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掌故:永寧老街

2020-12-13 海峽之聲網

永寧老街 攝影 黃偉華 

 

  (海峽之聲記者黃德展 黃偉華) 2月17日,天空飄著小雨,記者來到永寧鎮永寧老街,漫步在石板路上,追尋老街寧靜的生活和厚重的人文。

  2013年6月,永寧老街入選第五屆「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從600多年前永寧衛建立,至20世紀80年代初,永寧老街一直是永寧鎮的商貿中心。如今,老街雖已不復昔日繁華,但作為永寧的文化脈絡,依然承載永寧數代人的生活記憶和文化認同,記錄著永寧的發展與變遷,記錄著永寧與臺灣的歷史淵源。永寧老街,雖然只有1公裡多,卻有講不完的故事。

  除了店鋪,永寧老街有三多,廟宇、宗祠和古厝。在供奉保生大帝的鰲西宮,村民劉曼鳳介紹,她在1963年從廈門海滄嫁到永寧,當時鰲西宮已劃撥給永寧鎮供銷社做倉庫。1988年,重新恢復為民間信仰場所。在永寧老街的鬧市中,還有許多這樣的廟宇,比如供奉蕭王爺的蕭王府、供奉保生大帝和釋迦摩尼的梅福禪寺、供奉五顯大帝的五顯廟、供奉觀音的慈航廟、供奉城隍爺的城隍廟……

妝糕人製作 資料圖

  永寧古街居民陳大伯介紹,在永寧老街,按照不同「擋境」,不同村莊、不同姓氏居民信仰各自的廟宇;也有永寧鎮所有居民都信仰的廟宇,比如城隍廟。

  永寧老街的廟宇充滿了人情味。鰲西宮的樓下除了入口,還有兩間店面。梅福禪寺在外觀上和普通的現代民宅沒有任何區別。看守廟宇的,一般為行動不便的弱勢群體。永寧的民間信仰,很好地體現了和諧、寬容和多元化的特色。林則徐名言「應視國事為家事,能盡人心即佛心」,可以很好地說明這個特點。

  永寧老街的店鋪,保留了許多傳統的民俗文化,比如已經被列入石獅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妝糕人製作、阿潭水煎包等。漫步在永寧老街,你也隨時可以遇見挑著擔子賣湯圓的阿伯、開著摩託車賣麥芽糖的大叔。在永寧老街98號,一間無名的小店,今年28歲的王先生已經在父親的店裡工作了十多年,他說他喜歡永寧老街的安靜和便利。在店裡,除了賣各種現代的雜貨,還有傳統的米餅、地瓜餅和湯圓。正在手工製作湯圓的王先生和記者說,現代人的口味變了,現在生意沒以前好了,但是他不想改變傳統,也不想使用機器,因為這才會保留老街的「古早味」。

永寧老街的小女孩 攝影黃德展

  退休醫生、永寧民間文史工作者、《永寧鎮志》主編鄭天應介紹,在永寧老街,大夫第、林氏宗祠、鶯山書舍、榮興商號和霞源古厝等歷史遺蹟,都記錄了永寧與臺灣的歷史淵源。

  在林氏宗祠旁,有一座兩進古式官邸大夫第,是清代臺灣鹿港最大郊商林元品的故居。林元品父親林振嵩移居鹿港,創建日茂行。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清政府開放鹿港與蚶江對渡,泉臺貿易日趨繁榮。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林振嵩回家養老,林元品接掌日茂行,將日茂行經營為鹿港最大的郊商。林元品在臺灣時,曾因支持官府平定叛亂,在臺灣誥授奉直大夫。所以,林元品時在鹿港營造林氏宗祠,號稱誥命祠堂,同時分別在鹿港、永寧兩地建造大夫第。

