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寧縣:徽州楮皮紙 技藝傳千年

2020-12-13 中安在線網站

  在黃山市休寧縣海陽鎮一個小山塢裡藏著一處鮮為人知的徽州手工藝作坊——徽州古法楮皮紙製作技藝館,走進這裡,讓我們穿越時光的隧道和楮皮紙來一場千年的文化交融。

  造紙車間,工人們熟練進行著每一道工序的操作,楮皮紙造紙的工具看似非常簡單,但造紙的過程卻非常複雜,全部依靠人力完成,要經過6道大工序。特別是選材工序的挑揀,完全靠工人師傅的一雙巧手和眼睛,既繁瑣又考驗耐心,一旦沒有挑揀乾淨,就會影響到後面紙張的質量。

  挑揀好的楮皮經過蒸煮打漿後就進入了最重要的抄紙環節,按產品種類和重量,來確定加料重量和分散劑量,掌握鏟水次數,確保紙的重量在規定範圍之中。

  挑揀好的楮皮經過蒸煮打漿後進行抄紙

  將抄好的紙壓幹水分,再根據品種不同確定烘紙板溫

  度,溫度最高不超過80℃,要求紙面平整無缺口。檢驗是控制產品質量最後一道關,要求做到紙面無雜質、無黃莖、無破損、褶皺等。

  抄好的楮皮紙一張張疊放

  楮皮紙從公元三世紀的魏晉時期就開始製作,北宋時期徽州楮皮紙因品質優良成為朝廷公文用紙。南唐時期徽州生產的「澄心堂」楮皮紙,曾經紅極一時,有一紙抵千金之說。

  2002年,對古法造紙有著濃厚興趣的朱建新在休寧創辦了一間手工造紙作坊,致力於徽州楮皮紙的古法製作傳承和發展。十多年來,朱建新通過不斷摸索逐步恢復徽州楮皮紙傳統手工藝生產,產品遠銷日本、東南亞等地。近年來,公司也順應市場需求不斷推陳出新,開發了版畫專用紙、攝影畫專用紙、手撕畫專用紙等新產品。

 

  烘乾的楮皮紙一張張檢驗

  2019年,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下,朱建新先後投資700多萬元動工建設徽州楮皮紙歷史文化展示館、美術館、紙藝館、古法徽州楮皮紙製作技藝館及北宋徽州楮皮紙復原等項目,使徽州楮皮紙發揚光大。

  幾十年堅持做好一張紙,朱建新的堅持有了回報,2018年古法徽州楮皮紙技藝被文化與旅遊部收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手工造紙基因庫。 (胡琴  黃自煒)

