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虎將軍也彪悍,擅自更改許世友軍令,無規律空戰顯奇效
寧碰閻王,莫碰老王。作為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七十四軍的第二任軍長,蔣介石的主力戰將之一,中正劍的持有者,山東綏靖統一總指揮部主任,王耀武聲名赫赫,一向以善於帶兵著稱。然而在1948年6月的濟南戰役中卻被許世友部聶鳳智搞昏了頭。
聶鳳智湖北黃安人,和許世友一樣,參加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第一至第四次反圍剿作戰和西徵入川,也是紅四方面軍的老人。抗日戰爭時期和老戰友許世友一起戰鬥山東,解放戰爭時期參與了濟南戰役,歷時八天,結束了王耀武戰場輝煌的一生。
擅改兵團作戰命令 王耀武判斷失誤
1948年9月16日至24日,華東人民解放軍山東兵團在司令員令員許世友、政委譚震林、副司令員王建安指揮下進行濟南戰役。戰役期間投入攻城部隊14萬人,其中又分為兩部分。三縱十縱部分地方部隊是西線集團,宋時輪指揮;九縱渤縱以及其他部隊組成東線攻擊集團,由當時擔任九縱司令員的聶鳳智指揮。
在原本下達的作戰命令中,西線是主攻,東線集團擔任助攻任務,可聶鳳智不幹,偏要爭當「主攻」,把給下邊部隊傳達的命令中把助攻改成了主攻。一字之差,意義任務可是千差萬別,西線集團兵力足以承擔主攻,而東線要相當主攻卻是勉強的很。心中有數的幾個師長向聶鳳智迂迴建議咱是不是搞錯了?聶鳳智說出了自己的計劃:不要人不添槍,改助攻為主攻改的只是戰鬥狀態,部隊在主攻的影響下不會懈怠,敢於放開手腳打,造成東西夾擊的態勢敵人就會判斷失誤,亂了陣腳,是為了做到更好的助攻。
就是這一個字的改變,濟南戰役拉開了勝利的序幕。起初王耀武判斷我軍主攻方向在西面,將作為主力預備隊的兩個旅調往西線。
擔任東線助攻任務的聶鳳智氣勢高昂,率部一舉攻克城東南角的茂嶺山、硯池山及回龍嶺等制高點。王耀武又判斷我主攻方向在東面,急將第19、第57旅東調,並以第15旅及剛空運抵濟的整編第74師7個連,自七裡河方向向我反擊,另以一部增援燕翅山,妄圖制止我軍的攻勢緊跟著,緊跟著吳文化戰時起義,亂上加亂,王耀武亂了陣腳,向統帥部請求突圍,但遭蔣介石嚴詞斥責,並令其堅決固守詩援。猶豫遲疑之間,解放軍已經打到濟南城下,聶鳳智九縱25師73團率先突進濟南城,王耀武兵敗逃逸,後被解放軍俘虜。
兵不血刃解決一個軍 「無規律」空戰顯奇效
百萬雄師過大江解放南京後,1949年5月12日,上海戰役打響。第三野戰軍40餘萬兵力圍攻上海,除吳淞口外,上海市區的周圍已經全部解放,湯恩伯帶領嫡系部隊5萬餘人從吳淞口撤退,登艦逃跑,任命劉昌義為淞滬警備副司令,統率51軍和青年軍等部隊。
國民黨第五十一軍原為東北軍,軍長劉昌義有意棄暗投明,在地下人員的聯繫下,劉昌義和聶鳳智見了面。當時聶鳳智是第三野戰軍第27軍軍長,為自身安全,劉昌義要求會見第三野戰軍司令員陳毅,當時無法滿足劉昌義的要求,戰事又迫在眉睫,聶鳳智急中生智,吩咐政治部主任用蘿蔔刻成陳毅「關防大印」,談判期間當場向劉昌義宣讀陳毅命令。劉昌義「謹領」,回到駐地率部起義,27軍率先突破蘇州河防線突進上海核心。
韓戰爆發後,志願軍參戰,毛主席任命聶鳳智為中朝空軍司令,臨危受命,聶鳳智一個月完成空軍指揮學習,在實力相差懸殊的情況下,首戰損失飛機六架,擊毀敵機5架,打出了我軍的威風。
作戰期間聶鳳智領導技術部門積極改進米格機的性能,用特殊的打法在朝鮮領空構築起米格走廊,打得聯合國軍心慌意亂,認為中國空軍無規律可言,近乎遊擊隊。敵人所謂的無規律,卻是志願軍空軍在實戰中創造出的新規律。正是這種「無規律可言」的空戰,受到毛主席的誇獎,動搖了美國空軍「空中霸主」的地位。
聶鳳智將軍矮小、精瘦、黝黑,左眼眉心藏一痣,黑虎含珠,人稱黑虎將軍。15歲參加紅軍,在解放戰爭中,幾乎在每一個歷史轉折關頭或者戲劇性進程中,差不多都有聶鳳智將軍的精彩表演,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