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新車路跑視頻公布,恆大汽車用實績回擊質疑

2020-12-10 觀察者網

(文/潘昱辰 編輯/徐喆)在從未停滯的議論聲中,「造車新勢力」恆大正一步步向大家走來。

12月7日,恆大汽車正式公布了一段汽車路跑視頻。在這段視頻中,首款量產汽車——恆馳1在廣州南沙恆大汽車基地疾馳著。而這也是外界第一次看到活動起來的恆大新車。

恆馳1首曝路跑視頻

就在不久之前,當恆大僅僅還只是公布恆馳1的路試照片時,諸如「PS照片」、「遊戲截圖」一類類的調侃之詞不絕於耳。如今,「活生生」的恆大汽車真的出現在公眾面前,成為對質疑者們有力的回應。

恆馳1路試圖

事實上,精明的投資人都懂得用腳投票。路試視頻正式公布後,恆大汽車12月7日股價一路大漲。截至當日港股收盤,恆大汽車漲9.43%,報收29港元。

用實績回擊質疑

將時鐘撥回一年前,恆大汽車在廣州召開全球戰略合作夥伴峰會。恆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現場放出「買買買、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一套組合拳。他還特別強調,恆大是「換道超車」而非「彎道超車」。

恆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

作為汽車未來發展的大趨勢,新能源汽車已經上升至中國國家戰略高度。恆大方面對此自然心知肚明。有趣的是,目前佔據國內市場主流地位的新能源車企,全部都是成立時間不到20年的新勢力。

然而,新勢力雖然一心鑽研電動汽車,但除了特斯拉之外,其他都還處在依靠融資、「吃完上頓沒下頓」的階段;傳統車企雖然不差錢,但缺少電氣化轉型的技術與動力。

顯然,恆大汽車與前兩者區別顯著。作為新勢力,恆大汽車相較白手起家者擁有充裕資金儲備,而對比抱著內燃機「啃老」的傳統企業,跨界造車的恆大意圖「超車」的動力十足。

正因此,許家印們才有底氣作出「在三年時間內人民幣450億元,同時研發14款新能源汽車」的決斷。具體來看,光2019年就要投資200億元,到2020年投資150億元,2021年投資100億元。

而與部分人群事先預設的「浮誇」、「虛胖」等形象不同,恆大至始至終對汽車產業布局有著明確的規劃與不遺餘力的投入。

就在這場全球夥伴峰會上,恆大達成了一項重要的裡程碑,通過和博世、麥格納、大陸、採埃孚等世界前60大汽車零部件巨頭籤約,體量龐大的頂級供應鏈體系就此建成。

恆大新能源汽車全球戰略合作籤約儀式

而在更早之前,恆大汽車全球研究總院在上海揭幕。該研究院是中國恆大同德國、奧地利、加拿大等國汽車工程技術龍頭的戰略合作結晶,並將實施全球9個國家一體化協同研發模式。

在研究總院落地的同時,恆大汽車又在各公眾平臺上投放招聘廣告,誠邀8000名業內精英,涉及汽車研究院、動力研究院、電池研究院三套體系,包括大量中高層職位。

據媒體資料整理,恆大汽車全球研究總院由原東風汽車研究院院長方馳領銜,並匯聚了來自通用、福特、FCA、上汽、廣汽、北汽、吉利、蔚來、西門子、華域等國內外汽車頭部企業的核心骨幹,組成了研究總院頗為豪華的科研團隊。

渠道層面,恆大本身就是全國頭部的經銷商集團廣匯汽車的第二大股東,此外,根據恆大汽車今年發布的中期業績報告,該公司正快速籌建恆馳汽車展示體驗、銷售、維保修售後服務三大中心,包括36個恆馳展示體驗中心、1600個恆馳銷售中心、3000個自建及授權維保修售後服務中心。

疫情難阻前進步伐

2020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對車市的影響並未阻擋恆大汽車的前進步伐。

今年6月,當時還叫恆大健康的恆大汽車以人民幣近27億元的價格,收購國能電動汽車瑞典有限公司(NEVS)剩餘17.6%股份。至此恆大汽車取代恆大健康,開始以上市公司的名義出沒於股票市場。

