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業「救災」:陽坊勝利的「護城河」,怎樣扛住了疫情大洪水?

2020-12-08 新浪財經

來源:中外管理

採寫:本刊記者 史亞娟 責任編輯:王濤春節期間,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讓本該熱鬧紅火的餐飲業按下了「休止鍵」。備足原材料,準備迎接高峰的餐企老闆們頓時傻了眼,等待他們的,是突然清零的客流和如雪片般飛來的年夜飯退單。沒了顧客,成本卻一樣沒少,工資照開,房租照繳,還要發愁怎麼處理即將爛掉的年夜飯備菜……根據恆大研究院的估算:僅春節假期7天,餐飲業零售額就有5000億元左右的損失,78%的餐飲企業營收損失在100%以上(賠本)。與其叫苦不迭,不如積極尋找應對之道。2003年非典疫情期間,餐飲業同樣損失慘重,但疫情過後快速進入爆發期的也是餐飲業。作為北京傳承歷史最久的涮羊肉連鎖企業之一,北京市陽坊勝利涮羊肉食品集團公司(以下簡稱「陽坊勝利」)依託三大「經營護城河」:完善的經營管理體系,強大的供應鏈支撐,以及自持物業,讓這家民營老字號在危機面前能夠足夠淡定、從容。近日,《中外管理》與陽坊勝利總經理李晶蕾做了一次深入採訪。

陽坊勝利總經理李晶蕾

1、「春節檔」痛失90%流水,但顧客退訂要無條件滿足

《中外管理》:新冠肺炎疫情造成餐飲堂食人流的大幅下跌,承辦宴會為主的餐飲企業痛失「春節檔」。現在陽坊勝利門店運營情況怎樣?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麼?李晶蕾:受疫情影響,陽坊勝利今年「春節檔」營業額同比下降了90%以上。損失最大的是以承接宴會業務為主的陽坊勝利飯店,除夕前年夜飯退訂率70%左右,初一到初五,這個數字飆升到了95%。從大年初六開始,堂食業務就全面關閉了,除個別「商場店」因商場不允許停業而未關閉外,「街邊店」堂食全部停業,只保留了外賣業務。後來隨著政府疫情嚴控措施的推進,以及「某外賣小哥被感染」的新聞爆出,外賣業務量也出現了明顯下滑。至於遇到的困難,即便沒有疫情,餐飲業的房租、人工、食材三大成本壓力也始終很大。只是疫情讓人力和租金難題變得凸顯,食材方面更是毛利盡失,短保質期的食材,亟需儘快處理,否則損失難以估量。《中外管理》:為了真正做到餐廳內零感染,陽坊勝利是如何快速響應並做好相關部署的?李晶蕾:1月22日,陽坊勝利總部第一時間成立「防疫應急小組」,我任組長,各部門負責人任組員,春節期間每2-3天召開一次線上防控會議,根據疫情進展制定相應對策。 第一階段:從1月22日開始,預定「春節檔」的客人陸續到門店退餐,對此「防疫應急小組」的要求是:門店必須無條件退定金,不得要求以轉成充值卡或購買半成品形式替代退款。或許有企業會以退定金會帶來損失而拒絕,但我們理解顧客的無奈之舉,因此寧願自己多虧損也不會讓客戶多損失。由於這個階段還沒有完全關閉堂食,我們重點考慮的是如何讓客人吃得放心,除了每日消毒外,還會為客人測量體溫並做好記錄。第二階段:從大年初六開始,陽坊勝利堂食全部關閉,防疫的重點就轉到如何保障自己員工的安全上。目前防疫物資已下發至每位員工,每日還會要求員工測量體溫並上報。

