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廠:流水線上的戰爭,打工仔的價值

2021-01-11 千經不盡理復來

中國工廠在過去十幾年在轉型的浪潮中起起伏伏,從用工荒招工難到經營不利引入新管理層,再到向外謀求國際市場時工藝、外交等問題都是工廠轉型中的難點。

時代變革要求著中國的工廠也必須跟上步伐,產業轉型給不少製造者帶來了利好,同時又由打工者承受著巨大變得帶來的不安定因素。

生活的壓力,讓打工者們在反抗和掙扎中未能找到出路

中國的工廠是一個能快速招到人,又時常會招工困難的地方;雖然職業選擇變多,不少年輕人都會選擇自由度更高的工作,工廠時間作息對他們來說限制太多,可工廠又不會缺人,不少因為各種原因過著艱苦生活的人還是會選擇去工廠來謀生;並且一做可能就是一輩子

殘疾工人譚春松因為手腳不靈活,當別人每月工資 能達到7000的時候,他只能拿到1200;他不是沒有在某個瞬間想過學個技能讓自己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可學技能的前提是要去學,過了9年義務教育之後學什麼都是要錢的,錢就是壓著譚春松的巨山。

他一年幹到頭也存不下什麼錢,連幾件像樣的衣服都買不起,更別說去技能班學習。他只能日復一日做著重複又沒又沒技術的活,拿著勉強能讓自己溫飽的工資,看不到未來的出路。

除了像譚春松因為殘疾在工廠中苦苦掙扎的人,還有像漆偉全這樣為了償還家裡建房欠下的債務出來打工的,沒有學歷、技術的他只能在工廠務工,他一個月必須從工資裡拿出5000去還債。

漆偉全的債務是壓著他的一座的大山,當工廠出現一些問題扣押了他們工資的時候,他只能跟著一群員工向上層領導反抗,結果也只是老闆來了,說工資肯定會給,也只是口頭的承諾,可漆偉全不敢隨意換廠,他需要錢來還債。

生活的壓力,讓這些打工者只能在工廠中苦苦掙扎,他們經不起任何的變革與折騰,日復一日做工,每個月拿著差不多的錢,過著差不多剛好溫飽的日子,旁人看來的艱辛,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種幸運,他們還能靠著這種機械的工作餬口。

一批又一批的普通工人,因為生活的壓力,在工廠做工也僅僅是餬口而已,他們似乎再怎麼掙扎都沒有其他出來,只能這麼幹一輩子。

為了生存,不存在對錯

如譚從春松、漆偉全之流,他們大概以為自己會在工廠一輩子幹下去的時候,又趕上了工廠的變革浪潮。中國的那些中小製造業依舊存在產品競爭力不足,缺乏技術創新能力,多是做一些貼牌代生產的活,為了能讓自己在時代的浪潮中活下去,工廠必須改革。

一些原本依賴的中低端市場需要砍掉,而要滿足更高要求客戶需求的話,這些工廠就要在技術和管理上都做出變革。中國的工廠大多數都是流水線生產,每個人負責其中一個環節,每天做著相同的工作,連其中每個步驟都一樣,每個人都想和那些機器在流水線上合為一體。

工廠的改革,意味著原來的機器、生產手段都要被淘汰;對工人的管理也需要進一步加強。熟悉新的生產機器,適應節奏更快的生產流程,這對許許多多普通的工人來說多少都有這些問題;更重要的是,新的生產技術要求流水線的管理更加透明。

上層為了工廠的生存推行各種新的模式與管理條例,有時候推行的政策會卡在中層著;中國早年不少工廠的中層都是廠裡的老工人升上去的,這些工人有著熟練的生產技術,但在管理上大多是一竅不通的,甚至還會因為和下面工人的交情,不能完全實行上層想要的管理模式。

