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文旅發展環境 助推文旅產業繁榮——慶陽市構建「文化熱、旅遊...

2021-01-08 中國甘肅網

通訊員 左瑞傑

環縣皮影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慶陽香包繡制進入國務院公布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隴東紅色歌謠被列入「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全市現有民間藝術大師778名,「非遺」傳承人969名;全市有重要價值的革命遺址、遺蹟59處;2018年全市文化產業增加值預計完成15.99億元,增速15%;全年全市接待遊客1088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55億元,兩項指標同比分別增長29.5%和30%……

近年來,慶陽市文體廣電和旅遊局藉助文旅融合、機構改革之大好時機,立足發展,乘勢而上,優化營商環境,助推產業發展,加強服務管理,積極構建「文化熱、旅遊火、百姓富」的產業發展新格局。

謀發展,樹立「新理念」

近年來,我市堅持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把新發展理念貫穿於我國發展全過程。市文體廣電和旅遊局經過縝密分析和調查研究,及時調整工作思路,把優化營銷環境作為助推產業發展的基石,在發展市場主體和建辦龍頭企業上下功夫。在形成「環境就是生產力」「企業就是市場主體」的共識下,在建辦龍頭企業上出政策,施優惠,給支持;把文化創意作為企業發展的靈魂,緊盯文化旅遊銷售市場,把企業創意發揮到極致,把企業產品通過「講故事」「賣文化」推銷出去;把服務作為企業發展的內核動力,給企業鬆綁,為企業解憂,給發展搭臺,為經濟讓路,助推企業在寬鬆、健康、科學的環境下發展。

出政策,做好「放管服」

為了發展慶陽文化旅遊產業,市委市政府緊盯政策統領和發展先行這個關健點,以全力落實「放管服」為主要目標,為企業「鬆綁」,為產品「鑄魂」。

市上先後制定出臺《關於扶持文化產業發展的意見》《慶陽市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十三五」規劃》《慶陽市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方案》等總體規劃文件,全力扶持發展壯大文化產業,並編制完成《慶陽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2017-2030)》《羅川古城旅遊區修建性詳細規劃》等文件,全力推動文化、體育、廣電和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制定出臺《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意見》《關於推進大景區建設加快旅遊業發展的意見》《招商引資項目管理若干規定(試行)》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確提出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降低服務門檻,簡化辦理流程,落實「非禁即入」原則,全力搭建文化旅遊招商引資項目服務「綠色通道」,推行「一號申請,一窗受理,一網通辦,一站服務」的運行模式。培育出慶城春暉文化旅遊有限公司、馬嵬驛慶州古城民俗文化觀光有限公司、寧縣蓮花池芙蓉生態旅遊觀光園等一批資產過億元的文化旅遊服務公司,壯大了民營企業實力。

抓項目,力擎「招引推」

為了進一步搞活市場,提升效益,市文體廣電和旅遊局通過就落實「招、引、推」三個關鍵詞,建立「領導掛帥、部門負責、責任到人」的工作機制,以優勢資源、優惠政策、人文環境、高效服務推動招商、 儲才和建企工作。積極利用參加深圳文博會、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蘭洽會等重要節會等機會,推介、籤約、引領和助推慶陽大劇院、藥王洞養生小鎮、鎮原北石窟驛文化生態旅遊區等一大批規模大、檔次高、影響面廣的企業立足市場,轉型發展。目前,全市共有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3個,省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3個,省級文化產業園3個。在我市規劃投資過億元的重點文化產業3個主要項目中,慶城縣藥王洞養生小鎮及東河片區項目,規劃總投資11.16億元,規劃佔地面積約1272.29畝,目前已基本建成;慶陽北石窟寺文化生態旅遊區鎮原片區項目,估算總投資10.83億元,總面積18.92平方公裡,預計到2020年全面建成。這些「龍頭」文旅企業打出了慶陽文化旅遊發展的城市魅力。

