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專家吐槽"狼圖騰" 真實草原上狼沒那麼神聖

2020-12-12 人民網傳媒

原標題:真實草原上,狼沒那麼神聖

  電影《狼圖騰》中表現的人狼情感,在現實中很可能並不存在。

  根據姜戎小說《狼圖騰》改編的同名電影,自大年初一上映以來票房累計破5億元。該片取得不俗的票房佳績,還成了人們有口皆碑的現象級電影,本該是件好事;可是最近有幾位作家、學者站出來,批評這部影片及其原著小說。這些批評者一致指出,作品中所說的「狼圖騰」,其實純屬子虛烏有。

  蒙古族史上沒有明確圖騰

  小說《狼圖騰》於2004年問世後,曾掀起一陣「狼文化」的熱潮。電影取材自部分小說內容,片名沿用了《狼圖騰》。北京作協的作家郭雪波是蒙古人,他近日發表微博稱,「狼從來不是蒙古人的圖騰,蒙古所有文史中從未記載過狼為圖騰。」中國社科院民族文化研究室主任色音也是蒙古族人,一直從事蒙古歷史文化研究,他也表示,把狼當作蒙古人的圖騰,缺少歷史依據。

  郭雪波長期從事生態文學創作,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寫過狼的題材,後來還寫過長篇小說《大漠狼孩》,並曾把該作品轉贈給姜戎。之後,姜戎才拋出了這本《狼圖騰》。「《狼圖騰》裡有關狼的形象、核心人物和情節,都來自我的小說。我沒跟他計較這些,我計較的是他把狼當作蒙古人的圖騰。」

  姜戎引用的依據主要是「蒼狼白鹿」的傳說,即《蒙古秘史》開篇一段描述:「孛日帖·赤那與妻豁埃亦·瑪闌勒,渡滕吉思而來」。孛日帖·赤那的意思為紫色狼,豁埃亦·瑪闌勒的意思為花色牝鹿即母鹿。郭雪波認為,這其實是一對夫妻人名,正如趙子龍不是龍,潘金蓮不是花一樣。可姜戎把這直接當做真的「蒼狼」與「母鹿」,稱蒙古人祖先就是狼和鹿。

  色音則指出,「圖騰」是西方舶來的概念,圖騰崇拜的核心是認為某種動物、植物或無生物和自己的氏族有血緣關係,將其尊奉為本氏族的標誌、象徵和保護神。但《狼圖騰》顯然缺少這類證據,蒙古人對狼沒有那麼深的感情,更談不上視狼為圖騰。色音表示,整個蒙古族歷史上沒有明確的圖騰,早期信仰薩滿教,15世紀之後普及藏傳佛教,兩者都沒有崇拜狼的儀式。

  「以狼為師」完全是臆想

  小說《狼圖騰》中的許多歷史細節,也遭到了作家和學者的質疑。

  郭雪波指出,成吉思汗的戰旗是九足神鷹,從無狼旗之說。蒙古族作者喇西道爾吉也撰文寫道,電影《狼圖騰》開始約十分鐘,一句臺詞生澀地衝進他的耳朵。片中阿爸畢力格引領陳陣窺視狼群時的那句講解大概是這樣說的:「成吉思汗能夠成功西徵,就是學會了狼的戰術。」對此他擔保,他的長輩們絕對不會說出這樣的話。

  在郭雪波看來,姜戎只是一個漢族知青,當年在草原待過三年而已,並不那麼了解蒙古歷史文化。「草原上的獵人靠消滅狼來提高戰術,怎麼會以狼為師?成吉思汗的軍事思想是向萬物生靈學習,不可能靠學狼來徵服世界。」他認為姜戎完全是在臆想。色音也表示,「以狼為師」沒有具體歷史證據,最多可能是古代北方遊牧民族受到狼群的啟發,圍攻作戰時會有所模仿,但絕不是以狼為師。

  郭雪波從小就見過狼,他說草原牧民對狼恨之入骨,到現在還是如此。「牧民見狼就殺,狼吃羊甚至還吃孩子,誰還敢把狼當作親人。」他覺得小說和電影都在極力美化狼。同為當年插隊知青的作家老鬼也稱,牧民對狼沒好感,因為狼不但吃羊,還進行屠戮。狼進羊群可不是咬死一隻,它總要在羊群裡玩兒撲殺羊過癮,非一口氣咬死咬傷數十隻羊不停止。狼的這一點習性跟獅子不同,獅子吃飽了就不會再去撲殺獵物。

