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銀行2019年資產規模增速最高 年報數據存爭議

2020-12-18 藍籌企業評論

撰文|李可 編輯|王思雪

在剛剛過去的年報季,民生銀行成為了36家A股上市銀行中2019年資產規模增速最高的那家,達到了11.46%。

《藍籌企業評論》注意到,年報中民生銀行未能嚴格按照監督機構的管理辦法公布淨穩定資金比例這一數據。這一重要數據的缺失,伴隨著民生銀行淨息差數據與同業測算差距較大問題,讓它的漂亮業績變得暗淡起來。

民生銀行年報或不合規範

在A股上市商業銀行年報中,淨穩定資金比例是衡量商業銀行資金穩定與否的重要指標,也是監管部門衡量企業流動性和經營風險的參考因素。

在2019年36家上市銀行公布的年報中,有6家銀行未披露淨穩定資金比例這一關鍵指標,而民生銀行就在此之列,其他5家分別為常熟銀行、無錫銀行、江陰銀行、蘇農銀行和張家港行。

不過,另外5家銀行均為資產規模較小的農商行,並沒有違反《商業銀行淨穩定資金比例信息披露辦法》。該辦法稱,對達到2000億元資產規模以上商業銀行,應按監管要求對相關數據嚴格披露。只有民生銀行2019年的資產規模達到6萬6818.41億元,依規應當披露。

讓外界中頗感意外的是,民生銀行年報在描述流動性風險時承認「淨穩定資金比例」是監控和管理流動性風險的重要指標,但卻在年報中未體現相關數據。

淨利息差數據引爭議

除了年報可能存在披露信息不完整等問題外,在民生銀行隨後公布的2020年一季報中,也有部分數據引來了一些第三方機構和金融業內人士的討論。

在一份國信證券發布的研究報告中,該機構自行核算的民生銀行一季度淨息差為1.62%,遠低於民生銀行2019年年報所顯示的2.11%。短短3個月,淨息差就能產生如此之大的變動?民生銀行給出了一個「新穎」的解釋,「還原口徑利息收入」。

在2018年民生銀行施行新的會計準則以後,利息收入中原來的一部分債券收入不再屬於利息收入。還原口徑利息收入,就是把這部分債券產生的收入再加回利息收入裡。為了區分,民生銀行就創造了這個新名詞。

眾所周知,利息是銀行最主要的收入來源,淨息差實際上就是銀行部分核心業務的收益率。大小差不多的銀行之間淨息差高的一方,在行業內顯然是更有優勢。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民生銀行使用這個不嚴謹數據計算出來的淨息差,一定會高於本身的水平,進而失去參考價值。

規模和效益增長不同步

從民生銀行公布的2020年一季報看,民生營收493.33億元同比增長12.48%,居於36家上市銀行的第16位,淨利潤同比增長5.28%居於26位,低於36家上市行5.7%的淨利潤同比增長均值。

由此可見,民生銀行在規模急劇增加的同時利潤增速並不亮眼。

如果把銀行比作麵館的話,民生銀行一季度增加了12張桌子,季度利潤同比增加了5.3%。而隔壁的招商銀行只添置了7張桌子,季度利潤同比增加了9.6%。如果再加上季度營業額增長對比的話,會發現民生麵館真的很勤勞,但沒有招商會掙錢。

