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的說,這應該是一部電視劇,比以往電視劇每集都要長很多,單集都在九十分鐘以上,總共二十集,換算成普通電視劇的話,這應該至少是一個四十集的電視劇,這是一部韓劇,它叫請回答1988。
第一次看那時候還在上海,每一集都當相當於一部電影,冗長,東家長李家短的像過家家一樣,我看了五集,350分鐘之後我實在有點乏味了,豆瓣的上有超過14w人打過分,分值高達9.6,可以說高的可怕。5月份回成都之後,偶爾會看幾集,直到前幾天的晚上,看完了最後一集,最後三集的衝擊力度極大。
這是一部非常簡單的電視劇,講述的是從1988年到1995年間,在韓國的一個胡同裡,就像很多年前北京的四合院,甚至是我們小時候住過的簡單的普通小區,五個普通孩子之間的友情,愛情,親情。其中有四個男孩和一個女孩,他們年少時的經歷是我們都曾經歷過的,然而多年以後的重聚,卻是我們回不去的曾經。
女孩子的名叫德善,男生分別是,正煥,善宇,崔澤,東龍。雖然劇情中也充斥著一部分愛情故事,但卻絲毫沒有狗血,男女主撕逼,白血病等傻吊的情節,是非常平淡,是你,沒錯說的就是你,曾經真真實實經歷過的,暗戀,小心翼翼的去試探愛過別人的樣子,非常非常拖沓的劇情,埋藏了很深很深的淚點,在最後三集中爆發的淋漓盡致。
劇情的大部分內容,你可以從知乎,豆瓣上看到所有,我也不想贅述。寫影評的目的,也不是讓多少人能看到,只是想給自己花了這麼多的時間做一點小小的結束,也想回憶回憶自己曾經經歷過的很多事情。
正煥喜歡德善,這才劇情中是最先被點名的,德善在很多方面都去做過試探和暗示,我們也都親眼目睹。崔澤也喜歡德善,崔澤是個圍棋好手,經常代表韓國隊出徵,在圍棋界屬於才高八鬥的地步。正煥的機會其實很大,包括後面06年的幾次回憶,我仍然以為結婚的是他們,然而事與願違。
搞怪的不是紅綠燈,而是數不清的猶豫不決。崔澤沒有做過什麼,做了他該做的事情,做了想做的事情,說了想說的話,最後的決定都是在德善。她做了在她看來是唯一的決定。
你也暗戀過別人吧?在你年少,還沒有約炮的時候,你也曾小心翼翼的等過別人吧?在校門口,校車站,公交站,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10分鐘,15分鐘,30分鐘,寒風在你臉上呼嘯而過,當她出現的時候,公交車來到的時候,送她到家的時候,你奔跑的衝向家的時候,放下書包,氣喘籲籲向你媽媽解釋今天作業如何多,老師如何拖堂的時候,你陪伴日夜的時候,捏著你媽媽的手機,小心編輯簡訊的時候,刪光了很長很長一段簡訊的時候,你小心翼翼愛著的時候,你表白被拒的時候,你逞強的發著空間說還願意做朋友的時候…… 如今,你還願意想嗎?你心疼過那時候的自己嗎?
你還見過她嗎?
嚴格意義的說,很大一大部分我是被親情和友情所感動。德善的姐姐寶拉不聽父母勸阻,在荷爾蒙急劇迸發的年齡參加遊行被堵在雨夜的街頭,她的母親說過的話,你還記的嗎?那是一連串不帶停頓,你從小到大,所有所有的榮譽,你獲過的獎,上過的學校,得到過的鄰居的表揚,所有所有,不帶停頓的你是否經歷過呢?
你畢業了,遠走在外,偶爾打個電話,說說狀況,當你回家的時候,你的母親,連綿不斷的說出你很久之前都已忘記的事情的時候,那是一份格外的關心,你還記的嗎?