做融合,用活「快精優」

文化做主題,企業闖市場。我市緊盯國際國內市場,「快」字當頭,「精」字為核,「優」字做質,巧下先手棋,打好主動仗。「十三五」期間,慶陽市利用組建成立的慶陽市文化旅遊投資集團公司和6個縣文旅投公司,闖市場,融資金,抓項目,扶產業,積極按照「建好大景點、大景區,發展大文化、大旅遊,推動文化旅遊突圍突破」的思路,用「文化+」融合的新發展理念,推動文化與旅遊、農業、體育、中醫藥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在集中打造慶城藥王洞民俗文化村、鎮原北石窟寺生態文化旅遊區、寧縣「印象義渠·蓮花池」景區和華池、西峰、合水、環縣、正寧等縣(區)加快特色小鎮和美麗鄉村等「四個大景區」中,積極帶動鄉村旅遊,努力推動全域旅遊,加快創建「全國特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創新區」。

截至今年5月,我市共有近50個村參與發展旅遊產業,17個村列入全省鄉村旅遊示範村創建名單。2018年全市鄉村旅遊接待480萬人次,鄉村旅遊收入達12億元。全市共開工實施旅遊項目34個,完成投資18.8億元。

打品牌,提升「知名度」

我市積極發揮「紅色南梁」「岐伯故裡」「周祖聖地」「民俗慶陽」等四大文化品牌和資源優勢,全力提升、宣傳和推介慶陽。

採取新聞、網絡、媒體、電商營銷、文化交流等推介方式,大力宣傳慶陽的地域特色、文化底蘊、歷史人文和鄉愁鄉音,促進慶陽文化旅遊等名片亮點及知名度「走出去」「火起來」。

在赴蒙古國參加「中國甘肅文化旅遊周」系列活動中,我市組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嗩吶藝術、慶陽剪紙、慶陽香包繡制、環縣道情皮影戲(雕刻)、合水麵塑等代表性傳承人現場展示傳統技藝和作品展覽,受到蒙古國民眾的喜愛和歡迎。今年6月10日,我市組織香包刺繡等非遺傳承項目在以色列海法市和特拉維夫市參加甘肅非遺、美食節暨甘肅文旅推介會,香包刺繡傳承人左煥絨創意製作的虎頭福娃香包和刺繡耳環胸針等民俗產品和技藝展示得到以色列等外國人的青睞。

為擴大全市文化影響力,我市還藉助「魅力城市」競賽和評選工作,在中央媒體錄製《軍營大拜年》《鄉村大世界》《鄉約》《味道》《魅力中國城》等多期專題欄目。在阿聯杜拜、白俄羅斯和上海、廣州、蘭州、西安等地設立文化產品對外營銷窗口48個。扶持引導文化企業在阿里巴巴、淘寶網等網站開展網絡營銷,培育網際網路銷售平臺12家,淘寶店23家,電商服務機構400多個,新建香包民俗文化產品生產基地3處,新增大型香包營銷點3個。在首屆絲綢之路(敦煌)文博會上,我市與美國埃德蒙市締結為友好城市,組織參加埃及「歡樂春節」非遺展演,中埃文化組團參加各屆深圳文博會、絲綢之路敦煌文博會及全國各地藝術節、交易會等40多場(次),從根本上為助推慶陽文化旅遊「走出去」插上飛翔的翅膀。

