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去年拿下五座金馬獎的文藝片,又佛系又殘酷

2020-12-13 談資

2018年的現在是個什麼樣的時代?

是太空時代,是可以坐太空船去月球的時代,是人類不斷探索宇宙奧秘的時代

但永遠無法探索到別人內心的宇宙……

今天要說的這部片,在第54屆臺灣電影金馬獎上,以十項提名領跑,並且一舉拿下包括最佳導演最佳劇情長片在內的五項大獎。

不少影評人看後都表示這是一部深具臺灣本土與草根性的重要作品。

它就是記錄片導演黃信堯的首部劇情長片--《大佛普拉斯》。

這部電影的片名之所以叫《大佛普拉斯》,是因為導演黃信堯之前拍過一支短片叫《大佛》,現在片子加長了,乾脆像iPhone一樣加個plus,所以《大佛普拉斯》的名字就這樣來了。

導演還說,「片名有英文聽起來比較有國際觀。」

電影的音樂陣容強大,由林生祥領軍製作電影配樂,音樂與劇情抑揚頓挫無縫接軌,拳拳到肉增加了電影的故事威力,林生祥曾經參與《一路順風》的配樂,加上《一路順風》的導演鍾孟宏也參與到電影製作中來,尋找獨特,超乎預期的拍攝視角是他的強項,《一路順風》的影子也就閃爍其中。

電影講的是兩個窮鬼和一個有錢人的故事,兩個窮鬼一個是肚財,一個是菜埔。

肚財,沒有啤酒肚也沒有財,是個靠撿垃圾,吃過期便當為生的地下18線窮鬼。

菜埔,閩南語中」蘿蔔乾「的意思,有一個體弱多病的老母叫」鹹菜嬸「,綽號取代了名字。

偶爾兼職跑喪隊吹喪樂,正經職業是在有錢人黃啟文的佛像工廠裡幹夜間警衛。

隨著電影字幕而來的是導演黃信堯的一整段「絮叨」, 介紹自己是「始終如一的導演阿堯,在電影的放映過程當中,會三不五時地跳出來講幾句話,宣傳個人理念,順便解釋劇情。」用他那海口腔的臺語瞬間將你帶到那個溽熱鹹濕的臺南夏天。

導演畫外音的加入,打破了「第四牆」,時不時出來跟你嘮嘮磕,用那種「我給你港吼~」的臺灣調調,在觀眾和電影間無形中加了一道屏障,取得了離間的效果。

就像布萊希特(德國戲劇家)最早在他的「史詩劇」中一樣,提詞員會在幕布還沒拉開前就向觀眾告知情節,並且在演員演出時與角色保持距離,這樣做就是為了不讓觀眾陷入戲劇營造的幻覺中,有客觀批判的精神。

