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把十二時辰劃分「錯」了!

2020-11-20 騰訊網

  2018年2月25日,本微信號上推出《新加坡把子午時用錯了》一文(參考:新加坡把子午時用錯了,但不背這個鍋~),作者說在寫該文時,同時發現中國把子午時也劃分「錯」了,子時的時段劃分為23--1時,竟然一個時辰跨兩天。

  新加坡萬事通對這個問題也很感興趣,於是特地專訪了該文作者田柏強先生,請他談談,中國的十二時辰劃分「錯」在什麼地方?

  十二生肖時辰是傳統的中國記時方法,現在中國對十二時辰劃分的數字對應時間為:子時23?1點,丑時1?3點,寅時3?5點,卯時5?7點,辰時7?9點,巳時9?11點,午時11?13點,未時13?15點,申時15?17點,酉時17?19點,戌時19?21點,亥時21?23點。

  目前這樣劃分達到社會上的一致認可,在中國的所有出版物、媒體、網站上,對十二時辰都是這樣劃分的,也一直用了很長時間,至今還沒有人對此劃分提出異議,田柏強先生是全世界第一個對此提出異議的人

  問題首先從十二時辰與人們生活中的關係談起。(下新加坡萬事通簡稱「通」,田柏強簡稱「田」)

  通:十二生肖時記時已經「過時」了,還談它有什麼意義?

  田:這先從生肖說起,許多人認為,十二生肖只是中國的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沒有什麼關係,其實不然,十二生肖與現在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首先它也用來記年,如今年就是戊戌年。

  中國人一般不說多大歲數,只說屬什麼的。在中國民間有一個謎語,說中國有一個東西只有12個,但是全世界十幾億華人卻每個人都有一個,謎底就是生肖屬相。

  其次,十二生肖也用來記時,十二個時辰就是十二個生肖 。雖然現在用24時制了,但是傳統的十二時辰,仍然與人們的日常生活、養生保健等方面密切相關,如在中國傳統醫學上,認為子時與肝臟對應入肝經,這個時候人們必須要睡眠,才能保護肝臟。

  午時與心臟對應入心經,所以午睡對保護心臟很有好處。所以準確劃分十二時辰十分重要,如果連子午時時都分不清,或者劃分錯了,怎麼能保護「心肝」?

  大的方面,十二時辰與現代人類生活也密切相關,如國際上地球上的經線,又叫子午線,「子午」兩個字就來源於十二時辰中的子午時。國際上的日期變更線,也可以說是是子時線,本初子午線也可以說是午時線。

  現在人們生活中最常用的上午下午,也來源於午時,午時是上下午的分界線,離午時越來越近的是上午;離午時越來越遠的是下午。

  通:你憑什麼說這樣劃分「錯」了?

  田:現代24時制新的一天的起點是0時,中國現在對十二時辰劃分,一天的起點卻不是「0時」了。子時是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也是一天中的第一個時辰,現在子時時段劃分為(昨天)23時至1時。也就是說,子時一個時段跨兩天。這在理論上說不通,實踐上也是行不通的。

  從理論上說,世界上的事物的發展規律都是從無到有再從有到無,用數字來說,就是從0開始到0結束,始於0終與0終始為0。如人們經常說的「歸0」。一天24小時,24時是一天的終點,周而復始,從新的一天來說它又是起點,就是0時了,所以新的一天必須從0開始。而子時卻始於23時,是"從有到有",這是不合規律的。

  從實踐上說,由於一個時段跨兩天,會產生很多矛盾,如在某日子時發生的事情,究竟應該算成哪一天就成問題了,特別是遇到跨月跨年的日子,甚至跨世紀、跨千年的日子怎麼算?

  如哪一個名人出生或者死亡,發生在新千年最早一天的"子時」,是算前一個千年最後一天,還是算新千年的第一天?這就說不清了。所以說一個時辰跨兩天,在實踐中也行不通。

  通:為什麼會發生這個「錯誤」?

  田: 這主要是對日晷的 「誤讀」。 在日晷上,子時的時段是在23--1時的刻度上,正中心是24時,23時至24時段是「子初」;0時至1時是「子正」。望文生義,人們把23時至24時段「子初」當成「子時」的開始。

  我認為,日晷上的「子初」不能理解為「子時」的開始,「子正」才是「子時」真正的開始。「子初」也可以理解為「亥末」,屬於「亥時」時段。「醜初」也可以看成「子末」,還屬於子時時段。

  同樣,「午初」也不能看成「午時」的開始,「午正」才是午時的開始,現在把上午11時劃分為「午時」時段,但是上午11時還正在向「午時」接近,可以說還沒有到「午時」

  通:怎麼理解時點和時段?