相關焦點

  • 濟南文旅深挖精品助推產業高質量發展
    據記者了解,近年來,濟南市旅遊產業主要指標連年攀升,立足濟南歷史文化和旅遊景觀資源優化整合,濟南文旅集團深度開發精品文化旅遊項目,助推濟南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2017年來,濟南文旅集團整合運營濟南市優質文旅資源,全面對標對表,對現有景區資源進行優化提升。
  • 建設四大文化旅遊示範區 打造六大文化旅遊帶 山東文旅融合發展...
    《規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旅遊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圍繞「走在前列、全面開創」目標定位,聚焦高質量發展,大力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深化文化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發展布局,強化科技支撐,供需兩端發力,促進文化旅遊消費升級,著力推動產業融合、品質提升、要素集約
  • 項目考察挖掘產業亮點,真知灼見助推文旅發展
    高溫酷暑難擋文旅熱忱。在考察過程中,雲浮市豐富的自然生態、文化遺存、石材產業、南藥產業等資源逐漸鋪展開來,考察團與當地項目方進行熱切交流。7月15日下午,考察團一行前往鬱南縣連灘鎮進行考察,並召開本次考察活動的總結交流座談會。各機構代表暢所欲言,紛紛為雲浮文旅投融資對接發展建言獻策。
  • 全市文旅發展大會引起反響 中心極核聚力謀劃文旅項目
    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局長唐紫薇談到,將以全域旅遊為引領,以創意旅遊為驅動,深化文旅融合和「文化」「旅遊」行動,進一步做強文旅經濟、繁榮文化事業、打造文旅精品、提升服務水平、擴大交流合作,加快建設文化強市旅遊強市,使遂寧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踐行、文化事業繁榮發展、文旅產業量質齊升的文化高地、國際知名特色康養和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
  • 以文促旅 以旅彰文 推動文旅高質量融合發展——市政協十三屆十九...
    一、強化統籌協調,培育文旅融合新生態   一是優化規劃引領機制。以更廣泛、更深層次的文旅融合為目標,成立市主要領導掛帥的文旅融合工作領導小組及相關工作機構。強化全市「一盤棋」發展理念,打破邊界壁壘,高效規劃、統籌、協調全市資源,擴大文旅發展戰略縱深,科學布局發展集聚區和示範區,構建城鄉互動、水陸互聯、政企互通、主客互補的文旅融合大格局。二是優化營商環境。
  • 發展文旅經濟 達州高標準規劃未來五年文旅發展藍圖
    如此高標準、高定位,達州發展文化旅遊產業實力何在?為何要高標準定位文旅產業?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達州市委書記包惠表示,作出這樣的安排,不是憑空設想,而是通過對達州獨特文化和旅遊資源稟賦進行認真研判,結合考慮全市文旅產業現實基礎、市場潛力等因素之後慎重作出的決定。 到2025年,達州文旅產業項目投資總額超過800億元,逐步成為達州的支柱產業;總資產和總收入實現「雙億」的企業達到2戶,上市掛牌企業達到2戶,文旅融合發展示範園區達到2個。
  • 引領文旅創新 融合產業發展—山東魯王府文化產業有限公司
    隨後,科技部、中宣部、文化和旅遊部等6部門,又出臺了《關於促進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導意見》,目的就是促進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文化科技創新能力,轉變文化發展方式,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更好更快發展。如今,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已經成為各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而經濟發展與競爭,將越來越多地依賴於綜合競爭力和科技競爭力。
  • 聚焦「十四五」 圍繞「四力」發展文旅產業
    從「丁真熱」到四川旅遊被「圍觀」,透過丁真這個「窗口」,更多人了解到四川的美麗,滿屏看似是丁真,其實還涉及人文環境、旅遊資源以及脫貧攻堅等。「四川自然資源富集,民俗文化厚重,丁真展現了其中的一部分。接下來我們要練好內功,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同時不斷加強四川文旅資源產品宣傳推廣。」
  • 平涼:豐富文旅業態 推進文旅融合發展
    「十三五」以來,平涼市緊緊圍繞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文化旅遊休閒養生目的地和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市的目標,持續深挖文化資源,延伸旅遊產業鏈條,全力推進旅遊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推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近日,經過創作團隊近兩年的精心策劃、實地調研、潛心創作和細緻打磨,大型文旅舞劇《問道崆峒》在甘肅黃河劇院審演。這部舞劇匯集了知名演藝團隊、藝術團和極具代表性的音舞美效服化道團隊,通過舞蹈演藝+科技動效+人文情懷+感官體驗,給人觸及心靈的文旅感動,同時也填補了平涼大型文旅演藝劇目的空白。
  • 打造溫泉文化 推動文旅產業發展
    「文旅使生活更美好。」王志綱介紹,他很早聽說佛岡,清遠來過很多次,但很遺憾他是第一次來佛岡,來到佛岡是天時地利人和都齊了。我們研究全球做文旅的地方,有一句廣告詞:一小時改變環境。從廣州的中心區珠江新城到佛岡55分鐘,這真的不可思議,一小時改變文旅,佛岡是生活在廣州市的人們對山那邊想像最好的黃金點,隨著交通環境的改善,身處一小時生活圈,從金山銀山到了綠水青山,佛岡乃至清遠將會迎來文旅發展大時代。
