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外管理
採寫:本刊記者 史亞娟 責任編輯:王濤春節期間,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讓本該熱鬧紅火的餐飲業按下了「休止鍵」。備足原材料,準備迎接高峰的餐企老闆們頓時傻了眼,等待他們的,是突然清零的客流和如雪片般飛來的年夜飯退單。沒了顧客,成本卻一樣沒少,工資照開,房租照繳,還要發愁怎麼處理即將爛掉的年夜飯備菜……根據恆大研究院的估算:僅春節假期7天,餐飲業零售額就有5000億元左右的損失,78%的餐飲企業營收損失在100%以上(賠本)。與其叫苦不迭,不如積極尋找應對之道。2003年非典疫情期間,餐飲業同樣損失慘重,但疫情過後快速進入爆發期的也是餐飲業。作為北京傳承歷史最久的涮羊肉連鎖企業之一,北京市陽坊勝利涮羊肉食品集團公司(以下簡稱「陽坊勝利」)依託三大「經營護城河」:完善的經營管理體系,強大的供應鏈支撐,以及自持物業,讓這家民營老字號在危機面前能夠足夠淡定、從容。近日,《中外管理》與陽坊勝利總經理李晶蕾做了一次深入採訪。
陽坊勝利總經理李晶蕾
1、「春節檔」痛失90%流水,但顧客退訂要無條件滿足
《中外管理》:新冠肺炎疫情造成餐飲堂食人流的大幅下跌,承辦宴會為主的餐飲企業痛失「春節檔」。現在陽坊勝利門店運營情況怎樣?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麼?李晶蕾:受疫情影響,陽坊勝利今年「春節檔」營業額同比下降了90%以上。損失最大的是以承接宴會業務為主的陽坊勝利飯店,除夕前年夜飯退訂率70%左右,初一到初五,這個數字飆升到了95%。從大年初六開始,堂食業務就全面關閉了,除個別「商場店」因商場不允許停業而未關閉外,「街邊店」堂食全部停業,只保留了外賣業務。後來隨著政府疫情嚴控措施的推進,以及「某外賣小哥被感染」的新聞爆出,外賣業務量也出現了明顯下滑。至於遇到的困難,即便沒有疫情,餐飲業的房租、人工、食材三大成本壓力也始終很大。只是疫情讓人力和租金難題變得凸顯,食材方面更是毛利盡失,短保質期的食材,亟需儘快處理,否則損失難以估量。《中外管理》:為了真正做到餐廳內零感染,陽坊勝利是如何快速響應並做好相關部署的?李晶蕾:1月22日,陽坊勝利總部第一時間成立「防疫應急小組」,我任組長,各部門負責人任組員,春節期間每2-3天召開一次線上防控會議,根據疫情進展制定相應對策。 第一階段:從1月22日開始,預定「春節檔」的客人陸續到門店退餐,對此「防疫應急小組」的要求是:門店必須無條件退定金,不得要求以轉成充值卡或購買半成品形式替代退款。或許有企業會以退定金會帶來損失而拒絕,但我們理解顧客的無奈之舉,因此寧願自己多虧損也不會讓客戶多損失。由於這個階段還沒有完全關閉堂食,我們重點考慮的是如何讓客人吃得放心,除了每日消毒外,還會為客人測量體溫並做好記錄。第二階段:從大年初六開始,陽坊勝利堂食全部關閉,防疫的重點就轉到如何保障自己員工的安全上。目前防疫物資已下發至每位員工,每日還會要求員工測量體溫並上報。
2、科學測算、以德經商:不裁員也不減薪
《中外管理》:您作為陽坊勝利的二代接班人,在舉國「抗疫」時刻,思路和感想是什麼?李晶蕾:疫情下,談企業文化或去彰顯「傳承」這些,不太現實。因為人們最想看的是一些實在的東西,比如:企業家如何拿出切實可行的措施來。陽坊勝利大範圍關店時,內部宣布了一項股東決議——「疫情期間不裁員也不減薪」,這是我們應對疫情的核心態度。因為這個時候,企業除了要保障員工人身安全,也要保障他們生活的穩定。我們之所以敢承諾「不裁員、不減薪」,不單單是因為有了「以德經商」這樣家族的訓誡,也是經過科學財務測算的。首先,評估現有現金流,預判企業還能自負盈虧多久,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拿出切實可行的方案來。可以明確的是:陽坊勝利至少預留了六個月的準備金。即便疫情持續六個月以上,我們也一樣能夠維持運轉。