2、科學測算、以德經商:不裁員也不減薪

《中外管理》:您作為陽坊勝利的二代接班人,在舉國「抗疫」時刻,思路和感想是什麼?李晶蕾:疫情下,談企業文化或去彰顯「傳承」這些,不太現實。因為人們最想看的是一些實在的東西,比如:企業家如何拿出切實可行的措施來。陽坊勝利大範圍關店時,內部宣布了一項股東決議——「疫情期間不裁員也不減薪」,這是我們應對疫情的核心態度。因為這個時候,企業除了要保障員工人身安全,也要保障他們生活的穩定。我們之所以敢承諾「不裁員、不減薪」,不單單是因為有了「以德經商」這樣家族的訓誡,也是經過科學財務測算的。首先,評估現有現金流,預判企業還能自負盈虧多久,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拿出切實可行的方案來。可以明確的是:陽坊勝利至少預留了六個月的準備金。即便疫情持續六個月以上,我們也一樣能夠維持運轉。從未雨綢繆的角度,企業每年都會從流水中預留1%-2%作為應急準備金,而要動用這筆資金,必須通過股東大會。像這次承諾「不裁員、不減薪」的底線,就是股東大會表決同意的。 《中外管理》:陽坊勝利有自己的肉業基地的,屬於重資產運營的餐飲企業,在疫情中,重資產給企業帶來了什麼?餐飲企業重資產運營有何利弊?李晶蕾:我們在每年為期三個月的草原夏季,會一次性儲備一年的原材料。大規模集中採購或許會佔用大筆資金,但在疫情等突發事件下,「大採購量」就意味著原材料供應的充足,因為速凍生肉的保質期可達兩年。不僅如此,陽坊勝利除部分「商場店」外,絕大部分門店也是自持物業,所受租金掣肘會比同行小一些。所以,「重資產」對於餐飲零售企業是有利有弊。沒危機時,大家會認為自持物業沒有輕資產那麼靈活,可一旦遭遇不可抗力事件,「重資產」將成為企業的堅實的後盾,會讓你更加從容地應對天災。

3、減稅降費政策雖好,沒有執行細則也難落地

《中外管理》:餐飲行業的不景氣,對經濟、就業、稅收都將帶來負向衝擊。由此有企業呼籲減稅以緩解現金流壓力,有的則主張加大貨幣「放水量」。對此,您怎麼看?李晶蕾:疫情發生後,相關餐飲行業協會、政府主管部門都在積極徵詢企業意見,做扶持政策調研。比如:減稅、崗位津貼等,陽坊勝利均已上報了意見。但我們所有「疫情應急方案」都是在沒有政府補貼的情況下做出的,這是當初制定預案的核心原則。因為疫情扶持政策從出臺到落地,一切都是未知數,企業不能只等待和依賴救助而不去自救。 首先是貸款問題。我們首先確保六個月不斷糧,但若疫情有延續六個月以上的跡象,就會提前三個月評估下一步如何啟動貸款,包括貸款的渠道有哪些,大概率能到位的有哪些?其次是社保費緩交或減免問題。國家出臺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很好,但不會立竿見影地落地。因為出臺減稅政策容易,但執行起來需要一個過程。最後是減稅問題。餐飲企業是允許增值稅減免的,但有一個前提:企業必須把已開增值稅發票衝紅(作廢),但被開票企業個別已做帳票據是不能衝紅的。這樣,只要有一筆這樣的不能衝紅票據,餐飲企業當月同樣要繳納增值稅。綜上,我們的呼籲是:政府在出臺各項幫扶政策時,亟需同步出臺一系列執行細則,促使政策儘快落地,要讓受災企業真真正正享受到國家的關愛與支持。

