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讀者,相信大家都聽過這樣一句話,那就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他的意思也非常簡單,說的就是古代人不孝有三種表現,而沒有娶妻生子,則是最不孝的行為。那麼我們知道沒有後代是不孝的行為之一,另外兩種不孝的行為究竟又是指什麼呢?接下來就讓小編給大家講講。
其實這句話最早還是在《孟子·離婁上》中出現的,書中還記載了後面的一句話,這一整句話意思大概就是,一個人的不孝表現在三個方面,其中沒有後代是最為不孝的,當年順娶了妻子,但是卻沒有告訴自己的父母,所以就被認為是沒有後代的表現,也就是最不孝的,但是君子認為,順的行為其實和告訴父母沒有什麼區別。
這句話聽起來確實有些迷惑,可能我們現在理解不了。但是這句話的氣勢,其實和當時的時代背景也有掛鈎,當時。舜在區妻子的時候,還受到了妻子的父親堯的考驗,經過堯的考察後他才最終抱得美人歸。但是當時舜的父母對舜就非常有偏見,如果順把這件事告訴自己的父母,那麼他的親事很可能就會遭到拒絕,所以順選擇了瞞住自己的父母。所以當時順著父母就認為順沒有娶妻,也就沒有後代就是不孝的表現,但是在順眼中,他認為自己只要娶了妻子,等生了孩子後再告訴父母也一樣。所以後來才有君子認為順的情況和告訴父母其實也差不多。
其實另外兩個不孝的具體表現是什麼書中也沒有提到,但是在另一本書中卻提到了這個問題。大概意思就是說,不孝有三種表現,第一就是只知道順從父母,哪怕在他們犯錯的時候也沒有指出,這就是陷父母於不義。第二就是家中生活很拮据,但是自己不知道努力,也不知道用功讀書來考取功名,報答父母。第三種其實就和我們上面說的那樣,也就是不娶妻生子,不能替家裡傳宗接代。這種不孝是最為嚴重的。
現在大家都知道,「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中,另外兩個不孝是指的什麼了吧,不過,在古代的書籍中,那些數字往往都是虛數,可能除了這三種外,還有其他的行為也是不孝的表現。就比如說在《孟子離婁章句下》中,就記載了五種不孝的行為,但是在群眾向一邊卻沒有一個是有關孩子的。所以說不孝的行為也不僅僅只有那三種,應該是有多個。在小編看來,孝順父母就是要多陪著他們,哪怕家裡經濟不景氣,也要多抽空陪陪父母,畢竟在現在這個社會,空巢老人也越來越多。在父母眼中,只要兒女陪在自己身邊,可能就是最幸福的事情了吧。各位讀者,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