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另兩個不孝是指什麼?

2020-12-19 阿克說歷史

各位讀者,相信大家都聽過這樣一句話,那就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他的意思也非常簡單,說的就是古代人不孝有三種表現,而沒有娶妻生子,則是最不孝的行為。那麼我們知道沒有後代是不孝的行為之一,另外兩種不孝的行為究竟又是指什麼呢?接下來就讓小編給大家講講。

其實這句話最早還是在《孟子·離婁上》中出現的,書中還記載了後面的一句話,這一整句話意思大概就是,一個人的不孝表現在三個方面,其中沒有後代是最為不孝的,當年順娶了妻子,但是卻沒有告訴自己的父母,所以就被認為是沒有後代的表現,也就是最不孝的,但是君子認為,順的行為其實和告訴父母沒有什麼區別。

這句話聽起來確實有些迷惑,可能我們現在理解不了。但是這句話的氣勢,其實和當時的時代背景也有掛鈎,當時。舜在區妻子的時候,還受到了妻子的父親堯的考驗,經過堯的考察後他才最終抱得美人歸。但是當時舜的父母對舜就非常有偏見,如果順把這件事告訴自己的父母,那麼他的親事很可能就會遭到拒絕,所以順選擇了瞞住自己的父母。所以當時順著父母就認為順沒有娶妻,也就沒有後代就是不孝的表現,但是在順眼中,他認為自己只要娶了妻子,等生了孩子後再告訴父母也一樣。所以後來才有君子認為順的情況和告訴父母其實也差不多。

其實另外兩個不孝的具體表現是什麼書中也沒有提到,但是在另一本書中卻提到了這個問題。大概意思就是說,不孝有三種表現,第一就是只知道順從父母,哪怕在他們犯錯的時候也沒有指出,這就是陷父母於不義。第二就是家中生活很拮据,但是自己不知道努力,也不知道用功讀書來考取功名,報答父母。第三種其實就和我們上面說的那樣,也就是不娶妻生子,不能替家裡傳宗接代。這種不孝是最為嚴重的。

現在大家都知道,「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中,另外兩個不孝是指的什麼了吧,不過,在古代的書籍中,那些數字往往都是虛數,可能除了這三種外,還有其他的行為也是不孝的表現。就比如說在《孟子離婁章句下》中,就記載了五種不孝的行為,但是在群眾向一邊卻沒有一個是有關孩子的。所以說不孝的行為也不僅僅只有那三種,應該是有多個。在小編看來,孝順父母就是要多陪著他們,哪怕家裡經濟不景氣,也要多抽空陪陪父母,畢竟在現在這個社會,空巢老人也越來越多。在父母眼中,只要兒女陪在自己身邊,可能就是最幸福的事情了吧。各位讀者,你們覺得呢?

