政治視頻看一看,適時地了解一下時政新聞。最後一個月才是政治學習的黃金時期。肖秀榮出的卷子、新祥旭的資料我也都買了,在我看來用處最大的是最後出的小薄冊子叫《考前預測必背》,真的押中了好多。
專業課的話,列出來的參考教材很多,並且有很多篇章不是能用來理解的,只能死記硬背。但是總體來說,復旦出版考研的側重點還是基礎的出版知識,就比如編輯這一大塊,各個環節、各種概念都必須要清晰明了,還有就是復旦大學出版社的《出版的品質》,其中列出的出版家們及其事跡必須要張口就來。除此之外,因為這個出版專業設在中文系,所以基本的文學常識、文學著作,都要有所涉獵。《出版史》的版本有很多,我當時也都買來背誦了,相較於外國出版,我國的出版史尤為重要,《永樂大典》、《古今圖書集成》等鴻篇巨製的知識點都是必須要掌握的。一些大出版社的前期發展歷史都被收入的出版史裡,使得很多人在備考的時候會下意識的忘記搜尋這些出版社當下的發展情況,然後就在考試過程當中栽了個跟頭。在歷年的復旦考研真題裡,我們能看到各種新奇的試題類型,從教材到詞典,仿佛我們身邊的一切圖書都有可能成為考試對象,所以在備考期間,要養成看要到一本圖書就要留意其出版單位,內容設置的習慣。
三、關於我的複試準備
今年考研的一大變,就是因為疫情,我們這些考生無法現場複試,線上的複試雖然會適時地降低緊張感,但是因為是遠程,且老師都戴著口罩,所以難以從他們的表情上判斷結果的好壞。複試的題目沒有什麼準備的定式,因為沒有要求提交簡歷,所以都是老師隨機提問的一些熱點問題,放輕鬆,隨機應變即可。至於複試英語口語,它大概只進行了三十幾秒吧,還沒等我說完,時間就到了,所以不用對英語口試過分緊張。並且有很多同學會擔心自己因為履歷不夠精彩而導致複試被刷,其實大可不必,越好的學校越不看重,我們的複試只要求提交了身份證和準考證,在老師面前,大家都是白紙。
最後,考研是我們在高考之後提升自己的重要途徑,但有很多人視它如豺狼猛獸,每天都在宣揚新增的報考人數,高漲的分數線,其實這些數據於我們毫無意義,誰知道這些人裡面有多少是划水湊人頭的呢?我們只管做好自己,不斷努力,踏實去做就好了。很多人說考研辛苦,現在回想,不過如此。希望未來的學弟學妹們,丟下虛無的自我感動,充實自己,前程似錦!
(本文來源新祥旭考研原創文章,未經允許,不可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