佛山有家工廠的五進車間主管周兵就遇到了這樣的問題,老闆推行新的工序卡之後總是卡在他這裡,員工沒關燈,質量出現了問題都要罰他的錢。老闆覺得他能力不行,下面的員工覺得他和老闆一樣黑心,夾在中間勞心勞力卻裡外不是人,最後落得一個被開除的下場。

開除這樣一個老員工看似不近人情,可人情這東西有時候在商業上沒有半點用,老闆需要的是能更有效推行新管理模式的人,為了跟上工廠改革的步伐,那個位置上必須要有相應能力的人。開除一個人,也只是為了保證全局的運轉,為了讓工廠有存活的希望。

底層員工,中層,老闆,誰都只是為了生存,為了生存人是什麼方式都會去嘗試的,只要不走上不該走的路,求生存的路上,誰做什麼都沒什麼對錯,都是為了活下去。

與其說是流水線上的戰爭,不如是說每個人都在追尋自己的生存價值

工人、老闆之間,有太多抗爭、鎮壓的故事了,他們之間不和諧形成了流水線上無聲的戰爭;但他們之間的戰爭又不是為了分出個輸贏,他們只為證明自己的價值。

工人苦苦工作只為賺到更多的錢,長期穩定地賺到錢對他們來說是一種證明自己生存價值的方式。老闆是為錢,是為了整個工廠的生存,工廠辦得越紅火,做成的訂單越多,代表這個老闆越成功,工廠的成功才是老闆實現了自我價值的證明。

這兩撥人在追尋自己的生存價值的時候難免會有各種衝突,老闆為了工廠開始變革、開始有各種舉措的時候會被工人視為是對他們的壓榨、是對他們的剝削、是對老員工的不人道,這個時候反抗自然會產生,形成一場流水線上無聲的戰爭。

