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美媽很帥
細心的寶媽會發現,寶寶到了一定月齡就特別愛用手抓東西吃,不管是細長的米粉還是條狀的蘋果,還是鬆軟的飯糰,逮住機會就用手抓。然而,不少家長怕寶寶弄髒衣服,看見寶寶用手抓取食物,不是直接輕打小手就是告訴寶寶這樣吃東西不禮貌。曾經我也是這樣的家長,但是自從知道寶寶的這個「怪毛病」可以刺激撩撥各個腦區,增進大腦的發育,我就放開寶寶的天性,經常做一些方便用手抓取的食物給寶寶吃。
手抓輔食對大腦發育的意義
人體大腦連接著我們身體的每一個部位,在「彭菲爾德地圖」中可以看出,當我們活動嘴巴跟手時,能刺激到的腦區是非常大的。寶寶用手抓取食物時會出現這一系列動作,用手觸摸→用手指捏→放到嘴巴裡→咀嚼(激活口腔肌肉)→用嘴巴品嘗食物的味道感受食物的質地,這一系列動作可以刺激大面積的腦區,可以幫助神經元的建立,讓腦細胞、肌肉與感覺器官之間形成合理而豐富的連接,完善寶寶的腦功能。
另外,寶寶用手抓取食物時,可以充分刺激五官感受器。比如寶寶可以通過眼睛識別食物的顏色與形狀,通過觸摸來感受食物的溫度、硬度與質地,通過鼻子與味蕾感受各式食物的不同味道,咀嚼過程中能感受到不同食物發出的不同的美妙聲音,這些都可以給寶寶帶來廣泛的刺激。
在吃這種手抓輔食過程中,寶寶不但需要眼睛、手及嘴巴互相配合,因為這些輔食是軟的,拿捏力度太大,容易壓碎、散開,所以寶寶還要學會控制力度,這些都可以深度刺激大腦的各個區域。家長如果每天都弄些手抓輔食給娃拿著吃,他的手指會越來越靈活,腦子也會越來越靈光,當寶寶能精準地把控拿捏的力度,那他拿起湯匙、叉子、筷子吃飯就得心應手了,獨立吃飯的時間也會比沒機會自己抓取食物吃的寶寶要早。寶寶學會自己吃飯,能精準地把食物送到嘴裡,掉到地上飯菜越來越少,帶娃自然就更輕鬆了。
9-12個月的寶寶已經可以吃塊狀食物了,對食物的興趣更加濃厚,愛在食物上戳來戳去,這裡抹一下,那裡抹一下,獨立進食的技能已經大大提高,家長應當多做一些條狀輔食給寶寶拿著吃,豐富寶寶的味蕾之餘,還能完善寶寶的腦功能。寶寶愛用手抓取食物的時間跨度還是蠻長的,從9個月齡一直持續到2歲,有些寶寶可能會持續到3歲,雖然部分寶寶在1歲或1歲半就能使用湯匙,但是要熟練掌握至少要到2歲左右。
用手抓輔食太髒怎麼辦?
部分家長之所以不願意給寶寶用手抓取食物,是擔心寶寶弄髒衣服,弄髒飯桌與地板。其實很好辦,讓寶寶坐在高腳椅上,圍上圍兜,用一些舊報紙鋪在地板上,把你做好的輔食放在輔食盤裡,讓寶寶自個兒拿著吃,吃完了稍微收拾一下就好了。
手抓輔食做法
寶寶9個月後手指比較靈活了,也能吃塊狀食物了,烹調時做成便於寶寶抓取的形狀。比如青瓜、胡蘿蔔、麵條可以切成粗條狀,煮熟了給寶寶拿著吃;蘋果、梨子等水果也能切成粗條狀當零食給寶寶磨磨牙;也可以自制蝦條、薯條、一口大小的溶豆或小餅乾。家長可以根據寶寶的喜歡,多做一些花樣輔食,豐富寶寶的味蕾、刺激視覺發展之餘還能鍛鍊手腦協調,提高寶寶的咀嚼力。
美媽寄語
寶寶的發育每個時期都有它獨有的特點,如果寶寶想用手自己抓取食物,家長別圖一時輕鬆,怕髒亂差而壓抑寶寶天性,這樣會讓寶寶喪失自己吃飯的樂趣,無法培養獨立吃飯的意識,同時也喪失鍛鍊精細動作、開發大腦的大好良機。有句話說得好,「出來混始終是要還的」,寶寶吃飯的時候你什麼都給他做,到時你只能追著餵了!想寶寶早點獨立吃飯,9個月之後多做手抓輔食給寶寶吃吧。
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