在《大佛普拉斯》裡,肚財會轉向鏡頭告訴觀眾「夾娃娃很療愈啊」。

騎粉色電驢的「土豆」會一本正經的指責肚財:我們這是黑白電影,你不說觀眾怎麼會知道我騎的是騷粉色電驢!導演這時候又調皮的跑出來在電驢屁股上抹上一團粉。

平常畏畏縮縮的肚財,只有來到菜埔的警衛室,講話才能囂張,他這一輩子,可能也只有在這二坪半的警衛室裡,才能找到一點點自信。

他們被困在兩平米的門衛室,就算偷看老闆啟文的行車記錄儀,他們也無法想像有錢人的生活--

溫泉泡湯高唱《臺東人》,酒池肉林的景象就這樣活色活香的展現在了我們眼前。

一口一個阿彌陀佛,大人物們也永遠只會拿著漂亮的口號玩弄世界。

同樣生而為人,肚財們的世界只有黑白,彩色的世界男盜女娼,雞鳴狗盜……

有錢人的人生果然都是彩色的。

「卡勒佛」(colorful)的行車記錄儀隔開的不僅是畫面的色彩更是劃分出了不同階層人的世界。

在這個「三分靠作弊,七分靠背景」的社會,像菜埔他們這種真正絕望的人連憤怒都沒有了。

他們的背景有的只是日曆畫報上的鳳梨香蕉芭樂,emmm…還有…蓮霧…

不管好不好奇,貓一定會死。

窺見了老闆啟文謀殺情婦,殘忍爆頭,藏屍大佛肚內的秘密…

行車記錄儀變成了行兇記錄儀,啟文顧不得假髮,內心的那頭野獸也就放出來了。

我們所說的衣冠禽獸大概就是這個樣子了吧。

劇中還有個壓軸人物,中段才把他放出來, 他是個叫釋迦的流浪漢,片中臺詞只有一句--「逛一逛」。

他每天都很忙,忙的事情呢就是到處逛一逛,逛的地方比警察還大,逛得比村長還努力。

我把他理解為大佛的肉身,畢竟名字和睡姿都已經很具說服力了。

就算是大佛的肉身,也只是看著不會去捍衛什麼,畢竟:伸手相幫幫不得,自己已是困苦身。

其實導演自身也是大佛某種意義上的化身,把眼前的一切都看在眼裡,卻又總是用風輕雲淡的,任由其自身自滅的語氣預告電影中人物的命運,又時不時甩出一些讓人覺得很酷的金句。

「對他們來講不論是出太陽還是下雨,都會有困難,但他們沒辦法去想生命的困難,因為光是生活裡面,就有解決不完的困難。」

「社會常常在講要公平正義,但在他們的生活中應該是沒有這四個字,畢竟光是要捧碗飯就沒力氣了,哪還有力氣去講那些有的沒的。」

人最重要的就是平安。

肚財死在一個溝裡,一個不喝酒,就算喝酒也沒錢喝到不省人事的人被警方判定為喝醉酒出車禍。

活著的時候沒活出個人樣,死後倒是有了個人樣。

片子的最後這尊高高在上光芒萬丈的佛像內突然響起了一陣撞擊的聲音,眾生懵B。

緊接著畫面轉黑,撞擊聲繼續迴蕩在耳邊,陷入一片黑色的虛空…

不論那聲響是葉女士(黃啟文情婦)未死而擊也好,是大佛顯靈也罷,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葉女士,被封在大佛腹中,那一聲聲撞擊,不就是我們自己發出的嗎?