《藍籌企業評論》出品

文章僅供參考 市場有風險 投資需謹慎

相關焦點

  • 220家銀行資產規模排行榜
    其中,蘇寧銀行、百信銀行,排名處於領先地位; √「宇宙行」在全國性銀行之中的實力最強。工商銀行的總資產規模最高,超30萬億,平安銀行增速最高; √城商行湧現出高增速、發展快的優質銀行。從目前披露2019年數據的城商行來看,新疆銀行增速第一,上海銀行總資產最多。
  • 220家銀行總資產規模「全掃描」:合計總資產規模達193.57萬億元...
    據零壹財經統計結果顯示,從2019年已經披露年報數據的220家銀行總資產數據來看,220家銀行合計總資產規模為193.57萬億元,同比增幅為8.92%。據零壹智庫測算,這16家在所有類型銀行之中的比重為87.07%,總資產之和達到1685492.37億元,同比增長8.84%;另外,民營銀行與法人直銷銀行2019年度的總資產增速最高,達到3967.92億元,同比增長55.36%,增速位列金融機構之首。
  • 民生銀行年報AB面:淨利差排名上市銀行倒數
    原標題:民生銀行年報AB面:不良率8年來首次下降 淨利差排名上市銀行倒數來源:投資時報2019年年報顯示,民生銀行不良率為1.56%,比上年末下降0.2個百分點;淨利差為1.87%,雖然同比提升0.23個百分點,但在納入統計的34家A股上市銀行中僅排名倒數第五
  • 建設銀行:備足安全墊漫步冬天2019年報分析
    作者: 估值的救贖來源: 雪球App每年年報期我都會把所有上市銀行的主要經營數據錄入到一個表格當中,建設銀行雖然是昨天公布的年報,但是由於近期處理數據花了點時間所以今天才進行建設銀行年報分析。我看完了建設銀行2019年的報表,總體感覺就是越來越穩,這不是一個追求快的銀行。建設銀行基本情況:2019年總資產增長9.53%,保持著9.53%的成長。與此同時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3.88%和2018年13.83%幾乎持平。
  • 盛京銀行公布2019年年報 解密多項數據如何創史上最佳|銀行
    截至2019年12月31日,盛京銀行總資產1.0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比年初增長3.7%,資產規模穩居萬億級別;各項存款餘額6414.28億元,各項貸款餘額4572.02億元,分別比年初增長24.8%和21.4%。
  • 蘇農銀行更名後首份年報:總資產突破1200億元,淨利潤增速創4年新高
    4月23日晚間,蘇農銀行(603323,股吧)披露更名後的首份年報,報告顯示,蘇農銀行2019年實現營業總收入35.21億元,同比增長11.79%;實現歸母淨利潤9.13億元,同比增長13.84%,利潤增速為4年以來最高。
  • 廈門國際銀行資產規模超9000億元 2019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7.54%
    日前,廈門國際銀行披露2019年年度報告。該行董事長翁若同在年報致辭中表示,在2019年,該行落實「一核雙驅」的年度工作方針推動銀行持續穩健發展。所謂「一核雙驅」,即以利潤為核心,以質量管控和改革轉型為兩大驅動。
  • 山東14家城商行2019年淨利潤116億 日照銀行總資產躋身全省前5
    其中,青島銀行資產規模最大,總資產達3736.22億元,增速17.62%,山東省另外一家資產規模突破三千億元的城商行為齊魯銀行,該行資產規模持續增長,從2018年2657.37億元攀升至3075.20億元,增幅為15.72%。總資產排名第三的為威海市商業銀行,資產規模為2244.77億元,增速為10.4%。
  • 華夏銀行年報出爐:總資產增速近三年最快 深入推進體制機制改革
    2019年,華夏銀行業務規模持續增長,經營質效穩步向好。截至2019年末,總資產規模達到30207.89億元,較上年末增加3402.09億元,增長12.69%,比上年同期快5.85個百分點,增速為近三年最快;貸款總額18726.02億元,較上年末增加2590.86億元,增長16.06%;存款總額16564.89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639.97億元,增長10.99%。
  • 2019年總資產增長超千億,增幅超三成!這家農商行資產規模已經突破...
    日前,深圳農商銀行發布2019年報。2019年,深圳農商銀行以戰略規劃為引領,以過程管理為抓手,深入推動「零售+科技」戰略,積極穩健開展各項業務,總體經營情況良好。資本充足情況方面,深圳農商銀行在年報中指出,截至報告期末,集團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11.88%,一級資本充足率11.97%,資本充足率14.26%。其中集團資本淨額為374.64億元,較年初增長78.80億元,增速26.64%,主要受資本內源性增長,投資入股海豐農商行、博羅農商行後並表範圍擴大以及發行25億元二級資本債券的影響。
  • 盤點8家上市農商行核心數據:渝農商行總資產破萬億大關 江陰銀行...
