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清時代,有兩個家族極為顯耀:一個是安徽合肥李氏家族,另一個就是江蘇常熟翁氏家族。
人們將這兩個家族編成對聯,便是:「宰相合肥天下瘦,司農常熟世間荒。」這裡的宰相,指的是合肥李氏家族的代表人物李鴻章;這裡的司農,則是指常熟翁氏家族的代表人物翁同龢。
事實上,在相當長的時間裡,翁氏家族比李氏家族「闊氣」多了。短短十年間,翁氏家族出了兩位帝師,兩位狀元,兩位巡撫,在朝廷內外風光無比。
翁氏家族的發跡,始於翁鹹封。
翁鹹封是乾隆時期的舉人,雖然沒有考中進士,更上一層樓,但還是由此進入官場,做了海州的學正——相當於一個區縣的教育局局長。
翁鹹封本身沒有在官場上走得更遠,但他生了一個好兒子:翁心存。
翁心存打小就聰明伶俐,志向高遠,聞名於鄉裡。於是,1822年,在翁心存31歲的那年,他終於考中進士,成為江蘇常熟翁氏家族第一名進士。拿到進士這張「金字招牌」後,翁心存的官場之路走得比父親順暢多了。他步入仕途後,歷任廣東學政、工部尚書、吏部侍郎、兵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等。
1861年,「辛酉政變」爆發後,肅順等一幫人被扳倒,曾經被肅順打擊過的一幫人則回到政治舞臺。翁心存在1860的戶部鈔票案中受到牽連,被肅順彈劾過,受到革職留任的處罰。於是,翁心存順理成章地得到了重用,官至體仁閣大學士。
當然,翁心存最光耀的事情,還得是先後做過鹹豐皇帝和同治皇帝的老師,榮為「兩朝帝師」。
翁心存有3個兒子:長子翁同書、次子翁同爵、三子翁同龢。
翁同書讀書成績也非常好,於1840年考中進士。1858年,翁同書在琦善軍中供職時,因為收復了一些實地,授任安徽巡撫。翁同書是江蘇常熟翁氏家族第一個巡撫。不過,翁同書只當了兩年巡撫,就因為處置苗沛霖事件不當,又兩次棄城逃跑,被曾國藩一紙彈劾,革職下獄,差點人頭不保。幸好慈禧太后、同治皇帝看在翁心存的面子上,饒了他一死,減罪流放伊犁。
翁同爵沒有走科舉考試這條路,而是以父蔭進入官場。翁同爵的名聲不及哥哥翁同書和弟弟翁同龢,但他的官運特別好,做過陝西巡撫、湖北巡撫。在湖北巡撫任上時,還兼任湖廣總督。
翁同龢是江蘇常熟翁氏家族中名氣最大的一位,也是成就最大的一位。他26歲考中進士,在殿試中取得一甲第一名的好成績,這就是狀元了。由此,翁同龢成為江蘇常熟翁氏家族中第一名狀元。此外,翁同龢還做過同治皇帝和光緒皇帝的老師,又是「兩朝帝師」。當然,翁同龢最為世人熟知的,還是他與李鴻章之間的恩恩怨怨。
在翁同書、翁同爵、翁同龢三兄弟中,翁同書的命運最為坎坷,不過,他的後代很爭氣。
翁心存病死後,慈禧太后以同治皇帝的名義,特賜翁同書的次子翁曾源免於鄉試、會試,直接以舉人的身份參加殿試。結果,翁曾源在殿試中高中榜首,成為翁同龢之後,江蘇常熟翁氏家族中的第二個狀元。
不過,遺憾的是,翁曾源進入翰林院後沒多久,就生了病,不得不退出官場,回到老家。在老家生活了20多年後,翁曾源因病去世,享年54歲。
在翁曾源之後,翁氏家族還出了一個人才,叫翁斌孫,他是翁同書的孫子。1877年,年僅17歲的翁斌孫進士及第,轟動一時。
【參考資料:《清史稿》《中國近代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