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夏以來,地處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區羅集鄉遭受了百年一遇的嚴重洪澇災害,7200名群眾被迫遷安轉移,16000餘名群眾受災,48000畝農田被淹,直接經濟損失達2.2億元。面對突如其來的雨情、汛情、災情,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區委統戰部等8個部門的直接結對幫扶下,羅集鄉黨委政府帶領全鄉110餘名鄉村幹部全面實行「三統」作戰,搶抓災後家園重建、生產自救工作。
一是統一指揮調度,列出重建「任務單」。7月25日,洪水逐漸退卻後,該鄉迅速成立了以鄉黨委、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災後重建指揮部,其他黨政分管領導分別牽頭災情實地核查、人居環境整治、基礎設施搶修、衛生防疫消殺、農業生產恢復、醫療衛生服務、後勤物資保障、新聞信息宣傳、綜合協調聯絡、群團志願服務等10個工作小組,列出重建任務清單。
二是統分結合推進,排出重建「時間表」。按照「發動群眾自建、鄉村統籌共建、部門出力幫建、社會力量援建」的方式,排出災後重建的「時間表」。鼓勵群眾積極開展本村本戶的衛生防疫消毒、垃圾清掃清運、生產生活恢復等;攜手抓好災區、災民的水、電、路、網等基本生產生活保障;搶修水毀工程、扶持種養殖大戶生產恢復等,開展「一對一」幫扶活動,進一步減緩了鄉村災後重建的壓力;積極引導爭取協調有能力、有意願的社會力量參與災後援建工作。截止目前,已有100餘家企業和40多位愛心人士參與到災後援建工作當中來。
三是統籌整合資源,搶出重建「加速度」。對照「先急後緩、先面後點、先易後難」的原則,該鄉統籌各方力量,整合農業、水利、林業、交通以及社會資源,精準實施災後重建,搶出「加速度」。集中力量「大兵團作戰」作戰,在受災嚴重的儲渡村、華城村,該鄉集結了數十臺專業機械、200餘名專業人員開展災後垃圾清掃清運、衛生防疫消殺工作;分層分項「靶向作戰」,針對迫在眉睫的農業生產恢復問題,該鄉組織了16支黨員先鋒隊、18隻農機服務隊分赴全鄉15個村居開展補種保收工作;總攬全局「大會戰」,全鄉15個村居的人居環境整治、水毀工程修復、受災企業復工等工作都已在統籌計劃下全面啟動實施,人居環境整治鄉級擂臺賽、美麗鄉村建設等中心工作也都在同步進行中。
截至目前,羅集鄉已直接經濟投入1000餘萬元,投入各類勞動力26000餘名、各種機械400餘臺全面開展災後重建工作,在全鄉幹群合力攻堅下,120餘處水毀工程修復如初,全鄉水電基本暢通,災區、災民的基本生活得到了強有力的保障。
(特約通訊員 汪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