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學生:在內地學習使我作為中國人越來越驕傲

2020-12-17 中國新聞網

  【現場】

  把包好的皮和餡放到這個裡面,然後進行按壓。

  一按就出來了。好漂亮!

  【解說】「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9月12日,來自香港、澳門和臺灣的40餘名在京高校讀書的青年學生,與內地的青聯委員相聚在北京昌平,共慶中秋佳節。

  【解說】這些港澳臺學生就讀於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等高校。當天,他們參觀了北新科學城,觀看了文藝演出,參與了遊戲,還體驗了漆畫、製作月餅。雖然遠離家鄉,但他們也感受到了節日的快樂。

  【同期】中國傳媒大學臺灣學生 簡宗禹

  做月餅(感覺)特別新鮮!請看我剛做好的月餅,做得多好!

  【同期】北京中醫藥大學香港學生 饒小曼

  畫畫是由大家一起做成的,而且有不同顏色共同繪成一幅畫,大家一起完成更有團圓的感覺。

  【解說】活動現場,兩位積極參與體驗的同學吸引了記者的注意,她們是就讀於北京語言大學的香港學生劉詩朗和曹嘉欣。劉詩朗學習的是英語專業,這是她在內地度過的第三個中秋節。她告訴記者,內地生活非常溫暖,她在內地交到了許多朋友。

  【同期】北京語言大學香港學生 劉詩朗

  這四年因為跟宿舍的人相處還挺好的。大一的時候說普通話,根本說不出口,很多詞都不知道怎麼發音。我宿舍有來自河北的,有新疆的,來自中國四方的都有,慢慢練就練成這樣了。

  【解說】劉詩朗說,在入讀北京語言大學之前,她從來沒有來過內地。而這幾年在內地的生活給她帶來最深刻的感受便是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

  【同期】北京語言大學香港學生 劉詩朗

  到這邊擁有了一種完全不一樣的集體感,跟大家相處,知道了國家的國情,知道了現在國家的發展,就越來越自豪,越來越驕傲,對於自己的身份。

  【解說】而學習西班牙語與英語雙語專業的曹嘉欣則表示,非常感恩祖國對港澳青年的支持。

  【同期】北京語言大學香港學生 曹嘉欣

  香港澳門現在有了大灣區,在深圳、珠海、廣州,很多地方都有,我覺得給了我們港澳青年特別多機會,給我們很多就業機會,無論是學業上還是工作上都會在政策(上)支持我們,特別感恩。