相關焦點

  • 三代人守護楮皮紙製作技藝 72道工序可保存千年
    央廣網西安11月19日消息 中華文明亙古千年,非物質文化遺產蘊含器物之美、技藝之美、匠心之美,每一項都積澱著歲月的痕跡,承載著傳統的底蘊,更體現了文化的自信。在傳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張逢學表示,楮皮紙製作技藝有工藝和紙張兩大亮點。「楮皮紙不添加任何化學物質,是純纖維製作的紙張,所以楮皮紙有很大的韌性,用它作畫寫字,可以保存千年不變形。」
  • 黃山一市民無償捐給休寧縣價值800萬元徽州古建
    中國網5月6日訊 記者從安徽省旅遊局獲悉,日前,黃山市休寧縣在萬安鎮老街旁規劃並平整了土地,期待成龍收藏的古建「回家」。然而這樣的「隔空喊話」並未引來成龍的任何回應。近日,黃山市民杜遠志作出義舉,無償將公司收藏的價值超800萬元的徽州古建捐給了休寧縣。
  • 安徽黃山市休寧縣萬安老街:古徽州的"清明上河圖"
    黃山市和休寧縣非常重視古鎮和老街的保護,萬安老街的傳統風貌沒有再受到破壞,周邊環境得到保護和整治。  2007年,休寧縣成立萬安歷史文化保護區管理委員會,萬安鎮成立專職保護單位老街辦,加強對萬安老街的管理和保護,經過幾年的努力,逐漸形成政府主導、街道社區自治、全社會參與保護的良好局面,老街的歷史遺存和整體風貌得到有效的保護,老街的人文氣息得以延續傳承。
  • 楮皮紙製作技藝傳承人張逢學:家裡就是傳習所
    撒小虎  「倉頡字,雷公碗,灃出紙,水漂簾……」這是流傳在陝西西安的一支民謠,說的正是位於灃河邊北張村的一項傳統手工技藝——楮皮紙製作技藝。楮皮紙製作技藝是傳統造紙技藝的一種,使用楮樹皮為原料,手工抄制而成。  北張村坐落在秦嶺腳下、西安市的南面,距離市中心20多公裡。
  • 老店三百年萬安吳魯衡 羅盤製作技藝調查
    黃山腳下,休寧縣萬安鎮老街,古風猶存。在這條老街上,有一家承載著歷史滄桑和徽州榮譽的老店——吳魯衡羅經老店。  徽州自古十分重視風水勘輿。生於萬安羅盤所在地——休寧的清代學者趙吉士在其著作《寄園寄所寄》中寫道:「風水之說,徽人尤重之,其平時構爭結訟,強半為此。」在這樣的風俗習性下,吳魯衡十二三歲便到休寧縣萬安鎮的「方秀水羅經店」做學徒。
  • 徽州萬安羅盤享譽世界千年
    司南休寧縣萬安吳氏嫡傳羅經老店第七代傳人吳水森是千年徽州傑出歷史人物、曾經享譽世界的羅經大師吳魯衡的脈系,吳魯衡(1702-1760)於清雍正年間在萬安鎮創辦吳魯衡羅經店,至今有近三百年歷史。。
  • 中國首座羅盤專題博物館在安徽省休寧縣隆重開館
    中國首座羅盤專題博物館在安徽省休寧縣隆重開館時間: 2012-11-09責任編輯: 白水旅遊_中國網 中國網訊 記者從安徽省休寧縣旅委獲悉,11月7日,休寧縣千年古鎮萬安鎮迎來了中國第一座羅盤專題博物館——安徽萬安羅經文化博物館開館典禮。
  • 休寧縣萬安鎮:中國「羅盤之鄉」
    可人們很難想像:在崇山峻岭的黃山腳下,有一個製作羅盤的地方——休寧縣萬安鎮。這個鎮,因為製作羅盤的質量和規模可觀,在歷史上曾一度被稱為「羅盤之鄉」。1915年,在美國舉辦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由吳魯衡後人選送的萬安羅盤和日晷,被評為金獎。在這前後,萬安羅盤的製作達到巔峰階段。  大山深處「駛出」了羅盤,這是奇蹟!
  • 千年徽州 百年徽學
    宋宣和三年,徽州府設立,轄歙縣、休寧、婺源、祁門、黟縣、績溪六縣,「徽州」的概念出現。然而,徽州時代的真正到來是在南宋以後。「靖康南渡」,徽州遭遇了自魏晉「永嘉之亂」、唐末黃巢起義之後的第三次移民高潮,這塊面積僅一萬平方公裡左右的土地,本是山多、地少、土瘠,卻出現了「人稠」的現象,生存問題產生。
  • 安徽黃山市休寧縣,旅行必去的6個景點,你去過幾個?
    休寧縣位於安徽省南部,歸黃山市管轄,是典型的「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山區縣,是古徽州「一府六縣」之一。休寧縣境內山清水秀,風光旖旎,文人墨客中廣有「休寧山色橫江水,回首依依勒馬看」的讚譽。休寧縣旅行,以下的6個景點一定要去看看,你去過幾個?
  • 安徽休寧縣曾三次作為"古徽州"地區老大,你清楚什麼時候嗎?
