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17名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的大學生,不遠千裡來到南京市殯葬處,成為該市首批引進的「殯葬工」。這些20出頭的湖南學生目前大多被派往火化、遺體化妝等殯儀一線崗位工作,他們在這一行幹得怎麼樣?新的崗位給他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變化?他們的就業選擇能給畢業大學生什麼啟示?
長沙伢子火化間裡練耐高溫
郭容是個地道的長沙伢子,一到南京殯葬處就被分配到最「恐怖」的火化車間。「最怕就是過夏天,即便休息時有條件待在空調房裡,也不敢去,一冷一熱特別容易生病。」 郭容說,平板燃油爐的爐溫至少在1000℃以上,每天十幾臺大爐子連軸燒,室溫至少也在五六十攝氏度。「屍體焚燒後,還要經過撿拾雜物、整理、包裝等一系列程序。時間長了,也練就了抗高溫的身體素質。」
郭容說,上班第一天,就見到十多具等候火化的遺體,聚精會神地忙碌打消了他原有的恐懼。當然,遇到特殊情況,火化也是很複雜的。比如溺水身亡、糖尿病人等,死者的身體往往嚴重水腫,火化時屍體內的浮水常常會從體內流出,導致火爐裡的火熄滅,散發出的氣味更是讓人作嘔。這時候,就需要火化工拿著幾十斤重的長鐵鏟不停地處理。
她看見死者面帶「微笑」
在17名湖南大學生裡,小雨是少數女生中的一位,她除了要做好屍體的美容工作,還客串殯儀服務和管理2000多個骨灰盒。
小雨說,早上9點是最忙碌的時候,一般要服務兩具遺體,多的時候,甚至六七具。夭折的嬰兒、不幸遭橫禍的新娘、難產而去的母親……她都會根據不同的情況化一些突破常規的妝。
最初的實踐,小雨也沒少吃苦。她回憶說,第一次觸摸冰冷的屍體,向死者口腔塞入棉花時,一股惡臭撲鼻而來,她的胃頓時翻江倒海,差點嘔吐出來。整容化妝最難處理的是意外身亡者。有一次,殯儀館接來了一位墜樓身亡者,面部骨骼粉碎,臉像一塊平板。小雨對著死者的照片,用力按、擠、揉,先大致整出面部的輪廓,然後再塞填充物縫合皮膚,最後上彩妝。時值夏日,由於整化間禁止使用空調和電扇,她足足用了3個小時,死者才基本重現原貌。
「看見他們走時不那麼悲傷了,甚至面帶微笑,我也挺高興。」小雨說。
17人只有少數幾個找到了對象
歧視致殯儀館招人難
因為這樣一份工作,衡陽伢子田奇至今還沒有談戀愛。17名大學生裡,只有少數幾個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都是單位內部解決。他們說,原來的一些好友,也因為他們的「特殊職業」,有意無意地躲著他們。
「社會對殯葬管理職工的歧視,直接後果是殯葬行業的人才短缺。這也是南京殯葬處入湘『搶學生』的主要原因。」長沙一家殯儀館負責人表示,該館8月1日起招聘一批殯葬工,一個月過去了,只有幾個人報名,很多求職者對殯儀館的工作心存顧慮。
記者發現長沙市所有殯儀館的從業人員總數不超過千人,每年至少為4萬餘名逝者服務。目前殯儀館內的一線員工工資大致為:化妝師每月2500元-3000元,火化工2000元-2500元,工作量越大工資越高。 記者 劉璋景 實習生 王素平 通訊員 蔣濤
(責任編輯:new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