  • 川渝攜手助推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
    來自四川樂山、資陽、眉山、都江堰和重慶南川、江津、武隆、大足的川渝八市區政協主席、副主席、委員及政府、文旅單位負責人近100人齊聚大足,舉行「攜手助推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專題協商會議,共商川渝兩地文旅合作發展。  共建激活資源稟賦優勢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 南京旅遊集團鐘山公司籤約玄武區「百億文旅項目」
    為推動玄武區文化旅遊高水平融合、高質量發展,4月24日下午,玄武區委、區政府聯合駐區文旅體單位舉行南京玄武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聯盟成立暨促進新消費「四個一百」文旅項目發布會。市政府副市長胡萬進,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南京博物院院長龔良,市政府副秘書長吳秀亮,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金衛東,玄武區委書記閔一峰等相關領導出席會議。以鐘山風景區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鐘山公司」)為代表的文旅體單位在發布會現場進行了「百億文旅項目」籤約,奏響區域文旅融合發展的前進號角。
  • 學習借鑑他山之石拓寬思路促發展 ——我市文化旅遊產業考察團赴豫...
    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統戰部部長馬琦致辭推介重點文旅招商項目,並與世界研學旅遊組織中國區首席代表田志奇先生籤訂開發研學產品、推進研學旅遊戰略框架合作協議;市文旅局與成都來也旅遊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籤訂全域旅遊發展戰略合作協議;崆峒山大景區管委會、平涼文化旅遊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甘肅城鄉投文旅產業有限公司分別與當地旅行社籤訂遊客導入協議。
  • 提升旅遊產業發展「高素質」 廈漳文旅產業綻放「十裡春華」
    強強聯合 推進當地旅遊業發展  福建長泰十裡藍山景區是長泰首個4A級旅遊景區,在旅遊產業發展風生水起的當下,福建十裡藍山旅遊度假有限公司「牽手」春華集團,可謂強強聯合。未來,福建十裡藍山旅遊度假有限公司與春華集團將在文化旅遊產業方面展開深入合作,互利共贏,為當地旅遊業的發展帶來更多人氣和商機。
  • 賦能盛京文旅大時代 瀋陽恆大文化旅遊打造美好生活樣板
    隨著新的城市戰略理念提出以及業主對高品質生活的更高要求,「文旅整合」越來越成為一個城市優化發展方向,好的文旅項目甚至可以成為一個區域甚至是一個城市的名片,更是邁向人居生活、宜居生活的重要標誌和保障;伴隨新一代的城市發展浪潮,更多企業選擇改進傳統產業結構,力爭成為文旅產業的領軍者。恆大旅遊集團緊跟這一趨勢,積極成為城市的賦能先鋒。
  • 唐山市持續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12月10日,從唐山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以來,唐山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緊扣全年工作目標,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產業發展,持續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圓滿完成了「十三五」規劃各項目標任務,京津冀重要旅遊休閒目的地和國內外知名文化旅遊城市建設再上新臺階。
  • 文旅融合 賦能高質量發展
    8天長假全省文旅行業文明祥和,智慧平臺功不可沒,其安全監管系統可查看分布在全省345家景區、文化場館、網吧、不可移動文物點的1029個監控攝像頭,並作出風險預判,一分鐘內就可以將調度指令傳達到現場。  上雲增智、數字賦能正在構建「一機遊江蘇、一圖覽文旅、一鍵管行業」的江蘇智慧文旅品牌。
  • 美麗大邑:融聚文旅發展新動能 全力爭創天府旅遊名縣
    數據顯示,2019年,大邑縣實現旅遊總收入83.14億元,接待國內遊客2013.45萬人次,旅遊經濟的拉動效益日趨明顯。成績來自努力,前行更有信心。近年來,大邑縣以「文旅大邑」為導向,深刻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深入推進旅遊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文旅深度融合,初步構建起豐富立體的全域旅遊發展格局。
  • 南京師範大學教授龍毅:智慧文旅助推目的地建設
    本次峰會以「智慧文旅助力消費擴容提質」為主題,聚合了來自全國文化和旅遊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行業協會領導和頭部企業高管等,通過充分展示和深度研討文化和旅遊領域智慧化、數位化發展的消費場景創新的新舉措、新模式和新成就,提升蘇心遊品牌影響力,推動智慧文旅融合創新,促進文旅消費擴容提質,助力江蘇文旅高水平融合、高質量發展。
  • 泰山區打造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新高地
    近年來,泰山區突出全域旅遊發展和群眾文化繁榮的主線,以項目建設為重點、以科技創新為驅動,深入挖掘文化旅遊資源、創新文化旅遊業態、實施品牌戰略,大力提升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著力完善產業經濟體系,文化和旅遊產業實現了高質量融合發展。泰山腳下、汶水之濱、碧霞湖畔,泰山區文化旅遊正散發出獨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