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賣盲盒一年收入16億 泡泡瑪特的潮玩生意到底能火多久?

2020-12-11 新浪財經

來源:商界

編者按:潮玩是一種亞文化。

80後、90後的記憶裡都有一袋小浣熊乾脆麵和一堆水滸卡。

換卡集卡摸卡是當時的社交風潮,不少小夥伴整箱整箱買乾脆麵,「氪金」開卡。

如今一元一袋的小浣熊變成了59元一個的盲盒。Z世代們拆盲盒抽Molly的樣子,像極了當年大家在學校裡開乾脆麵集水滸卡。

這一股風潮也把背後的潮玩公司泡泡瑪特推上了資本市場,12月11日,泡泡瑪特即將上市。以潮玩為主的泡泡瑪特,主要通過盲盒這種形式來出售,營收三年翻了十倍,從2017年的1.58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16.8億元。2020年上半年超八成收入靠盲盒產品貢獻,銷量為1351.4萬個。

潮玩和盲盒都是舶來品。

所謂「潮玩」,是潮流玩具的簡寫,英文名是Art Toy,「Art」要比中文的「潮」更為精確一些。這個物種上世紀90年代興起於日本和香港,是藝術家設計的人物玩偶,具備較強的藝術品特性,被小眾群體用作展示與收藏。最早的玩家以男性為主,潮玩的屬性更偏「潮」,而不偏「玩」。

盲盒是潮玩的一個細分品類。所謂「盲盒」,消費者在購買之前是「盲」的,並不確定購買的是哪一款商品,隨機抽取,有可能會抽到普通款,有可能抽到隱藏款。對於消費者來說,這會帶來小確幸式的驚喜感。抽中之後還可以發個朋友圈,主動成為產品的「自來水」。

雖然財務數據顯示這是一家極為賺錢的公司,毛利率能到65%,不過潮玩的收集需求是真需求還是偽需求,泡泡瑪特會像當年的水滸卡一樣最終成為泡沫瑪特?

1

潮玩IP「超級買手」的隱憂

盲盒不僅僅是一種售賣形式。對潮玩來說,盲盒更像是一種槓桿,是一種銷量放大器。

2016年泡泡瑪特用「盲盒」這種形式改造了潮玩。根據盲盒售賣特點,原先高於10CM、售價可以上千的手辦被泡泡瑪特做成尺寸更小的玩偶,售價更為平民,相當於傳統潮玩的「消費降級版」,同時具備了「彩票」的特點。

以泡泡瑪特現有的盲盒為例,一整箱裡有12個整盒,一整盒裡有12個不同款的潮玩手辦,一整箱中只有一個款非常稀缺,被稱為隱藏款,其他款被稱為普通款。抽到盲盒隱藏款的概率是1/144(即 0.69%)。

從數據來看,越是「盲」,銷量越好。以泡泡瑪特主要售賣渠道天貓旗艦店為例,Molly美食派對系列的公仔月銷量僅有4907件,但一款「泡泡瑪特天貓抽盒機適用59元盲盒手辦」的產品月銷超過10萬+。

盲盒的售賣形式並非由泡泡瑪特發明,但這種類「彩票」式的銷售模式是中國潮流玩具市場急速擴大重要原因。

同時,文化產品的崛起往往也與經濟同步,藉助「盲盒」破圈,潮玩從小眾群體的投資品、收藏品變成了大眾群體的玩具。

潮玩的核是潮,無論盲盒把潮玩下沉到什麼程度,設計感好的IP才是潮玩運營的一切基礎。

截至2020年6月1日,泡泡瑪特共運營85個IP,其中包括12個自有IP、22個獨家IP、51個非獨家IP。自有IP包括收購和自研兩種形式,但目前銷量最好兩個自有IP(Molly和Dimoo)都是收購而來的。

雖然泡泡瑪特也在僱傭全職設計師來推出自研IP,不過目前這些作品的銷售還差強人意。招股書顯示已經創作9個自有IP,其中表現最好的Bobo&Coco,2020年一季度收入是3290萬元,佔營業收入4.8%。剩下8個IP佔比不到0.5%。

