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開放以後,老百姓的生活好了很多,尤其是收入,和過去相比,提升了不少,兜裡的錢包也越來越多了。但是財富是沒有人嫌多了,所以老百姓有了錢之後,一部分人選擇把錢存進銀行,一部分人選擇其他理財方式。不管怎麼說,老百姓的想法很單純,就是為了讓手中的錢多起來。
市面上可供老百姓選擇的理財方式有很多,但老百姓喜歡的方式就那麼幾種。一個是銀行存款,雖然利息低但勝在安全穩定,不用擔心本金的損失。另一個就是根據市場進行投資。
直白的說就是看當下哪個行業比較火爆,就進行投資。比如當下比較火爆的房產和黃金等等。在黃金和房產的較量中,老百姓一般選擇後者,雖然黃金和房產一樣,都保值,但是根據這十幾年房價增長幅度來看,房產的利潤空間比較大,所以很多人選擇房產。
過去房價的增長速度,大家有目共睹,也正因此很多人選擇了房產進行投資的方向。但是時間來到今年,大家看到樓市的發展後,對於投資房產沒有了過去的豪氣。很多人變得謹慎起來,原因很簡單。今年的樓市房價好像已經到了天花板。很多人懷疑明年或者說未來的房價還會漲嗎?
據公開數據查詢,全國商品房價均價9000元左右,但實際上北上廣等地的大城市的房價,已經以萬為單位。稍微好一點的房產的房價整體下來都需要幾百萬的價格。而其他三四線城市的房價也有部分小區已經突破了萬元大關,整體來看,似乎全國的房價確實已經到了天花板。難道房價漲到了頭?那麼今年一套200萬的房子,到了5年後值多少錢還能賣多少錢?
想要知道現在的房子到了五年後的價格,首先要看開發商的動作。雖然買賣房子屬於二手房市場。但是二手房市場的房價也深受樓盤的影響。直白的說,如果樓盤的房價賣到了四千元,那麼同地段的房產除非是別墅,基本都維持在四千元左右。那麼未來樓市的發展到底是怎樣的呢?首先我們來看看房價是否還會繼續上漲?
根據我這段時間的觀察,我覺得除了一線城市的房價還會繼續上漲外,其他地區的房價大概率不會上漲。首先是一線城市,比如北京上海等地。這些地區的房價,不用多想,這些地區的房價在維持在現在水平的基礎上,可能會隨著經濟恢復而略有上漲。但是漲幅不會很大,房價下降基本沒有可能。
因為北上廣等城市,是全國最為發達的城市,擁有龐大的外來人口,房地產市場根本就不缺人,所以這些地區的房價在維持現有基礎的同時,可能會有上漲的趨勢。而三四線城市就不同了,這些地區,經濟不發達,導致人口都流向了大城市。所以一些地區的房價會降低。事實上已經有部分城市的房價開始下降了。
那麼總的來說,未來的房價不會上漲,最好的結果就是維持現有的基礎,保持不變。雖然略有上漲,但是漲幅不大。簡單地說,現在如果買了一套200萬的房子,5年後房產的價格在200萬往上,但是增幅不會很大,不會再出去過去那般翻倍的情況。其實未來樓市的走向,從某種程度上看,已經明朗了不少。
首先就是當下新生兒減少,老齡化加重,我國的人口將逐漸減少,尤其是購房主力,年輕人的群體將會越來越小。但另一方面就是我國的商品房卻越來越多,根據統計局公布的數據,目前我國居民人均1.4套房產。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商品房比較多,而購房者比較少的情況下,房價不會迎來大幅度增長。
看到這裡,或許有人要問了。既然房價增長不了多少,那麼如果200萬放在銀行,5年後的收益是否要和房產差不多呢?首先把錢存放在銀行,按照當下大額存單五年定期利率4.8%計算,五年後的本息金額約為248萬元。也就是說五年的時間收益為48萬元。看上去好像收益不小。但是這裡需要提醒的是,首先貨幣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貶值情況。比如說五年前的一元錢購買力和現在一元錢的購買力,其實有差別的。
所以說具體如何選擇,還要看大家的選擇。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北上廣的大城市,房產看起來要比存款好上一些。但是如果是小城市,尤其是三四線城市,房產和存款的優勢與劣勢都差不多。但是不管怎麼說,存款和買房都是人生的大事情,尤其是涉及現金比較多,大家還是謹慎從事。三思而後行,謹慎一點總不會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