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小時攻克天津,殲敵13萬——解放戰爭中規模最大的城市攻堅戰

2020-12-09 史海回眸閱古今

1948年12月,遼瀋戰役結束,經過了短暫的休整之後,80餘萬東北野戰軍奉中央軍委的命令,夜行曉宿,星夜揮師,秘密挺近了關內。隨即,中央軍委將解放天津的重任交給了東北野戰軍。

天津是北平(北京)的門戶,也是華北的第二大城市,水陸交通十分便利,戰略位置十分重要,自古以來就是兵家的必爭之地。國民黨軍隊在天津外圍修建了大量堅固的工事,每隔20-30米就建有一座碉堡,碉堡總數達到了一千餘個,其中大型碉堡為380座,每個碉堡之間還有交通壕相連,配備了重型火力交叉點,縱深防禦能力十分強悍。

上將劉亞樓

不僅如此,國民黨還調集了重兵駐紮在天津,共有三個軍、六個師及特種保安部隊13萬餘人,指揮官為天津警備司令部中將總司令、天津城防司令部司令陳長捷。蔣介石曾自詡天津的防禦「甲天下」。

東北野戰軍則以5個縱隊共22個師,加上特種兵縱隊和野戰軍司令部警衛團,共計34萬人,將天津圍了個水洩不通。此時的東北野戰軍早已是鳥槍換炮,不再是當年的小米加步槍了,整個攻防部隊不僅配備有重型火炮和迫擊炮3500餘門,還配備了30輛裝甲車和27輛坦克。

左起:劉亞樓、羅榮桓、林彪

為了統一指揮戰鬥,東北野戰軍臨時成立了天津前線指揮部,東北野戰軍參謀長劉亞樓為司令員。

1949年1月14日上午,天津攻堅戰打響,東北野戰軍的3500餘門各型大炮一起開火,對天津外圍防禦陣地進行了猛烈的炮擊,數萬發重型炮彈在敵人防禦陣地上開花結果,將國民黨軍隊自以為非常堅固的碉堡炸得粉碎,敵人根本就沒有還手之力。

炮火攻擊結束後,司令員劉亞樓審時度勢,在指揮部裡運籌帷幄,命令東北野戰軍戰鬥力最強的1縱、2縱、7縱和8縱為主攻部隊,分別猛烈攻擊天津西門和東門;9縱、12縱攻擊天津南門;6縱為預備隊,準備隨時加入戰鬥。

擔任主攻的4個縱隊如下山猛虎般,向天津守敵發起了總攻,當日11點,1縱的一個尖刀連,率先攻上了天津城頭,將紅旗插上了天津城頭。

戰鬥至第二天凌晨,擔任主攻的4個縱隊已經完全佔領了金湯橋,將天津一分為二,分割開來,使敵人首尾不能相顧。隨後,主力部隊開始將主攻方向放在了城南,4個縱隊一路猛攻猛打,將殘餘的敵人分割包圍。

這個時候,天津警備司令部中將總司令、天津城防司令部司令陳長捷預感到大勢已去,認為天津是無論如何也守不住了,但是,國民黨政府仍然要求他務必要堅守到底。無奈之下,陳長捷開始組織殘兵敗將,負隅頑抗。

天光已經大亮,東北野戰軍1縱順利擊潰了殘敵,包圍了天津警備司令部,將警備司令陳長捷、副司令秋宗鼎等高級將領俘虜。

司令部被端,司令和副司令皆被俘,敵人頓時群龍無首,如熱鍋上的螞蟻,滴溜溜亂轉,士氣全無。當天下午2點左右,天津守敵大部分被殲,少數不戰而降。至此,天津攻堅戰結束,前後歷時僅29個小時。

整個天津攻堅戰,東北野戰軍全殲天津守敵13萬人,順利打開了北平的門戶,為日後和平解放北平奠定了基礎。是役,解放軍戰士傷亡23320人,4106人壯烈犧牲。

自古以來,城市攻堅戰一直就是戰場上的一大難題,是最為難打的仗,守方憑藉堅固的防禦,以逸待勞,而攻方往往會付出較大傷亡,或成功、或失敗、或僵持不下。

而天津攻堅戰堪稱解放戰爭中最為精彩的一戰,面對甚為強悍的防禦體系,僅用了29個小時,就全殲13萬敵軍,充分體現了我人民解放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戰鬥精神,展示了我人民解放軍高超的作戰藝術。