  片面誇大狼的生態作用

  與小說原著相比,電影《狼圖騰》更加突出環保主題。影片中提到,由於狼被大量消滅,導致黃鼠、兔子瘋狂繁衍,草原生態平衡遭到破壞。但郭雪波卻不同意這一點,他認為狼吃老鼠,還吃動物死屍,有一定的生態平衡作用,但不是決定性的,不能把狼抬到神聖的位置。如狐狸、鷹也吃老鼠、動物死屍,也起到類似作用。

  他提出草原大面積沙化的原因有多種,歷史原因是北洋軍閥時期大量開墾草原,新中國成立後也大面積在草原上農耕開墾,造成草原生態惡化。最近幾十年來,大量開礦抽油致使地下水下降,地表乾旱不長草,以及地球升溫,北方草原日趨乾旱無雨等都是造成沙化的原因。而小說和電影無限擴大了狼的生態平衡作用。

  電影裡還表現了一群馬被狼圍困在冰湖中間,最後活活凍死的情節。在郭雪波看來,這完全不符合生活常識,因為草原上的狼群害怕馬群,最怕馬的蹄子踢踩。片中有關蒙古人去世後野葬的習俗,其實過去也只有部分遊牧地區才有,現在更是見不到這種習俗。

  除了環保主題,影片還表達了狼追求自由的精神。「作為一種動物,狼本性殘忍、血腥、冷酷、自私,狼群之間相互攻擊,狼王絕對統治,沒有任何自由思想而言。」郭雪波說,狼群之間死掐血鬥,根本不是《狼圖騰》所宣揚的那般有團隊精神。他覺得小說鼓吹的「狼性文化」沒有任何可取之處,電影所說的追求自由也只是臆想。

