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你知道寬窄巷子,但你知道「寬窄區」嗎?
無論你是成都人 / 新成都人 / 非成都人, 「 寬窄巷子 」 的大名想必早已如雷貫耳,聽過不下100回。
而戲劇性的事情也來了:當99.9%的人都知道寬窄巷子時,卻只有0.01%的人知道 「 寬窄區 」 。
所以,什麼是 「 寬窄區 」 ?
寬窄區(KuanZhai Distirct)由哥倫比亞大學城市研究所教授馬丁(Dr.Martin)首次提出。去年九月,馬丁考察成都,逛完寬窄巷子後,繞有興致地模仿馬可波羅,花了一整天的時間,徒步雲遊周邊的街區、巷子和景點,發現 「 這些地方非常有意思 」 。
而他的足跡,剛好勾勒出一個不大不小的城市片區,他不知如何定義,便用「寬窄區」稱呼,回國後,他在撰寫的考察報告的刊首語中,如此形容: 「 It’s chengdu’s chengdu(寬窄區,成都的成都)」。
在考察報告裡,馬丁界定了寬窄區的範圍:以寬窄巷子為中心,向西延伸的不規則扇形區域,大約3.5平方公裡,橫跨0環至1.5環,面積僅有傳統西門的八分之一,但比少城片區大一圈,也就是成都人眼裡「最老的城西 」 。
馬丁評價到:
「這註定是成都最珍貴地方,放在西安,它是鐘樓區、放在北京,它是故宮周邊的胡同群,放在上海,它是十裡洋場, 因為城市其他地方都可以複製,唯獨它不可。」
時隔一年,我們重新發現 「 寬窄區 」後 ,終於理解了這句話的深意。
它,是成都的 「 城市源點 」
一席寬窄區,半個古蜀史。公元前311年,秦郡太守張儀於此處修築了大城和少城,地球上,從此出誕生了成都這座城市。而以此地基準點,無論成都如何野蠻生長、無論如何改朝換代,起點在此,核心也在此,它是成都的 「 細胞核 」 和 「 城市母體 」 。
而且,無論是秦時的大城、明時的蜀王府,還是滿清八旗的宅地,從古至今,它都是王侯將相、達官貴人的住處,「西貴」也由此得名。
馬丁還打趣地說,生活在此的人,與皇室先民處在不同時間,但處於同一空間,時光輪轉千年, 「 身居成都內城 」 榮耀感卻沒有改變。
它,匯聚成都70%的人文景觀
城市源點,往往是歷史文化景觀匯聚之處。將寬窄區剖開、攤平,從西段數到東段,從南端看到北端,可以搜羅出以下人文景觀和成都符號。
簡單拉一個表,即可算這的人文景觀資源佔比高至70%,這數字直逼巴黎第1區,羅馬古城區,用 「 成都文化心臟 」 形容它,一點都不為過。
它,是 「 最成都 」 的生活樣本區
《BBC-亞洲特別版》主編李榮形容成都生活,用了4大關鍵詞:市井式、慢節奏、人情味,安逸感。
如果你步入寬窄區,肯定會情不自禁地為4大關鍵詞再加上形容詞 —— 強烈的市井味、純粹的慢節奏、濃鬱的人情味,無與倫比的安逸感。
當春熙路的男女在盡享繁華時光、城南白領在寫字樓裡通宵達旦時,這裡卻是另一幅光景:榕樹下一桌象棋局,藤椅上一碗蓋碗茶,三兩好友操著梅花音大擺龍門陣,街巷轉角,串串火鍋飄香四溢,處處能感受到 「 成都滋味」帶來的幸福指數提升,住進寬窄區,住進的是一座城市靈魂深處。
「 成熟便捷 」 是它今日的代名詞
城西是成都最早開發之地,而寬窄區是又城西最早開發之地,當時,成都把很多「令人嫉妒和羨慕」的城市資源,都配置於此。
當其他地方對「旁邊有所學校」求之不得時,這裡的優質學校、教育資源呈燎原之勢。
當城南只有一個市一醫院時,這裡的省級/市級醫院巨頭多如牛毛。
當其他地方只有底商餐館時,這裡名揚國際的美食琳琅滿目。
當其他地方期盼「能有一條地鐵」時,這裡已有兩條地鐵直穿腹地,市中心幹道與城市級環線交匯、許多小街區也編織成 「 城市毛細血管 」 ,立體交通網絡蔚然成型。
當其他地方,開了一座商場就皆大歡喜時,它被無數核心商圈眾星捧月。
一言以蔽之:寬窄區對於古蜀先民,是居住的起點。對於外地人/外國人,是國際會客廳,對於如今的成都人,它是生活的極樂園。
《 城市志怪 》作者巖榮如此評價寬窄區:它是寬窄巷子文化生活的延伸與外溢,寬窄巷子屬於全世界,而 「 寬窄區 」 屬於成都人。
那麼問題來了——
寬窄區裡,竟藏了一個 「 寬窄房 」 ?