  【現場】齊唱《中國人》

  【解說】活動最後,港澳臺學生與青聯委員們攜起手來,共同高唱《中國人》,嘹亮的歌聲隨風越傳越遠。

  溫孟馨 北京報導

責任編輯:【周兆軍】

相關焦點

  • 如何保護內地學生利益?香港教育局局長回應
    據上觀新聞12月28日報導,上觀專訪了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局長楊潤雄,他在專訪中表示,香港人也是中國人,將嚴懲「問題教師」。香港中小學的普通話教育,目前是怎樣的情況?楊潤雄:這個問題非常敏感。在香港好像不太能提這件事,一說大家意見都非常大,每次我說到這件事,都會有人罵我。這個問題其實是「香港人怎麼看自己」的問題。我覺得一個香港人同時也是一個中國人,就像你們既是上海人也是中國人,這是完全沒有衝突的。
  • 越來越多香港警察自費到內地學習普通話
    新華網香港6月10日電 香港警察近年自費到內地學習普通話的越來越多,且層次提高,從基礎班升至提高班。  據香港媒體報導,暨南大學與香港警方合作的一個普通話培訓班,舉辦8年來培訓香港警察近2000人,最近一期學員有68人,為歷次最多。
  • 香江走筆:互通有無取長補短內地學生"留學"香港
    中新社香港二月十三日電 題:內地學生「留學」香港      中新社記者 陶社蘭  三十七歲的宋先生在北京有一份令人羨慕的職業,他聽說香港大學教學水平很高,於是辭了職,慕名前來攻讀碩士學位。每門課程用英語授課,這對於內地某名牌大學英文系畢業的他,自然不算難事。而且,十多年的從業經驗,也讓他學習起來有的放矢。
  • 香港高校本科招生工作已結束,港中大招生官:歡迎內地學生
    新京報:內地生在香港讀書的優勢和劣勢分別在於什麼地方?王淑英:我必須承認,內地的學生是在學習上最下功夫的,無論是哪個專業,成績排名最靠前的基本都是內地學生,甚至遠高於香港本地學生和國際生。但我也會經常「批評」他們:相比之下,內地過來的學生在社會融入相對弱一些。
  • 香港亂局中 他們越來越想到內地讀書
    原標題:亂局中,他們越來越想到內地讀書。港媒稱,自香港暴亂以來,深圳很多中小學尤其是與港生接軌的學校都陸續接到港生家長詢問,徵求轉到深圳讀書的可能性。對於深圳市羅湖港人子弟學校校長陳海源來說,這個學期特別忙碌,不斷有香港學生家長輾轉來學校,希望孩子能從香港插班到深圳就讀。類似情況並不罕見。香港文匯網4日稱,自香港暴亂以來,深圳很多中小學尤其是與港生接軌的學校都陸續接到港生家長詢問,徵求轉到深圳讀書的可能性。
  • 從語言學習到軍事體驗 香港學生暑假感知家國
    琳琅滿目的電視劇、與父母友人的外出旅行、五花八門的補習班等,構成內地學生過暑假的關鍵詞。對於不少香港學生來說,暑假則是走進內地尋根追夢、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增強國家認同感的好時機。  學語言:認識中華文化  「小王和小黃,一塊畫鳳凰。小王畫黃鳳凰,小黃畫紅鳳凰。
  • 歐陽娜娜:我是中國人,為自己是中國人而驕傲,卻遭到臺灣人譴責
    歐陽娜娜:我是中國人,為自己是中國人而驕傲,網友:偶像好樣的!近段時間以來,網絡上關於歐陽娜娜的消息是滿天飛。發生這一切的源頭就是北京電視臺在公布四小花旦照片的時候,將關於歐陽娜娜的部分全部刪掉,當時吃瓜群眾們還是一頭霧水。
  • 香港回歸12周年:96%香港人認同"我是中國人"
    回顧短暫的12年歷史進程,香港社會在「變與不變」中迅速發展,其中一項明顯的變化,是港人對自己的國民身份認同與日俱增。  國民教育中心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香港中小學生廣泛認同自己的身份,其中多達96%認同「我是中國人」,首次超越「我是香港人」的認同百分比,是香港回歸以來的最高點。
  • 香港學生為何鍾情內地高校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今年既是李克強副總理2011年訪港時推出的「36條政策」之一——內地部分高校免試招收香港學生試行辦法實施之年,也是香港回歸祖國15周年。最近,據教育部港澳臺事務辦公室透露:15年來,共有205所內地高校可接收香港學生,內地高校招收港生累計達62312名。其中,僅2011年在內地高校和科研院所就讀的港生就達l1155人,而在香港高校就讀的內地學生約為16000人。
  • 香港青年感受偉大時代 融入國家發展
    央廣網北京10月13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央視記者報導:香港回歸祖國以來,越來越多的香港青年到內地求學、發展,他們感受偉大時代,積極融入到國家發展大局中。2019-10-13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近百名新近從香港來到北京求學的大學新生和全國青聯委員、高校學生一同圍繞「我的國慶印象」主題,舉行分享活動。其中部分香港青年參加了國慶「一國兩制」方陣遊行,倍感榮耀與自豪。
