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文學批評的興盛

2020-12-18 學史泛舟

在中國文學史上,魏、晉、南北朝是文學批評最活躍的時期。魏、晉、南北朝文學批評的興盛,是魏、晉、南北朝文學繁榮的重要表現之一。之所以興盛,當與三大因素有關。

一是與思想文化的新變有關。魏、晉、南北朝思想文化的新變,始於東漢末年儒學獨尊地位的喪失。漢、魏以降,名、法、道等諸家思想乘勢而起,而流行時間最長的是新出的玄學,傳播面最廣的是佛學。

它們和同時存在的傳統儒學一道,成為魏、晉、南北朝多元文化思想的主體,直接影響士人的精神生活。文化思想的新變,必然會帶來人生價值觀念的變化、社會審美心態的變化和文學藝術批評標準的變化,並且要頑強地表現出來。其表現方式,則受到漢、魏以來人物品藻的啟發和影響,因而魏、晉以降,不單出現了不少人物品評的專書,還出現了多種書品、畫品、棋品以及討論音樂審美本質屬性的專論、專著。與此相關,文士們自會將批評的目光投向文學領域,寫出文學批評的專論、專著或帶有文學批評性質的諸多文章。

二是與文學創作的新變有關。創新求變,是魏、晉、南北朝文學發展的突出特點。不要說建安文學迥異於漢代文學,就是與建安文學一脈相承的正始文學,在藝術精神、藝術風格、語言藝術等方面,也有許多與建安文學不同的地方。更不要說太康文學、元嘉文學、永明文學、梁、陳文學,代有其變,推陳出新,乃至一代有一代之文學。僅以詩歌創作為例,由建安詩人的直寫社會苦難到阮籍的表現心靈悸動,到左思的詠史抒懷,到郭璞的寓意於遊仙,到孫、許的以玄言為詩,到陶淵明的表現田園生活,到謝靈運的再現山水,到鮑照的反映邊塞生活,到梁、陳詩人的描寫女性容貌、體態,便顯現出詩人們在詩歌題材方面創新求變、不斷拓展的軌跡。

而由擬、代樂府到自立篇章,到形成組詩,到永明體的出現,到對偶、聲律要求更嚴的宮體,則反映出詩人們在五言詩體制構建上創新求變所作的努力。至於駢文的出現,辭賦抒情性的加強,無一不是魏、晉、南北朝文學創作新變的產物。一般來說,文學批評往往能推動文學創作的新變;另一方面,文學創作的持續新變,也會為文學批評的興盛不斷注入活力。

三是與文學觀念的新變有關。魏、晉、南北朝文學觀念的新變,有兩種趨向,即越來越關注文學和作者個人的關係,越來越關注文學自身的本質特徵。屬於前者,有曹丕提出的作者為文「而聲名自傳於後」的說法。這一說法與漢儒所持詩、文當為政教服務的功利主義文學觀大異其趣。而他提出的文氣說,更是第一次明確說明,作者的氣質情性是決定作品藝術生命的主導因素。屬於後者,最突出的是文筆說,其說已涉及對文學與非文學本質特徵的區別。又有聲律說,對文學體裁形式美的完善、規範起過重要作用。此外尚有許多新的文學觀念,影響到魏、晉、南北朝文學發展的進程。文學觀念的新變,可能因文學批評而生,而新觀念一旦產生,又會成為促使文學批評深入發展的動因。

魏、晉、南北朝文學批評的興盛,不但表現在《典論·論文》、《文賦》、《文心雕龍》、《詩品》等標誌性成果上。還表現在眾多有關文學批評的專論、作品序文、選本序言、家訓文字以及書信的層出不窮上。書作如曹丕與吳質來往書信對建安作家的評論;如曹植與楊修、吳質來往書信對文學價值的討論和對建安詩人的品藻;如陸機、陸雲兄弟來往書信對時人創作的議論和相互指出對方詩賦創作的長短之處(陸雲即多次致書陸機,言其詩文詞語「微多」、「尚多」、「綺語頗多」,願其「小省」、「清省」);如蕭綱《與湘東王書》對永明詩風的批評,皆是。家訓文字,如王融《戒子》自謂「文體英絕,變而屢奇。既不能遠至漢、魏,故無取嗟晉、宋」,即帶有文學批評性質。

文學批評內容豐富且很有見解的家訓文字,是《顏氏家訓》中的《文章》篇。是文不但批評範圍涉及漢、魏、兩晉南北朝的文風、作家、作品(包括作者「家世文章」),還在批評中表達改革文風的願望。如說:

文章當以理致為心腎,氣調為筋骨,事義為皮膚,華麗為冠冕。今世相承,趨本舍未,率多浮豔。辭與理竟,辭勝而理伏;事與才爭,事繁而才損。放逸者流宕而忘歸,穿鑿者補綴而不足。時俗如此,安能獨違?但務去泰去甚耳。必有盛才重譽,改革體裁者,實吾所希。

相關焦點

  • 魏晉南北朝:文學自覺與文學批評的興盛
    從魏晉開始,歷經南北朝,包括唐代前期,是中國文學中古期的第一段。綜觀這段文學,是以五七言古近體詩的興盛為標誌的。五古在魏晉南北朝進入高潮,七古和五七言近體在唐代前期臻於鼎盛。魏晉南北朝期間,文學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文學的自覺和文學創作的個性化,在這些變化中是最有意義的,正是由此引發了一系列其他的變化和發展。
  • 魏晉南北朝文學小常識
    鮑照:第一個致力於七言創作的詩人 雜言詩七言詩歌行體的開創者 (六)齊梁體 時間:南朝齊梁時代 內容:以吟詠風雲、月露為主,題材狹窄 形式:追求音律精細,對偶工整,辭藻巧豔 (七)南北朝民歌
  • 魏晉南北朝時期為什麼會被稱之為文學自覺時期,其內在表現是什麼
    導語:魏晉南北朝被稱為我國歷史上著名的亂世之一,按理來說,在這種兵荒馬亂的時代,人們大多不會考慮除了吃飯之外的事情。但是事實恰好相反,魏晉時期是我國文學發展非常迅速的時期,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學特別是詩歌的發展速度極快,後世創作的詩歌範式大多是魏晉時期確立或者出現雛形的。
  • 魏晉南北朝:小說的興盛及其原因 志怪小說
    小說發展到魏晉南北朝時期開始繁盛。當時寫作小說幾乎成為一種風氣,於是小說成為一種頗有影響的文學體裁,出現了大量的作品。這些作品,按其內容可分為兩類:志怪小說和志人小說。魏晉南北朝時期小說之所以興盛,有其深刻的社會原因。首先與當時宗教迷信的思想盛行有密切關係。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指出:「中國本信巫,秦漢以來,神仙之說盛行,漢末又暢巫風,而鬼道愈熾,會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漸見流傳。凡此,皆張皇鬼神,稱道靈異,故自晉迄隋,特多鬼神志怪之書。」其次,魏晉以來門閥制度盛行,崇尚清談的世風日熾。
  • 魏晉南北朝文學:發展過程與文化自覺形成的時期
    導語: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化走向自覺,五言、七言詩也逐漸走向興盛,這個時期的文學對唐詩的繁榮起到了極其重要的影響。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學最出名的是建安風骨,這是一種雄壯豪邁的詩風。魏晉南北朝後期文學有兩個特點,一是開始注重文學的規範化,這代表著文學從注重內容到注重形式的轉變;二是詩風比較柔婉,內容也多寫宮廷生活。
  • 如何理解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文學的自覺期?
    魯迅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一文中提到這種說法。這裡的「文」,指的是文學,廣泛一點也可以說是文藝,李澤厚《美的歷程》不僅認為「文學的自覺」是魏晉的產物,而且說「非但指文學而已,其他藝術,特別是繪畫與書法,同樣從魏晉起表現著這個自覺。」其中最直接的表述就是「文筆之分」。
  • 文學是社會的映照!魏晉南北朝的文學,映射出民族大融合的背景
    前言魏晉南北朝時期作為中國古代歷史發展過程中,一個戰和交織、分裂割據,尤其是民族大融合的特殊時期,在整個時代的文學發展過程中也展現了與之前,特別是兩漢時期文學發展顯著不同的特點。這一時期的文學藝術的表現形式和內容,大體上受到當時社會的一個發展狀態以及戰爭的影響,由此這也應當是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特殊文化的具體表現。
  • 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常識積累之魏晉南北朝文學常見考點
    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常識積累之魏晉南北朝文學常見考點由國家公務員考試網行測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的內容,請關注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 魏晉南北朝時期,小說的強烈興盛,這對後世文學發展有何貢獻?
    四大名著在小說的起源階段自然還是要在先秦兩漢時期。莊子魏晉南北朝其為中國歷史上政權更迭最頻繁的時期。在漢末時期,諸侯割據,最終形成曹魏、蜀漢、東吳三代政權,這段歷史也成為了後世在文學與娛樂上的重要靈感來源;在西晉、東晉和南北朝時期,由於長期的封建割據和連綿不斷的戰爭,使得這一時期中國文化的發展也受到特別的影響。儒家因戰亂而愈加繁盛,民間玄學的興起、佛教的大力發展、道教的盛興,甚至有遠處西方波斯與希臘文化的羼入。