  為保存見證鹿港開發的歷史遺蹟,彰化縣將鹿港日茂行舊址評定為縣級古蹟,並在2003年進行了古蹟修復。在鹿港日茂行舊址,還可以看見一塊「鰲波東注」的匾額,說明了林元品不忘永寧(熬城)的故土情結。

  榮興商號在永寧頂街,經營油坊、磨坊,第一代高啟特,擁有3艘大商船,其中榮興號專航臺灣基隆。榮興商號出產的面線細嫩潔白,十分可口,在臺灣十分暢銷。從乾隆年間到清朝末年,永寧與臺灣的商貿興盛一時。除了日茂行、榮興商號,還有霞源號、永進、東源等多家商號。

  永寧古衛城遺址位於永寧小東門口,由一堆古城石砌成。永寧鎮古稱「鰲城」,是一座具有600多年歷史的古衛城。據史料記載,永寧古衛城修建於1387年,為當時東南沿海第一大衛城。經歷600多年歷史滄桑,永寧古衛城只剩下歷史遺蹟。2013年11月10日,永寧古衛城城門城樓修復工程開始進場施工,目前已經完成工程總量的25%。

  
  

相關焦點

  • 厚重的老街時光 石獅永寧古衛的歷史回音(圖)
    一條老街經歷了衛城興衰。明朝,朝廷在永寧設立衛城,軍隊的進駐也帶來了老街的繁榮。當時此街稱西直街,府志記載:「右千戶所,營房八百四十間,在永清門西直街。」史料中用「封家不下三萬,官印七十枚」的記載描述永寧衛城當年的盛景。而在坊間永寧老街也被叫做「剖腹街」,明末清初,清軍佔領永寧,因永寧古稱「鰲城」,狀如海中的巨龜,為破壞永寧風水,故建了這條「剖腹街」,有如在鰲魚腹中剖了一刀,永寧便將一蹶不振。
  • 品味石獅永寧老街 感受僑鄉歷史文化(組圖)
    如果有親朋好友前來石獅,不妨帶他們去看看永寧老街。  石獅永寧老街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了,明清時期就是一個很熱鬧的所在,真可謂商賈雲集,人來車往,聲名遠播。  石獅永寧老街的歷史和文化分布在它一縱三橫的街網中。到那裡,我們看什麼?妝糕人。
  • 石獅永寧古衛城組織書畫家採風 古城大海老街相輝映
    老街、大海、古衛城與繪畫藝術交相輝映,畫家們眼中的永寧會是怎樣的一番色彩?昨日,石獅永寧古衛城文化驛館組織數名書畫藝術家在永寧鎮進行採風寫生活動,用手中的畫筆記錄下永寧的美景,為第三屆永寧古衛城暨城隍文化節宣傳造勢。  嶙峋的礁石、停泊的漁船、古樸的老街、廣闊的大海,永寧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優美的自然濱海風光通過畫家手中的畫筆躍然紙上。
  • 石獅永寧老街榮獲「中國歷史文化名街」授牌
    石獅永寧老街榮獲「中國歷史文化名街」授牌 qz.fjsen.com 2013-06-29 07:53  傅文忠 佔婷 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副市長莊寶玲率隊前往福州參加,並代表我市永寧老街從故宮博物院院長、中國文物學會會長單霽翔手中接過「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牌匾。在經文化部、國家文物局批准,由中國文化報社、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中國文物報社主辦的第五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評選」中,全國共10條街道榮獲「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稱號。
  • 石獅永寧老街一棟見證歷史傷痕的番仔樓
    ­  藉助永寧鎮發展文化旅遊產業的契機,該鎮規劃了一條「紅色旅遊」線路,位於永寧老街的寧東樓是其中最為重要的景點之一。近日,記者在永寧第三社區「黨員導遊」陳永康的帶領下來到寧東樓,76年前這棟洋樓曾被日軍強佔,作為臨時指揮所,見證了永寧「七一六」慘案。­  「寧東樓建於上世紀20年代,屹立於觀音亭境內,是永寧旅菲同鄉會第三屆會長陳植魚先生所建。」
