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禁止 塑料微珠 看不見的危險!

2020-12-15 騰訊網

2020年1月1日,國家發改委於2019年10月30日發布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正式實施,其中第三類淘汰類中規定:「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用品,到2020年12月31日禁止生產,到2022年12月31日禁止銷售。」由此可見,我國對於微塑料治理的高度重視。

自從美籍比利時人、化學家、發明家列奧·亨德裡克·貝克蘭(Baekeland Leo Hendrik)(1863~1944)1907年發明酚醛樹脂開啟塑料時代以來,人類使用塑料已有百餘年歷史,塑料給人們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但由於其難以分解處理也產生了嚴重的環境問題。其中,微塑料對環境的影響就值得引起廣泛關注。

微塑料是指粒徑很小的塑料顆粒以及紡織纖維,通常認為直徑小於5毫米,主要來源於直接排放到環境中的小塑料顆粒以及大塊塑料垃圾降解產生的塑料碎片。「微塑料」這一概念由英國普利茅斯大學的海洋生物學家理察·湯普森(Richard Thompson)教授於2004年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關於海洋水體和沉積物中塑料碎片》的論文中首次提出。微塑料有片狀、線狀或塊狀等很多形態,由於它體積小,肉眼常難以辨別。

微塑料根據來源,可分為原生微塑料和次生微塑料。原生微塑料是指在製造出來時,就是體積很小的塑料片或者粒,如牙膏、磨砂洗面奶等日用品中的柔珠,這些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膠顆粒,被眾多洗護產品用來增加液體密度、去除角質,同時也讓產品變得新鮮好看。英國政府科學辦公室發現,一支面部護膚膏可含有超過280萬個微珠,這意味著每次衝洗可釋放多達94500個微珠。微珠還存在於洗衣粉、洗滌劑和一些家用清潔產品中。次生微塑料是指那些暴露在外界的塑料垃圾,在光照、風力和洋流的共同作用下分解而成的塑料碎片。由於普通的塑料無法生物降解,只會碎裂成更小的塑料碎片,這些都是微塑料的來源。

如今,微塑料在地球上已無處不在,不僅會出現在自然水體、飲用水甚至動物體內,一項調查發現,微塑料還能進入大氣循環,並伴隨降雪進入高山和極地地區。德國和瑞士研究人員在美國《科學進展》雜誌上發表論文介紹,他們在德國多地、瑞士阿爾卑斯山區以及北極地區採集雪樣,對融雪進行過濾,再用紅外顯微鏡檢測濾液中殘留的塑料顆粒。微塑料在這些地區的雪樣中均大量存在。德國南部某鄉村公路雪樣中微塑料最多,濃度達到每升15.4萬個;北極雪樣中的微塑料也不少,可達每升1.44萬個。在海洋中,塑料汙染影響的廣度和深度已超乎想像。海洋中的微塑料主要有聚氨酯、聚苯乙烯、透明塑料、有色塑料、玻璃纖維等,數量和種類繁多。2019年2月,英國《皇家學會開放科學》期刊發表的研究結果顯示,在包括馬裡亞納海溝的6個世界最深的海溝中都發現了微塑料,科學家推測「地球上很可能已經不存在尚未被塑料汙染的海洋生態系統了」。2016年,日本九州大學與東京海洋大學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南極海域漂浮著可能會對生態系統造成負面影響的微塑料。2018年1月,中國第34次南極考察的科考隊員在鮑威爾海盆中,發現小於0.3毫米的微塑料。這說明微塑料的汙染已遍布全球各個角落。據統計,海洋中大約有80%的塑料碎片來自陸地的汙染,還有20%是來自於船舶的活動,或是直接從大型貨輪丟棄的垃圾。

人類雖然處於食物鏈的最高端,但是微塑料對於人類健康的威脅依舊存在。微塑料可以通過海洋中的食物鏈進入到海洋生物體內,並最終威脅人類健康。研究發現,塑料製造過程中使用的化學物質「可能會遷移到魚肉中,從而成為海鮮的可食用部分」,積聚到一定濃度可能對人類有害。由此可見,微塑料雖小,但是威脅卻大。2014年,首屆聯合國環境大會上,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將微塑料汙染列為全球亟待解決的十大環境問題之一。2015年,第二屆聯合國環境大會上,聯合國海洋環境保護科學問題聯合專家組把海洋微塑料對海洋生物的危害程度等同於大型海洋塑料垃圾,將其列入環境與生態科學研究領域的第二大科學問題,成為與全球氣候變化、臭氧耗竭和海洋酸化並列的重大全球環境問題。2017年6月首屆聯合國海洋大會,通過《我們的海洋、我們的未來:行動呼籲》文件,呼籲各國減少使用塑料、預防和顯著減少塑料和微塑料等各種海洋汙染。2018年3月,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了2018年世界環境日主題——「塑戰速決」,呼籲世界各國齊心協力對抗一次性塑料汙染問題。這表明,一次性塑料汙染問題已成為危害巨大、值得全球共同關注的重要環境汙染問題。2018年6月19日,英國禁止銷售含有「塑料微珠」的法令正式生效;歐盟也於2019年1月提案2020年全面禁止化妝品中刻意添加塑料微珠。

