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女郎到底能不能演電視劇?
許多年前,張藝謀對拍完《我的父親母親》的章子怡說,永遠不要演電視劇。據說張紀中曾經出價200萬,邀請章子怡演電視劇《笑傲江湖》中的嶽靈珊。張藝謀一把攔下:別說是200萬,2000萬都不能接!
可新一任謀女郎劉浩存近日受訪說:張藝謀曾告訴她,無論電影還是電視,只要劇本ok都可以接。
老謀子改口了?但張藝謀還有一句話,「現在時代變了,要跟上時代」。
時代哪裡變了?從鞏俐的《紅高粱》那個第五代導演橫掃國際大獎的時代,到章子怡從張藝謀電影出發融入的和合拍片時代,再到《一秒鐘》的幾十年歲月裡,中國影視的格局發生了什麼改變?
這個話題要說開去,簡直千頭萬緒。
但在復盤謀女郎的發展時。一個最明顯的發現是——
除了鞏俐之外,所有的謀女郎,都在拍電視劇。而成敗又各異。
就在最近,兩位謀女郎的劇集,一現代一古裝,前後腳開播,倪妮的《歲月如歌》劇沒火,她演的朱鎖鎖火了。
章子怡的《上陽賦》豆瓣6.0,角色也備受爭議。
在她們之前的周冬雨,演《麻雀》被全網嘲,最後還是憑電影《七月與安生》口碑翻身又一路封神,朝著大滿貫影后的方向一路絕塵而去。
那麼問題就來了:這場跨越數十年的謀女郎下凡記到底誰贏誰輸?
謀女郎,到底能不能演電視劇?
謀女郎下凡記:章子怡演少女被嘲,倪妮卻成功了?
《上陽賦》播出後,很多網民說:當年張藝謀叫章子怡不要演電視劇,果然說對了。
但章子怡不該演電視劇嗎?章子怡只是不該在電視劇裡演少女。
劇集的贏面原本是超強的卡司,下凡的影后、劍拔弩張的謀略大戲,但卻一出手就敗在了少女感這件不是演技和製作能解決的事情上。
嚴格說整部劇的選角都存在年齡偏大的問題。
網友總結: 「50歲的于和偉在劇中以一種錯亂的方式生活著,愛著比自己大了20歲的老婆,疼著44歲的兒子,寵著42歲的女兒,幫著57歲的妹妹。」
選角偏大的結果是整個青春部分的戲份都不太行。
不僅是女主,男主周一圍、楊祐寧加起來都70歲了,還安排了跟章子怡戳臉偷少女芳心的戲碼。
少女感缺失+青春戲尷尬,直接把劇集的評分拉低了。
但能說章子怡就不適合演電視劇嗎?我認為不是。
平心而論,《上陽賦》章子怡的顏值和演技都沒有拉垮,開場被嘲演技垮掉,也不是真的垮掉。
是章子怡不適合演少女時代的王儇,那些少女跟皇帝的嬌嗔,在家裡的大大咧咧少女戲,章子怡越是努力擠眉弄眼吐舌頭,塑造少女情懷總是詩,越是違和。
但這不僅是年齡的問題,因為章子怡根本不該演無知少女。
回頭看,章子怡真正的少女時代,十幾年前《臥虎藏龍》裡,是少女的年紀,但是無知少女的眼神嗎?
那麼當章子怡回到自己熟悉的戲軌,不適合電視劇嗎?
十集之後,那個經歷了喪母、家變的沉著狠厲的王儇上線,站在寧朔城牆上的章子怡,還違和嗎?
相反,她越來越多地在很多鏡頭裡搖曳出自己的美麗、韻味和演技。
但這個被短視頻培育出時代的新一代觀眾就是如此,沒有人耐心等你翻盤。
結果就是許多影后下凡之作都「毀」在了少女篇。周迅在《如懿傳》裡的演技不精彩嗎?但許多人印象中還是只有那個少女如懿。
但在另一些觀眾記憶裡,周迅卻憑演技逆襲了,章子怡會如何?現在還不是下結論的時候,往下看。
謀女郎演電視劇到現在還被稱作下凡,但並非所有謀女郎下凡都是敗績。
倪妮和劉詩詩主演的劇版《流金歲月》播出,首播只有不到0.8%收視率,但倪妮從開播就贏得好評。
成敗關鍵,首先是角色適合。
亦舒原著裡的朱鎖鎖的特點是媚,是可欲也可純,人情老練,絕美無雙。
這個角色自帶一股子霸氣,成長環境決定了從一開始就有目標和野心,一世不可能做乖乖女。
倪妮一出場,穿紅色連衣裙跨上摩託,美到讓人移不開眼睛,女生也為她傾倒,觀眾就知道,這角色就是她了。
觀眾往下看就發現《我的前半生》團隊這次的改編竟然保住了亦舒小說的精神內核。劇集播出過半,豆瓣評分還能保持在7.3,比1988鍾楚紅張曼玉的經典版都高出0.1分,是至今為止當之無愧的最高分亦舒改編劇。
正在在靠譜的劇情和人物塑造下,倪妮的表演如魚得水。
劇情雖然和原著有出入,但沒有姐妹互撕、扯頭花、搶男人的情節,多了女主和葉謹言含蓄深刻的對手戲,倪妮的演技刷一下就亮出來了。
於是出人意料地,劇不紅人紅。
謀女郎演電視劇,到底行不行?