  • 權威答疑:香港戶籍學生內地求學及香港戶口國內高考加分政策
    香港籍學生如何在內地求學,港寶如何在內地上小學,初中,高中,高考是否有優惠政策,這些事關考生利益的切身大事,官方並沒有明確的規定,我們根據北京博飛華僑港澳臺學校提供的信息及官方政策,整理出以下問答,僅供參考:問:香港生孩子報考有什麼條件要求麼?高中應屆?
  • 招收港人成為深圳公務員 將讓港人更了解內地丨香港一線
    讓在內地學習、生活、工作的香港人,把大灣區的信息帶回香港,讓香港年輕人自己選擇,看看大灣區適不適合他發展。「如果越來越多的香港土生土長的年輕人願意先到內地讀書,然後就業、創業、生活,慢慢地他們就會更了解大灣區的實際的情況。」何建宗在專訪中也提到了「港漂」的內地人,他說,到香港讀書的內地人留港工作,是近年來香港專才來源的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
  • 作為馬來西亞人,我這樣看香港
    原標題:黃振威:作為馬來西亞人,我這樣看香港你真的不得不佩服英國人「會玩」。只要了解一點馬來亞歷史的人就知道,殖民時期的英國官員們從來都只說自己是顧問。他們是英國公務員,但他們手裡握著最終的決定權。更糟糕的是,各個馬來王朝的蘇丹們——當時馬來半島名義上的統治者——都在英國人的「誘導」下認為自己仍然掌管著國家。
  • 「身為中國人無比驕傲」——訪來京參加國慶活動的香港「光頭劉Sir」
    新華社北京10月1日電(記者劉歡、石龍洪、齊菲)「今天盛大的閱兵儀式和群眾遊行充分展現了祖國的強大,身為中國人我感到無比驕傲。」人稱「光頭劉Sir」的香港警務處機動部隊警署警長劉澤基剛從天安門廣場回到酒店,接受記者採訪時仍難掩興奮之情。
  • 香港作家陳冠中:最純正的中文不在內地
    三位作家學者探討「誰是純粹的中國人」———  「我們生活的世界正在發生變化,我們的科技、發展模式正在把很多人的家鄉永遠剝奪,最終失去自己腳下的那塊可以站立的土地。我從洛杉磯到紐約,到柏林到處見到這樣的人,所以我也就越來越不孤獨。」
  • 香港的大學和內地的大學有什麼不同?教育方面得知學習!
    NO.1 學術要求上內地的本科大學大學相對而言更加的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在對學生的動手實操能力比較的鬆弛。還有就是的國內大學對學生的要求基本上都是屬於嚴進寬出的模式,之前經歷高考的血與淚,競爭相當的殘酷,之後進入大學後對學生的要求就比較的低,基本上都能很輕鬆的完成大學要求。很多學生只是將大學作為進入工作的過渡期,對知識的重視不夠。
  • 港媒:香港人寄望依靠「新福利」赴內地發展
    參考消息網1月17日報導 港媒稱,2017年12月首次赴京述職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宣布了多項來自內地的惠港政策,其中一項好處是將為港人赴內地學習工作提供便利。據她透露,有關部門已同意允許更多香港兒童就讀公立學校,讓更多從內地大學畢業的香港學生找到工作,並給在內地工作的香港人提供購房機會。「惠港政策」將加速融合進程據認為,這些政策旨在讓香港與中國內地加快融合。
  • 聽港生講述內地求學故事:香港青少年應多到內地感受社會文化
    9月2日,全國高校正式開學,內地高校迎來1.6萬餘名香港新老學生入學、返校。在近日香港緊張的局勢下,不少來內地讀書的香港學生內心都有一些壓力。《環球時報》記者聯繫了幾名在內地上學的香港大學生,聽他們講述如何融入內地校園生活,如何深入了解內地並丟掉曾經的偏見。
  • 香港嶺南大學招收內地學生招生簡章
    根據國家教育部議定,2007年香港大專院校於內地招收高中畢業生,申請戶籍須屬以下25個省市:  四川、湖北、山東、浙江、江蘇、廣東、福建、北京、上海、重慶、天津、遼寧、湖南、廣西、陝西、河南、海南、江西、雲南、貴州、河北、山西、黑龍江、吉林及安徽。
  • 參與香港警隊實習的內地港生:我希望服務香港社會
    中新社香港12月8日電 題:參與香港警隊實習的內地港生:我希望服務香港社會中新社記者 張曉曦「加入警隊也是實現自己的使命感,或者說是服務香港社會的一個很好的機會。」為吸引具備國際視野、有卓越才幹、就讀於內地或海外大專院校的香港學生或畢業生投考香港警隊督察職位,香港警務處於2018年起推行「警隊學長計劃」,希望藉此吸納不同背景的人才,服務香港社會。參與香港警務處「警隊學長計劃」的劉同學在香港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