今年8月,恆大汽車正式向公眾交出了第一份答卷:首期6款恆馳品牌新車正式亮相,覆蓋超豪華型、豪華型、尊享型、舒適型等檔次及轎車、SUV、MPV、跨界車等全系列。

今年8月,恆馳首期六款車發布

在這批車型的設計者中,包括了寶馬、日產等首席設計師領銜的全球設計團隊,為包括此次恆馳1在內的第一批恆大新車奠定了品牌向上的形象基礎。

新車發布後不久,恆大馬不停蹄,於9月繼續宣布引入騰訊、紅杉資本、阿里巴巴及滴滴出行等知名國際投資者,籌集約40億港元,並表達了回歸A股科創板IPO的意向。

上月中旬,恆大汽車位於上海、廣州的兩大生產基地開始了全線試生產,並預計於2021年正式投產,首期規劃產能均為20萬輛。作為恆大首批具備試生產條件的汽車生產基地,上海、廣州等地的工廠均按工業4.0標準建設,配備了2545臺智慧機器人,採用德國舒勒、庫卡、杜爾、日本發那科等世界先進設備。

恆大汽車工廠生產線

在實績面前,一切不確定的質疑終將煙消雲散。

「打造享譽世界的民族品牌」

都說萬事開頭難,而真正做到「務實」二字的更是少之又少。回顧恆大與許家印的造車路徑,卻真正做到了一步一個腳印,將恆大汽車完成從「PPT」到實車的「升維」轉變,造就了如今「活生生」的恆馳1。

而當外界的注意力還集中在恆馳1的路跑視頻上時,恆大董事局主席許家印卻並沒有顧上沾沾自喜,而是抵達位於深圳的恆大全球電池研究院,視察了研究院的電池研發進展,並視頻連線了位於日本大阪的電池研究院日本分院,聽取工作匯報。

這是恆大全球電池研究院首次在公眾面前亮相。據悉,通過引入國際著名電池科學家、原韓國SK集團電池研究院院長李浚秀等一大批全球頂尖科學家,恆大汽車在新能源核心三電領域組成了800多人的核心科研團隊,專注於鋰離子電池、固態電池、電池材料、BMS以及下一代電池技術的前瞻開發及應用,並擁有材料合成、電解液研發、固態電解質合成、模組與Pack研發、熱管理等40個專業研發及測試實驗室。

次日,許家印又馬不停蹄地飛赴上海,抵達恆大汽車全球研究總院視察。

「我堅信,在所有科學家和科研人員的努力拼搏下,我們一定能打造出享譽全世界的民族品牌,一定能實現到2025年產銷100萬輛、2035年產銷500萬輛的宏偉目標!」許家印在現場再放豪言。

