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蔣南
東南亞國家是海外華人華僑數量最多的地區,而且東南亞地區的華人富豪比中國大陸出現的更早,分布也更為廣泛。尤其是在泰國,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菲律賓等國,華人華僑基本佔據了各國富豪榜的大多數席位,華人華僑的商業頭腦以及經營天賦顯露無疑。
就以2018年東南亞國家的富豪榜為例,其中泰國前10大富豪中有8位都是華人;印度尼西亞前10大富豪中有7位是華人;馬來西亞前10大富豪中也有7位是華人,到2019年已經漲到了8位。
其中印度尼西亞是東南亞人口最多、地域最大的國家。國土四零八亂,由17000多個島嶼組成,也被稱為是千島之國。印度尼西亞的人口多達2.6億,是世界人口第四大國,其中有百分之五都是華人,人數超過了1000萬。
根據12月10日福布斯亞洲發布的2020印度尼西亞富豪榜可知,該富豪榜前10位富豪中有5位都是華人。其中,黃惠忠和黃惠祥兄弟目前身價為38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540億元。他們兄弟倆祖籍是福建泉州的,身價和馬雲差不多,而且還在不斷增長,這已經是他們成為印尼首富的第12個年頭了。
這在東南亞已經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很大一部分的東南亞富豪榜常年被華人佔據。不僅首富是華人,而且在榜單前十的富豪中,華人富豪也會佔到一半以上,10個富豪裡佔到8個華人也是很常見的。
那麼,為什麼華人在東南亞富豪中佔據「主流」呢?
在漢朝的時候,自偉大的絲綢之路創建以來,中原和西域地區的聯繫和交流就開始慢慢的變得越來越頻繁和密切。水上貿易和路上貿易也逐漸做起來了,很多國人就逐漸在海外定居了下來,還有很多是為了躲避戰亂而選擇漂洋過海去的異國他鄉,很多的家庭已經在國外延續了好幾代人。其中尤其是以距離中國最近的東南亞地區為最多,可以說是最早時期的海外移民了。
近代以後,越來越多的人移民到東南亞,這就是「下南洋」的由來。因為當時東南亞對勞動力的需求很大,很多人看到商機,就跑去東南亞賺錢了。尤其是福建地區的中國人,因為離得近,移民頻率也就更高。
所以東南亞華人富豪多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這些國家的華人比較多,所以出富豪的概率也就很高。早期中國人移民到東南亞經商後,會把家族產業傳承下去,所以很多東南亞富豪之所以有那麼大的產業,其實都是代代傳承發展起來的。
就比如郭鶴年家族。郭鶴年雖然是馬來西亞的首富,但是他的祖籍其實是中國福建省福州市,其父輩於20世紀初從福建移民到馬來西亞謀生。起初,其父輩專門經營大米、大豆和糖的生意。1949年,郭鶴年接手家族生意後,創辦了郭氏兄弟有限公司。1957年馬來西亞剛剛獨立,郭鶴年看準了時機,開始涉足糖產行業,和當地部門一起建立了馬來西亞首家製糖工廠。經過幾年的努力,他的糖廠規模佔到了全世界糖產行業的20%,因此得名「亞洲糖王」。
到現在,郭鶴年已經開創了一個龐大的家族產業,除了從事糖生意外,還涉及到了種植、糧油、金融、房地產、酒店等很多領域。郭鶴年有這麼大的一個商業帝國,也讓馬來西亞的本土富豪常年難以超越他。
當然,除了移民因素外,華人能在東南亞把生意做大,也有著一定的「天賦」。相比起福建閩商,東南亞的人在做生意上的競爭力相對較弱,尤其是在數學、會計、統計等領域,東南亞的人都不太擅長。
很多福建人天生就是做生意的料,到達東南亞後,當地市場前景廣闊,競爭也不激烈,所以他們更容易憑藉自己的經商之道在東南亞闖出一片天。久而久之,華人也就成了東南亞國家富豪榜上的「常客」了。
福建的簡稱是「閩」,福建的老人們常常說:「閩」字就是門裡一隻蟲,但是我們福建人,出了門,在外面,那就是一條龍。福建人註定就是要走出門去,走向世界的。
融入海外生活的福建人早已有根基,在所從事的各種行業中,如零售業、金融業、房地產、服務業等領域具有較為明顯的優勢地位,資產實力比較雄厚。這些海外福建人所帶來的閩南文化對對當地影響深遠,當地的很多習俗都來自閩南。對此,你怎麼看呢?
本文由不凡智庫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