相關焦點

  • 古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指沒有後代嗎?另兩個不孝是什麼?
    古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指沒有後代嗎?另兩個不孝是什麼?·「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古人以及後人們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不能替家族傳宗接代延續香火,被看作是不孝順的表現之一,那麼他一開始是這個意思嗎?,除此之外,另外兩個不孝是什麼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
  •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那另兩個不孝是什麼?
    1.古人常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裡的三是個虛數還是確有所指呢?
  • 中國古話「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另外兩個不孝指的是什麼呢?
    中國古話「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另外兩個不孝指的是什麼呢?催婚是某些父母的日常,要是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還沒有結婚的話,那父母們就會特別著急,覺得自己很丟臉,不管孩子學歷有多高,收入有多高,只要沒有結婚的話,那整個人生就是失敗的,結了婚還不算完,父母還會催著要孩子,中國有句古話叫做「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經常被某些父母掛在嘴邊,那麼另外兩個不幸指的是什麼呢?不妨看看,下次父母再催婚的時候你就知道該如何回應了。
  • 都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剩下的兩個不孝是什麼?
    都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剩下的兩個不孝是什麼?中國歷史有五千年之久,歷史的長河流過的地方總會有豐富的傳統文化積澱下來,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類。一些文化經過日積月累的沉澱逐漸演變成了如今的俗語,也是傳統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
  • 人們常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麼另外的兩個不孝指的什麼?
    人們常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麼另外的兩個不孝指的什麼?「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想必大家都聽過這句話,甚至一些家長也拿此話壓尚未娶嫁的兒女。那麼這句話真正的意思是什麼,其他的「兩孝」又是指什麼呢,又是誰提出了這樣的觀點呢?
  • 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還有兩個不孝指什麼?原來如此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我們聽慣了的一句俗語,大家也都明白這句話的意思:不孝順的表現有三種,其中最嚴重的就是你不結婚、不生娃,不給家裡延續香火、不讓父母抱孫子——這顯然是一種非常傳統的觀念。在現代社會,很多人漸漸對這句話提出了質疑。
  •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請問那兩個不孝是什麼?為什麼?
    不要曲解「無後」的意思,「無後」中間省略一個告訴的告字,為「無告後」,其實就是沒有告知父母之後而去做。現在都曲解為沒有後代! 三在古代是虛數,指眾多。不孝有三並非只有三種不孝的行為。
  • 俗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外兩個不孝指的是什麼?不妨看看
    百善孝為先,何為孝道?中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著作《爾雅》下的定義是:「善事父母為孝」。漢代賈誼的《新書》界定為「子愛利親謂之孝」。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的解釋:孝道文化「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
  • 俗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有三個不孝,那後面兩個是什麼呢?
    雖然這裡可能也會出現一些比較封建一點的思想,但是總體來說還是沒有脫離一個字,那就是「孝」。而我們也有一句關於孝道俗語流傳至今,那就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但這裡有著三個不孝,那麼後面的兩個「不孝」分別是什麼呢?這句話最早是出自《孟子·離婁上》: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不過這裡的意思可能和我們理解的不同。
  • 古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外的兩不孝指的是什麼?
    古語:「不孝有三, 無後為大」,另外的兩不孝指的是什麼?導語:我國是一個有五千歷史的國家,在文化源流上也是非常長久,而我國歷史最主流的意識形態就是儒家思想了。「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古語也是古人常掛在嘴邊的一句俗話,其大概意思是說,不能替家族傳宗接代被看作是不孝順的表現之一了。那麼,除此之外,還有另外兩不孝是指什麼呢?估計很多人都不知道。
  • 古人常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麼另外兩個不孝指什麼?
    古人常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麼另外兩個不孝指什麼?封建王朝統治時期,儒家思想一直深受各個朝代統治者的喜愛。古人常說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出自著名的儒家代表孟子,這句話的原文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據說這句話是孟子在評論舜結婚的事情時說的,大致的意思就是::不孝的行為有很多種,如果沒有娶妻生子就是最大的不孝。舜在娶妻的時候沒有稟告健在的父母,是沒有盡到做後輩的責任(本分)。
  •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剩下兩個不孝是什麼?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經常被父母用來當做「逼婚」的口頭禪出自《孟子》。原文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是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這件事在孟子看來是沒有盡到後輩責任的,所以叫「無後」,衍生意義是後代要盡到自己對長輩的責任。而不是我們現在所理解的結婚了沒有生下孩子,我們的家長被「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字面意思——「沒有孩子就不孝順」這種解釋誤導了,所以一些適齡單身青年都被家長逼婚,屏幕前的你這個國慶你有沒有被催婚?
  • 古人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外兩個不孝是什麼?趕緊來看看
    古人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外兩個不孝是什麼?趕緊來看看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幾千年的歷史積澱。在這樣悠久的歷史中,也有許多記載古人智慧的書,例如「論語」,記載了孔子的言行,值得後人學習。例如,當我們被催促結婚,我們經常聽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其實流傳了幾千年。孔子的弟子孟子在「孟子」中第一次提到這句話,書中有一個明確的意思,那就是有三件事是不孝的,最糟糕的是沒有後代,這句話幾千年來一直作為一句明智的諺語流傳下來。但我們都知道,最嚴重的不孝是無後,那麼剩下的兩個不孝是什麼,你知道嗎?
  •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其他兩個是什麼呢?
    孝為德之本,百善孝為先。很多時候我們評價一個人的人品,首先要看的就是他對於父母的態度。日常生活中大家經常會聽到這麼一句話: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大多人以為是說最大的不孝順,就是沒能為家族續上香火,傳宗接代。
  •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其他兩個是什麼?
    日常生活中大家經常會聽到這麼一句話「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大多人以為是說最大的不孝順就是沒能為家族續上香火,傳宗接代。但事實是什麼呢?你知道三大孝都是什麼嗎?「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出自孟子,在《孟子·離婁上》上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
  • 老人常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麼還有兩不孝指什麼?
    在我國的歷史上,曾有很多的文化流傳下來,春秋時期的諸子百家,包括了後世一直在流傳的儒家思想,一直都廣為流傳。而在漢朝的時候,有著「推恩令」,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標準的就是,看這個人的到底孝順不孝順。但是今天要給大家說的就是老人常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麼還有兩不孝指什麼?
  • 俗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不孝有哪三種?無後是什麼意思?
    想想吧,同學們朋友們,被逼婚的時候,聽到最多的一句話是不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每個長輩催婚,都會把這句話掛在嘴邊,怎麼反擊?當然是問一句:「另外兩個不孝是什麼?」問完之後,保準你會挨一頓揍。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中國人啊,有很深的家族(宗族)觀念,這種觀念,讓中國人的親情比任何民族都要濃厚,所謂血濃於水,再好的朋友、同事,也比不過血緣關係帶來的親情,你看,皇帝就不會把皇位傳給最有學問的大臣。
  •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其他兩個是什麼?「後」指的就是後代嗎
    孝為德之本,百善孝為先。很多時候我們評價一個人的人品,首先要看的就是他對於父母的態度。日常生活中大家經常會聽到這麼一句話「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大多人以為是說最大的不孝順就是沒能為家族續上香火,傳宗接代。但事實是什麼呢?
  •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外兩「不孝」,是什麼?
    所以,古代有句俗語叫做:「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我想大家都對這句俗語非常熟悉,絕大部分的朋友都會這樣理解:不孝順的行為有三種,但是,沒有子嗣、沒有傳宗接代,是最不孝順的。
  •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外兩不孝是什麼?
    我們常說的一句話叫做"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有些人對這句話不太理解,片面認為:不孝有三件事,沒有後代(無子)是最大的不孝,其實這樣理解是不對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正解是:不孝有三種行為。第一種行為就是到了結婚年齡不結婚,這裡指的是男子。古代是男權社會,都是以男人為中心。不結婚自然無子,三種不孝行為裡不結婚最為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