  田:在日常生活中,人們說時間,一般常說幾點不說時段。說時段時,起點也是從「點」開始,如幾點幾分,不能從「點」的前面開始。

  如在中國一般單位上午上班時間都是 :上午8--12時。這個時段,都是從8點開始的。大家都不會理解成:7:30--11:30分。

  用十二時辰表示,就是從辰時到午時。子時這個點,正處於「0點」的位置上,所以我認為子時時段也應該從這個「點」開始,即從0時開始,到2時結束。

  十二時辰是「大時」,一個時辰是現在的兩個小時。從數字的規律上來說,十二時辰的時段的始終點應該是偶數,也就是0、2、4、6、8等等。

  而現在這樣劃分,卻把十二時辰的時段的始終點,都成為奇數 1、3、5、7等等,這也不符合數字規律。

  通:實際生活中是不是符合這樣與劃分?

  田: 在實際上生活中,對生肖時的理解也是與現在十二時辰的劃分是不一樣的。中國過去很貧窮,老百姓沒有鐘錶,記時主要靠太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我記得我小時候家裡沒有鍾,長輩還在用生肖記時,以太陽光為準。父母親一般不說幾點,只是說生肖時,如早上兔子出來了說卯時,其實就是上午6時;下午雞進籠了說酉時,就是下午6時。沒有聽說過卯時從上午5點開始的情況。

  還有,到了午時怎麼還不吃午飯,午時就是特指中午12時,太陽光直射在地球上。從來沒有把午時理解為11時。到子時了,怎麼還不睡覺,子時就是夜裡12時,也沒有理解為其他時間。

  在中國的古文中,雖然我沒有看到與十二時辰對應的數字時間,但是從一些文學作品中,還是能看出午時是特指中午12時的。

  如午時推出午門外斬首等,作品中經常描寫執行死刑時,必須看不到一點人影,只有在午時太陽光直射在地球上,犯人和陽光成為一條直線,才沒有影子。(日晷上午時的影子是日晷的角度形成的),在犯人還有一絲人影,死刑就不能執行,所以還出現刀下留人情節等等。

  人命關天,這樣的大事,對時間要求必須十分準確,沒有影子時才能開始執行死刑,可見古時候午時也不是從上午11開始,而是從中午12開始的。

  通:假如真是古人把「23時」當作一天的起點怎麼辦?

  田:即使出現這種情況,今人應該對它進行「修正」。一天從0開始是必須遵循的規律,現在新加坡用的法定時間是東8區,比標準時間東7區增加了一個小時。

  從標準時間的角度來說,新加坡每天也是從23時開始的,但是在使用時,必須在每一個小時上再加一個小時,23時改為24開始,使它符合規律。順便說一下,現在新加坡的子午時,分別是1和13點。

  同樣,即使古人在生肖時辰上的位置標註錯了,把子時就是標註在23時的位置上,在轉為現代24時制時,也要把它「修正」過來,應該在子時起點上再加一個小時,改為24時。

  並且加上一句話:中國的生肖記時與現在對24時制存在一個小時時差。而不能認可古人的錯誤,就把子時起點就解釋為「23時」,這就等於跟著錯了。

  因為標準時區不能改變,法定時區可以改變;古人在子時的位置不能改變,今人在表述上可以改變 ,一天從0開始的規律不能破壞。不論古人把一天中的第一個時辰放在什麼位置,它的起點都只能是「0」。

  但是實際上,古人對生肖時間的位置標註並沒有錯,生肖時在日晷上的位置和現在鐘錶上的12時位置完全一樣。只要把現在鐘錶上的12時各個乘以2,就是十二生肖時了。

  在日晷上,子時正對12點的位置,沒有一點偏差,而是今人把子時的起點理解錯了。一個時辰範圍搞錯了,所有的時辰都跟著錯,所以說「中國把十二時辰劃分「錯」了。

  田柏強認為,十二時辰時段正確的劃分的時間應該為:子時0?2點,丑時2?4點,寅時4?6點,卯時6?8點,辰時8?10點,巳時10?12點,午時12?14點,未時14?16點,申時16?18點,酉時18?20點,戌時20?22點,亥時22?24點。平常說的生肖時,是特指起點時,如子時就是0時,午時就是12時等等。

  當然,田柏強說「中國把十二時辰劃分「錯」了」,這只是他的一家之言,是否正確,還望對此感興趣「高手」們批評指正,各抒己見。

  作者:田柏強,原中國安徽工人日報高級記者,現旅居新加坡。

  1 新元 =4.77940人民幣

  1 人民幣 =0.209231新元

  (*截稿前更新)

  猛戳下圖,獲得更多最新打折訊息!

