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2月,遼瀋戰役結束,經過了短暫的休整之後,80餘萬東北野戰軍奉中央軍委的命令,夜行曉宿,星夜揮師,秘密挺近了關內。隨即,中央軍委將解放天津的重任交給了東北野戰軍。
天津是北平(北京)的門戶,也是華北的第二大城市,水陸交通十分便利,戰略位置十分重要,自古以來就是兵家的必爭之地。國民黨軍隊在天津外圍修建了大量堅固的工事,每隔20-30米就建有一座碉堡,碉堡總數達到了一千餘個,其中大型碉堡為380座,每個碉堡之間還有交通壕相連,配備了重型火力交叉點,縱深防禦能力十分強悍。
不僅如此,國民黨還調集了重兵駐紮在天津,共有三個軍、六個師及特種保安部隊13萬餘人,指揮官為天津警備司令部中將總司令、天津城防司令部司令陳長捷。蔣介石曾自詡天津的防禦「甲天下」。
東北野戰軍則以5個縱隊共22個師,加上特種兵縱隊和野戰軍司令部警衛團,共計34萬人,將天津圍了個水洩不通。此時的東北野戰軍早已是鳥槍換炮,不再是當年的小米加步槍了,整個攻防部隊不僅配備有重型火炮和迫擊炮3500餘門,還配備了30輛裝甲車和27輛坦克。
為了統一指揮戰鬥,東北野戰軍臨時成立了天津前線指揮部,東北野戰軍參謀長劉亞樓為司令員。
1949年1月14日上午,天津攻堅戰打響,東北野戰軍的3500餘門各型大炮一起開火,對天津外圍防禦陣地進行了猛烈的炮擊,數萬發重型炮彈在敵人防禦陣地上開花結果,將國民黨軍隊自以為非常堅固的碉堡炸得粉碎,敵人根本就沒有還手之力。
炮火攻擊結束後,司令員劉亞樓審時度勢,在指揮部裡運籌帷幄,命令東北野戰軍戰鬥力最強的1縱、2縱、7縱和8縱為主攻部隊,分別猛烈攻擊天津西門和東門;9縱、12縱攻擊天津南門;6縱為預備隊,準備隨時加入戰鬥。
擔任主攻的4個縱隊如下山猛虎般,向天津守敵發起了總攻,當日11點,1縱的一個尖刀連,率先攻上了天津城頭,將紅旗插上了天津城頭。
戰鬥至第二天凌晨,擔任主攻的4個縱隊已經完全佔領了金湯橋,將天津一分為二,分割開來,使敵人首尾不能相顧。隨後,主力部隊開始將主攻方向放在了城南,4個縱隊一路猛攻猛打,將殘餘的敵人分割包圍。
這個時候,天津警備司令部中將總司令、天津城防司令部司令陳長捷預感到大勢已去,認為天津是無論如何也守不住了,但是,國民黨政府仍然要求他務必要堅守到底。無奈之下,陳長捷開始組織殘兵敗將,負隅頑抗。
天光已經大亮,東北野戰軍1縱順利擊潰了殘敵,包圍了天津警備司令部,將警備司令陳長捷、副司令秋宗鼎等高級將領俘虜。
司令部被端,司令和副司令皆被俘,敵人頓時群龍無首,如熱鍋上的螞蟻,滴溜溜亂轉,士氣全無。當天下午2點左右,天津守敵大部分被殲,少數不戰而降。至此,天津攻堅戰結束,前後歷時僅29個小時。
整個天津攻堅戰,東北野戰軍全殲天津守敵13萬人,順利打開了北平的門戶,為日後和平解放北平奠定了基礎。是役,解放軍戰士傷亡23320人,4106人壯烈犧牲。
自古以來,城市攻堅戰一直就是戰場上的一大難題,是最為難打的仗,守方憑藉堅固的防禦,以逸待勞,而攻方往往會付出較大傷亡,或成功、或失敗、或僵持不下。
而天津攻堅戰堪稱解放戰爭中最為精彩的一戰,面對甚為強悍的防禦體系,僅用了29個小時,就全殲13萬敵軍,充分體現了我人民解放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戰鬥精神,展示了我人民解放軍高超的作戰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