目前來看泡泡瑪特並不是潮玩IP的創作者,而是「買手」。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曾在公開講演中提到,泡泡瑪特是這些IP的「經紀人」。

比如2020年的爆款Dimoo,是藝術家鄧飛燕在2017年創作的,泡泡瑪特在2019年將其買斷,當年即推出了Dimoo系列盲盒產品,在2020年上半年為泡泡瑪特貢獻了14.4%的收入,甚至超過了當紅炸子雞Molly。Molly和Dimmo都是收購IP,是買斷制,為2020年上半年收入貢獻了超過三分之一的收入。

泡泡瑪特的獨家IP並非買斷,只是拿到獨家授權,這種授權方式有合作期限。Pucky等25個獨家IP貢獻了39.9%的收入,其中Pucky一個IP就貢獻了22.8%,這也是目前泡泡瑪特在招股書中披露的風險要素。

一是幾款大IP貢獻了絕大多數收入,而這些IP的生命力可能無法維持。

二是獨家授權協議可能無法維持,根據招股書顯示這些IP的授權期限通常為1-4年(獨家普遍在4年,部分會有6年),並不會自動續期,需要繼續拿到授權。

而通常來說,如果銷量很好的話,那麼顯然第二個合同期的授權價格會高出不少。Pucky是2018年推出的,那麼至多到2022年這個授權就可能到期。

由於潮玩具有非常強的藝術品屬性,頂級的潮玩IP大多數是由頂級的藝術家/設計師貢獻的。而頂級藝術家/設計師通常都是自由創作,並不是被僱傭的狀態。根據公司官網,目前公司合作的原創型藝術家達到26位。

更多的IP要靠藝術家挖掘。這也是泡泡瑪特在2016年推出葩趣APP的原因,這個APP有點像潮玩圈的小紅書,可以分享自己買到的潮玩,也可以直接買泡泡瑪特的產品,同時也是藝術家/設計師發布自己作品的一個平臺。

豹變翻閱了葩趣APP裡10個藝術家/設計師的主頁後,發現這裡面的設計師並非都是原創設計師,還有潮玩產業鏈的其他工種,以一個粉絲僅僅有255個「藝術家」為例,他並不進行原創設計,只是對潮玩進行塗裝。

 2

真需求還是偽需求?

潮玩崛起,是經濟發展和媒介變遷的結果。

在電視工業和電影工業主導資訊媒介的時代,國民IP非常容易誕生,漫威英雄誕生50年還經久不衰。無論是席捲全球的迪士尼童話人物、漫威各種超級英雄、哈利波特,還是白娘子、黑貓警長等國產IP,IP往往是建立在內容之上的。我們看了一部電影,通過人物的故事對IP建立起了情感連接,從而願意為之付費。

但潮玩是一種並不需要內容的IP,形象即IP。

這種IP的誕生與Z世代的成長環境有關。Z世代們出生就活在網際網路裡,海量冗雜、碎片化的信息構成了大家的生活圖景。王寧在公開演講中曾經提到:因為碎片化,所以沒有時間去沉澱新的IP,內容再好,用戶也沒有時間看。

一位盲盒消費者楊柳對豹變表示,自己買盲盒有一部分原因是沒有文化門檻,「如果要買路飛的手辦,我可能還需要看一部海賊王才能和別的手辦收集者交流,但是我買Molly就沒有這種顧慮,我買個玩偶僅僅是因為我覺得可愛,我和同好是在同一起跑線的。」

一位不願意具名的消費品私募基金投資經理告訴豹變:「潮玩不是玩具,更像是擺件。他們會對噘嘴的Molly產生情感連結,是因為獨生子女很容易對著一個玩偶進行腦補,不需要任何背景故事。可愛就夠了。」

「可愛」確實是泡泡瑪特的粉絲對其最多的評價。我們翻看了淘寶銷量TOP1盲盒的買家評論,在全部23萬評價中,「可愛」出現在評論裡的頻次最高,高達1263次。排名第二的關鍵詞是造型多變,達到701次。