相關焦點

  • 大陸影片、人員暫停參加金馬獎,「禍根」去年就已種下?
    有統計顯示,去年金馬獎的23個影片獎項及個人獎項當中,6部大陸電影共獲得16個獎項,佔比約61%;6部臺灣地區電影獲得8座獎項佔比僅34%;1部香港地區電影獲得1座獎項,佔比4%。即便不看數據,從去年「發言風波」後金馬獎執委會主席李安尷尬的笑容上,我們或許也能推知一二。
  • 文藝片普遍叫好不叫座:文藝片的春天在哪裡?
    在商業電影慘澹的春天,大量文藝片扎堆埋在春風裡,幾乎成為電影界一種無奈的常態。每年3月,都有一些在海外「擒熊」、「擒獅」的文藝片上映,但卻不被觀眾看好,導致國外獲大獎、國內底票房的怪現象時有發生。我們不禁要問:文藝片的春天到哪裡去了?
  • 《推拿》長線上映調查:文藝片「散客也做」
    第六代導演婁燁的《推拿》就是一部廣義上的「文藝片」,雖然在柏林拿下銀熊獎又在臺灣金馬包攬六項大獎,卻很難改寫這類影片在中國的商業宿命。《推拿》於2014年11月28日公映,首周票房僅為190萬元,上映三天後排片驟減,照此趨勢甚至難以超越婁燁上部獲準上映的影片《浮城謎事》(總票房567萬)。
  • 64歲張艾嘉導演兼主演的這部文藝片豆瓣8.6分,票房才過千萬
    文藝片很難賣,但文藝片獲得獎項的機率比較大。很多導演處女作都是從文藝片下手,因為這個容易獲得獎,能夠打開知名度。張艾嘉作為臺灣電影界的才女,一生執導過9部電影,都是雲淡風輕的文藝片,她從演員做起,最終跨界成為導演或編劇。
  • 現遭打臉,古天樂三部退出金馬獎
    第56屆金馬獎將於11月23日舉行,10月1日會揭曉入圍名單。不過,今年的金馬獎註定將星光暗淡,甚至成為一個笑柄。早前,刁亦男《南方車站的聚會》、王小帥《地久天長》、張藝謀的《一秒鐘》等幾部今年的重點,都表示不會參加今年的金馬獎。
  • 張艾嘉談金馬獎未來信心滿滿,愛徒李心潔未獲影后佛系對待
    而作為《夕霧花園》主演之一的李心潔這次雖然和金馬獎影后失之交臂,但是還是很「佛系」的調整好了心情。而當問到前金馬獎執委會主席的張艾嘉怎麼看這次的金馬獎時,張艾嘉的回答還是信心滿滿的。說到張艾嘉,這可是和成龍大哥夫人林鳳嬌、林青霞等齊名的大咖明星。
  • 徐崢拿下金馬影帝,但大陸網友卻對金馬獎義憤填膺,全都因為她!
    徐崢拿下金馬影帝,但大陸網友卻對金馬獎義憤填膺,全都因為她!中國臺灣金馬獎,是華語電影三大獎之一。其他兩個頒獎典禮分別是電影金雞獎和香港金像獎。金馬獎兩年一屆,凡是這兩年內符合條件的電影均可報名參選。猶記得2016年的金馬獎,大陸電影《七月與安生》成為最大贏家,因為這部電影的兩位女主角馬思純和周冬雨,成為當年的影后雙蛋黃。而今年依然有眾多大陸電影和電影人入圍各個獎項,所以大陸網友對今年的頒獎典禮可謂期待值滿滿。孫儷和鄧超憑藉電影《影》入圍了最佳男女主角,導演張藝謀也憑藉《影》入圍了最佳導演。
  • 第54屆金馬獎落幕 《大佛普拉斯》拿下5項大獎成最大贏家
    (原標題:第54屆金馬獎落幕 《大佛普拉斯》拿下5項大獎成最大贏家)
  • 金馬獎揭曉:馮小剛連莊 周冬雨馬思純雙影后
    去年憑藉《老炮兒》裡的「六爺」一角跨界拿下金馬影帝的馮小剛,今年憑藉圓形畫幅的《我不是潘金蓮》在老本行上獲得金馬獎最佳導演獎;馬思純和周冬雨因為電影《七月與安生》對「靈魂伴侶」的演繹,雙雙獲封金馬影后;演了一輩子綠葉的老戲骨範偉也憑藉根據老舍作品改編的《不成問題的問題》首次加冕了金馬影帝;最佳電影獎則頒給了大陸青年導演張大磊用黑白影像拍攝的《八月》。
  • 郭曉東:演文藝片才感到自由
    演這部戲,也讓郭曉東對盲人群體有了新的認識。「以前我去做盲人按摩,和他們說話會特別謹慎,怕無意中傷害到他們。但和他們接觸過程中,我甚至覺得他們的心態比我們更陽光,更純粹,帶來很多正能量。」  和盲人對戲要把自己清零  郭曉東上一次和婁燁合作,還是2006年的《頤和園》。時隔6年,婁燁又拿著《推拿》的劇本找到了郭曉東。
  • 房產開發失敗引悲劇,這部17年的「臺灣最佳」曾拿下3大獎!
    前段時間我們剛剛撩過臺灣片《大佛普拉斯》,片中以佛呈現出底層人民的無奈和辛酸;今天我們終於有機會看到去年被譽為最好的臺灣片,它在臺灣金馬獎拿下了最佳劇情片、最佳女主更慘的是,有一個政壇人士連同家裡的管家、司機一家五口同時被槍殺。原本歡聲笑語的幾個合作者,紛紛陷入這場風波,自保、黑吃黑等一系列政商陰謀也隨之拉開序幕。