所以到底謀女郎能不能演電視劇?從過往謀女郎主演電視劇的成績單來看,結論出人意料:儘管有幾場標誌性的失敗,但總體是勝多敗少。
「謀女郎」一詞,本身代表著大眾對張藝謀導演選擇女演員獨到藝術眼光的肯定。
「謀女郎」 的傳奇,是從鞏俐、章子怡開始的。老謀子第一次選人時,其實靠的是直覺。
1987年,張藝謀為《紅高粱》選角,因為需要一個性感的形象,原本心儀人選是正在讀中戲表演系大二的史可。
陰差陽錯,出來一個鞏俐。
張藝謀團隊的錄音師陶經在採訪裡說,謀女郎代表著他們那一批電影人的審美。
「要天然自然不做作的面孔,還有傳遞情感的力量;要經得起大特寫的拍攝,眼神裡沒有雜質,沒有任何傳統或者她自己認為的表演經驗的痕跡。真實的、自然的、舒展的,就是最美最好的上鏡臉。」
鞏俐和章子怡正是這一標準的最優異體現。
但電影和電視劇是兩套標準,許多所謂的「電影咖」都沒法很好地嵌入到電視劇的體系裡,不是表演風格脫節,就是形象無法兼容。
謀女郎又更加不同。
因為謀女郎的選角,因為張藝謀的電影,一開始都是傳統的敘事性強的現實主義作品。女主必須是要有「故事感」的那一類,
或者簡單點講:角色要有氣場,要一出場就令人過目難忘。
這些謀女郎,放到如今的國產劇到國產劇裡演傻白甜是沒有什麼優勢的,但偏偏少女才是當前的主流人設。
但董潔作為2000年的謀女郎是個例外,在出道作品《幸福時光》中張藝謀本身要的就是一個少女,舞蹈演員出身的她身材苗條、面容明朗,表現完全符合。
到了後來的《金粉世家》中,她初次嘗試民國造型,冷清秋就讓大家記住了她的疏離感,這個角色當然是成功了。
但多數謀女郎下凡,都經歷過一番輾轉。
比如周冬雨在《山楂樹之戀》後,也一度打不開格局,一度在各種奇奇怪怪的爛片裡沉浮。
到了《麻雀》,質疑聲到底高點,觀眾普遍認為 她 「沒有大花旦的氣質」,「像沒長大的高中生」。
但事實證明老謀子的眼光就是毒。
到了《七月與安生》,周冬雨演技封后了。
演電視劇更有代表性的還是倪妮。
倪妮被張藝謀選中演《金陵十三釵》的時候,才21歲。張藝謀選她,一是會說南京話,二是英文還不錯,三是臉和氣質符合。
電影上映時間是2013年,當年,倪妮跟Angelababy、楊冪、劉詩詩一起,被《南都娛樂周刊》評選為「新四小花旦」,直接躋身85花第一陣營。
但接下來就是一陣蹉跎,《匆匆那年》是青春片,跟彭于晏搭檔, 《悟空傳》是奇幻片,也是搭檔彭于晏,幾年下來,男主沒變,倪妮的電影運也沒變,就是起起伏伏,不算撲街,但也沒有贏。
到了《天盛長歌》的時候,仿佛終於向市場低頭,但逼格還在,服化是大家一度特別迷信的張叔平,男主是陳坤,最後這部劇的豆瓣評分夠高,海外大受好評,但本土市場熱度、收視和話題度三失。
一直到《宸汐緣》,徹底下凡演了仙俠劇,剛開場又是一陣群嘲,可是越演兩個電影咖越是散發出表演功力,演到最後口碑逆襲,這一戰,終究成為倪妮徵戰電視圈的轉折點。
然後是朱鎖鎖,一個美且自知的倔強大美人,倪妮駕馭起來並不困難,而且這個角色本身有嚼頭,不安逸的成長經歷決定了人物心理的複雜,改編沒翻車,對演員來說,就有了施展空間,最後表現是十分優異。
更關鍵的是,這個角色才算真正下凡。
這樣的女主角終於離我們生活更近,更像打工人、不帶很多夢幻顏色卻更旺盛的生命力。所以才更能讓觀眾共情。
這個標誌性案例的啟示在於:沒有謀女郎不能演電視劇這回事, 對這些曾經一夜登高的女孩來說,張藝謀是貴人,貴人把你扶上馬,有了跟別的小花不一樣的高起點,但剩下的還是看自己造化。
不是老謀子變了,是時代變了
所以張藝謀當初對章子怡說錯了嗎?
