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結束後"朝韓分裂",美陸軍就開始駐紮朝鮮,那時候的南朝鮮像極了美國新增"殖民地",韓國人遵守的法律即美國法律,就連韓國人法庭受審時受審人也聽取的是英語宣判。
後來大韓民國政府成立美軍逐漸撤離,但隨著1950年6月25日凌晨,金日成一方"不宣而戰",軍隊直接越過"三八線",韓戰一觸即發後,又給予了美國介入朝鮮的機會。
朝鮮歷經三年戰火後,終於在1953年7月27日停戰,但次月8日美韓雙方就以"共同防禦"方式草籤了新條約。從那時候開始,韓國便與美國發展成了一種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
按《美韓共同防禦條約》規定,美韓雙方將從該條約生效起就無限期保持著"合作"關係,後續雙方還增添了一系列條約,其中就包括美軍留駐韓國,且建設軍事基地事項。美軍在韓軍事基地建造速度是驚人的,到1990年就達80多個,駐軍人數一度接近45000人。
對於這把"保護傘",韓國人其實一直都有著"反美"情緒,並且居高不下。期間爆發的一些衝突事件,一度讓韓國政府很是頭疼。關於"美國該不該從韓國撤軍"話題,也逐漸向"美國何時能從韓國撤軍"靠攏。
而美國軍隊在海外建設軍事基地與駐軍從來不是"義務",隨著軍事基地數量與軍隊人數的增加,韓國財政支出也會增加,同時也讓韓國納銳人心中多有不滿。
美國一直認為韓國人給得不夠多,韓國納稅人則認為美國政府太貪,於是不管是在軍費協定續籤時協商時,還是關於駐韓美軍基地交還協商時都會掀起軒然大波。
這些年來,駐韓美軍也在陸續交還韓國軍事基地,據新華社12月12日報導,美韓雙方再次敲定12座軍事基地交還協議,駐韓美軍何去何從與美韓關係未來走向再次成為國際焦點。
據韓聯社報導,美韓雙方於12月11日達成協議,將再從駐韓美軍手裡收回12座軍事基地,其中有6座位於韓國首都首爾,達126.5平方米的總面積。
截至12月12日報導,美韓雙方具體商議僅停留在12處地皮回收上,關於清理治理費用如何分擔要在日後再行討論。不過據韓聯社報導來看,美國並不想承擔任何清潔治理費用。
韓國國防部表示,2019年韓國收回清理3座基地時,費用高達9800億韓元(約9000萬美元)。而剛達成回收協定的12座基地中,卻有11處都被檢測出重金屬和石油汙染物超標,可見清潔治理費用不是一筆小錢。
韓國自然是希望美國能夠承擔一部分,但是美國給予的回應都是,除非這些汙染已經對健康構成實質性威脅,否則美國不會出一分錢,此舉再次引起了韓國人民的不滿。
關於費用問題,美韓雙方不僅存在於基地收回的治理費用上,駐韓美軍軍費分攤上也一直都存在問題。美國一直在提高韓國軍費分攤金額,迫於壓力,韓國一直在讓步。終於在2019年底軍費分攤協定失效後,雙方未能繼續續籤協定。
在12月31日協定失效前的商議時,韓國原本是同意增加分攤金額的,願意在原有基礎上多承擔13%。但美國對此數據並不滿意,直接提出對方必須分攤13億美元。對於達50%的漲幅韓國政府表示拒絕,協定便沒能續籤。
而如今雙方繼續推進12座軍事基地交還事項後,80多個駐韓美軍基地僅剩下12座。所以,一時間美韓未來發展關係將如何,再度成為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