德善的奶奶去世了,家裡面一片祥和,就像中國擺白喜事,聲音很大,很吵,父親向親朋好友自豪的介紹著自己的兒女,大女兒首爾大學,也是連連稱讚,父親喝的眼角迷離,微笑始終掛在嘴邊。夜深人靜的時候,吃宴席的人都走了,大哥從美國終於趕回來了,他叫了三遍,「東溢啊,東溢啊,東溢啊」。德善的爸爸強撐的情緒終於崩潰了。
德善說,其實大人們很多事情需要忍著,因為有很多事情需要做,你不可以隨便發脾氣,也不可以隨便不做事情。說你呢,沒錯,說的就是你,不用東張西望,你現在可以隨便擺的脾氣,是因為父母,你要記得這句話,好好想一想。
德善的爸爸,因為哥哥來了,滿撐著的情緒終於可以宣洩了,因為他知道哥哥是可以依靠的人,他不需要再撐了。
張愛玲說,中年以後的男人,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他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成長所帶來的就是再也沒有可以撒嬌的人了,這時你必經的,如果你選擇逃避,那麼勢必將是一個弱者,而同情自己本身就是懦夫幹的勾當。
最後三集,德善的姐姐寶拉結婚,和善宇,淚點達到巔峰。繼承了父親的性格,寶拉和父親水火不容,兼職過後給全家買禮物的寶拉,買錯了父親襯衣的尺碼,崩掉了的扣子,父親依然堅持穿著,沒有說任何不滿。婚禮前一天,寶拉買了雙新鞋給父親,依然買錯了尺碼,寶拉問父親合腳嗎,父親說,非常合適。
德善怕父親在走的時候鞋掉了,在裡面塞了很厚很厚的紙,寶拉一直都沒有哭,直到向父母鞠躬的時候,看到了坐在板凳上,褲腳被提起的父親鞋後,厚厚的紙的時候,寶拉哭了,哭的非常痛苦。始終說不出口的兩個人,最後還是在信裡敞開了心扉。
淚點不少,你有興趣可以自己看。
促成這篇讓我寫下來的,並與之題目的其實是友情。你有懷念過的童年玩伴嗎?那種不是因為上學,介紹,而是你們住在一個四合院,一個小區,一個單元,一層樓,對門的那種關係,你有過嗎?你還記得嗎?你還見過他們嗎?
我從小是和爺爺奶奶長大的,工作的關係,所以一直都存活在鐵路的家屬院,鄰裡基本都是鐵路退休或在職的員工。我住的小區叫褚家營,有兩個門,一個是正門,一個是小門。從正門進來,走過三棟樓,就是十一號樓,我家住三單元,5樓,502。1樓101住的比我大一屆的一個男孩子,叫王永祥。102住的比我大兩屆的男生,叫張輝。7樓,702住的和我同級的女孩子,叫甘露。1單元5樓,502,住的另一個女孩子叫張娜,後來她改名字叫,張黎娜。
我第一次玩電腦,看到所謂的遊戲的是在張輝家。那是他六年級的時候,那時候我應該四年級,他眉飛色舞的講述著紅警的種種,基諾夫,坦克兵,中國解放軍無敵的時候,我是嫉妒羨慕的。晚上不上學的時候,會玩捉迷藏,王永祥永遠是最野的一個,躲的最刁鑽的一個,永遠都是不被找到的一個,甘露是很單純的,很小心,很膽小的一個,然而張娜的性格,比較像德善。小學的時光,躲著我爺爺去別人家打小霸王,打一下午,然後衝上7樓,等著他們上來說和張輝哥哥在擺龍門陣,非常的刺激。
甘露她三年級的時候轉學了,去了另外一個城市,我們平穩的度過了了小學時期,後來,王永祥讀完了初中就不上了,去當古惑仔了。我和張輝平穩的讀到了青海最好的高中,張娜讀了個普高。
我讀高一那年是我最後見到張輝了,他說學醫有前途,想去讀中醫,最後他去了北京中醫藥大學,最近聽說的消息是去香港進修了針灸。張娜讀了專科,聽說找了個男朋友,死活要留在蘇州,堅持不肯回家。甘露在內江讀了幼師,最後並沒有做這個,而是做了其他的。最後王永祥究竟去了何方,我也不知道。
因為褚家營在我讀大學時候,因為火車站的建設,被拆遷了,我丟了很多的書,那時候我在成都,痛心不已。
就像1988的結尾,所有人都搬走了,胡同沒有了,就這樣結束了。
你喜歡回憶嗎?
又是很久沒有寫過文章了,小小一安利,如果你喜歡~那你就看看看這部吧,你不會後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