相關焦點

  • 真實草原上,狼沒那麼神聖
    中國社科院民族文化研究室主任色音也是蒙古族人,一直從事蒙古歷史文化研究,他也表示,把狼當作蒙古人的圖騰,缺少歷史依據。郭雪波長期從事生態文學創作,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寫過狼的題材,後來還寫過長篇小說《大漠狼孩》,並曾把該作品轉贈給姜戎。之後,姜戎才拋出了這本《狼圖騰》。「《狼圖騰》裡有關狼的形象、核心人物和情節,都來自我的小說。我沒跟他計較這些,我計較的是他把狼當作蒙古人的圖騰。」
  • 專家:蒙古族史上無明確圖騰 "以狼為師"是臆想
    原標題:專家:蒙古族史上無明確圖騰 "以狼為師"是臆想   本報記者 周南焱   根據姜戎小說《狼圖騰》改編的同名電影,自大年初一上映以來票房累計破5億元。該片取得不俗的票房佳績,還成了人們有口皆碑的現象級電影,本該是件好事;可是最近有幾位作家、學者站出來,批評這部影片及其原著小說。
  • 蒙古族作家稱《狼圖騰》篡改蒙古民族文化 狼是否是蒙古族圖騰爭論...
    此前,騰訊新聞調侃稱「小說認為『狼是動物中唯一不可馴服的、十分神秘的動物』,但如果狼真的不可馴服,那狗從何而來;最具諷刺的是,為了拍攝這部電影,製片方耗費不小費用訓練狼……」如今,關於狼能否被馴服的討論還未結束,蒙古族作家郭雪波的一則聲明又引發了關於狼是否是蒙古族圖騰的討論。
  • 《狼圖騰》熱映 姜戎堅持「狼就是蒙古族圖騰」
    其中以蒙古族作家郭雪波挑起關於「狼是否為蒙古族圖騰」的質疑最為惹眼。面對諸多爭議,許多人都希望《狼圖騰》作者姜戎發聲表態。昨日,姜戎終於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稱自己面對這些質疑「非常憤怒」,並對此詳細列出了多條證據,堅持「狼就是蒙古族的圖騰」。
  • 狼圖騰,草原的圖騰,人性的圖騰!狼的讚歌,也是狼的輓歌
    《狼圖騰》就是這樣一本書。該書隨手翻來,滿頁皆是過目難忘的文學細節。其"質地"的獨特、真實、密集、生動、準確,令人慨嘆。文字的描寫就像是畫卷般映入眼帘,千年的原始草原風貌、暴風雪白災黑災、四季草場的變遷、蒙古族牧民的生活習性、狼群的殘忍與溫情,小狼的純真與智慧;草原馬、牧羊狗、羊群、犛牛、旱獺、野兔、草原鼠、天鵝、老鷹各自的生活形態與相互關係……形成了各自獨立又緊密相關的無數個精彩故事,勾勒出一幅幅真實的草原生活圖景,逼真而藝術地再現了原始遊牧草原的殘酷與美麗。
  • 《狼圖騰》:對於狼的重新認識,草原的圖騰!
    幾年前看過一部電影,名叫《狼圖騰》。它是由姜戎的小說《狼圖騰》改編而成。講述了上世紀六十年代,兩位知青來到蒙古族人生活的大草原,並養了一隻小狼的故事。狼吃羊的故事不計其數。但是,自從有了人類(尤其是漢族人),便幾乎沒有了——也不是人類管理地球更和平了——而是因為人也要吃羊,所以先把狼都「吃」光了。真可謂「悲慘世界」!其實狼與狗一樣,本是人類的朋友、鄰居,可人們卻無端地給狼扣上了「帽子」,成了「替罪狼」,並將狼趕盡殺絕┉┉狼是兇,人是惡,再兇也不過惡。《狼圖騰》為狼功加一等——保護生態平衡。
  • 電影《狼圖騰》再引爭論:蒙古族是否以狼為圖騰?
    中新社北京2月26日電(記者 高凱)羊年春節檔電影《狼圖騰》收穫了口碑與票房。然而,隨著電影的熱映,當年原著小說的一些爭議內容也再度被提及。  這個春節假期,在電影院線上演的一片「混戰」之中,並不「應景」的現實主義題材作品《狼圖騰》取得了票房第三的佳績。  而電影之外,蒙古族作家郭雪波的一則聲明也令這部中法合拍片引發了諸多爭論。
  • 蒙古族作家質疑《狼圖騰》:狼從不是蒙古人圖騰
    》正在熱映之際,蒙古族作家郭雪波的一則微博聲明再度引發了關於狼是否是蒙古族圖騰的討論。蒙古族真的信仰狼圖騰嗎?實際上,這種爭論在小說出版後已經在業界發酵許久。郭雪波在聲明中也點出,有關「狼圖騰」之爭涉及商業利益,已經不是單純的學術討論。  郭雪波:要傳承真正優秀的民族文化  郭雪波發表在新浪微博的聲明稱,「狼從來不是蒙古人圖騰,蒙古族所有文史中從未記載過狼為圖騰!這是一漢族知青在草原只待三年,生生嫁禍蒙古人的偽文化!
  • 姜戎堅持「狼就是蒙古族圖騰」
    蒙古族作家郭雪波挑起關於「狼是否為蒙古族圖騰」的質疑最為惹眼。面對諸多爭議,許多人都希望《狼圖騰》作者姜戎發聲表態。昨日,姜戎終於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稱自己面對這些質疑「非常憤怒」,並對此詳細列出了多條證據,堅持「狼就是蒙古族的圖騰」。>  電影《狼圖騰》還在熱映中,爭議聲卻再起。其中以蒙古族作家郭雪波挑起關於「狼是否為蒙古族圖騰」的質疑最為惹眼。面對諸多爭議,許多人都希望《狼圖騰》作者姜戎發聲表態。
  • 蒙古作家:姜戎《狼圖騰》中狼的形象來自我的小說
