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人看我在看《易經》:我建議你不要讀這些書!

2020-12-21 老郜看社會

昨天去幫老鄉的忙,閒來無事,我就看看一本關於《易經》的書,正好這個這位老鄉的一個親戚,易經古稀的老人問我:你入門了嗎?我說:沒有。他說:這一類書,你還是少讀,你該好好地去謀個差事,好好的生活。

於是,他給我講了一個真實的事情。就是一個小夥子天天讀《聖經》,而且那個小夥子每天堅持看五頁,說是要好好研究透徹,只要跟別人講話,該小夥就滿嘴的《聖經》,很難融入周邊的環境和人事。該老人就跟小夥子說:《聖經》不適合你讀。他的理由:拜神、拜佛可以作為一個精神寄託,但不能指望那些神佛會保佑你。

老人說,男人到了一定年齡,就該成個家,成了家就有了擔當。單身久了的人,往往沒有什麼壓力,如果沒有一定的自制力,就流入放任,從而荒廢了一生。像他這個年齡,想幹什麼已經沒有能力了,你們年輕人該好好找個營生,工作也好,做小生意也好。就是不要天天看這些東西,不能說這些東西不好,而是這些東西會耽誤你的時間。

他說的這些話,其實我從早就有這種感覺,也曾經有過一個大人物說過類似的話。古人在教育方面,為什麼先讓孩子多讀儒家的書,在建立一定的入世人格之後才可以讀老子、莊子呢?原因就在於:如果不建立入世的人格後,讀莊子往往會陷在裡面,不能自拔,沒有什麼責任感,流於放任甚至放蕩。

難道說莊子、佛、老子這些東西不好嗎?絕對不是!因為這些東西太過於玄奧,說的也非常的有道理,但是研究透徹太難了,不是一般人的智力能夠讀通的,很容易就陷入其中不能自拔。比如佛講的「精進」很少有人讀得出來,比如《易經》,它最主要的是講述的一種科學的方式方法而不是所謂的算卦看相的知識,莊子的本質是儒家的「內聖外王」,沒有足夠的內心強大和高度的智慧底子,是搞不懂這些的,會逐漸的陷入其中不能自拔(這些是一位大師說的)。

如果讀過《論語》的朋友應該知道孔子對於鬼神之事怎麼說的:務民之義,在敬鬼神而遠之!這句話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也是中國歷史唯一沒有被宗教左右的政治團體。在孔子的觀念裡,鬼神跟人是兩碼事,兩種層面的事物,各有各的事情。人有人的事情,神有神的問題,是不搭嘎的。在中國歷史上,凡是與宗教有關聯的政治團體沒有不失敗的,從黃巾軍、五鬥米教、白蓮教到最近的太平天國拜上帝教。

那麼,《易經》一類的書就完全不值得讀了嗎?他建議:老了再去讀,或者你有一定經濟基礎了、不再為生活發愁的時候再去讀。南懷瑾也建議,年輕人不要去讀這些書,因為怕智慧不夠,鑽進去爬不出來。