從「可愛」的評價可以粗略勾勒出盲盒類潮玩的消費者畫像。根據華金證券的研究報告,潮流玩具助力消費者的性別分布:女性用戶佔比約75%,18-34歲用戶佔比約78%。

雖然潮玩IP本身沒有內容基礎和文化基礎,但不妨礙收藏潮玩成為一種文化。對於玩家來說這是一種有效的社交貨幣,二手交易、線下展會、線上社區交流可以加強身份認同感,互相促進成為「韭菜」。

不過在大多數電視媒介時代走過來的人認為,潮玩的這種需求像是一種誕生在荒漠中的罌粟花。

不願意具名的一位研究潮玩的投資經理就是這種觀點的信奉者,她表示與年輕人同樣喜歡的JK、漢服不同,這些喜好本身是有文化土壤的,只要日劇、古裝劇不停播,那麼就能持續不斷鼓動年輕人入坑。

而對於沒有文化公約數的潮玩盲盒來說,要培育這種土壤,就需要不斷曝光,在線下店曝光、在社交圈曝光,所以泡泡瑪特在線下密集鋪設了店鋪和機器人店。這些店鋪不但提供了購買渠道,同時也是一種持續的曝光。

櫥窗就是廣告,多讓年輕人看到,就能夠佔領他們的心智。截至2020年6月30日,泡泡瑪特擁有136間零售店和1001間機器人商店。

這種密集的曝光是有代價的。據招股書,泡泡瑪特錄得虧損零售店數目佔零售店平均數的百分比由2019年上半年的5.4%增至2020年上半年的11.2%;錄得虧損的機器人商店數目佔機器人商店平均數的百分比由2018年的4.6%增至2019年的13.3%。這其中部分數據受到疫情影響,不過部分銷售終端確實僅僅充當了櫥窗的角色。

泡泡瑪特的這些門店多數在一二線城市的高檔商場。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共有76家門店,佔比超過55.8%。僅僅在北京就開了37家門店,佔比為27%。

這也為投資者帶來了一個疑問,光靠著一二線城市的年輕人能撐起多大的市場?

3

新玩家不斷入場

泡泡瑪特2020年上半年的毛利率是65.2%,其中自有品牌產品毛利率高達71.1%。如此高的毛利下,必有競爭對手出現。

國內做潮玩的公司此起彼伏地冒出,先後出現了十二棟文化、尋找獨角獸等潮玩公司。

連剛剛上市的名創優品都下場做了潮玩,名創優品旗下的TOPTOY定位為亞洲潮玩集合店,聚焦10-40歲男女消費群體,產品覆蓋盲盒、藝術潮玩、手辦等,商品價格為39元至上萬元不等。

用盲盒做潮玩的商業模式,看起來可複製性強。而名創優品、酷玩潮樂、雜物社是零售屬性更大的公司,對於這些零售店來說,從自己擅長的線下布局和高周轉入手,一定程度上爭奪了潮玩盲盒的潛在用戶。

數據上也可以看到,雖然研究機構都認為中國潮流玩具市場很大,Forrest & Sullivan預期規模將於2024年達到763億元,而泡泡瑪特作為中國潮流玩具零售市場第一的參與者,招股書中顯示其所佔市場份額也僅僅只有8.5%。

消費者沒有確定的忠誠度,導致行業內玩家相當分散。

由於潮玩具備強文化屬性,從IP周期來看,藝術家提供二維草圖到產品推廣累計需要耗時8個月,不僅耗時耗金還不保證一定成功,具有一定的隨機性。這對已經打造出成功IP的頭部玩家泡泡瑪特來說,既是一種優勢,也是不斷的考驗。

後入局的玩家也開始在這方面下功夫。名創優品最早在店裡推出的盲盒產品是以低價為優勢,現在推出TOPTOY顯然也是意識到低價不是潮玩的破局點,顏值和設計感才是潮玩的內核。先走集合店,再突圍成為IP運營商。

