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票難求的背後是什麼?
諾亞·本迪克斯-巴爾格利
《醒·獅》劇照(王維宣 攝)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素芹
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大型民族舞劇《醒·獅》載譽歸來,在廣州大劇院連演三場,演出前數日,票房已售罄。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從劇場方面獲悉,近期一票難求的演出,還有英國國家劇院現場的高清話劇《女王召見》,非常林奕華的首部音樂劇作品《梁祝的繼承者們》,以及本土兩大樂團廣州交響樂團、廣東民族樂團音樂季的演出。
這些演出,或為本土精品,或為邀來的世界頂級作品,在「識貨」的廣州觀眾這裡,都覓到了「知音」。而在傳統「淡季」的3月廣州舞臺,淡季不淡,舞臺節目比往年都要多。這裡氤氳的文藝氣息,滋養著身處其中的廣州市民的心靈。
文化消費旺盛,多場演出一票難求
《醒·獅》演出後的主演籤售會場面爆棚
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獲得第十一屆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獎的大型民族舞劇《醒·獅》全新升級,在廣州大劇院的舞臺上連演三場。
「拳拳到肉,燃爆全場,好像在看武俠片!」「作為廣州人我看得熱淚盈眶!」「這是一部男人戲!非常陽剛!」不少看過《醒·獅》的觀眾如此表示。也有不少觀眾表示自己已經是「二刷」「三刷」了,甚至表示4月還要跑到佛山去「四刷」。
去年9月底,《醒·獅》首次公演引發強烈反響。今年1月初,《醒·獅》此番公演開票後,廣州大劇院多位劇場資深人士就在朋友圈表示:「《醒·獅》陪你一同鬧新春,這次搶票可要快快快喲。」在此次演出前數日,票就已經售罄。上周末連續三晚的演出座無虛席,周邊產品熱賣之外,演出後的主演籤售會更是場面爆棚。
近期一票難求的演出不止一場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從廣州大劇院獲悉,即將到來的3月,英國國家劇院現場的《女王召見》和非常林奕華的首部音樂劇《梁祝的繼承者們》都已基本售罄。
時隔兩年,英國國家劇院現場(NT Live)再度回到廣州大劇院實驗劇場。3月9日將要放映的英國國家劇院現場是《女王召見》。曾經在2006年的電影《女王》中因扮演伊莉莎白二世而斬獲奧斯卡獎的影后海倫·米倫,此次領銜主演。
將於3月29~30日上演的《梁祝的繼承者們》是非常林奕華的首部音樂劇,歌詞由林奕華一手打造。18首相知相遇的原創歌曲,加上動人心靈的現場演奏,令這場演出一票難求。
《梁祝的繼承者們》,故事由一場夢開始。祝英臺明明是想到藝術學院探索「我是誰」,卻說服了自己父母的話是對的:人生,應該有固定答案,明確規劃。但夢醒來,她發現自己已在一家藝術學院裡,眼前出現了藝術家求之不得的繆思:梁山伯……
該劇首演以來好評不斷。有業內人士如此評價:「看《梁祝的繼承者們》很自然就想起了中學時代。『我是誰?』是那個年紀的最大課題,我喜歡藝術。但我有天分嗎?我喜歡文學,但我能當小說家嗎?林奕華給『梁祝』這個經典最大的貢獻,是把他們念的書從『四書五經』變成了藝術!」
廣州交響樂團、廣東民族樂團演出備受歡迎
而在星海音樂廳,3月份廣州交響樂團、廣東民族樂團2018/2019音樂季方面的演出,票房都已售出九成以上。比如,將於3月23日上演的廣州交響樂團2018/19音樂季【10】餘隆演繹幻想交響曲,廣州交響樂團音樂季將邀請音樂總監餘隆與柏林愛樂樂團首席諾亞·本迪克斯-巴爾格利為觀眾呈現一場精彩的音樂會。