4、疫情後的消費者信心重建,該未雨綢繆了

《中外管理》:陽坊勝利經歷過非典、禽流感等多次疫情考驗,過往是否總結了一套自己的「危情應對體系」?包括疫情結束後如何重建消費者信心方面。李晶蕾:與非典相比,這次疫情對餐飲業的衝擊是空前絕後的。鑑於此,我們「防疫應急小組」在組織員工做好自我保護、關閉堂食後,接下來工作的重點,就是積極預估疫情結束、經濟回暖後的整個消費趨勢的改變。對疫情後的事情,我們預估的關鍵詞是「健康」和「安心」。首先,我們是國內首家與農夫山泉達成戰略合作的涮羊肉連鎖品牌,鍋底用水全部採用農夫山泉,所以在「健康」這一消費趨勢上,品牌和品類都佔據優勢。其次,我們主抓門店消毒和食材洗消工作,包括原來的洗消標準要做進一步優化,一切旨在消費回暖後,為重建消費者信心打下良好基礎。《中外管理》:圍繞著疫情後消費者信心的重建,運營調整是重要一項,長期看可從外部尋找更多合作夥伴以形成共贏關係。比如:在可預見的幾個月或更長時間,將有更多堂食為主的餐企,調整線上產品線,對此您的看法是?李晶蕾:陽坊勝利業態是「聚餐式」的,儘管也做外賣,但火鍋業態天生的外賣佔比就不高,像海底撈線上不到7%,呷哺呷哺也就10%左右,陽坊勝利就更低了。接下來,我們會把外賣在消費體驗和菜品結構上進行調整。如果消費回暖是一個突然爆發性增長,就像2003年非典那樣,疫情後消費一下就恢復了,外賣只維持堂食10%左右比例即可;如果消費回暖是一個緩步增長的過程,外賣就要成為堂食的必要補充,會在10%基礎上再做提升。另外,我們還在同步拓展線下渠道。早在疫情發生前,陽坊勝利就有一些預包裝產品入駐京東。但這些都不能取代堂食,因為標準化半成品是一個「非現製作」產品,口味和口感都比不上堂食,也只能成為堂食的一個補充。