相關焦點

  • 再談時辰劃分,子時從「0」開始早有人提過~
    前段時間,萬事通推出《中國把十二時辰劃分「錯」了》一文後(參考:中國把十二時辰劃分「錯」了!),立即在網上引起強烈反響,新浪、搜狐、網易、鳳凰等網站紛紛進行轉發! 一些網友也對此各抒己見議論紛紛,大部分網友認同田柏強先生的觀點,也有一些人提出不同看法。
  • 十二時辰原來是這樣劃分的,美的無與倫比!
    十二時辰的劃分十二時辰是古代漢族勞動人民根據一日間太陽出沒的自然規律、天色的變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產活動而獨創於世的。一晝夜被劃分成十二個時段,每一個時段叫一個時辰。十二時辰既可以指一天,也可以指任何一個時辰,原來古人把時間都劃分地那麼美!子時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張繼《楓橋夜泊》十二時的第一個時辰,就叫「夜半」。
  • 中國古代十二時辰是如何劃分的?
    最近呢,小東追了個劇《長安十二時辰》,裡面經常出現的那個有人報時的時辰。還有那個畫面:電視畫面對裡面的那個:日晷 產生了興趣,所以小東就上網查了下,對古代的十二時辰和今天的北京時間做了下對比。小東可是個愛學習的好孩子吆!
  • 古代的十二時辰,究竟有哪十二個時辰
    說起十二時辰,想必對大家來說那都是再熟悉不過的了;但說起十二時辰中究竟有哪十二個時辰,相信很多人都會一臉懵,今天筆者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時辰是古代的計時單位,古人把一晝夜,也就是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等於現在的兩個小時,所以現在的一個小時就等於古代的半個時辰。十二個時辰分別以地支為名稱,從半夜算起,依次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那麼十二個時辰對應到現在,分別都是幾點呢?子時,十二時辰中的第一個時辰,23時至01時。
  • 長安十二時辰,何為長安?何為十二時辰?與十二生肖有關嗎?
    長安十二時辰近來十分火,一是裡頭演員整容強大,二是故事體裁合適,既有小鮮肉加持,又有實力派抗住演技。故事講述了一場歷史懸疑劇,是死囚張敬和李必攜手在十二時辰內拯救長安的故事。這部劇也是好評如潮,那麼長安十二時辰,何為長安?何為十二時辰?
  • 古代時辰是如何劃分的?古今時間對照!
    經常在古裝片中聽到「時辰」、「子時」等詞。「時辰」想必不陌生,不過各種名目繁雜的時辰讓人產生好奇。古代的有多少個時辰呢?每個時辰都叫什麼?古代的「時辰」和今天的「24小時」對照一下,體會古人的時間表與時間觀。下面就來看一下吧!
  • 中國十二時辰的優雅味道
    十二時辰制,我國西周時就已開始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
  • 長安十二時辰,古時候十二時辰分別是現在的什麼時候?
    最近熱播古裝懸疑劇《長安十二時辰》是由曹盾執導,雷佳音、易烊千璽領銜主演。長安十二時辰劇情改編自馬伯庸的同名小說,講述了唐朝上元節前夕,長安城陷入危局,長安死囚張小敬臨危受命,與李必攜手在十二時辰內拯救長安的故事。
  • 「十二時辰」簡史
    點擊進入「文藝星青年」>>在引發觀劇熱潮的《長安十二時辰》中,導演在片頭巧妙地利用日晷指示時間,既突出了劇中主題,又渲染了緊張氣氛。大家對這日晷所指示的「十二時辰」有多少了解呢?《長安十二時辰》第一集片頭十二時辰制在我國古代,基於日月運行以及人類的生活習俗和生產活動規律劃分的分段計時制度,是沿用歷史最悠久的古代計時法。
  • 常識積累 | 看過長安十二時辰,但不知道古代十二時辰?
    古時候的中國人,將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一個時辰剛好是今天的兩個小時,關於這「十二時辰
  • 事業單位常識積累:十二時辰
    點擊查看:北京事業單位招聘筆試通用課程   古時候的中國人,將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一個時辰剛好是今天的兩個小時,關於這「十二時辰」你真的了解嗎,快來看看這篇文章漲知識吧!