相關焦點

  • 90個第一|解放戰爭中第一個攻克10萬重兵據守城市的戰役:濟南戰役
    解放戰爭中第一個攻克10萬重兵據守城市的戰役:濟南戰役■新華社記者梅世雄、解放軍報記者楊祖榮
  • 解放戰爭中哪次戰役規模最大、殲敵最多、戰況最激烈?
    解放戰爭中規模大、殲敵多的大決戰,自然是遼瀋、淮海和平津三大戰役。但是,若問三大戰役中哪次規模最大、殲敵最多、戰況最激烈,則是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的淮海戰役。戰前,蔣介石聲稱:徐蚌會戰是政權「存亡最大之關鍵」。
  • 解放戰爭最難攻克10座城市,最長曆時半年,傷亡超過渡江戰役
    解放戰爭中,有的城市雖然很大,卻沒有激烈爭奪。有的城市雖然小,卻位置重要,從而爆發血戰。以下按照時間順序,看一下最難攻克10座城市。1、四平戰爭時間:1948年2月27日至3月13日。5、城市攻堅戰非常慘烈,74師58旅172團戰鬥中被空運到濟南,只有7個步兵連,這個團守衛核心據點商埠地區郵電大樓,最後全部陣亡。殲滅國軍104290人,其中俘敵61870人,起義2萬餘人,斃傷23420人。我軍傷亡2.6萬人。
  • 解放戰爭最難攻克10座城市,最長曆時半年,傷亡超過渡江戰役
    解放戰爭中,有的城市雖然很大,卻沒有激烈爭奪。有的城市雖然小,卻位置重要,從而爆發血戰。以下按照時間順序,看一下最難攻克10座城市。3月12日夜,88師師長彭鍔倉皇間帶著一千餘人向北突圍而去,3月13日戰鬥全部結束。殲滅軍1.9萬餘人,其中生俘1.56萬餘人,斃傷3780人。我軍傷亡4931人。戰爭總結:1946年3月15日我軍首次攻克,1948年3月13日我軍再次攻克,2年時間裡,這座城市成為東北戰場的焦點。
  • 平津戰役,劉亞樓29小時攻克天津,毛主席:劉亞樓仗打得不錯
    特別是在平津戰役中,大放異彩,他率領5個縱隊,29小時內攻克天津,殲敵13萬,國民黨軍人被全殲。這絕對是奇蹟中的奇蹟。後來,毛主席評價道:劉亞樓雷厲風行,仗打得不錯!接下來,我們一起重溫一下劉亞樓將軍那一段璀璨的歷史。
  • 四野打得最豪氣的戰役,野司三號首長指揮,29小時殲敵13萬
    在解放時期,五個野戰軍先後都打過不少大戰役,但論哪一場戰役打得最豪氣,不是遼瀋戰役、也不是淮海戰役,而是平津戰役中解放天津的戰役。 為何這樣說?
  • 我軍僅用29個小時就攻下天津,陳長捷被俘後,連說了4個「沒想到」
    我軍用29個小時就攻下天津,陳長捷被俘後,連說了4個「沒想到」1948年12月,在得到中央軍委的批准後,北第3兵團於29日向北平前進,在孫河鎮附近地區集結,華北第2兵團向北平前進,在沙河鎮一帶集結,東北野戰軍決定先攻打天津。那麼,擺在面前的天津又是一個什麼樣子呢?
  • 「天津方式」在解放戰爭中的歷史作用與重要影響(組圖)
    創造攻堅作戰典範  1、制定符合城市特點的作戰方針  解放前夕,天津是華北最大的工商業城市,有人口200餘萬,而敵守軍有13萬之眾,並苦心修築了長82華裡,南北直徑25華裡,東西直徑10華裡的城防外圍防線。  此外,國民黨軍政當局還制定了市區作戰計劃與分區防禦部署。
  • 解放戰爭中最慘烈的攻城戰,激戰7個月,敵我傷亡17萬
    解放戰爭中最難打,最慘烈的攻城戰,就是太原戰役,它是解放戰爭後期的一場大型戰役。在這場戰役中,我軍浴血奮戰將近7個月,最終付出了傷亡4.5萬人的代價,殲敵13萬人,從而解放了太原。然而,在這4.5萬傷亡的人數中,因攻城、巷戰而死傷人數的比例,達到了80%,令人震驚。
  • 29小時天津城即被攻克,守將陳長捷仰天長嘆:我上了劉亞樓的當
    劉亞樓 天津是華北最大的工商業城市,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市區狹長,有海河經市區流入渤海,市內被河流切成若干地區,地形複雜,國民黨軍長期設防,工事堅固。 作為國民黨天津守將、天津警備總司令部中將總司令的陳長捷絕非等閒之輩,此人早年是晉軍中少有的虎將,抗日戰爭中,在南口戰役、鷂子溝戰役、團城口戰役和平型關戰役中多次重創日軍,被稱為抗日常勝將軍。
  • 指揮天津攻堅戰的將領中 三位畢業於伏龍芝軍事學院
    解放戰爭期間,在指揮天津攻堅戰的將領中,有三位曾留學於伏龍芝軍事學院,他們是劉亞樓、李天佑、鍾赤兵。