IP運營需要更長的耐心。泡泡瑪特在2017年推出的北京潮流玩具展(BTS)和上海潮流玩具展(STS),後者已經成為亞洲規模最大的潮玩展,聚集了國內多數潮玩從業者和玩家。

此外泡泡瑪特還期望通過葩趣打造一個興趣社區。但豹變翻看了這個社區,發現玩家確實在上面發布各種潮玩,但評論和點讚數寥寥無幾。即使被官方精選的點讚數也不會過百,評論數多停留在1-2條。多數設計師在自己的簡介上留下了自己的公眾號和客服號,這更像是一個潮流玩家的垂直網店,大家可能更願意把交易放在微信裡完成。

潮玩是一種亞文化。亞文化的誕生,源自於年輕人對主流文化的叛逆。當潮玩盲盒化之時,就走向主流,不夠潮了,而泡泡瑪特也必須接受主流市場的競爭考驗。

(為方便理解,本文中的手辦、玩偶、公仔均為同義詞,即人形玩偶。)

相關焦點

  • 「盲盒」千億巨頭泡泡瑪特上市!賣盲盒一年賺4.5億,85後創始人火了
    導讀:「不吃飯可以,不買盲盒不行。」95後的愛好又催生了新的故事與風口,盲盒在95後00後年輕人中流行開來。12月11日,靠賣盲盒起家的泡泡瑪特正式登陸港交所,成功掛牌上市。依據公開信息,泡泡瑪特發行價為38.5港元/股,上市首日開盤漲幅100.26%,市值一度超1100億港元。
  • 「盲盒」千億巨頭泡泡瑪特上市!賣盲盒一年賺4.5億,85後...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導讀:「不吃飯可以,不買盲盒不行。」95後的愛好又催生了新的故事與風口,盲盒在95後00後年輕人中流行開來。12月11日,靠賣盲盒起家的泡泡瑪特正式登陸港交所,成功掛牌上市。85後創業賣盲盒,1年淨利潤4.5億王寧值得一提的是,泡泡瑪特還是一家夫妻店。出生於1987年的創始人王寧及妻子楊濤持有泡泡瑪特近49.8%的股權,上市後這對夫婦身價將接近500億港元。華興資本、紅杉資本亦成為贏家。
  • 「盲盒」千億巨頭泡泡瑪特上市!賣盲盒一年賺4.5億 85後...
    縱觀潮流玩具的發展歷史和泡泡瑪特自身的成長可以發現,這家公司的核心能力並非是創造了molly等一眾潮玩IP,而是做到了能讓潮玩這種文化成為一種大眾娛樂的消費品。  85後創業賣盲盒,1年淨利潤4.5億
  • 泡泡瑪特的泡泡能吹多久?盲盒經濟能收割90後多久?
    大孩子們上癮一樣被猜娃娃遊戲搞得欲罷不能,泡泡瑪特賺得盆滿缽滿。所以,泡泡瑪特是怎麼讓90後掏空錢包的?泡泡瑪特借娃娃擺賭場的資本遊戲能走多久呢?59的盲盒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但讓娃友們頻繁上當的是,太想知道盲盒裡到底是隱藏款還是雷款的好奇心。賭對了拿回家擺著落灰,賭錯了可以轉手閒魚高價賣,既能滿足社交需求,又能賺點小錢。泡泡瑪特也明白90後對什麼上頭,也知道娃友們醉翁之意不在娃,而是盲盒裡會抽出啥的不確定感。所以泡泡瑪特的收割遊戲才能率先開始。
  • 「盲盒」泡泡瑪特,從上癮到上市
    每股發售價格介於31.50-38.50港元,集資額42.75億至52.24億元。 這一動作意味著,自今年6月向港交所提交招股說明書以來,泡泡瑪特終於進入赴港上市倒計時。這也意味著,盲盒第一股的誕生。 2010年成立的泡泡瑪特,如何從一家毫無特色的文創小百貨逆襲成潮玩頭部企業,讓無數年輕人掏空口袋,心甘情願抽盲盒?
  • 泡泡瑪特一年賺4.5億,盲盒成了「印鈔機」?