  • 石獅將推進城隍廟歷史文化街區、永寧老街等的保護
    石獅將推進 永寧老街等的保護東南網7月29日訊(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記者 林永清 實習生 李賜)昨日,石獅市政府印發《石獅市歷史文化風貌區和優秀傳統建築保護管理工作實施方案石獅市將推進石獅城隍廟歷史文化街區、永寧老街等若干個成片保護利用試點的工作,規劃建設石獅市古民居異地保護集中展示區。今後,石獅將對本地歷史風貌區、優秀歷史建築、傳統民居進行普查,設立保護名錄。在此基礎上,開展分類保護管理工作,設立標誌和建築銘牌;編制歷史文化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築保護利用規劃,劃定核心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
  • 石獅永寧古衛城被評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的歷史文化古鎮
    石獅永寧古衛城位於著名僑鄉福建省石獅市永寧鎮,其歷史底蘊深厚,人傑地靈,是一座具有六百多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古鎮,有著「濱海千年古鎮、東南第一衛城」之稱。南宋時,為防禦毗舍耶國海寇入侵,朝廷即在此建了永寧水寨,永寧因此得名,寓意永葆安寧。元朝時,由於海寇出入東南沿海,侵擾百姓,在永寧設巡檢司。明洪武二十年,為抵禦倭寇,朝廷在此設立永寧衛城,以作泉南屏障。
  • 【旅遊作家】林麗冰:永寧古衛城
    600多年來,永寧城隍廟香火綿延不斷。永寧城隍廟正以其獨特的人文風貌和秀麗的自然景觀,吸引著海內外的朝聖者和觀光客。廟旁的兩棵古榕樹,鬱鬱蔥蔥,經過百年的天地恩澤,繁茂的枝葉已覆蓋住了整座廟一部分的地盤。
  • 泉州永寧衛:百年僑城迎新生
    新華網福州3月24日電(記者陳弘毅 孟昭麗 林凱)在古城泉州,一座見證了數百年東南沿海歷史滄桑的古衛城——永寧安靜佇立著。「永寧古城形狀近似一隻鰲魚,又叫『鰲城』。600多年前的明朝洪武年間,朝廷為了防禦倭寇,在這裡設立『永寧衛』,在當時與天津衛、威海衛一道成為全國三大衛城之一。
  • 西寨人文掌故之一
    西寨村農民秦欽禮先生熱心挖掘整理當地的歷史文化資源,他出版一本書叫做《御東韻語》,以他的所聞所見對西寨村人文掌故進行了比較詳細的介紹。從今天開始,我把《御東韻語》裡登載的《西寨人文掌故》一文分西寨村名溯源、西寨城池、西寨兵器、火星閣、西寨廟宇、西寨城門六個部分介紹給大家,以增進大家對杞縣西寨村的了解。
  • 石獅的老街
    永寧老街在商業繁榮的石獅僑鄉,在歷史悠久的永寧古鎮,有一條古老而安靜的老街,沒有烏鎮、西塘的繁華,卻有著一種難得的「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寧靜,走在這條老街,仿佛穿越到過去,一不小心就觸碰到一段歷史,不經意間就踩動了一個故事……2013年,永寧老街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 石獅永寧古衛城空間藝術季將於端午開幕
    幸福永寧是一幅怎樣的模樣?6月16日-23日,端午節2018年永寧古衛城空間藝術季為你揭曉答案。昨日,記者在永寧老街採訪時看到,數名工人正在施工,為空間藝術季做最後的準備。  2018年永寧古衛城空間藝術季由石獅市永寧古衛城保護提升工作指揮部主辦,永寧鎮政府、urbaneer都市工作群、福建洄流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旨在展示永寧古衛城原汁原味的生活方式,讓古城居民及市民遊客通過「見人、見物、見生活」的展覽更深入了解永寧古衛城600多年的歷史與文化。