相關焦點

  • 易經告訴我:給自己的生活留有餘地,才能笑看人生,建議讀一讀
    人在這世間一世,真的得好好花點時間去讀讀《周易》,去大徹大悟裡面的大智慧,或許會讓你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不僅如此,書中還通過一些實際的案例來教給大家如何去分析和解決問題,而最讓我驚嘆的是,書中的很多案例,不就是我在日常生活中經歷過的嗎?俗話說得好:水滿則溢,月盈則虧。
  • 莫言:中學生不要讀我的書 婚後再看
    [摘要]「那時候年輕嘛膽子大,可能寫得就稍微露骨一點」,莫言表示,當時自己寫作的時候也沒考慮到自己的書現在會被中學生和小學生來閱讀。微博@中山大學電視臺 圖 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莫言11月30日在廣州中山大學演講時,遇到了一位讓他「坐不住」的中學生。 「我是一個中學生,現在老師推薦看莫言老師的作品,但是我發現一個問題,莫老師的書看著看著就會看到一些描寫性行為的部分,我不知道這適不適合中學生看」?
  • 「鬼」怕《易經》,為何南懷瑾卻告誡世人晚上不要讀《易經》?
    不讀易,不可為將相。這句話是否經常聽老人提及,有沒有很耳熟的感覺。雖然現在這個社會易經沒有了將相的稱謂,但《易經》依舊備受追捧。它作為群經之首,是諸子百家的思想啟蒙,也是對中華文化影響最深的一部巨著,是中華文化的神經。
  • 失傳2000年奇書橫空出世,貴州老人:在我家裡!專家翻開後看不懂
    《易經》是我國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部書,被稱為「群經之首」,而傳說《易經》共包括3部,除了我們熟知的《周易》之外,夏代的《連山易》和商代的《歸藏易》早已經在2000多年前失傳了。多年來,史學家們一直在苦苦尋找這兩本書的下落,可是連書存在的痕跡都沒有發現。
  • 失傳千年的《易經》,在貴州老人家發現!專家:這字怎麼看不懂?
    失傳千年的《易經》,在一貴州老人手中被發現!專家:根本看不懂但在2005年,貴州一位叫謝朝海的76歲老人站出來說:「我家有!」他拿出來的是一套《連山易》,而且這套書有5冊,據他介紹他是此書的第7代傳人,每代人都要抄寫一遍書後,將上套書燒掉祭祖,他手裡的這本抄寫於民國年間。當看了老人拿出的幾本書後,在場的所有專家們愣了神,完全不知道這本書的意義,也不知道書上到底是什麼意思。
  • 鬼怕《易經》,為何南師卻告誡世人晚上不要讀?
    文丨逸世聽文引言:不讀易,不可為將相。這句話是否時常聽老人提及,有沒有很耳熟的感覺。雖然現在這個社會,沒有了將相的稱謂,但是《易經》依舊被人們所追捧。《易經》是神的東西,妖魔鬼怪都懼怕它。如果是重症病人,只需在床頭放上一本《易經》即可,這些鬼怪就不敢近身。這樣的說法十分玄幻,並沒有科學依據,畢竟世上到底有沒有鬼還是另一說。但不可否認,《易經》在國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與定位。既然是民間有流傳,鬼怕《易經》,但是為何南懷瑾大師卻告誡人們晚上不要讀《易經》。
  • 81歲貴州老人,拿出失傳3000年易經,專家趕來一看:這是什麼字?
    其實我們百度一下就知道,易經其實包括《連山》《歸藏》《周易》三部易書,其中《連山》和《歸藏》已經失傳,現存於世的只有《周易》。不過在前幾年,卻有一位81歲的貴州的老人,說自己手中有《易經》,這是怎麼回事呢?據他介紹他手正是失傳3000年的兩本易經中的一本——連山易。
  • 貴州81歲老人:拿出失傳3000年的易經,專家:這字怎麼看不懂?
    失傳3000年的《易經》,現身貴州老人手中易經三部原書失傳,無疑是中國人的一大損失跟重大遺憾。所以國人一直以來都在四處苦苦找尋它的下落,就在2005年,貴州市的博物館來了一位81歲白髮斑斑的老人,他說自己家裡有一套《連山易》。專家們在了解基本的情況之後隨著老人來到家裡。
  • 讀易經發現:一個人能否賺到錢,其實能夠看出來,建議熟讀6句話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一句話:只要你能夠讀懂了《易經》,就等於是讀懂了中國人的根。《易經》這本書確實是我國的瑰寶,一句老話說的好,讀懂《易經》,勝過讀萬卷書,這句話我認為真的是毫不誇張。其實對此,老祖宗已經有過了總結,一下結合《易經》告訴你:一個人能否賺到錢,其實能夠看出來,建議熟讀6句話。第一句:做人不能好高騖遠,做事要重視原始積累其實無論做什麼事情,我們都得重視最開始積累的過程,就像我們平時生活中的開銷,你只有做到進大於出,才能夠做到有結餘。
  • 十八歲,想要看易經,有什麼建議或者指導嗎?
    可以說,到現在為止,我們還不知道《易經》這部書究竟講的是什麼。正因為不知道它講什麼,所以才有人能將它捧得高到天上,也有人貶得它一文不值。如果《易經》被正確了,關於它的評價才有可能中肯。對於這樣一部公認最難讀懂的書,十八歲的你為什麼要選擇學習它呢?是因為道聽途它的神奇而感覺好奇呢,還是想探索它真相?