相關焦點

  • 科學匯|新安江大壩事如何扛住大洪水的?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鄭琳2020年7月7日凌晨,新安江電站上遊歙縣等地,遭遇五十年一遇的洪水。10時,電站建站61年來第7次正式洩洪,次日9時,電站首次9孔全開。很多同學都在新聞上看到了九孔洩洪的震撼場面。水電站能扛多大的洪水?洩洪的水可以發電嗎?
  • 科學匯|新安江水電站扛住萬年一遇洪水的秘密
    很多同學都在新聞上看到了九孔洩洪的震撼場面,不禁要問:水電站能扛多大的洪水?洩洪的水可以發電嗎?水電站是如何工作的?記者親自來到新安江水電站,邀請運維部書記盧江,和黨建部負責人帥以政兩位專家來為大家解密。
  • 印度阿薩姆邦洪水肆虐,首席部長帶頭救災
    為抗洪救災,該邦的首席部長(邦的行政長官)親自前往災區帶頭救災。據英國廣播公司(BBC)15日報導,阿薩姆邦有數千座村莊被洪水淹沒。為應對災情,當地政府在近日於全邦部署了近100艘救援船,並在邦內多地建立了480個救災營地,為超過6萬人提供了臨時避難所。
  • 從長沙看疫情衝擊下的餐飲業
    如果餐飲業復甦過慢,估計一兩個月裡,會有三成左右餐飲企業難以為繼,由此帶來的失業等問題不容忽視。「政策要精準」,應避免「望梅止渴」目前,全國各地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的態勢,已經持續一段時間。經歷大疫重創的中國餐飲業,為什麼恢復的步伐仍然步履蹣跚?
  • 餐飲業如何加寬護城河?變化、借力、增量
    加深加寬自己的護城河?餐飲界新媒體近日集結了來自吉刻聯盟、佐大獅、魚非魚、巡湘記、食久記、鹿角巷等知名餐飲行業品牌的18位餐飲界大咖,頭條餐考、中國食品網、中華餐飲網、外賣頭條、上海潮生活、第一餐訊等10多個行業媒體,及全國600多位餐飲行業資深人士,圍繞「餐創新未來:升級認知,構建核心競爭力」主題,從不同維度為餐飲如何構建核心競爭力提供有效建議,升級認知啟迪思維。
  • 1931年大洪水到2020年新型肺炎,武漢一個災難打不倒的英雄城市
    1931年,現在熱鬧的武漢中山大道被一場洪水席捲。街上到處都是水。洪水掩埋低洼的房屋。人們只好在樓房的屋頂、山丘棲身。洪水讓163,000餘戶百姓流離失所,讓4700餘座房屋坍塌。政府建立了11處收容所,可那只是杯水車薪。
  • 江西洪水告急!有人想到了98年大洪水,一個富二代累死在救災一線
    一時間,洪水成了大江南北的共同話題,抗洪搶險成了全國人民內外一致的行動,一幕幕催人淚下,感人至深的畫面在洪水中上演。01回顧1998年特大洪水時刻這幾天,每每打開新聞,就會看到抗洪救災的報導:今天,江西饒河潘陽市水位突破1998年歷史值;截止到今天6點新富河水位上漲到23.7米,超過1998年的歷史最高洪水位。各種都向我們透露著,此次洪水來勢兇猛,抗洪救災刻不容緩。
  • 江西遇十年罕見洪水 14萬公安消防參與抗洪救災
    中新網南昌8月6日電(何柳斌 孫春濤)江西今年遭遇近10年來罕見大洪水襲擊,各地市受災嚴重,6日,記者從江西省公安廳獲悉,汛情緊急,該省公安消防出動14萬人次參與抗洪救災,疏散轉移群眾40餘萬人。江西省公安廳官員稱,江西今年遭遇特大洪澇災害,降雨之強、流量之大、險情之多、災情之嚴重歷史罕見。
  • 洪水無情,人間有愛 ——克麗緹娜「燃燈基金」支援江西都昌抗洪救災
    洪水無情,人間有愛 ——克麗緹娜「燃燈基金」支援江西都昌抗洪救災 2020-08-24 17: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抗洪救災在一線丨洪水來臨他衝鋒在前,緊急轉移群眾自家鴨棚被毀...
    洪水無情,人間有愛。在這危難時刻,消防官兵來了,救援隊來了,志願者來了,還有來自全國各地的愛心物資不斷湧來......災區的幹部群眾不等不靠,積極開展自救;消防官兵、公安幹警不怕犧牲,衝在抗洪搶險一線;愛心志願者更是無私奉獻,用愛溫暖災區。危難時刻,患難真情。洪澇災害發生以後,全省上下各級各部門全力組織抗災救災,勠力同心,共渡難關。
  • 看完美國士兵救災,再看看中國解放軍救災,差距很明顯
    對內而言,軍隊的一大作用是維穩,這也包括了在國內遇到自然災害時,參與災區救助,目前各國在遭遇劇烈自然災害時,一般軍隊都會出動,維持災區秩序或是直接參與救災事宜。軍隊需要參加的國內救助事項很多,典型的像在國外就是國外撤僑、海上救援,在國內就是參與地震、洪水、疫病等造成的災情搶險救護。
  • 「2016年度中國餐飲業十大品牌」榜單揭曉