  • 石獅永寧古衛城城門將「搬」到文博會
    「這次我們在第八屆海峽兩岸文博會上有六個展位,主推永寧歷史文化。」永寧鎮有關人士介紹,此次布展將採用情景再現的方式,把「永寧古衛城城牆、城門」搬到第八屆海峽兩岸文博會現場,特地請設計公司根據永寧古衛城城牆、城門的樣子來設計展館,力爭讓大家眼前一亮。「我們還邀請了永寧妝糕人老藝人雷遠洲到現場表演製作妝糕人。」
  • 馬來西亞吉打州華人老街推出「人文地圖」
    中國僑網12月13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導,近日,馬來西亞吉打州亞羅士打海頭墘地區推出「重返海頭墘老街計劃」,其中,有一幅涵蓋唐人街和馬來由街的「老街人文地圖」,以中英文列出了商店名稱,讓大家能對當地109間特色店家一目了然。
  • 永寧古衛城一個文藝氣息很濃的地方
    永寧古稱「水沃」,唐時稱「高亭」,宋時稱「涼恩亭」。永寧,狀若鰲魚,別稱「鰲城」。唐時稱高亭,宋初稱涼恩亭,在海口一帶,則稱「水灣」,又稱「水澳」,是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港口及海防要地。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為防外患,於此建水澳寨,稱「永寧寨」,寓意永得安寧,因此得名。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為防倭患,朝廷於此置衛,作為泉南屏障,稱永寧衛。
  • 海濱古鎮永寧,看完真的長見識
    「老街—觀音街」與「北門街—南門街」,相交形成十字形,相交處是衛城的中心「中開坊」;其他街巷圍繞主街相互貫通,最終呈現「十字八卦狀」。祭祀鋪神的「巡境踩街」是古鎮的大事,踩街的人群穿著活動服裝,打扮成各種模樣,一邊表演,一邊祈福,浩浩蕩蕩地在古鎮中穿行。
  • 東南網小記者亮相永寧古衛城暨城隍文化節
    9月26日,第四屆永寧古衛城暨城隍文化節在石獅永寧古衛城隆重開幕,東南網泉州丫好小記者走進永寧,開啟了為期一天的美妙之旅。開幕式在眾多項目的籤約落戶和大家的掌聲中圓滿結束,小記者們下一戰的旅行是走訪永寧老街,導遊與帶隊老師維護好現場秩序後便開始出發了。
  • 永寧門內的湘子廟街和湘子廟—西安人的精神守護神!
    還記得,你我扛著攝像器材行走在古城西安的街頭巷尾,試著去找尋曾經深藏在古城西安裡那些歷久彌新的歷史遺蹟,不由地為西安擁有這麼多老街古巷而萬分自豪,作為西安的一分子,踏上希望的種子,我們來到了永寧門內的巷子廟街;帶你探索這條街曾經的那些味道!
  • 寶蓋山景區、永寧古衛城獲評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本報訊 12月25日,經泉州市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組織專家評定、公示過會,石獅寶蓋山景區、永寧古衛城同時獲評國家AAA級旅遊景區。至此,石獅實現A級景區零的突破。
  • 遊覽石獅黃金海岸 探尋永寧古衛城
    當你漫步在永寧老街,一種古色古香的氣息撲面而來。雅致的布局,寧靜的小路,張燈結彩,令人心情舒暢,怡然自得。城隍廟、寧東樓、六勝塔……許許多多的建築,承載了石獅人的智慧與才幹,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離開了石獅,踏上回家的旅途,我的心仍留在這美麗的小城:黃金海岸、姑嫂塔、永寧老街……我在心裡默念:情系石獅,醉美石獅……    姑嫂塔之頌    小記者戴銘澤    近日,50名小記者驅車來到了石獅。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姑嫂塔。    姑嫂塔在寶蓋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