值得一提的是,恆大汽車還於上周獲大股東中國恆大斥資13億港元增持,最新增持均價28.57港元。分析人士認為,恆大汽車近日頻釋利好,再加上其強勁的發展勢頭,市場信心已全面恢復,相信其股價將迎來更大的漲幅。無怪這一回,許家印的底氣比去年更足了。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造車夢變現實,恆大汽車首款車型路試曝光
    恆馳1跑起來了 直到最近幾天,恆大汽車官方發布了一段視頻,視頻中顯示兩輛恆馳1先後從恆大製造廠裡面緩緩開出來,其試車和拍攝地點應該是廣州南沙的恆大生產基地。這段恆馳1試車的視頻也很有力地回擊了嘲諷恆大汽車「假造車」的鍵盤俠。
  • 恆馳1路跑視頻曝光 你還以為許家印在「講故事」嗎?
    為了證明恆大不是在「講故事」,此前中國恆大曾幾次增持恆大汽車股份。近日,一條恆大汽車官方發布的恆馳1路跑視頻刷屏網絡,再次向世界證明了恆大造車是認真的且進展非常快。
  • 耗資超七千萬 恆大汽車獲中國恆大增持
    [愛卡汽車 行業資訊 原創]近日,愛卡汽車獲悉,中國恆大(03333)近日以場內每股均價29.07港元再度增持恆大汽車(00708)255萬股,耗資約7412.85萬港元。增持後,中國恆大持股恆大汽車比例升至74.44%。
  • 恆馳1路跑視頻曝光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伴隨今早恆馳1路跑視頻的曝光,關於恆大造車的議論再次登上各大媒體頭條。十幾秒的路跑視頻中,除了科幻的汽車造型外,還有哪些是值得關注?不是「PPT」造車 真車可能快來了汽車工業經歷近兩百年的發展,造車流程早已成熟。一輛車從設計到產出,要經過衝壓、焊接、塗裝、總裝四個較為完整的環節,而路跑試車則意味著全車組裝完成後的最後檢驗。恆馳1的路跑曝光,意味著造車各項工作進展順利,同時打破了不少偏頗的質疑,讓國產造車士氣大漲。
  • 錯過了特斯拉 那麼恆大汽車呢?
    這不,最新主角恆大汽車也站上了C位。近日,恆大汽車正式發布恆馳1路跑官方視頻。從視頻看,恆馳1實車與此前公布的概念車型高度一致,極具科技感。恆馳1在路上行駛中2019年造車,到實現路跑,用時不到兩年。按照新車發布到實跑計算,僅用4個月時間,這在造車界稱的高效。不可否認,相比到處找錢、拉融資、生死線反覆掙扎的造車新勢力,背靠金主的恆大汽車,從入局那刻就是降維打擊、靠譜很多。
  • 恆大汽車,會不會走上恆大冰泉的老路?
    恆大進軍瓶裝水市場時,喊出了三年做到300個「小目標」的口號,而彼時,國內高端瓶裝水市場的規模也不過100億,這意味著恆大要依靠一己之力將這個市場擴大三倍,這明顯是不可能的。恆大已經栽過跟頭,但教訓似乎並沒有吸取多少。2018年6月,恆大入主由賈躍亭創辦的FF,想要涉足新能源汽車產業。
  • 先睹為快,恆馳1路跑曝光,恆大造車全面提速
    在今年8月,恆大汽車攜6款新車亮相,清一色的純電動車型,外觀高端大氣,頗具未來感,讓網友和業界驚呼,真正的跨界大佬來了,滿眼都是一個「豪」字。日前,恆馳1進行路跑視頻流出,炫酷的造型引發全網關注。除了恆馳1足以趕超Model S,恆大無論是產品線還是產能,對比特斯拉都有不小優勢:特斯拉至今只有4款車型,而恆大正同步研發14款;恆大按照工業4.0標準在全球建設十大智能製造基地,2025年前規劃總產量為100萬輛/年,2035年前規劃總產能為500萬輛/年,遠超特斯拉。
  • 恆大汽車按下「量產上市」啟動鍵
    )的實車路跑視頻引發大量關注;與此同時,恆大董事局主席~許家印親身體驗恆馳1的新聞,再次將恆大汽車送上各大平臺熱搜。從2019年開始布局新能源汽車,今年8月3日發布概念車型,時至今日恆馳1已經開啟量產進行時,從新車亮相到路跑用時區區4個餘月,「恆大速度」唱響中國汽車圈。隨著恆馳1路跑開啟,恆馳量產已箭在弦上。按照既定計劃,恆馳1即將於2021年上半年小批投產,下半年實現規模化量產。目前,恆大汽車上海、廣州兩大基地已全線進入試生產。
  • 恆馳1路跑曝光!恆大造車再次踩下「加速踏板」,量產倒計時
    從開始決定進軍新能源汽車市場以來,「恆大速度」在汽車圈可謂天花板的存在,每走一步,都讓人猝不及防。就在近日,全球首款純電旗艦D級轎車恆馳1路跑視頻又再次刷爆汽車圈。驚喜的是「概念林志玲,量產羅玉鳳」的尷尬局面並沒有在恆馳1身上看到,實車基本和此前官方發布的概念車型設計無差,四門轎跑車身設計甚至比Model S還吸晴。
  • 恆馳1路跑官宣,恆大造車翻開底牌