  • 今年的金馬獎處處都是「死亡之組」啊!
    至於周迅,則是金馬獎的常客了,此前不僅數度入圍而且還在2006年憑藉電影《如果·愛》一舉封后,所以迅哥的實力是真的不容小覷~很巧的是,周迅在2006年拿下最佳女主的那部《如果·愛》是同陳可辛導演合作的,而今年她的入圍作品《你好,之華》又是同陳可辛合作的,只不過這一次陳可辛的身份是電影的監製。
  • 十個關鍵詞帶你看懂金馬獎
    當晚,「影帝」馮小剛缺席頒獎禮,導演管虎代念獲獎感言:說句得了便宜賣乖的話,我應該得最佳新人獎的,因為我還是一個剛出道的新演員,直接得了金馬獎,以後就沒有進步的空間了。我今晚在《老炮兒》演唱會上唱了李宗盛寫給張艾嘉的《愛的代價》,張艾嘉是金馬主席,這也是緣分。我得了兩座金馬,剛好我姓馮,二馬馮,兩匹馬。」
  • 斬獲金馬獎對大陸影片意味著什麼?
    本報訊 第53屆金馬獎頒獎典禮26日晚在臺北舉行。大陸電影人大放異彩,狂攬數個「重量級」獎項——張大磊的《八月》獲最佳劇情片獎,馮小剛憑藉《我不是潘金蓮》獲最佳導演獎,範偉獲最佳男主角獎,馬思純和周冬雨雙雙獲最佳女主角獎。  斬獲金馬獎,對大陸影人來說意味著什麼?  首先自然是藝術的肯定。
  • 【上海電影節】金爵獎揭曉:文藝片《德蘭》成最佳電影 劉燁獲最佳...
    劉傑導演的文藝片《德蘭》成最佳電影,劉燁憑藉在曹保平新片《追兇者也》中的表演獲最佳男演員獎,張揚導演的《皮繩上的魂》則收穫了最佳攝影獎。入圍主競賽單元的這三部國產片,都有收穫,令人驚喜。曹保平導演去年參賽的《烈日灼心》不但獲得了最佳導演獎,最佳男主演的「三黃蛋」也算破了紀錄(註:鄧超、段奕宏、郭濤憑藉該片共同拿到最佳男主角獎)。
  • 金馬獎2018風波是什麼?2018金馬獎事件詳情來龍去脈
    早年的金馬獎並無入圍名單,得獎者也是提前公布,得獎者到場等著領獎就行,一直到1978年才有入圍名單這種形式存在。02金馬獎創立之初,為鼓勵電影工作者而頒發金馬獎座給得獎人,獎座依獎項有大、中、小之分。第一屆金馬獎座出自何人之手已不可考,第二屆金馬獎座則是由臺灣著名雕塑藝術家楊英風先生設計,其意氣風發,向前奔騰之姿象徵了金馬獎引領華語電影奔騰不息之意。當年主辦方為求新氣象,曾分別於第6到10屆、第11屆、第18到23屆時,徵選採用了新的金馬獎座造型。
  • 她是滿洲族正黃旗後裔,家道中落曾街頭討飯,今57歲獲金馬獎影后
    在惠英紅22歲的時候憑電影《長輩》,拿下了人生中第一個最佳女主角。成為了第一個靠武打片拿到影后的女演員。時代一直在改變,人也是,之後香港影視業迎來了文藝片和愛情片的高潮,武打戲不再流行,但是惠英紅的公司又不想讓她去演什麼愛情戲或者文藝片,生怕破壞了她打女的形象,而且導演們也不確定惠英紅到底能不能演好文戲。此後惠英紅慢慢的消失在觀眾的視野裡,無戲可拍。
  • 大佛普拉斯——眾生皆「佛」
    大佛普拉斯——眾生皆「佛」近段時間看了一部非常有意思的電影,很黑,很黃,還充斥著五彩斑斕的黑。這部電影叫——《大佛普拉斯》,我是很鄭重其事的想再重複一遍他的名字,因為很有趣,普拉斯不是佛的名字,而是PLUS。因為這部片子是由導演之前出的電影《大佛》擴展出來的,故此名叫《大佛普拉斯》。這部電影在去年的金馬獎中拿下了十餘項提名,最終拿下最佳導演獎等五項大獎,真的可喜可賀。
  • 2014,萬茜憑藉這部「禁片」拿下金馬獎!
    看了看她的履歷,發現在2014年她拿了個獎,金馬獎最佳女配。又仔細看了看,發現得獎那片兒是個禁片兒!叫「軍中樂園」鈕承澤導的,演員還有陳建斌,阮經天,陳意涵,萬茜。想想鈕承澤總愛往角落裡鑽,拍點社會特殊人群,這部片被禁也就不奇怪了。故事1969年,阮經天飾演的小寶來到金門參軍。他服役的部隊是個特殊部隊,叫做兩棲特訓隊,算是臺灣軍方的一個精銳部隊。
  • 奧斯卡文藝片在國內叫好不叫座,《水形物語》能逆轉宿命嗎?
    反觀《國王的演講》、《藝術家》等文藝片,在內地電影市場很難斬獲高票房。剛剛上映的《水形物語》,能改變奧斯卡奪獎文藝片在國內叫好不叫座的宿命嗎?《水形物語》是一部怎樣的電影?正如去年的《月光男孩》一樣,《水形物語》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獎,也引發了不少爭議。有觀眾認為,這部電影的劇情太過簡單,擔不起「最佳影片」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