    影片《狼圖騰》恢弘的場景,嚴謹的製作讓人不得不承認這是一部有誠意的高水平作品,但從內容上說,電影《狼圖騰》更像一部環保電影,影片更多講述的是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強調的是草原上的每一個生靈都在騰格里(長生天)的安排下,有序地生老病死,每一個生靈都有活著的理由,每一個生靈的死亡都有其死亡的意義。
  • 《狼圖騰》作者姜戎終發聲回應爭議 親自考證狼就是蒙古族圖騰
    2015年3月5日  電影《狼圖騰》還在熱映中,爭議聲卻再起。其中以蒙古族作家郭雪波挑起關於「狼是否為蒙古族圖騰」的質疑最為惹眼。面對諸多爭議,許多人都希望《狼圖騰》作者姜戎發聲表態。昨日,姜戎終於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稱自己面對這些質疑「非常憤怒」,並對此詳細列出了多條證據,堅持「狼就是蒙古族的圖騰」。
  • 蒙古族作家炮轟《狼圖騰》是「反人類法西斯思想」
    電影《狼圖騰》改編自姜戎同名暢銷小說,以狼為敘述主體,講述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文革背景中一位知青在內蒙古草原插隊時,與草原狼、遊牧民族相依相存的故事。  原著小說《狼圖騰》2004年出版,10年內再版150多次,被譯成39種語言發行到110個國家,被看做出版界的奇蹟。
  • 《狼圖騰》引文化爭議 作家稱狼從不是蒙古人圖騰
    日前蒙古作家郭雪波就站出來批評這部影片,說「宣揚狼精神是反人類法西斯思想」、「狼也從來不是蒙古人圖騰,這是『偽文化』」。那麼究竟這部電影是如何在眾多春節大片的夾擊下異軍突起?期間的文化爭議又是怎麼回事?  觀眾1:狼還是看上去很真實,不像其他電影裡感覺假的。
  • 小說《狼圖騰》遭爭議 被指虛構蒙古族信仰崇拜
    但與此同時,關於狼是否為蒙古族圖騰、作品對於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的價值判斷和歷史觀,以及所表達的狼性哲學不斷掀起爭議。  應該說,這些爭議其實從原著小說面市時就沒停過,對於大多數觀眾而言,《狼圖騰》畢竟只是文學作品,既不是歷史,也不是紀錄片,可以允許虛構存在,包括蒙古民族精神與狼性。
  • 狼圖騰,陳陣看到的天葬,原來是這樣
    ▲《狼圖騰》攝影圖片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天葬」?都說西藏有這樣的儀式,沒想到原來蒙古族也有這樣的儀式。現在,讓我們一同來探尋蒙古族的天葬吧!蒙古族的天葬,原來如此在這片蒙古草原上,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裡的人會選擇用天葬的方式把親人送到騰格里的身邊。騰格里是蒙語「天」的意思。
  • 《狼圖騰》作者姜戎:天鵝是比狼更早走入我內心的圖騰
    從52歲正式動筆寫作《狼圖騰》,到今天的《天鵝圖騰》,「表明我完成了再現草原遊牧文化中最有代表性、最有精神價值的兩個圖騰的重任,讓人們更全面地了解了蒙古大草原、蒙古族人民、蒙古狼、蒙古天鵝的自由剛勇和愛與美的風貌與性格。我相信更多的人會愛上他(它)們的,並從中吸取和補充精神營養。我只寫了兩部書,但我花費的時間和心血,要比別人寫十幾本書所花費的還要多。」
  • 姜戎堅持"狼就是蒙古族圖騰":曾親赴蒙古國考察
    其中以蒙古族作家郭雪波挑起關於「狼是否為蒙古族圖騰」的質疑最為惹眼。面對諸多爭議,許多人都希望《狼圖騰》作者姜戎發聲表態。昨日,姜戎終於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稱自己面對這些質疑「非常憤怒」,並對此詳細列出了多條證據,堅持「狼就是蒙古族的圖騰」。
  • 姜戎:《狼圖騰》和我等到了裁決
    讀書報:《狼圖騰》在中國出版發行以來,得到了廣大蒙古族牧民和城市蒙古族青年的熱情歡迎,但也遭到了部分蒙古族學者的反對,他們斷言《狼圖騰》是造假文化,是偽圖騰,蒙古民族根本就不崇拜狼圖騰,為什麼同是蒙古族人,竟會出現這樣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呢?
  • 民族電影《狼圖騰》影評,對自然應該心存敬畏
    歷時7年籌備,打造真實「狼的世界」。這部電影的導演——被譽為最會拍攝動物題材的阿諾,在《狼圖騰》這部電影錦上添花,他的團隊光訓練狼就訓練了三代,小狼崽剛出生就讓狼適應攝像機和燈光器材,他的團隊做到了把錢都使在刀刃上。
  • 姜戎:天鵝是比狼更早走入我內心的圖騰
    「草原的愛與美,是每年早春北歸故鄉的天鵝帶來的。」姜戎新著的長篇小說《天鵝圖騰》以此開篇。從52歲正式動筆寫作《狼圖騰》,到今天的《天鵝圖騰》,「表明我完成了再現草原遊牧文化中最有代表性、最有精神價值的兩個圖騰的重任,讓人們更全面地了解了內蒙古大草原、蒙古族人民、狼、天鵝的自由剛勇和愛與美的風貌與性格。我相信更多的人會愛上他們的,並從中吸取和補充精神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