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鄒城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五場開標會正在進行,可開標現場卻冷冷清清,不見投標人,只有寥寥數位評標專家。
「這是我們創新的『不見面開標』模式。」鄒城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副主任李亮笑著說。何為「不見面開標」,簡單地說就是讓投標人足不出家門即可完成招投標所有流程。
實際上,「不見面開標」僅僅是鄒城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流程再造,優化鏈條式服務的一個方面。今年以來,該中心深入貫徹落實「放管服」改革精神,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創新舉措,著力解決難點、堵點和卡點,全面推動公共資源交易邁入數字時代。
鄒城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數字見證室。
「不見面開標」,企業成本大大節省
今年1月初,當鄒城市建築安裝工程總公司的經理朱寧正為辦理招投標材料發愁時,他可能沒想到,僅僅兩天後,一條來自鄒城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的簡訊通知讓他喜出望外。簡訊的內容很多,但總結為一句話就是——以後招投標不用「跑路」了。
可人不用到現場,如何進行招投標呢?鄒城市的辦法是一切從「簡」,全部上網,人在家中坐即可全程參與招投標。
辦法是好,但要看如何實施。鄒城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建設工程交易科科長李廣坡介紹,實際上操作起來也很簡單,投標人只需要登陸鄒城市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就可以在線查看招標公告、下載招標文件、遞交投標文件、查看中標結果、領取中標通知書和籤訂合同,從而實現了招投標低成本、高效便捷和「零跑腿」。
評標區域只進不出,全程由電腦進行管控。
為了保證企業能第一時間了解到相關招投標項目信息,鄒城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繼續沿用了簡訊「叫醒」服務,提前對各個企業進行逐一通知。
同時,為了方便企業參與招投標,鄒城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在鄒城市公共資源交易網開闢不見面開標大廳板塊,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累計製作發布了包含4大類13項的相關招投標模板,供企業免費下載使用。
「和傳統的招標模式相比,『不見面開標』有一個最大的優點,就是每年可為我們企業降低十幾萬元招投標成本。」常年進行投標的經理人張良對於「不見面開標」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不見面開標」步驟嚴謹,操作簡化,整個流程時間比以前大大縮短,更主要的是為企業節省了一大筆開銷。
「不見面開標」打破了傳統開標模式對人員、時間、場地的限制,解決了企業投標成本高、投標企業須提前到達開標現場等問題,實現了「投標不跑路、交易不見面」。
截至目前,鄒城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共完成了168個不見面招標採購項目,採購金額42.79億元,累計為企業節省成本965萬元。下一步,鄒城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還將開發手機APP,讓招投標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
從「人腦見證」到「數字見證」的全省首創
一直以來,對進入交易平臺的公共資源交易項目提供「見證服務」,是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的一項基本職能,也是招投標現場管理的主要工作。但如何才能有效的實現全方位、全過程見證,是擺在各級交易中心面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鄒城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副主任李猛介紹,傳統的見證服務大多實行 「人盯人」、「一人一標」現場見證模式,這種模式存在著諸如人力資源浪費、廉潔自律、不利於專家信息保密等諸多弊端。
泰安市考察組織學習鄒城數字見證新模式。
針對上述問題,鄒城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提出「物理隔離,數字見證」的解決思路,即在評標區外專門開闢數字見證室,同時從監控、網絡、智能化設施等方面為數字見證提供硬體支持,變傳統的現場見證為藉助語音和視頻系統進行的數字見證,從根本上解決風險防控方面存在的多項突出問題。
曾多次參與評標的專家劉力認為,通過信息化的手段,採取物理隔離的方式,保證了專家在評標區內獨立評標,也保證了音頻、視頻資料和見證記錄信息的及時有效保存及反饋,為行業監督提供了便利。「鄒城的這一模式從全省來看應該屬於首創。」劉力說。
據了解,鄒城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數字見證」模式整合匯聚了見證系統、監控系統、門禁系統、OA系統、電子標牌系統、專家抽取系統、代理機構平臺系統等程序,各類數據在同一平臺上展示,實現見證服務由「一人一標」到「一人多標」、「人腦見證」到「數字見證」的轉變。
鄒城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政府採購項目質疑處理流程在中心大廳主要位置對外公示。
「整個評標過程全程留痕,監管部門可通過監控系統實現全程在線監督。有效解決了『熟面孔』等人為因素幹擾,降低了廉政風險,進一步維護了交易公正性,為優化營商環境助力。」李猛說。
採訪當天,通過後臺展示,記者看到「數字見證」系統形象地展現交易平臺的開評標項目、開評標時間及進展情況,評標專家進出評標場所的時間,與各開評標室電子顯示屏同步顯示的同時,還自動完整且獨立保存每個項目開評標全過程的音視頻數據等。
「數字見證」的實行,猶如蝴蝶效應,牽動項目交易全流程進行優化再造。近一年的數據顯示,外地企業在鄒城項目的中標率提升了15個百分點,營商環境發生的巨變引人深思。
鄒城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黨組書記、主任張琛表示,「數字見證」新模式的運行,不僅是一次技術創新,更是重要的管理創新,使見證工作釋放了大量的人力資源,將「工作人員跑腿」變為「信息跑路」,並對保障交易過程公平,實行環節管控,降低廉政風險等方面具有積極作用。
大眾報業·農村大眾記者 張超 通訊員 張長青 顧士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