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抓的這個陝西盜墓團夥,合計有23人,他們的作案手法比較奇葩,白天開飯店,晚上盜文物,採用的基本都是挖洞盜掘的土方法,上不了什麼臺面,根本不是摸金校尉傳人,行事風格倒是更像發丘派。
01、盜墓賊以開飯店為掩護,瞄準古塔內的寶物
這夥盜墓賊並不精通小說之中的「分金定穴」,他們23個人的年齡在40歲—60歲之間,大部分都是初中和小學文化程度,有的還是大字不識一個的文盲。其中3名60歲的「元老」負責指揮工作,其餘的20人負責倒賣文物和盜掘,一部分人還有作案前科,他們都是親戚或者曾經的獄友,彼此之間相對信任,分工基本比較明確。
他們以衛永剛等人為首,從2011年就進入陝西省,以開蒸饃店、川湘食府等店鋪為名義,在古塔附近落腳踩點,白天正常經營生意,然後晚上就利用經緯儀等工具定位,進行挖掘地洞,先後打開了3座古塔,盜取了無數文物,其中包括4件珍貴的一級文物:花卉紋鎏金銀棺、雙鳳紋鎏金銀槨、石塔、阿育王塔。
02、此團夥有4次失敗案例,不符合摸金校尉的定位
以衛永剛等人為首的這夥盜墓團隊,並非是技術流的精英選手,他們在2011年—2016年,就有4起失敗的案例。
前2次,他們費盡心思打開慧徹寺塔和太平寺塔的地宮之後,發現裡面早已經空蕩蕩的,才知道是被同行提前下手盜走;第3次,他們連阿育王塔的地宮都沒找到;第4次,他們還在經營布置,沒有正式下手,就被抓獲了。
要知道摸金校尉是三國時期曹操所創立的編制,此派傳人的特點是觀天象、看山脈走勢、看風向、看水流,推算回溯大型墓穴的位置,找到墓穴之後也不會把裡面的寶物全部取走,給同行留有生存餘地,給自己也留有退路,屬於高來高去的那種頂尖技術人才,並且他們都是5人左右的精英小隊,不會大規模的結伴合作。
03、此盜墓團隊以經商為掩護,更符合發丘派
發丘同樣是三國時期曹操所創立的編制,起初它叫做發丘中郎將,後來逐漸發展為民間門派。發丘派的行事風格比較謹慎,他們沒有特別厲害的技術,都是抱團取暖,提前制定周密的計劃,踩好點再分工下手,以提升盜墓的成功率。
因此,發丘派每次行動前,都要提前召集可靠的幫手,偽裝成商人到盜墓地點附近獲取情報,順便以商人的身份打掩護,接近盜墓點。等成功獲取到文物之後,他們還會派人善後,回填盜洞,繼續經營一段時間的生意,確保不被人懷疑。
對於發丘派來說,盜墓有時候只是他們的副業,憑藉盜取來的本錢,他們可以經商,成為富人,或者有些人可以轉型跟官方合作,進行正規的考古研究,發展的相當不錯。
綜上所述,陝西被抓的這個盜墓團夥,更接近發丘派的後人,但是這種舊時代的東西早應該被淘汰了,現代社會應該用正道去獲取財富,這樣才是長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