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教師是一個令人羨慕的職業,在職場人的眼中,教師不僅收入穩定、福利豐厚,而且假期也多、輕鬆自在。不過現今卻有很多老師訴苦,教師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輕鬆,不僅工作辛苦,而且工資也並沒有大家現象中的那麼高。
例如些年,復旦大學的一位副教授就曬過自己的工資單,我們可以看到,這位復旦大學的副教授一個月各類應發工資超過一萬五千元,而扣除各項代扣、代繳金額後,這位副教授一個月到手工資只有八千多。
曾經這份工資單在網絡上引起了很大的爭議,其中就有一部分人認為,名校的副教授作為學歷「頂端」的人才,每個月的工資也就那麼一點,還不如很多沒讀過書的人,於是,讀書無用論再次甚囂塵上。那麼,大學老師一年的收入究竟有多少呢?

實際上,很多大學教師的收入並不止於此。近日,北京某211大學副教授在某社區分享了自己的年收入,原來這位副教授是北京某部屬211大學的老師,屬於理工科院系,每月的工資也不高,扣完稅後,加上每月的各種補貼大概在1.1-1.2萬元左右,算下來一年的工資收入也不算高,差不多就十多萬。

不過這位副教授稱,除了每月的工資收入外,還有比較高的公積金(合計3500)、績效以及年終獎,其中除了2.7萬元年終獎外,還有11萬橫向課題績效工資以及6萬元專家費、諮詢費和評審費,林林總算下來,一年的收入是39萬。

這讓很多中小學老師非常羨慕,同樣作為大學老師,我也很羨慕,到了年底了,大家都在算著各自的年收入,我也忍不住算了一下,發現雖然月工資只有四千多,年終績效也才一萬多,但加上各種補貼,一年下來差不多也有十來萬。
我這樣的年收入可能在很多人的眼中並不算啥,但其實我一年的課時不多,除了完成必要的科研任務外,留給自己的時間還是比較多的。當然,在大學中,教師之間的薪資差異同樣非常大,大學教師年收入的多少和科研有直接的關係,「科研決定生存狀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不過對於中小學教師來說,年收入就沒有那麼樂觀了,很多偏遠地區的中小學教師年收入不足五萬元,甚至更低,也正因為此,很多中小學教師時常訴苦,說工作累、工資低。如今,教育部已經明確表示,當地教師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公務員的工資,而且福利和待遇也要對等,想想其實也沒有必要去抱怨什麼。

大學老師的工資和中小學老師的工資收入其實都差不多,中小學教師缺少的就是科研平臺和科研項目,但大學教師在教育上面的投資可要比中小學老師多得多,畢竟現在沒有博士學位,想進入高校並不容易。

最後,也要告訴那些鼓吹讀書無用論的人,讀書並不能讓你賺多少多少的錢,但不讀書,很多事你永遠理解不了,接觸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