又不是。正是那句話,成全了章子怡。
章子怡出演的第一部張藝謀電影,是1999年的《我的父親母親》,之後在張藝謀執導的古裝大片《英雄》《十面埋伏》中擔當重要角色。
最終憑藉一部《一代宗師》,拿下了12座影后獎盃。 金雞、金像、金馬、華表、百花……各大獎項的影后,章子怡拿了個大滿貫。
但這背後也是章子怡趕上了一個時代。
張藝謀拍《英雄》的時候,大投資,大明星,大場面,最接近於好萊塢電影工業的模式。
一部「中國式大片」直接拯救中國電影市場——《英雄》製作成本3.6億,最終收穫國內票房2.5億,全球票房14億,直接划走當時的國產片票房的1/4。
那個時代電影的影響力還是國劇難以相比的。
張藝謀不建議章子怡演電視劇,章子怡也沒演,然後才有了李安電影《臥虎藏龍》武術高強的提督之女玉嬌龍,她才趕上了那個華語電影合拍片的黃金時代。
其實不止是章子怡,趙薇在《還珠格格》火了之後,也給自己定了個KPI:四年不演電視劇,果然連《還珠格格3》都沒演。
當年的電視劇女主,重點還是在電視劇裡刷臉走量,鞏固人氣,還能賺到快錢;而電影是娛樂行業的限量版,而在那個第五代導演創作的黃金時期,大師出品不是衝獎熱門,就是佔據年度票房冠軍,張藝謀給章子怡的選擇當然正確。
在對的時間抓住對的時機,遇到對的導演和角色,時代造就了章子怡,章子怡也成全了自己。
但時代還是變了。
首先是,從近幾年的劇集來看,無論是上星的劇集、還是網播的劇集,都能夠看到行業整體的製作水準正在不斷提升。這意味著,劇集的製作成本也會相應地不斷增加。
其次是隨著年事漸長,大導們的創作巔峰期已過,產量與年輕時是比不了的,所以和章子怡鞏俐這類謀女郎不同,很多時候都是管選不管捧,人生的路得自己走。
張藝謀2013年的《歸來》選中了20歲的北舞學生張慧雯。演完《歸來》張慧雯基本演的電視劇了,直到《有翡》才算演出動靜。
另一方面是影視行業蓬勃發展,市場化、工業化程度不斷提高,但影視行業被公認頂級的女性演員仍是章子怡、周迅、鞏俐等早一批女演員,在電視劇領域,近幾年爆款劇集捧紅的新女演員不斷出現,卻沒有多少電影女演員單憑電影升咖成功。
原因則是國產電影日益主要集中在各種男性角色的塑造上,其中的女性角色並不佔據主流地位,也不利於飾演相應角色的女性演員跑出來,結果是這幾年的國產花基本是電視劇成就的。
即使是章子怡這樣的頂級電影花,也不得不下凡,因為像《奪冠》邀請鞏俐這種機會在當下的電影行業中並不多見,可供選擇的更多的還是電視劇。
時代早已更換了賽道。這才是根本。
要新一代「謀女郎」們複製過往謀女郎的路線並不現實,哪怕是新一代謀女郎劉浩存,被張藝謀誇作「宇宙都擋不住」的天賦異稟選手,在片中的表現並不能一下子徵服所有觀眾。
個道理,倪妮說過,「起點高其實很虛,懸浮的。」
但當過謀女郎,終究還是有用。
當年演玉墨, 倪妮進入不了狀態,導演卻並沒有因此發火,而是耐心地給她講戲。 一遍又一遍地磨,最後拍了14條才終於過關。 整個劇組都比平時收工晚了兩個小時。 倪妮覺得自己拖累了大家,因為愧疚而止不住地掉眼淚。 而導演卻一直在誇獎她的表演,對她加以鼓勵。
玉墨當然是成功的,倪妮身著一襲華麗的旗袍。 搖曳的身姿, 一顰一笑、舉手投足之間,只需一眼,便能將人深深地吸引。
但重點是謀女郎的烙印還在,倪妮而立之後遇到朱鎖鎖這個角色,算是演員和角色的互相成就,就有足夠的閱歷和感知力去把角色的內心詮釋出來,但那份帶有高級感的女性風情是否令人想起玉墨?
說到底,謀女郎是演員遲早要拋下的稱號。擺脫謀女郎的定位,尋找自己的獨立的藝術人格,才是突破的開始。
接下來的倪妮,還有和黃軒、劉昊然主演的《1921》;和張魯一主演的《柳川》等,都是不錯的班底陣容。
劉浩存和頂流易烊千璽搭檔的《送你一朵小紅花》票房破了10億,未來的《懸崖之上》《最冷的槍》裡,她都有份出演。
去年周冬雨拿下最佳女主角上臺領獎時,劉浩存是作為表演嘉賓。結尾的「星辰大海」 青年演員表演環節,兩人分別站在易烊千璽的左右兩側,同臺獻歌。
謀女郎始終是高起點,但才能不及,一夜成名,是命運的饋贈, 把握不好也可能是捧殺。
那個憑藉謀女郎橫掃影壇的時代終究過去了,新時代裡,演電影還是電視不是關鍵,謀女郎正是高起點出身,角色才是她們真正用以立命的東西。
沒有人,對抗得了時代。但每個謀女郎在時代裡的命運,要自己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