  • 《易經》難度易懂,沒時間讀《易經》,就讀讀卦象,道理一樣?
    古代文學有很多,而《易經》被稱為眾書之首,在古代都是必讀的,《易經》中有很多至理名言,令人振聾發聵,發自內心的開始自省自己。《易經》更多的是思想啟蒙,讓每一個人都能從書中找到符合自己的思想。但現代讀《易經》的人越來越少了,很多人都沒有時間讀《易經》,而且很少有人能真正讀懂《易經》,這本書博大精深,是中國文化的起源之一。
  • 讀《易經》能改變命運嗎?一代易經大師告訴你:能!
    杭辛齋不看則已,一看牆壁上的字不由得驚出一身冷汗。只看牆壁上清清楚楚地寫著:杭辛齋將於某年某月入獄,某年某月釋放。這時老人才說話:我早知道你要進來,我有易經大道之術,我們有緣,必須傳授於你,我還有一個月就要受刑了,所以,時間緊迫,你還是與我好好學習吧。
  • 失傳2000多年的《易經》,在一戶老農家找到,學者:這是「水書」
    可是在2005年,一位老農卻為這些專家學者帶來了失傳長達2000多千年之久的《連山易》。這件事無疑是讓人感到不可思議,在此之前,許多人已經懷疑,另兩本易書是不是子虛烏有的存在?亦或者是其早已經被融入了《周易》之中?
  • 失傳千年的《連山易》貴州老人:我家有!專家:這字怎麼看不懂?
    但在2005年,貴州一位叫謝朝海的76歲老人站出來說:「我家有!」他拿出來的是一套《連山易》,而且這套書有5冊,據他介紹他是此書的第7代傳人,每代人都要抄寫一遍書後,將上套書燒掉祭祖,他手裡的這本抄寫於民國年間。
  • 失傳3千多年的《易經》重現,看後表示古人智慧太深奧了
    經書重見天日,專家居然看不懂其中文字儘管這本書在歷史上有記載,但它在三千多年中早已消失的無影無蹤了,並逐漸被人們遺忘,但在2005年,貴州一位叫謝朝海的76歲老人站出來說:「我家有!」《易經》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是不可估量,如果謝朝海所言屬實,那麼轟動的不僅是中國更是整個世界。老人介紹的時候說,這一套書一共有五冊,是他們世代相傳用手抄下來的,而且祖上有規定,新的一代抄完之後,舊書便要燒毀,表示對上一代的尊敬。興奮不已的專家來到老人家裡。
  • 我建議你,少在知乎上看這些
    不過啊,知乎雖然很有料,但我還是建議你,如果沒有一個很好的消化習慣,還是少在知乎上,看以下這些內容。(1)準進「收藏夾吃灰」的乾貨我發現不少人把刷知乎B站,下意識當做是學習。看完後,我立馬去整理桌面、去看書,看似特忙,但最終,稿子一個字也沒敲,第二天拖稿。
  • 貴州老人家中發現水書,專家:難道這就是失傳千年的《易經》?
    2005年時,貴州市的博物館來了一位白髮斑斑的老人,他說自已家裡有幾本古時候的書。這下不得了了,好多專家都直奔老人家。但是老人表示他也不知道是什麼書,這本書在他家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了,他們每一代都會抄一遍這本書,然後再將上一代抄的書燒掉,表示對上一代人的尊敬。
  • 易經勸告:人到五十,這三種「親戚」建議避而遠之,最好不要來往
    所以人到了五十,對於這種看不起自己的親戚,就不要再來往了。過多的來往,只會顯得自己卑微罷了。別人壓根心裡就沒有親戚之間的情誼,只認為你是一種負擔罷了。世間都說:閱盡世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易經》,這句話說得一點不為過。何況《易經》在中國,本就是「文化之底,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因此就有人說,讀懂了《易經》,便是讀懂了中國人的根!《易經》不僅是一本「奇書」,也是關於人生問題的「答案之書」。
  • 1990年一位儒家大師臨逝前說:中國一定會大放光彩,注意《易經》
    30歲那年,我在我的人生必讀書單裡,加入了《易經》。理由無它,只因一位讀書極厲害的朋友告訴我:30歲後的人生,步步錯不得,非常需要「運氣」。什麼意思?因為《易經》的真正心法是:通過選擇的智慧,始終讓自己站在贏面大的一邊。
  • 《易經》有多深奧?南懷瑾:晚上不要讀易經,一不小心天就亮了!
    《易經》有多深奧?南懷瑾:晚上不要讀易經,一不小心天就亮了!世間都說:閱盡世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周易》。這句話說得一點不為過。《周易》在中國,本就是「文化之底,群經之首,大道之源」。若覺人生迷茫,便來讀一讀它世人都說,閱盡世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易經》。我也一直認為,30歲前,人生可以靠努力。但30歲後,人生就需要一些「運氣」了。這種運氣,不是封建迷信,更不是玄學,而是通過選擇的智慧,永遠讓自己站在贏面大的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