    擁有Molly等多個IP,引入「盲盒」玩法,轉型翻身的泡泡瑪特,於今年6月向香港聯交所遞交招股書,只是,這一次,它能重新獲得資本市場的青睞嗎?   據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19年,泡泡瑪特分別實現營收1.58億元、5.14億元、16.83億元,2018年、2019年的營收同比分別增長225.4%、227.2%。同時,2017年至2019年公司淨利潤分別為156.9萬元、9952.1萬元、4.5億元,三年時間利潤暴漲289倍。
  • 千億泡泡瑪特背後:盲盒「印鈔」,Z世代「傾家蕩產」
    2019年,泡泡瑪特的自主開發產品收入合計為13.84億元,而Molly和Pucky兩個一線IP超過了7.71億元,其他所有自研產品加起來都還不及二者。雖然獨家IP在泡泡瑪特自主開發產品中所得收益佔比從2017-2019年逐年提升,但收入貢獻尚未過半,且今年泡泡瑪特還曾捲入涉嫌抄襲醜聞。泡泡瑪特的盲盒有普通款和隱藏款兩種。
  • 盲盒往事:什麼造就了泡泡瑪特
    作為盲盒頭部公司,泡泡瑪特2017年的收入是1.6億元,2019年就躍升至16.6億元——兩年,十倍。「驚喜,或是失落,都在開盒的一瞬間「,盲盒玩法帶來的可能性,使得消費者買得停不下來,直到買到自己喜歡的那個。
  • 泡泡瑪特盲盒不盲,這個泡泡還能吹多久?
    盲盒不「盲」,泡泡瑪特是否還能撐起千億市值的企業形象?盲盒「出圈」:小角色的逆襲之路一個盲盒能賣59元已經被大部分人稱之為智商稅了,殊不知在潮玩圈,盲盒處於鄙視鏈的下層。潮玩主要分四大類:盲盒、BJD娃娃,IP衍生品、收藏級手辦。買個稍微好點的BJD娃娃上千,給其化妝換衣服從幾百到上萬不等,IP衍生品和收藏級手辦雖然沒有養娃娃貴,但也是幾百起步的。
  • 33歲創始人身價超400億!成年人的玩具到底有多賺錢?
    也是,泡泡瑪特的吸金能力不容小覷,仿佛面對精神類的消費,所有人都會變得無比慷慨。潮玩品牌爆火的背後,做成年人的玩具到底有多賺錢?十年磨一劍,誰能想到一個小小的盲盒,讓泡泡瑪特從一個雜貨格子鋪,做到中國最大的潮玩公司。
  • 盲盒第一股賺錢圖鑑:誰是泡泡瑪特幕後玩家 一個molly還能火多久?
    這句話,曾流行於泡泡瑪特各二手交易粉絲群,瘋狂的盲盒愛好者,以抽到隱藏為最終目標,59元一個的塑料小人掏空了他們的錢包。 也正是這樣的瘋狂,讓泡泡瑪特這家公司在成立5年後扭虧為盈,甚至成為資本的「熱流」,讓盲盒順利出圈,一切皆可「盲盒」。
  • 泡泡瑪特70億潮玩帝國靠誰撐起?
    【億邦動力訊】用IP對公司估值——靠盲盒這一具有博彩特色迅速躥紅的泡泡瑪特,在成立10年後,至少在估值邏輯上,擁有對標迪士尼的底氣。但這個估值方式是不是同樣具有「博彩」的意味呢?12月1日,泡泡瑪特開啟公開招股,計劃全球發售約1.357億股,招股區間為31.5-38.5港元/股。
  • 泡泡瑪特退市再上市,揭秘盲盒背後的暴利生意經
    若按照每股38.50港元的發行價,全球發行1.357億股的話,則泡泡瑪特的市值或達530億港元。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目前,出生於1987年的創始人王寧及妻子持有泡泡瑪特近55%的股權,上市後這對夫婦身價或輕鬆破100億。大家是不是很好奇,退市再上市的泡泡瑪特是如何逆襲並上演造富故事的?
  • 富途:泡泡瑪特憑什麼年賺16億?如何通過打新賺到買盲盒的錢?