  •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學與科學技術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學,在中國古代文學發展史上起了承先啟後的作用。這個時代出現了許多著名的大詩人,出現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作。三國的詩人首推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他們的詩歌中充滿著現實主義的精神,使我們了解到當時動亂的社會面貌。
  • 魏晉南北朝文化,發展興盛的文論,有怎樣的文化內涵和藝術魅力?
    隨著人們思想觀念的解放,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學評論領域出現了繁榮的局面並取得了很高成就。不僅出現了許多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的專著,還有許多人提出了關於文學創作的新見解。首開文學批評之風的是曹丕,他自己不但是一位極具文採的詩人,而且在文學理論批評方面也很有建樹。
  • 南北朝文學可分南朝與北朝兩個序列,各自經歷的文學有何不同?
    謝靈運繪圖魏晉南北朝文學作為我國文學發展的重要階段,有其自身顯著的特點。第一,文學抒情功能得到大大加強,五言詩成為統治文壇的主要形式。宋代以前,我國文學的基本形式是詩歌和散文。從魏晉開始,五言詩逐漸統治文壇,成為文人創作的重要文學形式。魏晉南北朝文人極大地拓展了五言詩的藝術表現手法和詩歌的抒情功能,同時也擴大了詩歌的表現題材,把詩歌作為抒情言志的主要文學手段,真正確立了五言詩在我國詩歌史上的主流地位。
  • 【溯源甘肅】魏晉南北朝時期興盛的甘肅貿易
    原標題:【溯源甘肅】魏晉南北朝時期興盛的甘肅貿易前涼政權鑄造的「涼造新泉」錢嘉峪關魏晉墓出土的磚畫宴居圖  本報特約撰稿人 李清凌  魏晉南北朝時期,在無休止的戰亂災荒中
  • 戰亂的魏晉南北朝,文學的腳步不曾駐足,文學的發展從未脫離社會
    在現在歷史研究中,文學作品所體現出來的,不僅僅是其創作者的個人思想,更是在當時整體時代背景下的時代思想。魏晉南北朝作為一個戰火紛飛的時代,但是除去紛雜的戰爭和民族之間的矛盾與融合之外,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成就,就是該時期在文學領域所展現出來的巨大進步。
  • 中國文學名家名篇之「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
    這一期給大家分享的是,兩漢文學和魏晉南北朝文學。如果說這些文學你不清楚,那麼你知道《史記》嗎?你一定聽說過「三曹」和「建安七子」吧?你也一定知道陶淵明這個人物!今天的分享就與他們有關,請不要錯過!兩漢文學《史記》《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中國從傳說中的黃帝時代至漢武帝太初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 詮釋《漢賦》與魏晉南北朝《駢文》
    至魏晉則出現了「詩賦欲麗 」 (曹丕《典論,論文》)、「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陸機 《文賦》)等對文學基本特徵的探討和認識,文學觀念由此日益走向明晰化。漢賦在流傳過程中多有散佚,現存作品包括某些殘篇在內,共約二百多篇,分別收錄在《史記》《漢書》《後漢書》《文選》 等書中。
  • 毛澤東談魏晉南北朝
    從毛主席後來的談話中,可以看出他對魏晉南北朝這段中古史,感思甚多,談到某些細節,如數家珍;對關於魏晉南北朝的評價問題,尤為關注,並批評了傳統上貶抑、否定這段歷史的觀點。  我從教的專業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主要的分工段恰好是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對這段文學的發展、創作和社會文化背景比較熟悉。我了解,自中唐以來,士大夫對魏晉南北朝的評價,除其間的書法、繪畫和個別作家外,大多持批判的觀點。
  • 魏文帝曹丕:首開文學理論批評專著
    對於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學,大抵眾人所想便是魏晉南北朝詩歌為後代唐詩發展作鋪墊。此外,魏晉南北朝文學,首將文學、史學、哲學具體分開。而最為顯著的成就,便是文學理論批評專著相繼發展。曹丕《典論.論文》、鍾嶸《詩品》、陸機《文賦》。
  • 領讀經典-古代文學 | 魏晉南北朝:陶淵明與《五柳先生傳》
    領讀經典-古代文學 | 魏晉南北朝:陶淵明與《五柳先生傳》 2020-03-12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魏晉南北朝政權更替、戰亂不休,為何出版業能夠「屹立不倒」?
    不管是魏晉南北朝前期機構的設立,還是到了北齊時期史閣的建立,都離不開統治者和大臣們的共同努力,爭相做文化輸出,賦予出版業足夠的活力,推動出版業興盛發展。二、思想解放的時代激起人們的創作欲魏晉南北朝總集出版量據統計,「有一百七部,二千二百一十三卷,通計亡書,合二百四十九部,五千二百二十四卷」,這龐大的數量可以說是非常驚人的,可見當時出版業達到了興盛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