  • 公考常識積累:十二時辰
    2 十二時辰對照表 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把一晝夜劃分成十二個時段,每一個時段叫一個時辰。十二時辰既可以指一天,也可以指任何一個時辰。十二時辰相當於24小時,每個時辰等於2小時。
  • 《長安十二時辰》引熱議!小師父十二生肖,帶你了解古代十二時辰
    《長安十二時辰》電視劇改編自馬伯庸同名小說,由易烊千璽、雷佳音主演,已經播出就引發許多討論。古時候的中國人,將一晝夜劃分成十二個時段,每一個時段叫一個時辰,十二時辰相當於24小時,每個時辰等於2小時。子鼠、醜牛、寅虎、卯兔……古人根據中國十二生肖中的動物習性、出沒時間來命名各個時辰。小師父饕餮紋十二生肖,帶你了解古代十二時辰,了解中華民族知識,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 在十二時辰裡,藏著最詩意的中國
    在《長安十二時辰》熱播的那段日子裡,網上興起了「十二時辰」再創作的風潮……北京十二時辰,除了堵還是堵成都十二時辰,不要以為成都人整天都在喝茶搓麻,因為你以為的很可能是對的。上海十二時辰,無時無刻不困於垃圾分類的水深火熱之中,時間在居委會阿姨面前也得靜止。貴州十二時辰,別問問就是壕氣沖天。……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們慢慢地把十二時辰過成了一個模樣,似乎離「時辰」本身越來越遠。
  • 從《長安十二時辰》,看聰明的中國古人是如何計時的
    編輯:孫東臨 古裝懸疑劇《長安十二時辰》在這個盛夏引發了追劇熱潮。為解救陷入危機的長安城,「不良人」張小敬爭分奪秒,勢必在上元節花燈大會的前幾個時辰抓獲搞破壞的刺客。
  • 古人為何將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
    「水鍾」通常由播水壺、受水壺和分水壺三部分組成,使用時,需在受水壺的中央插入一把銅尺,銅尺上刻有十二個時辰的刻度,銅尺的前面插入一根木刻浮箭,下面是浮舟,隨著受水壺內水量的增多,浮舟也隨之上升,浮箭就能在銅尺上指示出刻度時間。有關滴漏的記載,也常見於古代詩人的詩文中,唐代詩人李益在《宮怨》一詩中寫道:「似將海水添宮漏,共滴長門一夜長」。
  • 為何古人把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
    比如,為何古人會把一天分成十二個時辰?我們的先祖們是如何在沒有精確測量儀器的情況下,給生活加上了這些有效又奇妙的"標尺"的呢?早在殷商時代,我們的先祖就有了明確的時間意識和時間觀念。此時的時間觀念,正反映著當時的人們對存在或世界統一性的理解。因為對世界的認識有限,殷商時期的人們在生活中大事小事都要佔卜,非常依賴神明。
  • 十二星座的時間是如何劃分的,或許你錯了!
    十二星座的時間是如何劃分的,或許你錯了! 很多對星座感興趣的朋友,對於十二星座他們都可以倒背如流了,但是每個星座劃分的時間,卻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完全搞清楚的,或許這麼久以來,你們都搞錯了!一個人出生時,各星體落入黃道上的位置,說明了一個人的先天性格及天賦。
  • 【漲知識】古代除了十二時辰 還有十五、二十四時辰……
    【漲知識】古代除了十二時辰 還有十五、二十四時辰…… 2019-07-26 10: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長安十二時辰》,每個時辰名稱的由來,與太歲有關!
    《長安十二時辰》是一部值得二刷的網劇。出於對傳統文化的喜愛,總覺得這部劇用時辰開篇很酷!比如「巳正,大荒落!」越是中國的就越是世界的,越是久遠的就越是時尚的!古人將一天劃分為12時辰,這源自古人對太陽運行軌跡的觀察,把黃道12等分。古人發現歲星(木星)12年運行一周天,但歲星自西向東,其一,不準,其二,不符合人們的認知,所以,人們假想了一個和歲星運行規律相同,運行相反的星星,稱之為太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