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有一個詞叫做&34;。很多的影視劇可能會給大家一點誤導,比如皇帝將皇位傳給下一任皇帝的時候,總要將自己的玉璽鄭重的交給孩子。或許很多人就認為,玉璽,就是皇帝權利的象徵。但是事實上只有在秦朝之後才有玉璽出現,但是在秦朝之前的統治者們就已經設立了他們至高無上的權利的象徵,這也就是&34;這個詞的來歷。
古文獻中亦有記載。《越絕書》卷十一日:&34;,追溯一下鼎的來歷,關於中國古代夏王朝出現的具體時間我們無法具體確定。但是可知的事是,在夏朝時期青銅業已經十分發達了。夏朝時的夏王是公認的天下共主,權利初步高度集中在一人手裡。此時鼎就已經是權利的象徵了。那麼鼎這種炊具到底是怎麼一步步演變成權利的象徵的呢?
圖一:禹王九鼎之一
鼎是中國古代非常重要以及非常有特色的青銅器之一。鼎一開始是作為古代的鍋一直存在著,主要的功能還是比較基礎的烹飪等。但其實鼎並非是中原地區的文化環境自然而然的產物,而是從東部地區起源而來。因為最早的青銅器要從夏王朝開始追溯,但是關於夏王朝存在的具體時間我們不能確定。所以同一時期的歷史環境和風俗習慣也同樣無從考察。
那麼既然文字記載沒有說服力,那麼就根據出土的文物來探究一下。在二里頭文化中出土的文物來看,歷史學家們普遍還是認為青銅器大部分還是用來祭祀用的。在夏王朝皇權尚且不能做到完全控制人民的情況下,青銅器可能對於神權的意義要遠大於皇權的意義。
圖二:大禹的圖片
再說回禹王九鼎的來歷。相傳當年大家耳熟能詳的治水的大禹在當上夏王朝統治者之後就用九州貢獻上來的青銅建造了九個鼎。之所以建造九個鼎主要就是為了代表夏朝的九個州。並且大禹還命人將九州的名山大川,花鳥人物,風土民情都分別篆刻在九個鼎上。以此來代表權利的集中,這也是中國被稱為&34;的原因。
傳說禹王九鼎自從被建造以來一直就是帝王權利的象徵。如果仔細看很多的影視劇裡也有禹王九鼎的出現。比如前幾年大火的《羋月傳》中曾經演過秦武王力大無比,愛好炫耀。最後因為不自量力所以舉鼎絕臏。傳說秦武王所舉的巨鼎就是禹王九鼎中的雍州鼎。
圖三:武王舉鼎
那麼假定禹王九鼎就是存在的,那麼這麼重要的帝王權利的象徵去了哪裡呢?一種說法是在周朝時期,周人保存不當導致九鼎的遺失。還有一種說法是說禹王九鼎被當時的周人融化鑄成了銅錢。再有一說就是九鼎被周王帶進了棺材裡,成為了帝王的陪葬品。但其實這種周人自己損壞九鼎的說法就筆者來看是可能性比較小的。
到了秦惠王時期,謀士張儀曾經獻計奪得九鼎來號令諸侯,集中權利藉此實現統一中原的願望。據《左傳》憲公三年載:楚王曾經恃勢問周之王孫滿&34;。由此可見,周王室確實有鼎,而且所問之鼎即禹之九鼎。也有了說法就是其實秦王搶奪了九鼎作為自己登上王位的助力之一。但是在班固的《漢書》中又有了記載就是據說秦始皇後來南巡的時候曾經派手下在河流中打撈過九鼎,但最終沒有結果。所以就此來講,九鼎落入河流中丟失也有幾分可信度。
圖四:商朝后母戊鼎
周禮定天子九鼎食,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食.鼎一直就是權利的象徵,但是我們都知道鼎最開始出現還是作為炊具的。追溯一下夏商周的青銅器,我們可以發現鼎是出現的比較少的一種炊具,比如商朝的后母戊鼎的地位就遠超同時代的相關青銅器。