隨著人們有關海洋生態保護和海洋環境健康意識的提高,微塑料已成為海洋科考的熱點問題。專家指出,微塑料的危害可能取決於閾值,超過某個數值,它們才會真正對人體產生危害。為維護海洋生態環境,中國積極履行微塑料治理職責。為深度參與全球海洋垃圾和微塑料治理,自2007年起,國家海洋局在我國沿海近岸50多個代表性區域組織開展了海洋垃圾監測。2016年,國家海洋局啟動了我國國內近海微塑料監測工作。2017年,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成立「海洋垃圾和微塑料研究中心」,為深度參與全球海洋垃圾和微塑料治理提供了技術支撐和公益性服務。2017年,中國首次將海洋微塑料監測範圍擴大至大洋及極地領域。2017年,國家生態和環境部門將微珠以及含有微珠的化妝品和化學藥品列入高汙染、高環境風險清單,中國塑料微珠禁令在此基礎上出臺。

總而言之,微塑料汙染治理迫在眉睫,亟待形成微塑料治理的全球共識,共同推進微塑料汙染的全球治理。

2020.11.18廣州市發改委 廣州市環境保護局發布:

2021年起禁止在我市生產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

2023年起禁止在我市銷售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

本文來源於網絡,均用於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加拿大政府發布化妝品禁止塑料微珠
    加拿大政府發布化妝品禁止塑料微珠· 2016-11-28 15:09 評論  0 收藏  1 日前,加拿大聯邦政府在其官網發布了有關「化妝品中禁用塑料微珠
  • 韓國禁止化妝品中使用塑料微珠 明年7月開始實施
    從明年7月份開始韓國將全面禁止化妝品中使用塑料微珠。並且從2018年7月份開始還將禁止銷售含有塑料微珠的化妝品。塑料微珠是指任何小於5毫米的固體塑料顆粒,其已被普遍用於牙膏、洗面奶、沐浴啫喱等洗護產品中,能夠起到去角質、去死皮的作用。塑料微珠的主要成分包括聚乙烯、氧化聚乙烯等,在含顆粒洗面奶、去角質霜等產品中不難發現這些成分的存在。
  • 蘭州年底將禁止生產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及塑料棉籤
    》,明確到今年年底全市禁止生產和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籤;禁止生產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到2022年底,禁止銷售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  禁止生產、銷售的塑料製品  蘭州市範圍內禁止生產和銷售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購物袋;禁止生產和銷售厚度小於0.01毫米、強度及耐候性能等不符合國家強制性標準的聚乙烯農用地膜。到2020年底,禁止生產和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籤;禁止生產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
  • 中國限塑新規:將禁止生產超薄塑膠袋等塑料製品
    中新社北京1月19日電 (記者 周銳)中國國家發改委19日發布消息稱,該機構與中國生態環境部已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提出積極應對塑料汙染,有序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積極推廣可循環易回收可降解替代產品,增加綠色產品供給,規範塑料廢棄物回收利用,建立健全各環節管理制度,有力有序有效治理塑料汙染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 廣州明年起禁止生產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
    2021年起   禁止在廣州市生產和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簽﹔   禁止生產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   全市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   城市建成區、景區景點的餐飲堂食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
  • 安徽出臺新版禁塑令:年底起禁止生產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
    今年年底開始,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籤、含有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等塑料製品將陸續和老百姓說拜拜。
  • 明年起禁止生產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
    《行動方案》提出,加大禁止「洋垃圾」進口監管和打私力度,進一步完善聯防聯控機制,推進落實綜合治理和立體防控措施,確保「全面禁止廢塑料進口」落實到位。2021 年起,禁止在廣州生產和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籤;禁止生產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禁止、限制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全市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大型國有企業等單位食堂以及商業綜合體、餐飲企業餐飲堂食服務不主動提供一次性塑料餐具。
  • 河南禁止生產銷售一次性塑料製品
    河南禁止生產銷售一次性塑料製品這個話題,相信很多小夥伴都非常有興趣了解,因為這個話題也是近期網絡上非常火熱的,那麼既然大家都想知道「禁塑令」來啦!河南禁止生產銷售一次性塑料製品,華圖教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小編便從網上搜集了一些與2020禁塑令,河南禁止生產銷售一次性塑料製品相關的信息,下面分享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吧!
  • 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籤、含塑料...