    中國烹飪協會會長姜俊賢在致辭中稱,培育知名品牌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中國餐飲業十大品牌」評選活動將著力發揮品牌的引領作用,推動餐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走向深入,為繁榮市場、擴大內需,促進餐飲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發揮更大作用。「『中國餐飲業十大品牌』評選活動已連續舉辦三年,要感謝所有踴躍參與評選活動的餐飲品牌企業。
  • 大洪水要來了?能扛住嗎?
    據統計,今年以來我國已發生18次強降雨過程,涉及12個省市區,降雨範圍、強度都非常大。截至6月9日,洪災已造成11省260多萬人次受災,直接經濟損失達40.4億元。現在已進入主汛期,預計長江中下遊、珠江流域西江、海河部分水系,松花江、遼河等地區可能發生較大洪水,黃河上中遊、太湖、淮河等地可能發生區域性暴雨洪水,防汛形勢嚴峻。面對今年可能出現的重大洪災,未雨綢繆是關鍵。
  • 後疫情時代,餐飲業重生了嗎?
    原標題:後疫情時代,餐飲業重生了嗎?  在疫情暴發初期深受衝擊的餐飲業目前「元氣」恢復得如何?記者日前通過走訪發現,對於國內疫情防控早已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疫情防控常態化的中國而言,居民的安全感不斷強化,無論是出遊還是外出就餐,頻次都在增加,相關消費也在穩步恢復。
  • 餐飲發展分析報告:疫情之下的餐飲業 誰會是活下來的那一個?
    根據中國飯店協會2019年的調研,我國整個餐飲業的人力成本佔比為21.11%,房租成本佔比為9.3%——僅這兩項成本,就佔到了企業支出的三分之一。經過測算:平均一家餐飲企業三個月的剛性現金支出,對應的是三個季度的淨利潤。換句話說,對於一家水平之上的成熟企業,拿出幾乎全年的利潤去扛,也勉強只能活到5月。
  • 「疫情寒冬」 下杭州餐飲業奮起自救
    老鴨集跨湖樓大肉包商報訊(通訊員王聰記者鄭煒實習生孫飛揚)日前舉行的杭州市「戰疫情促發展」工作推進會中,杭州跨湖樓餐飲集團等10家企業被認定為「2019年度杭州市十大品牌餐飲企業」。接過沉甸甸的榮譽,跨湖樓餐飲董事長章金順百感交集:「雖然眼下餐飲業正在經歷『疫情寒冬』,被疫魔奪去上千萬利潤的餐飲企業不在少數,對餐飲人而言,是前所未有的歷練和大考,但我們相信,『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我們要擺正態度,正視困難,擁抱挑戰。」困難重重,崛地而起。
  • 2016年7月朋友圈謠言大合集:武漢洪水引發泥石流?救災不能忘「救謠」
    而每年七月,往往是災難多發季節,東邊日出西邊雨,或洪水肆虐、或高溫乾旱,天災及其引發的次生災難和人禍,不但造成了民眾的直接經濟損失,更帶來巨大的心靈創傷。在內憂(心理焦慮)外患(天災人禍)的雙重夾擊下,謠言叢生也就不足為奇了。對於各級政府來說,「救災」的同時,更不能忘了「救謠」,否則,即便救災工作有序推進,此起彼伏的謠言也會加重民眾的焦慮,擾亂救災的進程。
  • 子弟兵用血肉之軀擋住了洪水,卻硬是擋不住「噴子」腦瓜子裡進水
    7月6日,武漢降雨量突破極限,全市市民接到通知:洪水危險,不要離開家,不要出門,不要去江堤!昨晚,武漢戰友們接到通知:洪水泛濫,緊急出動!他們伴著雷電,頂著暴雨,踏著泥水,爭分奪秒,緊急奔赴江堤抗洪救災。人民子弟兵的又一次逆行,感動了一千一百萬江城人。洪水攻陷城區,災難就在眼前,朋友圈裡談論最多的是軍人,大家期盼最多的也是軍人。
  • 鳳凰縣落潮井鄉塘橋水庫搶險救災紀實
    搶險救災分秒必爭,一刻也不能耽擱。鄉黨委、政府決定緊急動用村民的拖拉機、鏟車、沙子和石方,用大石塊、沙袋填實壩基上的凹坑。從裝袋、運輸,到扛沙袋、填坑、固堤壩,300餘名幹部群眾、公安特警密切配合,忙而不亂,從壩頂到壩基,在隨時可能垮塌的斜坡上,用生命拉起了一條輸送沙袋的堤壩保衛線。
  • 98年特大洪水,那個抱樹9小時獲救的7歲女孩,如今怎樣了
    對於中國人的發展歷程中,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一定是最為刻骨銘心的經歷。中國人民在面對大地震中的勇敢無畏和不放棄生命的希望,感動了中國與世界。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在面對天災人禍時,我們有了更多的解決辦法,甚至有著更為先進的預防系統。人們仍然記得在98年的那場特大洪水中,發生過的那麼多讓人們熱淚盈眶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