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自己》由劉詩詩、朱一龍、李澤鋒、彭冠英、闞清子出演,闞清子飾演的張芝芝劇情人設跟《三十而已》裡的顧佳有類似遭遇。
《三十而已》雖然結局有些爛尾,但顧佳人設比女主王漫妮討論度還高,無非是顧佳的婚姻戳中大多數女人的痛點,但比一般婚姻中的女人灑脫,三觀正。
張芝芝跟顧佳一樣都有個甩手老公,出事需要老婆擔著,孩子教育未來培養置之不理。
但芝芝比顧佳慘,首先從經濟條件,顧佳雖然比不上富婆圈,但隨便十幾萬的包包和奢侈品買得起,住豪宅,許幻山開公司,有個可愛的兒子,沒有婆媳矛盾,唯獨是遭遇小三挑釁和最終公司破產,但顧佳的茶廠也火了。
因為顧佳本身的性格和個人能力,是可以自己做好一間公司,她回歸家庭更多是因為愛許幻山,愛家庭愛孩子。
張芝芝不同,在家庭中處於弱勢,學歷和工資都比不上老公劉洋。
第一胎生了女兒,也讓農村婆婆瞧不起,所以才有了婆婆強迫生兒子的悲慘遭遇。
但張芝芝不值得同情,因為張芝芝骨子裡也跟婆婆一樣重男輕女,只是她的想法比較潛在化不明顯。
李思雨勸說芝芝婆婆,不要強迫劉洋和芝芝生兒子,因為現在女人在職場和各個行業也很厲害,不比男人差。
婆婆反駁,這些在職場中厲害的女人家庭一定處理不好。
張芝芝立馬認同,也認為成功女人都沒有結婚,從這點看,張芝芝默認婆婆的想法。
李思雨恰好就是成功女人,是公司的銷售冠軍,工資是張芝芝三倍多,32歲還不甘於嫁給劉一鳴,這無疑讓李思雨下不了臺面。
張芝芝和婆婆的觀念也影響了女兒,女兒一句話扎心,大聲說:我不比兒子差。
不要小看孩子的觀察力和認知能力,她們只是小不是不懂事,小孩子也有自己的交流圈,奶奶喜歡孫子不喜歡孫女感受得到。
這就是教育的缺失,即便張芝芝再努力融進精英圈,給女兒報各種補習班,而長期在這樣的環境下,女兒要麼會產生逆反心理,要麼會產生自卑心理,這是花多少錢都彌補不了的自信和自我認同感。
張芝芝可以為了女兒拼命忍受媽媽圈的冷落,卻不願意直接懟婆婆。
婆婆變本加厲要帶孫女回家,這樣節省的錢可以用來生兒子養兒子。
劇情真的讓人窒息,原因在於,張芝芝推脫不生兒子的原因是因為錢不夠花,不知道是藉口還是真心話。
劉洋一個月1萬五,張芝芝一個月六千,可每個月基本開銷就要1萬九千多,兩個人生活壓力很大。
其實對於孩子來說,良好的家庭環境比任何金錢培養都重要,婆婆在一天,家裡就會不安寧。
同時也理解張芝芝的無奈,自己本身有點「包子」軟弱的性格,老公劉洋又不管不顧,也是個媽寶男,不敢直接反對媽媽。
這樣的家庭組成現實中比比皆是,甚至工資收入還不如劉洋和張芝芝,不過婆婆這條線有點過分「販賣焦慮」。
戳中婆媳關係矛盾點,但細節和人設不像顧佳那麼飽滿,自然也趕不上《三十而已》的收視和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