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左瑞傑
環縣皮影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慶陽香包繡制進入國務院公布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隴東紅色歌謠被列入「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全市現有民間藝術大師778名,「非遺」傳承人969名;全市有重要價值的革命遺址、遺蹟59處;2018年全市文化產業增加值預計完成15.99億元,增速15%;全年全市接待遊客1088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55億元,兩項指標同比分別增長29.5%和30%……
近年來,慶陽市文體廣電和旅遊局藉助文旅融合、機構改革之大好時機,立足發展,乘勢而上,優化營商環境,助推產業發展,加強服務管理,積極構建「文化熱、旅遊火、百姓富」的產業發展新格局。
謀發展,樹立「新理念」
近年來,我市堅持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把新發展理念貫穿於我國發展全過程。市文體廣電和旅遊局經過縝密分析和調查研究,及時調整工作思路,把優化營銷環境作為助推產業發展的基石,在發展市場主體和建辦龍頭企業上下功夫。在形成「環境就是生產力」「企業就是市場主體」的共識下,在建辦龍頭企業上出政策,施優惠,給支持;把文化創意作為企業發展的靈魂,緊盯文化旅遊銷售市場,把企業創意發揮到極致,把企業產品通過「講故事」「賣文化」推銷出去;把服務作為企業發展的內核動力,給企業鬆綁,為企業解憂,給發展搭臺,為經濟讓路,助推企業在寬鬆、健康、科學的環境下發展。
出政策,做好「放管服」
為了發展慶陽文化旅遊產業,市委市政府緊盯政策統領和發展先行這個關健點,以全力落實「放管服」為主要目標,為企業「鬆綁」,為產品「鑄魂」。
市上先後制定出臺《關於扶持文化產業發展的意見》《慶陽市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十三五」規劃》《慶陽市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方案》等總體規劃文件,全力扶持發展壯大文化產業,並編制完成《慶陽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2017-2030)》《羅川古城旅遊區修建性詳細規劃》等文件,全力推動文化、體育、廣電和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制定出臺《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意見》《關於推進大景區建設加快旅遊業發展的意見》《招商引資項目管理若干規定(試行)》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確提出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降低服務門檻,簡化辦理流程,落實「非禁即入」原則,全力搭建文化旅遊招商引資項目服務「綠色通道」,推行「一號申請,一窗受理,一網通辦,一站服務」的運行模式。培育出慶城春暉文化旅遊有限公司、馬嵬驛慶州古城民俗文化觀光有限公司、寧縣蓮花池芙蓉生態旅遊觀光園等一批資產過億元的文化旅遊服務公司,壯大了民營企業實力。
抓項目,力擎「招引推」
為了進一步搞活市場,提升效益,市文體廣電和旅遊局通過就落實「招、引、推」三個關鍵詞,建立「領導掛帥、部門負責、責任到人」的工作機制,以優勢資源、優惠政策、人文環境、高效服務推動招商、 儲才和建企工作。積極利用參加深圳文博會、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蘭洽會等重要節會等機會,推介、籤約、引領和助推慶陽大劇院、藥王洞養生小鎮、鎮原北石窟驛文化生態旅遊區等一大批規模大、檔次高、影響面廣的企業立足市場,轉型發展。目前,全市共有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3個,省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3個,省級文化產業園3個。在我市規劃投資過億元的重點文化產業3個主要項目中,慶城縣藥王洞養生小鎮及東河片區項目,規劃總投資11.16億元,規劃佔地面積約1272.29畝,目前已基本建成;慶陽北石窟寺文化生態旅遊區鎮原片區項目,估算總投資10.83億元,總面積18.92平方公裡,預計到2020年全面建成。這些「龍頭」文旅企業打出了慶陽文化旅遊發展的城市魅力。
做融合,用活「快精優」
文化做主題,企業闖市場。我市緊盯國際國內市場,「快」字當頭,「精」字為核,「優」字做質,巧下先手棋,打好主動仗。「十三五」期間,慶陽市利用組建成立的慶陽市文化旅遊投資集團公司和6個縣文旅投公司,闖市場,融資金,抓項目,扶產業,積極按照「建好大景點、大景區,發展大文化、大旅遊,推動文化旅遊突圍突破」的思路,用「文化+」融合的新發展理念,推動文化與旅遊、農業、體育、中醫藥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在集中打造慶城藥王洞民俗文化村、鎮原北石窟寺生態文化旅遊區、寧縣「印象義渠·蓮花池」景區和華池、西峰、合水、環縣、正寧等縣(區)加快特色小鎮和美麗鄉村等「四個大景區」中,積極帶動鄉村旅遊,努力推動全域旅遊,加快創建「全國特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創新區」。
截至今年5月,我市共有近50個村參與發展旅遊產業,17個村列入全省鄉村旅遊示範村創建名單。2018年全市鄉村旅遊接待480萬人次,鄉村旅遊收入達12億元。全市共開工實施旅遊項目34個,完成投資18.8億元。
打品牌,提升「知名度」
我市積極發揮「紅色南梁」「岐伯故裡」「周祖聖地」「民俗慶陽」等四大文化品牌和資源優勢,全力提升、宣傳和推介慶陽。
採取新聞、網絡、媒體、電商營銷、文化交流等推介方式,大力宣傳慶陽的地域特色、文化底蘊、歷史人文和鄉愁鄉音,促進慶陽文化旅遊等名片亮點及知名度「走出去」「火起來」。
在赴蒙古國參加「中國甘肅文化旅遊周」系列活動中,我市組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嗩吶藝術、慶陽剪紙、慶陽香包繡制、環縣道情皮影戲(雕刻)、合水麵塑等代表性傳承人現場展示傳統技藝和作品展覽,受到蒙古國民眾的喜愛和歡迎。今年6月10日,我市組織香包刺繡等非遺傳承項目在以色列海法市和特拉維夫市參加甘肅非遺、美食節暨甘肅文旅推介會,香包刺繡傳承人左煥絨創意製作的虎頭福娃香包和刺繡耳環胸針等民俗產品和技藝展示得到以色列等外國人的青睞。
為擴大全市文化影響力,我市還藉助「魅力城市」競賽和評選工作,在中央媒體錄製《軍營大拜年》《鄉村大世界》《鄉約》《味道》《魅力中國城》等多期專題欄目。在阿聯杜拜、白俄羅斯和上海、廣州、蘭州、西安等地設立文化產品對外營銷窗口48個。扶持引導文化企業在阿里巴巴、淘寶網等網站開展網絡營銷,培育網際網路銷售平臺12家,淘寶店23家,電商服務機構400多個,新建香包民俗文化產品生產基地3處,新增大型香包營銷點3個。在首屆絲綢之路(敦煌)文博會上,我市與美國埃德蒙市締結為友好城市,組織參加埃及「歡樂春節」非遺展演,中埃文化組團參加各屆深圳文博會、絲綢之路敦煌文博會及全國各地藝術節、交易會等40多場(次),從根本上為助推慶陽文化旅遊「走出去」插上飛翔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