    樹大招風的恆大這次亮出了造車的底牌。12月7日,一段恆馳1路跑的視頻刷爆全網,視頻中,恆馳1造型與此前曝光的官網圖相似度極高,富有動感的溜背車頂、流暢優雅的線條,高端豪華感十足,顏值「爆表」。從新車發布,到實車路跑,恆大汽車僅用了4個月時間。「恆大速度」在造車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 恆馳1路跑登場:造車盛宴開啟,多維度看恆大汽車
    與這四家公司不同,儘管仍未完成實車交付,但對於含著"金湯匙"橫空出世的恆大汽車(0708.HK)而言,這一"小目標"的實現卻僅用時不到兩年。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就在資本市場對恆大汽車戰略布局持續認可的背景下,恆大造車順勢而為,其"遠超預期的進程"出現突破性進展:恆馳1登場,對標特斯拉可期近日,在恆馳1概念圖曝光四個月後,一段30秒的恆馳1路跑官方視頻再度令恆大造車的最新進展登上熱搜榜。
  • 恆大汽車劍指新能源「一哥」
    隨著恆馳1路跑視頻公布、內飾曝光,恆大汽車的頂級科研團隊也隨著曝光。不少汽車入行4、5年終「竹籃打水一場空」的賽道,恆大汽車僅2年讓「造車夢」變成現實。  品質與顏值並重  「要做就做最強」的恆大是如何鑄就品質的呢?
  • 不走尋常路!看恆大跨界如何造車?
    眾所周知,新能源汽車產業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加速發展,恆大作為後起之秀,從入局伊始的「一窮二白」,到歷經六車齊發、基地進入試生產、恆馳1路跑,只用了不到兩年時間,這不禁讓人好奇:這是如何做到的?畢竟在此之前,沒有哪一家企業能像恆大這樣造車。
  • 與眾不同的造車路,折射恆大造車的決心與信心
    在這之前,恐怕沒有哪一家企業能像恆大這樣造車。 從入局伊始的「一窮二白」,到歷經六車齊發、基地進入試生產、恆馳1路跑,恆大隻用了不到兩年,這不禁讓人好奇:這是如何做到的?
  • 恆大造車,打破疑惑
    來源:一見財經恆大造車以來,恆大董事局主席許家印有兩個時期異常忙碌,這兩個時期對恆大汽車來說都是「關鍵時期」。一個是去年10月末,許家印短短五天時間跑了德國、西班牙、日本三國,八大城市,連續考察十二家世界頂級汽車零部件巨頭。
  • 研發兄弟天團曝光,誰還敢說恆大造車是個夢?
    跨界造車,恆大是目前最為顯眼的一個。8月3日,恆大汽車一口氣發布了6款新車,並於11月10日,恆大汽車又正式發布了恆馳車標。造車夢被正式提上日程,是在今年8月,恆大健康的公告上,向外公布其公司名稱由"恆大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更改為"中國恆大新能源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股份簡稱從"恆大健康"更改為"恆大汽車",股份代號為708。緊接著,恆大汽車發布6款新車後,又曝光了廣州南沙基地的生產線建設情況。11月12日,恆大汽車宣布其在上海、廣州的兩大生產基地全面啟動試生產。
  • 恆大手握三大造車底牌,信心十足全力衝刺量產
    兩年時間,招攬全球頂尖技術與業界大牛;20個月, 創造了汽車圈從"0"到"6"的恆大速度;120多天,實現從6車亮相到新車首發的"急行軍";啟動路跑,擊碎質疑,內飾曝光當一個個藍圖逐漸變為現實之時,恆大汽車正手握三大造車底牌,進入了恆馳量產的最後衝刺階段。信心十足的恆大,在矢志追夢的路上疾馳,不斷創造著、刷新著人們對於新能源造車的認知,也正在讓世界看到汽車界的中國速度與能量。
  • 威馬千萬租金店面易主 恆大汽車接盤力證造車真誠性
    今年9月威馬汽車宣布已經完成總額100億元人民幣D輪融資,據稱這將是威馬汽車在IPO之前的最後一次融資。據報導,威馬汽車自成立至今已獲得累計融資金額超300億元。換句話說,在融資方面,威馬或許已經不需要北京新天地的體驗中心來「充門面」。 恆大汽車入駐北京新天地,有錢真的任性?
  • 恆馳1路跑、內飾發布,恆馳傳遞了什麼信號?
    而到了年底,恆馳1的路跑照片和視頻正式公開,同時恆馳1的內飾也正式公開,這從一個側面上傳遞出恆馳1即將量產的信息,但真的僅僅是如此嗎?個人認為還有以下幾點。
  • 恆大造車,糧草先行
    中國智能電動汽車造車三傑,蔚來、理想、小鵬的市值和股價屢創新高。借著這股勢頭,恆大汽車今年以來的股價也漲了近260%,最高值曾達到37.7港元。恆大汽車還宣布通過配售新股募資40億港元(約合人民幣35億元),引入了騰訊、滴滴、紅杉資本等投資者。但市場對恆大造車的質疑聲一直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