首先是夏商周時期用以祭祀的禮器大都還是酒具。商人愛飲酒,所以也就理所應當的將酒具作為祭祀的主要器具。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原地區本來就是農耕文化的搖籃,隨著人民對糧食和農耕的重視,漸漸地祭祀的器具也隨之變成了以炊具為主了。
圖五:商朝地理情況圖片
再講鼎這種炊具本身,雖然理論上鼎也是吃飯用的。但是其實很少有人真的會用鼎來吃飯,因為鼎這種器具體型龐大,重量也難以想像。所以與其說是鼎是祭祀的主要炊具,不如說正是因為鼎的龐大才成為較為合適的禮器。當時的人們會將祭祀要用的牲畜塞進鼎中。所謂當時的太牢少牢等祭祀用的牲畜就按照大小塞在不同規格的鼎裡面。
鼎作為祭祀的禮器同樣還有自己很深刻的代表意義。首先鼎這種重器在建造方面就已經體現出了特殊性。青銅在夏商周時期屬於國家掌握在手裡的資源,並不是普通百姓可以輕易得到的。在商朝時期統治者甚至捨得用將近一噸的青銅建造一個這樣僅僅只用來祭祀的器具,所以這也是一種能力的炫耀。
圖六:古代祭祀圖片
在其他國家或者部落來到商朝,發現自己國家用來建造武器都捉襟見肘的青銅器在商朝居然僅僅是用來建造吃飯的器具的。商朝該是多麼強大的國家,商朝的工業該多麼發達啊!商朝憑藉一個青銅鼎就可以徵服敵人。
至於當時的貴族們,就更要將鼎作為自己權利的炫耀。首先並不是所有的食物都可以用鼎來烹飪的,能用鼎來進行烹飪的&34;主要就是冷豬肉等比較金貴的食物。當時的諸侯們也是要炫耀自己的權利,只有像他們這種達官貴族,家族淵源的鐘鳴鼎食才有能力用這麼多青銅建造的器具,用這麼精細的食材祭祀祖先。這是普通的百姓難以達到的。
圖七:秦始皇圖片
在禹王九鼎遺失之後,基本上之後的朝代就很少有再將鼎作為傳國的重要信物的了。後來也有皇帝,譬如武則天等重新鑄造了九鼎,但是說到底那都不是真正的禹王九鼎。中國的第一枚玉璽就緊接著禹王九鼎的傳說出現,就是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皇帝秦始皇鑄造的那一枚玉璽。
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他自稱功過三皇,德高五帝,所以自稱始皇帝,就此也鑄造了第一枚&34;,也就是後世著名的傳國玉璽。秦始皇鑄造這枚玉璽最重要的用途正是為了彰顯自己天下獨尊的皇權地位。史書記載:秦子嬰元年(前207)冬,沛公劉邦軍灞上,嬰跪捧玉璽獻於鹹陽道左,秦亡。從此之後的王權更迭都以此作為自己名正言順登基的證據。
圖八:玉璽圖片
《禮記·禮器》:&34;鼎作為中國古代青銅器的象徵之一,承載了太多的歷史意義以及現實意義。在遙遠而不可知的朝代裡,鼎曾經作為權利的象徵出現在歷史舞臺上,禹王九鼎無論真假都可以看出來的事就是中國古代人民對於環境的敬畏。他們敬鬼神求得安居樂業,敬皇權求得富足平安。
鼎不只是一種物品,不只是在博物館看到的那一個單薄的器具。它曾經作為精神象徵支撐了一個甚至數個朝代的興衰,作為精神力量激勵著百姓們的生存和繁榮。它是民以食為天的美好願望,無數的災難和朝代更迭都無法毀滅或者替代。其實皇權到底是不是正統也並不是由一個鼎或者是一枚玉璽來決定的。是百姓對和平和富足的渴望賦予了這些物品更深刻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