    作為中國最大的潮流玩具品牌,泡泡瑪特為何能夠發展如此成功,成為年賺16億的公司?是行業興起的推動,還是其自身本來具有的優勢?以泡泡瑪特為例,將 IP按照收入貢獻分為億級、千萬級、百萬級及以下三 檔,若按照 50%的收入增速計算,2020 年億級 IP 和千萬級 IP 均需要各增一 員。依據招股說明書中 IP 收益明細,目前最有潛力的億級 IP 候選或是 BOBO&COCO,2020H1 實現收益 0.33 億人民幣。
  • 盲盒生意有多大?泡泡瑪特告訴你,今年上半年收入8.18億元
    11月22日晚間,港交所文件顯示,潮流玩具品牌泡泡瑪特(Pop Mart)已通過港交所聆訊,投行摩根史坦利、中信證券為聯席保薦人。這意味著泡泡瑪特即將登陸資本市場。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泡泡瑪特收入8.18億元,毛利5.33億元,經營利潤2.08億元,期內淨利潤1.41億元。
  • 星空獨家︱困在盲盒裡的泡泡瑪特
    上市首日開盤價直接暴漲100.26%至77.10港元,截至當天收盤,泡泡瑪特總市值達到953.29億港元,真正成為中國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實體店何謂盲盒?盲盒起源於日本,指的是裝有不同類型玩偶的盒子。盲盒一般按照系列出售,一個系列通常由6至12個普通款+1至2個隱藏款構成。
  • 泡泡瑪特上市,名創優品入局:揭秘盲盒背後的「成癮性生意」
    賣盲盒,憑啥市值高達1065億?泡泡瑪特又上市了,這一次,它的身價暴漲45倍。2019年4月,泡泡瑪特主動從新三板退市,當時其市值只有20億元人民幣。如今,泡泡瑪特登陸港交所,開盤漲100%報77.1港元,總市值達1065億港元,市值暴漲45倍。為什麼?賺錢唄。
  • 市值突破千億,淨利潤兩年增加287倍,泡泡瑪特賣的到底是什麼?
    「一入盲盒深似海,從此工資是路人」,這是年輕的盲盒玩家共同的心聲,在一片質疑聲中,12月11日,泡泡瑪特成功上市,到晚間的時候,按照推算,市值突破千億,創始人王寧和妻子楊濤身價超500億。從一個「愛折騰」的窮學生,到成為千億市值上市公司的老闆,王寧用了12年,而泡泡瑪特如今也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期,而創辦10年才爆火,離不開盛行的「賭桌文化」,它十分精準地猜中了年輕人的消費訴求。
  • 盲盒亂象引眾議 千億市值的泡泡瑪特還能撐多久?
    可以說泡泡瑪特摸透了消費者心理,踩中了人性的弱點,但這樣的成功能延續下去嗎?據《每日財報》了解,一套盲盒一般由12個「普通款」和1個「隱藏款」組成,獲得後者的概率很低。如果抽到概率極低的特定隱藏款,在不少二手交易平臺上,可以賣到高於原價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價格。以往能獲得隱藏款的途徑,一是運氣絕佳,堪比中彩票,二是「端箱」。而如今卻出現了「第三種途徑」拆盒後二次銷售。
  • 那些在泡泡瑪特買盲盒的人,究竟在買什麼?
    文章經授權轉自公眾號:全天候科技(ID:iawtmt)作者:全天候科技「大孩子」的快樂生意到底能做多大?泡泡瑪特給出了答案。12月11日,在認購超356倍的火爆打新後,「潮玩第一股」泡泡瑪特正式登陸港股。開盤股價持續走高,市值一度突破千億港元,達1065億港元,金錢的味道刺激了市場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