    上次講到安徽休寧縣經四次更名、四次換縣治地後,人傑地靈,從宋代到清朝光緒六年,出了19名文武狀元,居全國各縣之首,被稱為&34;。在歷史的發展長河中,休寧三次當過州、郡政府所在地,但卻都不是現在的休寧縣中心,而是在休寧城東的萬歲山,即現在的古巖城景區。
  • 一張楮皮紙的千年歷史,如今僅剩三家在堅守
    村子裡平日裡沒有喧囂,充滿凋敝,而與這個村莊一同沉寂下來的,還有流傳千年的傳統造紙作坊。滿牆風乾的紙一走進張逢學老人的家裡,就被滿牆風乾的紙所吸引,牆上的畫報展示著歷經千年的造紙工序。楮皮紙「冬天的楮皮紙是白的,夏天黑,所以紙張顏色不同,但都是天然的,幾百年不變色。」張逢學老人自9歲隨父學藝,一做就是70多年,跟造紙打了一輩子交道。
  • 傳承技藝 再現徽州古建築的「文化密碼」
    中新社合肥12月13日電 題:傳承技藝 再現徽州古建築的「文化密碼」作者 晏紫飛簷翹角、雕梁畫棟、藻井樓閣,木製結構的徽派建築鱗次櫛比。中新社發 晏紫 攝步入該公司車間,迎面一座8000平方米的大型徽派木製建築體,是該公司創始人、徽州木作建築工程師潘和平與其團隊耗時數年創作建成,目前已被認購。徽派建築以興起於徽州(今安徽省黃山市、績溪縣等)而得名,多為明清時期徽商所建。
  • 魚鱗圖冊:清代徽州土地檔案
    《清代徽州魚鱗圖冊研究》(汪慶元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17年 12月版)依據魚鱗圖冊實物文本,對清代徽州魚鱗圖冊實施的關鍵節點進行細緻考察。該書上編選擇的魚鱗圖冊實物文本包括清順治年間休寧縣、歙縣、黟縣、祁門縣等魚鱗圖冊,清康熙年間休寧縣、祁門縣等魚鱗圖冊,清代歙縣私家魚鱗冊等原件40餘冊。
  • 民國時期,江西這個縣由安徽劃入,古屬徽州
    安徽省,位於我國華東地區內陸,地跨長江、淮河,地理、文化多元,歷史上省境分屬數個不同的政區,明朝朱元璋定都南京後才同屬直隸(南直隸),清康熙六年才正式建省,省名以安慶、徽州兩府首字得名。,而唐朝建縣前也為徽州前身歙州休寧縣地,明清時是古徽州府六縣之一,傳承了千年徽州文化,也是朱熹、詹天佑等的祖籍地,歷史可謂悠久而文化燦爛。
  • 探尋徽州古韻,感受徽派文化魅力
    薄霧繚繞著村莊,樹木透著光,安靜祥和,這裡是徽州。中國傳統建築六大門派,而皖派建築,其特色便是青瓦白牆、磚雕門樓。皖派建築的尊貴,在於它優雅了千年的徽派民居,青瓦白牆,磚雕門樓,徽派建築風格以民居、祠堂和牌坊聞名遐邇,皖派建築是六大建築派系裡,最為突出的建築風格之一,也是中囯南方民居的代表。
  • 【法苑文化】漫談徽州史話系列 | 徽州訟事之著存觀祀產風波始末
    漫談徽州訟事史話鄭剛編者按:弘治二年(1489年)到萬曆五年(1577年),一場與歙縣柳山方氏宗族家廟「真應廟」的祀產糾紛相似的休寧縣九龍潭上呈山的「著存觀」田產官司,當事人歷經數十年訟爭之苦。
  • 非遺傳承二:技工年少進店,老死出店的萬安羅盤製作技藝
    萬安羅盤製作是安徽省休寧縣的地方傳統手工技藝。羅盤是廣泛運用於天文、地理、軍事、航海和佔卜,以及居屋、墓葬選址的重要儀器,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四大發明之一指南針的沿續和發展,是在指南針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傳統實用的傳統民俗工藝品。
  • 休寧縣萬安古街有古巷皂莢巷 走出教育家陶行知
    皂莢巷休寧縣萬安古街是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古街有條直通新安江碼頭的古巷叫皂莢巷,這條幽長而狹窄的古巷和古街其他巷弄一樣,古樸幽靜。讓附近住戶自豪的是,這條古巷裡曾經走出了中國近代著名的偉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 賈而好儒美徽州 「商」字門裡有文章
    黃山和徽州已經成為黃山市兩張靚麗的旅遊文化名片;賈而好儒的徽商文化則是黃山文化旅遊品牌中最精彩、最博大精深、最好看的內容,深受海內外遊客們喜歡。  「商」字門裡有文章  世界文化遺產地西遞、宏村及黃山城鄉間的徽州古民居,令海內外遊客嘖嘖讚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