  • 在66年前的今天,1949年1月15日(農曆臘月十七),天津解放
    天津戰役,是平津戰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解放戰爭中最重要的攻堅戰,由劉亞樓指揮。中共中央軍委關於平津戰役最初的作戰計劃是,讓東北野戰軍和華北野戰軍在把50多萬國民黨軍隊分割包圍在張家口、新保安、北平、天津和塘沽5個孤立點後,先打下塘沽,以阻止國民黨部隊海上外逃,迫使平津守敵放下武器,避免平津兩大城市遭戰火破壞。但是經過偵察發現,塘沽周圍不適於構築工事和展開兵力,平津守敵又企圖頑抗,於是中央軍委改變原定計劃,決定首先攻取天津。
  • 29個小時的天津攻堅戰!劉亞樓對陣陳長捷,兩個福建人鬥智鬥勇!
    天津戰役為1949年1月平津戰役中,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對國民黨軍進行的一次大規模城市攻堅戰。遵照中央軍委及中共平津前線總前委命令,東北野戰軍參謀長劉亞樓指揮野戰軍主力5個縱隊22個師和特種兵司令部之炮兵、坦克、工兵等,共34萬人奪取天津。
  • 解放戰爭中,一野殲敵51萬,四野殲敵188萬,都比不上這支部隊
    解放戰爭中,國民黨軍隊越打越弱,解放軍則是愈戰愈強,終於解放了全中國,讓蔣介石不得不黯然地帶兵敗退到了臺灣。解放軍有四大野戰軍,分別是一野、二野、三野和四野,那麼殲敵數量最多的是哪一支呢?
  • 解放戰爭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四平保衛戰」的起因是什麼?
    解放戰爭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四平保衛戰」的起因是什麼?解放戰爭時期圍繞吉林四平的戰鬥主要有四次:四平解放戰、四平保衛戰、四平攻堅戰、四平收復戰。這四次戰役的雙方指揮官分別是林彪和杜聿明,兩人分別出自黃埔四期和黃埔一期。
  • 2021年江蘇公務員考試常識積累:解放戰爭三大戰役
    淮海戰役是三大戰役中的第二個戰役,也是解放軍犧牲最重,殲敵數量最多,政治影響最大、戰爭樣式最複雜的戰役。   平津戰役(中國大陸稱作京津戰役,中國臺灣稱作平津會戰)是解放戰爭「三大戰役」之一,1948年11月29日開始,1949年1月31日結束,共64天。
  • 解放戰爭中我軍各部隊作戰情況簡表(3)1947年(上)---作者:汪洋
    原標題:解放戰爭中我軍各部隊作戰情況簡表(3)1947年(上)---作者:汪洋 西北: 1.17~ 2.19 關中分區爭奪戰,殲敵1.6千餘人。 「三戰三捷」: 3.25 青化砭伏擊戰,殲敵31旅旅部及92團,共2.9千餘人,我軍傷亡265人。 4.13 ~ 4.14 羊馬河伏擊戰,殲敵135旅全部,共4.7千餘人,我軍傷亡479人。 5.2 ~ 5.5 蟠龍攻堅戰,殲敵167旅旅部、499團及保安3總隊,共6.7千餘人,我軍傷亡1.4千餘人。
  • 蔣介石對天津防禦有信心,劉亞樓立下軍令狀「30小時內拿下天津」
    經過29個小時的激戰,全殲守軍13萬餘人,俘獲國民黨天津警備司令部中將司令官陳長捷、少將副司令邱宗鼎、第六十二軍中將軍長林偉儔、第八十六軍中將軍長劉雲潮等將級軍官29人,以及天津市長杜建時等。1月1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天津區軍事管制委員會宣告成立,黃克誠任主任,譚政。
  • 2020寧夏事業單位備考資料:解放戰爭三大戰役
    淮海戰役於1948年11月6日開始,1949年1月10日結束,徐州剿匪總司令部劉峙指揮中華民國國軍五個兵團、22個軍、56個師及一個綏靖區共55.5萬人被消滅及改編,解放軍總共傷亡13.4萬人。   淮海戰役是三大戰役中的第二個戰役,也是解放軍犧牲最重,殲敵數量最多,政治影響最大、戰爭樣式最複雜的戰役。
  • 細數解放戰爭中中共最能打的13個王牌軍 華野23軍打到英國人舉白旗
    原標題:細數解放戰爭中中共最能打的13個王牌軍       王牌軍(九)華野24軍   司令員:王必成   在解放戰爭中,華野6縱(軍)一直是華野主力縱隊(軍)之一,司令員王必成被敵我雙方共稱為王老虎,他所率六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