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一個人或家庭窮富的標準是什麼?大多數人可能會直接說是資產,也就是錢。有人調侃道:你以為有錢人是你想像那種快樂嗎?不,你錯了,有錢人的快樂你根本想像不到……優路教育認為,其實窮人和富人之間的差距,並不是資產,只有一點才是最關鍵的,馮小剛導演的電影《1942》中,男主演張國立的一段臺詞,就將這點解釋的淋漓盡致。

電影《1942》,是馮小剛導演的經典作品之一,一經上映,就得到諸多好評,它真實、形象地反映了在那個特殊年代裡,基層百姓的苦難,更是讓河南籍的群眾,了解了先輩們的不易。該片主要以1942年河南大旱,千萬民眾背井離鄉、外出逃荒為背景,而影片中一眾老戲骨的演技,深受觀眾稱讚。此後,電影《1942》也斬獲了諸多獎項。

其中,由張國立飾演的男主人公範殿元,更是令人折服,他將老東家這一角色的,刻畫的入木三分,舉手投足間都透露著精明。而電影中的一個片段,也深刻揭露了窮人與富人間最大的差距:那就是對財富的認知與思維。
影片中,張國立飾演的老東家近乎一無所有:家被土匪燒了,所有的東西都付之一炬,一車子的大洋也被逃兵們洗劫一空,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卻對自己的長工說:等到了陝西,立住了腳,就好辦了;我知道,咋從一個窮人變成財主;不出十年,你大爺我還是東家!長工隨後說道,東家,到時候我還給你當長工。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短短二十秒的對話,非常值得人深思,表面上看起來反映了長工的忠心耿耿與主僕情深,也反映了老東家的豪氣幹雲,但從更深層次來講,這其實反映了富人與窮人的根本差距,在思維與認知層面上。優路教育表示,富人知道如何積累資產,也有東山再起的機會,而與之相比,窮人卻習慣了逆來順受,兩者的思維根本不在一個層面,這也是富人與窮人最為致命的差距。

也有人依靠拆遷、彩票等小概率事件,實現了財務自由,但他們當中,有很多人在不久後就被打回原形。因此,從根本上來講,這類人並沒有實現階級跨越,因為他們的思維,還停留在原本的層面上,也註定了結局。而且坐吃山空之後,不少人的生活更加拮据,甚至妻離子散,所以毀掉一個人最為直接的方式,就是讓其一夜暴富!
類似的例子,在很多行業中都能找到原型,比如在建築領域,很多工地上的體力勞動者或基層施工人員,雖說待遇勉強可以,但勞動強度卻非常大,更沒什麼前途可言。不過他們中的很多人,好像也習慣了逆來順受,得過且過,殊不知年齡一大,就真沒有後路可言了,而思維活泛的,則利用空閒時間學習考證,即便是難度低些的二級建造師、安全工程師或監理工程師,都很有用。

至於難度高些的一級建造師,幫助就更大了,這本證書不僅是當項目經理的必要前提,也是當前待遇的保證。在很多施工單位,只要員工能考下一建,不管升職與否,加薪都是基本的,甚至有些單位,給出了高達十萬元的獎勵!也有的會直接將員工的基本工資提高2000到3000元左右,「一建養房,二建養車」的說法,正是這麼來的。

大家只看到窮人與富人在資產上的差距,這些都是表象,他們之間的區別,其實在更深層次的思維方面,這種無形資產,比多少現實財富都更有價值。優路教育要告訴大家的是,授之以魚不如授之於漁,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那麼除了思維與認知,你覺得富人和窮人,還有什麼更明顯的差距嗎?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