    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籤、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將禁止生產銷售金羊網  作者:唐珩  2020-12-08 2021年起賓館酒店禁放「六小件」 2025年將基本實現塑料零填埋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 江蘇發布升級版「限塑令」 禁止部分塑料製品 推廣新型替代產品
    為建立健全塑料製品長效管理機制,江蘇《意見》分三個階段性目標。到2020年,率先在部分地區、部分領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到2022年,全省一次性塑料製品消費量明顯減少,替代品得到推廣;到2025年,全省塑料製品生產、流通、消費和回收處置等環節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
  • "限塑令"再升級 到2020年底禁止生產和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
    《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1月19日發布。《意見》明確,到2020年,率先在部分地區、部分領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  《意見》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審議通過。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近日印發。
  • 到今年底,這幾項塑料全面禁用
    【看蘇州專稿 文/盧奕】泛濫的快遞包裝,無法降解的塑料餐盒,不限量的超市連卷袋……市民朋友們身邊的這些塑料製品即將成為禁限的重中之重。近日,蘇州市發改委、蘇州市生態環境局聯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聚焦市民的「吃、住、行、購」等生活的方方面面,全面「減塑」。
  • 到今年底,這幾項塑料全面禁用!
    泛濫的快遞包裝,無法降解的塑料餐盒,不限量的超市連卷袋……市民朋友們身邊的這些塑料製品即將成為禁限的重中之重
  • 甘肅限塑令2020-2025年逐步實施 8類塑料製品禁止生產銷售
    10月16日,甘肅省商務廳發布「做好商務領域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相關文件,明確了2020年—2025年一段時期內的重點工作任務,並公布了「禁止生產和銷售」的8大類塑料製品標準。  全省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各市州(含蘭州新區)城市建成區、景區景點的餐飲堂食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
  • 今年底瀋陽部分場所禁用不可降解塑料製品
    政 策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方案》提出瀋陽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重點任務。嚴格控制塑料產品生產、銷售禁止生產和銷售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購物袋、厚度小於0.01毫米的聚乙烯農用地膜。到2020年底,禁止生產和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籤;禁止生產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到2022年底,禁止銷售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
  • 廣州明年起禁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
    2021年起禁止在廣州市生產和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籤;禁止生產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全市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2023年起全市禁止銷售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全市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集貿市場規範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全市餐飲堂食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
  • 2020年底將開啟限塑令:限塑期限明確,多行業禁止使用塑料製品!
    一、限塑行動主要推進的任務有三項1、禁止生產、銷售部分塑料製品,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超薄塑料購物袋(2)超薄聚乙烯農用地膜(3)用醫療廢物為原材料製作的塑料產品>(4)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用具品(5)一次性塑料棉籤與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用品等(6)廢塑料進口全方面禁止2、推廣綠色塑料製品、探索新業態這裡指的是通過研發出綠色環保的塑料產品並進行推廣,或者推廣可代替塑料的產品
  • 2020年限塑令新規出爐 可降解塑料概念股有哪些?
    11月16日消息,可降解塑料概念早盤走強,截至發稿,蘇美達封漲停,金丹科技、長虹高科、揚農化工、美瑞新材、齊翔騰達、莫高股份等多股拉升。日前,北京發布《北京市塑料汙染治理行動計劃(2020-2025年)》(徵求意見稿),分不同行業、不同區域,突出重點、分類施策,分步實現限制目標。
  • 2020年底禁止生產和銷售一次性發泡餐具
    庚子鼠年的春節越來越近了,而新版的限塑令最近也下發了,近日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引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意見中明確表示,禁止生產和銷售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超薄塑膠袋,厚度小於0.01毫米的聚乙烯農用地膜。
  • 廣州最新限塑時間表出爐:明年起禁用一次性塑料吸管
    一同發布的,還有《廣州市相關塑料製品禁限時間表》和《相關塑料製品禁限管理細化標準(2020年版)》。  按照《工作方案》,2021年起,廣州中心六區星級賓館、酒店不在客房內擺放「六小件」一次性用品;全市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2026年起,全市集貿市場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