每個人追尋的價值不同導致這樣的戰爭永遠不會有輸贏,不管是老闆還是工人,都只有繼續循著自身價值繼續拼搏的道路而已。

相關焦點

  • 紀錄片中國工廠:流水線上的戰爭,工薪階層的價值
    如果你感興趣,耐心地問,工廠還在,老百姓還在講自己的故事。只有三集《中國工廠》,講述了工廠周圍三個不同的故事,要麼是工人的故事,要麼是經理的故事,要麼是老闆的故事,要麼是工廠改革的故事。我喜歡第三集,這一集講述了圍繞三條主線的工廠裝配線的戰爭,無論是老闆向安奎、車間主管周兵,還是工人漆偉和劉洲,他們都有自己的煩惱和困惑。
  • 工廠流水線日常:打工仔每天打螺絲打到吐,工資卻只有5000塊錢
    工廠打螺絲,一天打上萬個,一個月只能拿5000,這樣的工作你是否願意幹呢?工廠的生活除了枯燥乏味。就是看不到希望,有些人一輩子都在工廠裡乾死活,有些人賺取人生第1桶金之後就逃離了工廠。因為他們覺得工廠不屬於他們,他們會有更好的地方屬於他們。
  • 在工廠企業做流水線是一種什麼感覺
    前言:相信很多人都在工廠流水線工作過,其主要原因就是流水線不需要太多的技術,很容易上手。流水線,說白了就是產品生產的過程中,慢慢的流到各個員工手裡,相互配合完成生產,也就是說,一個人總是做那一道工序,那麼做流水線給當事人的感覺是什麼呢?
  • 殺馬特:那些活在工廠流水線上的年輕人
    在這些看似平靜瑣碎的記錄中,殺馬特的生存與工廠流水線,反覆糾纏,互為依據,層層祛魅。這又反過來完成了對社會管制與勞工制度的細緻考察與批判。當殺馬特們,作為中國最底層的社會工人出現的時刻,一種真相般的裂痕便暴露在了這個社會體制之間,同時也在瓦解著精英階層用想像和權力構建起來的剝削話語。我難以忘記看這個紀錄片時,他們言說中帶著的飢餓感和恐懼感。
  • 初到蘇州要進廠,到底什麼樣的工廠適合你?打工仔來給你解答
    我是打工仔阿塵,國慶假期已經結束,我們已經開始正常的上班,工廠還在不斷地招人,今天打工仔就給大家分享一些乾貨,如果你是第一次進廠,到底什麼樣的工廠適合你,打工仔來給你一些建議.,工作細分化,工做模式單一,勞動強度不會太高,不好的地方是工作太枯燥、單一、反覆,受約束力太高,因為流水線是一個整體,如果某個崗位出現卡頓,整體流速就會出現卡頓,所以無論我們上廁所、喝水、吃飯都受到限制,如果不喜歡這種模式就不要選擇了個人操作機臺模式,相對於流水線,受約束力沒有那麼高,上廁所喝水比較方便,它的好處是工作細分化,工作單一,勞動強度不會太高,不好的地方是要求個人產能
  • 電子廠流水線員工曬出工資條,網友羨慕,本人稱:即將辭職
    而今天小編要跟大家一起分享的話題,就是有一個打工仔是在杭州電子廠工作的,前些天當他曬出了工資單之後,瞬間就引發了網友們的議論紛紛。那麼事情究竟是怎麼樣的呢?原來,從這一個打工仔所曬出來的11月份工資條就可以非常明顯的看到,最終他所領的工資竟然達到了6000多塊錢。
  • 中國手機玻璃大王:工廠流水線打工妹出身,今因蘋果連年虧損
    例如劉強東,來自於農村,甚至上大學都是全村人出錢一起供養他,而劉強東也沒有辜負鄉親們的希望,從打工到自己開店,再到自己創業,一步步走向成功,也回報鄉親們。當然,還有馬雲、董明珠等等。除了這些人之外,還有一位鮮為人知的草根企業家。她來自農村,在流水線工廠工作。在別人眼裡的打工妹,開始自己創業,終於取得成功,她就是被譽為「中國手機玻璃大王」的周群飛。
  • 特斯拉1億美元升級工廠 流水線增25個機器人
    斯普洛爾說,此次生產線升級將花費1億美元,新增25個機器人,並調整該工廠的主體和流水線。  「這代表著自投入運營以來,為確保提升產能,我們對該工廠進行的單筆最大規模的投資。這讓我們能夠在同一流水線上生產ModelS和ModelX電動車,」斯普洛爾表示。
  • 從10萬人到6千,這家運營了100年的福特流水線工廠經歷了什麼
    從新能源汽車政策推出以後,國內的造車勢力越來越多的走到臺前,智能製造,機器人流水線不算什麼新鮮事了。造車這個紅火了100多年的製造行業似乎逐漸延伸到了高科技領域。但是早在上個世紀初,流水線造車就已經是汽車製造業的標配了。
  • 為什麼工廠裡的90後寧做流水線普工,卻不升職當組長?原因很現實
