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報觀察記者 郭靜雯
9月19日,成都市大邑縣安仁古鎮,第三屆山一國際女性電影展拉開帷幕。這是今年成都舉辦的第五個影展,11月,還有一大波影展在路上。
據多位影展商和影城負責人估算,近3年來,成都至少新冒出十幾個大大小小的電影展。目前,每年約有20多個影展登錄成都,數量遠超同級城市。
影展背後,有國外駐華使領館等官方背景,也有獨立策展人這樣的民間身影,他們為何都不約而同選擇成都?成都又如何回應這波影展熱?
今年5月,「2019亞洲電影展」成都展映活動在峨影1958開幕。《王老虎搶親》作為經典影片展映。
3年新冒出十幾個影展
展映數百部國內外優秀影片
2004年,在那個電腦和影院還未像今天一樣普及的年代,首屆法國電影展登錄成都。這是最早登錄成都的電影展之一。影展由法國駐華大使館、法國電影聯盟和成都市相關主管部門共同舉辦。作為官方活動,它更多地扮演了兩國文化交流的角色,最初是少數專業人士和藝術愛好者的「專利」,每年僅展出少數幾部獲獎作品。
此後,成都影展以緩慢速度逐年增長。峨影1958電影城是成都最早承接影展的影城之一。該影城副經理張良介紹,大約2013年起,影城只是利用觀影淡季承接一些官方的文化交流展映活動,每年一兩場。2016年起,成都影展迎來一個爆發期,不少展商上門尋求合作。「去年辦了六七個影展,今年上半年剛完成新加坡影展、亞洲影展,11月還會集中舉辦一批。」
今年7月,2019英國肯道爾山地電影展成都站,記錄冰島衝浪運動的影片《神風》展映。圖為影片劇照。(肯道爾山地電影展官方供圖)
太平洋王府井影城經理凃麗媚也有同感。2016年前後,影城承接的影展逐漸增多,從挪威影展、俄羅斯影展,到北極極地影展、日本影展。「今年已經是影城連續第三年承接山一電影展了。」凃麗媚說,《胭脂扣》等影片出票當天就全部售罄。
據多名影城負責人和策展人估算,目前成都每年有20多個電影展舉辦,其中大多數為近3年來新落地影展。一個影展展映電影大約在12部左右,3年來累計數百部電影在成都展映。其中既有莎士比亞作品改編的經典劇目,如《理查三世》《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等,也有奧斯卡獲獎影片《二十世紀女人》、經典紀錄片《歸途列車》,更有歷年的新作佳片,如登陸今年山一電影節的德國電影《系統破壞者》等等。這些電影都經過專業人士精心挑選,在藝術價值、思想表達、創意呈現等方面成就更高。凃麗媚說,影展的舉辦給了觀眾更多的選擇,讓他們有機會看到不同於影院熱映電影的更多優秀影片。
2018年11月,歐盟電影展成都站中,奧斯卡最佳導演米洛斯·福爾曼的作品《消防員舞會》展映。圖為劇照。(來源:歐盟影展官方公號)
策展人青睞成都
看重文化消費力和包容度
辦影展是一件費時又費力的事。山一電影展創始人楊婧說,除了要取得國家相關部門和所在地的許可,還要在國內外各大電影節選片,聯繫嘉賓,尋找合作夥伴等等。通常一個電影展從籌備到舉辦需要花大半年時間。「完了休息兩個月,就又要開始準備下一年的影展。」
為啥策展人開始青睞成都?專程從上海趕來成都參加山一電影節、自媒體大號「深焦」的聯合創始人曹柳鶯認為,作為票房「第五城」,成都的城市文化消費力和潛力「很誘人」。「不過,目前國內大型影展主要還是在北京和上海,那裡的資源更為集中。」
目前,各大影院平時放映的電影基本相同,差別只在影院的服務和環境。「但據影城的受眾調查,越來越多的本地觀眾希望看到更多更好的影片,並且願意付更高的費用,這為影城承接影展提供了動力。」張良表示。
2018年10月,波蘭電影展成都站在峨影1958電影院開幕,《303中隊》(2018)作為開幕片率先與成都觀眾們見面,該片主演馬切赫·扎科希切爾現身出席影展開幕式並與成都觀眾們面對面交流。(圖片來源:胖達電影)
觀眾的差異化觀影需求,也給了策展人極大的信心。凃麗媚說,2016年第一屆山一影展,知名度還不太高,上座率只有四五成。而今年,電影票已經賣光了,還有很多關注女性電影、特意從外地趕來的觀眾。「沒搶到票的觀眾希望能夠加場。」
肯道爾國際山地電影節中國區品牌經理王倜鑫則對成都文化的包容度印象深刻。前不久,肯道爾引進的奧斯卡獲獎紀錄片《徒手攀巖》在成都點映,現場爆滿。「本以為山地電影這種極限運動對內陸觀眾來說接受起來有點困難,但成都觀眾的熱情讓人驚喜,這座城市有很強的文化包容度和接受度。」王倜鑫說,公司已經把成都作為打開中西部市場的中心,計劃從這裡開始通過山地電影和線下活動打響品牌。
影展+文旅
市場空間加倍放大
去年初,成都市委、市政府正式印發《建設西部文創中心行動計劃(2017—2022年)》和《成都市促進西部文創中心建設若干政策》,提出5年基本建成西部文創中心,到2022年,實現文創產業增加值超過2600億元。其中,傳媒影視業成為重點發展的八大產業中的首個產業重點,提出將著力打造全國傳媒重鎮、網際網路影視產業重鎮、中國網絡視聽內容生產交易中心。
四川作為影視製作大省,以峨影集團為代表的本土影視製作公司曾出產過眾多優秀作品,特別是主旋律電影。不過,隨著電影產業市場化程度的進一步提升,近年來,四川出品的成功商業電影還不太多。成都演藝集團董事長業丹認為,成都要建成西部創意文化中心,必須要整合人才、資金和項目,生產在世界上有影響力的作品。
影展或是整合資源、補短板的一種有效途徑。一方面,影展吸引眾多業內人士的參與、討論,對本地影視從業人員視野的拓寬、技術的交流有很大提升;另一方面,創投會上,一些青年電影人的優秀作品也有了被發現和落地的機會。成都大學影視與動畫學院副教授劉彤認為,以小博大,本土電影才有機會彎道超車。
影展對城市文旅產業的帶動作用,不可小覷。2016年起,因為賈樟柯的平遙國際電影展,這座晉中古城成為國內乃至國際電影行業的一個新地標,當年接納遊客達1200萬人次。上海國際電影節每年吸引全球專業人士超萬人,來自海內外的優秀展商覆蓋影視投融資、製作、後期、特效、視效、發行、營銷、法務和遊戲等領域,為參展商提供了充分的交流展示和商務洽談空間。
今年,山一電影展與安仁古鎮達成合作。當地政府主要領導認為,來自世界各地的電影人聚集在安仁,將有力帶動旅遊發展,進一步擴大安仁的知名度。影展期間,主辦方還推出不少周邊文創產品。肯道爾中國也依靠山地電影品牌在川西地區與多個旅遊景區合作,成功舉辦攀巖、山地自行車賽等線下活動。王倜鑫認為,從銀幕走到線下,電影與文旅產業的結合將加倍放大市場空間,這是未來影展的一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