    總資產對比:渝農商行資產規模最大 青農商行資產增速最快2019年,渝農商行以10297.9億元的總資產遠超青農銀行,佔據農商行第一的位置。後續排位斷層嚴重,排名第二的青農銀行總資產僅為3416.67億元。同時,青農銀行是8家上市農商行中資產增速最高的銀行,增速為16.16%。
  • 上海農商銀行將上會 三季度資產規模近萬億
    截至2019年末,上海農商行資產總額為9302.87億元,資產規模在農商行中僅次於重慶農商行、北京農商行,為第三大農商行。如果上海農商行此次順利過會並上市,其將成為今年A股第二家上市銀行,也是A股第九家上市農商行。從披露的三季報來看,下半年,已上市8家農商行在營收和淨利潤方面均呈現較上半年增速下滑的局面。
  • 蘇農銀行上市後第四個年報 從規模擴張向高質量發展轉型
    2016年上市後的第一個年報中,蘇農銀行的年末總資產只有813.49億元,在當時的上市農商行中排名墊底。隨後的三年多時間裡,蘇農銀行奮起直追,資產規模在2018年成功突破千億。2019年蘇農銀行成功將公司名稱由吳江農商銀行變更為蘇州農商銀行,品牌提升的同時,還以發源地蘇州市吳江區為基礎向區域銀行轉變。截止2020年一季度末,公司的資產規模已經達到1318億元。
  • 19家農商銀行入選!2019年中國銀行業100強出爐
    來源:中國銀行業協會導讀:中國銀行業協會日前發布了「2019年中國銀行業100強榜單。」2019年,進入100強榜單的商業銀行有19家農村商業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具有最強的損失吸收能力,是反映銀行風險抵補能力的重要指標,也是銀行經營發展的重要基礎。榜單選用核心一級資本淨額作為排序依據,並附加資產規模、淨利潤、成本收入比、不良貸款率等數據作為參考,具有充分的理論和現實意義。在此次抗擊疫情中,充足的資本狀況為銀行業金融機構支持疫情防控和助力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 2018年農業銀行不良率在四大行中居首
    3月29日,農業銀行在北京、香港兩地分別召開發布會,披露了2018年年度報告。數據顯示,過去一年,農業銀行實現淨利潤2026.31億元,同比增長4.9%。截至2018年末,農業銀行總資產規模達到22.61萬億元,增速為7.4%。
  • 手機銀行2019年排行榜:工行奪冠,江浙地帶最活躍,江蘇銀行位居「城...
    其中,手機銀行在2020年3月的用戶規模為5.62億,較2019年同期增長0.81%,入圍了App用戶規模同比增長TOP 10行業。儘管手機銀行在10個行業之中的增速排名靠後,但在用戶規模上排名第三,僅次於短視頻的8.52億人、綜合商城的8.25億人。
  • 2018年農業銀行不良貸款持續「雙降」 但仍相對較高
    數據顯示,過去一年,農業銀行實現淨利潤2026.31億元,同比增長4.9%。截至2018年末,農業銀行總資產規模達到22.61萬億元,增速為7.4%。《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18年,農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1900.02億元,較上年下降40.3億元;不良率1.59%,較上年下降0.22個百分點。儘管實現不良貸款的持續「雙降」,但在國有四大行中,農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仍相對較高。
  • 新網銀行、華瑞銀行:鬧心事幾時休?
    02網貸存管的王者煩惱 美利車暴雷背後高增速,與其網貸存管業務關係密切。2018年,新網銀行獲批P2P存管銀行白名單,當年網貸資金存管服務客戶最高達100多家,位居行業第一。就在本月,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表示,過去一度網貸平臺最高時曾有五六千家,到2020年6月底僅29家在運營。王者新網,自然好不到哪去。截至2019年末,新網銀行服務的網貸平臺數量已減至39家。網際網路金融協會數據顯示,2020年7月初,新網銀行網貸資金存管服務客戶僅剩9家。
  • 五大行年報出爐:五大行不良率齊降 去年約減員2.7萬人
    新政不斷,去槓桿持續,工農中建交五大國有銀行2018年日子過得如何?隨著5大行年報出齊,現在可一探究竟。從年報看,五大行盈利實現平穩較快增長,歸屬利潤增速普遍在4%以上,農行的營收實現了11.46%的增長,同時資產質量逐漸改善,不良率下降,農行不良貸款餘額和不良率實現「雙降」。
  • 農商行2019年業績大排名 前十資產規模均突破2300億元
    不過,根據已披露的2019年業績,農商行大軍中的「領頭羊」實力已不容小覷,截至去年年底,資產規模排名前十的農商行,均站上了2300億元。與此同時,農商行呈現出規模及盈利首尾相差加大的情況。排名第一名的重慶農商行資產規模已突破萬億元,但也有的農商行資產規模僅數十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