    導語:為什麼工廠的90後寧做流水線普工,卻不升職當組長?但是仔細觀察,我們會發現,許多90後年輕人寧願在工廠裡做流水線上的普工,也不願意升職當組長,這是為什麼呢?說起原因也很現實,也並不是說90後不願意升職,曾經一位工廠裡的員工就分享了他這樣的經歷,那個90後的年輕人應聘了一家大工廠,勤勤懇懇工作。
  • 昔日打工仔「帶著工廠」回家鄉 在脫貧攻堅中覓機遇
    繆超 攝中新網昭通5月2日電 題:昔日打工仔「帶著工廠」回家鄉 在脫貧攻堅中覓機遇作者 繆超烏蒙大山深處,一家服裝工廠內,縫紉機「嗡嗡」作響,百名貧困工人按照崗位分崗,裁剪、熨燙、縫製著各式各樣的服裝、手包、布帶……近日,記者走進中國國家級深度貧困縣
  • 為什麼很多人寧願失業,也不願意進工廠裡面做流水線?
    每年到寒暑假,往往會有很多高中生、大學生利用放假時間進工廠面做寒暑假工,而工廠裡面的主要工作就是做流水線。流水線的概念我想大家都能夠明白:就是在一條生產線上,做一個簡單重複的工作,且基本上不需要動腦子,這也是流水線最大的特點。
  • 撿小龍蝦女工收入是別的工廠2倍 每天百萬斤蝦在流水線洗澡巡遊
    根據有關數據顯示,光2018年一年,國人就吃了價值2000億元的小龍蝦!湖北洪湖就有一家小龍蝦的加工生產線,到了吃蝦子的季節,這裡一天最多可以過上百萬斤的小龍蝦,那場面真叫人嘆為觀止。一進到廠區,就能看到一輛輛貨車接龍一樣開進來,貨車停在工廠專門設有的接蝦通道裡,等待著工人們搬運小龍蝦。
  • 在工廠流水線做一名線組長是種怎樣的體驗?網友:女朋友隨便選!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在工廠上班的經歷,那麼,對於流水線也一定不會陌生。可以說,流水線是一個工廠車間的基本配置,尤其是以我國東南沿海的一些電子廠最為典型。一方面,流水線的出現極大地促進了產發力的發展,降低了生產成本;另一方面,流水線卻摧殘著勞動者的身體健康。
  • 在工廠流水線上面做事情是什麼感受?看看工友真實回答,值得一看
    在外面打工,很多學歷不是很高的人都會選擇工廠做普工,工廠普工工作雖然辛苦,但是一個月好好上班,也有幾千塊錢。而在東莞的工廠裡面做普工,進到了計時的工廠,一個月如果好好上班,也能有4500左右的工資。如果不亂花的話,一年還是可以存到錢的。
  • 580億紅利背後的工廠流水線 三個月造就網紅
    580億元紅利背後的工廠流水線 三個月造就網紅  時代周報記者 劉科 發自杭州  鏡頭前的李佳璇是個標準意義上的美女,披肩發、大眼睛、高鼻梁、下巴呈V字形,1992年出生,雙子座,自稱「有12種性格」。
  • 小夥進工廠被分到流水線上打螺絲:一天幹12小時,手都要廢了
    工廠流水線很多人都經歷過,其中有一個就是打螺絲。流水線上打螺絲是一個很細緻的活,因為螺絲很小,需要全神貫注地操作,因此一天下來手會非常的疼,很多人都受不了這種工作。
  • 為何現在很多打工仔找工作都不願意進工廠,經歷過才知道辛酸
    以前很多工廠只要在工廠門口貼出招聘工人,就可以招到很多工人,而且很多人想方設法拖熟人進入工廠,但近幾年很多工廠面臨嚴重的招工荒,很多工廠開出高薪都依然請不到人,工人都去哪裡了呢?第一、其實主要還是跟現在年輕人都變成了90後有關係,90後的思想和80後,70後不太一樣,90後比較喜歡自由的工作,在工廠束縛了自由,所以這些90後不願意在工廠上班,這樣想法的90後還是蠻多的。
  • 深圳打工者:在工廠流水線已經麻木了,每天像機器一樣
    打工者小劉在深圳流水線幹了有6年了。對來了就是深圳人,小劉表示自己早就已經聽膩了。在工廠流水線幹了整整6年。如今已經麻木了。每個月領著六七千塊錢的工資,在這座超一線的大城市也只能夠溫飽。想要過得更加體面一些。還要做一些兼職,比如擺地攤。小劉有房貸有車貸。還有信用卡要還,所以工廠給的這點工資根本就不夠花。
  • 5年工廠流水線工人,沒轉正工資1800,轉正後收入讓人想不到
    5年工廠流水線工人,沒轉正工資1800,轉正後收入以為看錯了 每天分享有趣、有料的職場觀點、職場資訊、職場感悟、職場趣聞和職場故事 導語:對於現在的年輕打工仔們來說,進廠上班已經越來越難吸引他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