是的,3.5平方公裡的寬窄區,珍藏了一座城的精髓。
但珍貴的東西,永遠是稀缺的,由於市中心高度成熟,長年土地供應匱乏,無新建商品房,而二手房轉手率又低(土著地緣情結重),今天想住進寬窄區,簡直比登天還難。
不過,凡事皆有列外,正如再厚重的圍牆也有裂縫。
這個例外是由融信中國創造,融信中國正在寬窄區打造成都罕見的 「 一環新盤 」 —— 融信公館,為喜愛成都的人,提供一個 「 住進城央、體悟成都精華 」 的 十年難遇機會 。
更難能可貴的是,不止生在寬窄區,融信公館還尊重地脈,順勢而為,打造中國首個以 「 寬窄 」 的文化內核打造的項目。
所以,「 寬窄文化內核的房子 」 是何意?
我們細細道來。
透過衛星俯視圖看項目,一個博大精深的漢字—「品」會立馬浮現,這是建築的布局造型。除此之外,項目還以古老東方造林手法,融入山、水、石頭的意境,雕琢了由風雨連廊、絹畫景牆、婉約水景串成的中庭園林,這一切,如同寬窄巷子一樣,既大隱隱於市,又致敬了成都三千年之雅韻。
同時,融信公館引入的高星級「融御」服務,也意在還原昔日達官貴人的尊崇生活體驗。
最值得一提的,是項目運用的「寬窄空間技法」,寬與窄的對角戲、小與大的辯證學俯拾皆是:
其一:窄地寬居
寬窄區寸土寸金,所以項目佔地僅約為16.6畝,土地的掣肘,並沒有讓它因循守舊、急功近利地建「高密鳥籠「,而是推出約113㎡—142平㎡的純改善大宅,實現「窄地寬居」,並配以約1000㎡架空層泛會所,就像寬窄巷子裡的的院子、壩子一樣,讓公共社交生活方式得以承載。
其二:窄面積寬功能
以最小的約113㎡戶型為例,與市面上動輒200㎡以上的豪宅相比,功能卻毫不遜色,三居、套房、大陽臺雙衛一應俱全,在有限的空間,做出了無限的生活,幻變處見尺度,細微處見奢華。
其三:窄建築寬視野
寬窄巷子是接地氣的建築群落,而融信公館,是佇立於雲中的「觀景建築」,是典型的「小而美」的窄樓,然而打開窄樓之窗,眼見的卻是寬幕盛景:立足於約7.3米的「風景甲板」,通過約270°的環幕視野放眼望去,穿過西門的矮樓群,視野一馬平川,成都內城美景、夜景由此盡收眼底。
寬窄巷外 寬窄區
寬窄區內 寬窄房
寬窄房裡 有寬窄
這樣的意境
只有其間的居者才能體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