從未雨綢繆的角度,企業每年都會從流水中預留1%-2%作為應急準備金,而要動用這筆資金,必須通過股東大會。像這次承諾「不裁員、不減薪」的底線,就是股東大會表決同意的。 《中外管理》:陽坊勝利有自己的肉業基地的,屬於重資產運營的餐飲企業,在疫情中,重資產給企業帶來了什麼?餐飲企業重資產運營有何利弊?李晶蕾:我們在每年為期三個月的草原夏季,會一次性儲備一年的原材料。大規模集中採購或許會佔用大筆資金,但在疫情等突發事件下,「大採購量」就意味著原材料供應的充足,因為速凍生肉的保質期可達兩年。不僅如此,陽坊勝利除部分「商場店」外,絕大部分門店也是自持物業,所受租金掣肘會比同行小一些。所以,「重資產」對於餐飲零售企業是有利有弊。沒危機時,大家會認為自持物業沒有輕資產那麼靈活,可一旦遭遇不可抗力事件,「重資產」將成為企業的堅實的後盾,會讓你更加從容地應對天災。
3、減稅降費政策雖好,沒有執行細則也難落地
《中外管理》:餐飲行業的不景氣,對經濟、就業、稅收都將帶來負向衝擊。由此有企業呼籲減稅以緩解現金流壓力,有的則主張加大貨幣「放水量」。對此,您怎麼看?李晶蕾:疫情發生後,相關餐飲行業協會、政府主管部門都在積極徵詢企業意見,做扶持政策調研。比如:減稅、崗位津貼等,陽坊勝利均已上報了意見。但我們所有「疫情應急方案」都是在沒有政府補貼的情況下做出的,這是當初制定預案的核心原則。因為疫情扶持政策從出臺到落地,一切都是未知數,企業不能只等待和依賴救助而不去自救。 首先是貸款問題。我們首先確保六個月不斷糧,但若疫情有延續六個月以上的跡象,就會提前三個月評估下一步如何啟動貸款,包括貸款的渠道有哪些,大概率能到位的有哪些?其次是社保費緩交或減免問題。國家出臺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很好,但不會立竿見影地落地。因為出臺減稅政策容易,但執行起來需要一個過程。最後是減稅問題。餐飲企業是允許增值稅減免的,但有一個前提:企業必須把已開增值稅發票衝紅(作廢),但被開票企業個別已做帳票據是不能衝紅的。這樣,只要有一筆這樣的不能衝紅票據,餐飲企業當月同樣要繳納增值稅。綜上,我們的呼籲是:政府在出臺各項幫扶政策時,亟需同步出臺一系列執行細則,促使政策儘快落地,要讓受災企業真真正正享受到國家的關愛與支持。
4、疫情後的消費者信心重建,該未雨綢繆了
《中外管理》:陽坊勝利經歷過非典、禽流感等多次疫情考驗,過往是否總結了一套自己的「危情應對體系」?包括疫情結束後如何重建消費者信心方面。李晶蕾:與非典相比,這次疫情對餐飲業的衝擊是空前絕後的。鑑於此,我們「防疫應急小組」在組織員工做好自我保護、關閉堂食後,接下來工作的重點,就是積極預估疫情結束、經濟回暖後的整個消費趨勢的改變。對疫情後的事情,我們預估的關鍵詞是「健康」和「安心」。首先,我們是國內首家與農夫山泉達成戰略合作的涮羊肉連鎖品牌,鍋底用水全部採用農夫山泉,所以在「健康」這一消費趨勢上,品牌和品類都佔據優勢。其次,我們主抓門店消毒和食材洗消工作,包括原來的洗消標準要做進一步優化,一切旨在消費回暖後,為重建消費者信心打下良好基礎。《中外管理》:圍繞著疫情後消費者信心的重建,運營調整是重要一項,長期看可從外部尋找更多合作夥伴以形成共贏關係。比如:在可預見的幾個月或更長時間,將有更多堂食為主的餐企,調整線上產品線,對此您的看法是?李晶蕾:陽坊勝利業態是「聚餐式」的,儘管也做外賣,但火鍋業態天生的外賣佔比就不高,像海底撈線上不到7%,呷哺呷哺也就10%左右,陽坊勝利就更低了。接下來,我們會把外賣在消費體驗和菜品結構上進行調整。如果消費回暖是一個突然爆發性增長,就像2003年非典那樣,疫情後消費一下就恢復了,外賣只維持堂食10%左右比例即可;如果消費回暖是一個緩步增長的過程,外賣就要成為堂食的必要補充,會在10%基礎上再做提升。另外,我們還在同步拓展線下渠道。早在疫情發生前,陽坊勝利就有一些預包裝產品入駐京東。但這些都不能取代堂食,因為標準化半成品是一個「非現製作」產品,口味和口感都比不上堂食,也只能成為堂食的一個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