2018/2019樂季是指揮家餘隆擔任廣州交響樂團音樂總監的第16年。此次餘隆將指揮廣州交響樂團帶來法國音樂家柏遼茲的《幻想交響曲》,這部作品以充滿想像力的管弦語法,為音樂的浪漫主義開啟了決定性的大門,也打破一般人認為「法國人不擅創作交響曲」的觀念。
而同場音樂會,柏林愛樂樂團的樂團首席、曾獲得2009年伊莉莎白女王大賽桂冠的小提琴家諾亞·本迪克斯-巴爾格利將演繹普羅科菲耶夫的第二小提琴協奏曲,作者在自傳中曾這樣描述這部作品:「……這首協奏曲寫於好幾個地方,反映我當時正過著遊牧民族那樣的巡迴演出生活……」與《第一小提琴協奏曲》相比,它在寫作構思上更為成熟,旋律也更富有浪漫色彩。
舞臺供給,淡季不淡節目豐富
廣州本土院團的精品繼續大放光彩 縱觀上述「一票難求」的演出,不乏本地文藝院團的精品,如廣州歌舞劇院的《醒·獅》。此外,去年以來,廣州本土院團的創作可謂高潮迭起,原創歌劇《馬可·波羅》、話劇《廣州站》、粵劇《初心》、芭蕾舞劇《浩然鐵軍》等。可以預見,未來將有更多文藝精品的出爐。
3月的舞臺上,本土院團的精品繼續大放光彩。如廣州粵劇院大型新編粵劇《十三行》,友誼劇院創演中心的話劇《盛夕樓》《廣州站》,廣東粵劇院推出的「彭慶華演出周」等。
優質的演出,也吸引了很多遠方客人前來觀賞
這些「一票難求」的演出,也有很多「外來」的精品。有來自北京的演出商曾在接受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的劇目一定要到廣州來演,因為只有在廣州演,劇目影響力才能輻射到整個華南地區。」
作為廣州的文化地標之一,廣州大劇院自開幕以來,引進了無數殿堂級的演出。這些優質的演出,也吸引了很多外地甚至外省的人前來。2016年上海崑劇團在廣州大劇院連續四晚、連臺上演湯顯祖的《臨川四夢》,不僅吸引了廣州的觀眾前去觀看,也吸引了不少來自佛山、東莞、梅州甚至南寧、北京、上海等地的戲迷,他們甚至在廣州訂了四晚的酒店。首晚《牡丹亭》上演時,廣州下起了大雨,在等候檢票的人群中記者就看到了拉著行李箱的年輕觀眾,一問,她是坐高鐵從武漢過來追劇的。
廣州已經成為華南地區的演藝中心。世界名團名家的中國巡演一般都會安排三站——北京、上海、廣州,分別代表華北、華東、華南的區域核心。在廣州大劇院的歌劇演出季,不光是從國內,甚至新加坡、日本、美國打「飛的」前來觀看的觀眾,亦呈增長趨勢。
2017年11月,最炙手可熱的「歌劇男神」喬納斯·考夫曼廣州首秀,廣州大劇院的工作人員清楚地記得,「有位老太太專程從德國坐飛機過來看,特別感人。」
3月,是傳統意義上的演出「淡季」,3月的舞臺演出節目相對會少一些,但是,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了解到,今年3月的節目明顯比往年多。以廣州大劇院、星海音樂廳為樣本,記者粗略統計了它們的3月演出排期:將有多達30臺44場演出!
廣州大劇院方面向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表示,在相對較「淡」的3月,廣州大劇院「淡季不淡」,主要是因為女性藝術節越做越好,吸引了很多名家名團。廣州大劇院女性藝術節辦到第三屆,今年既吸引了原創戲曲音樂劇《一代天嬌》、非常林奕華首部音樂劇《梁祝的繼承者們》、香港話劇團口碑話劇《結婚》,更招來了傅聰和阿格裡齊都點讚的蕭邦國際鋼琴比賽女冠軍阿芙蒂耶娃、當代世界大提琴界輩分最高的傳奇女大提琴家瓦列芙斯卡……
記者觀察
藝術滋養心靈,成為城市生活的一部分
良好的觀眾生態才能有利於文藝精品、高雅藝術的傳播,文藝發展的高潮時代才會到來。
1月13日晚,廖昌永放歌星海音樂廳,攜手廣州觀眾奉獻現象級音樂會《記憶·鄉愁》,全場激昂共唱《我和我的祖國》。廖昌永說,廣州的樂迷素質高,音樂素養好,一直讓他印象非常深刻。
已故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國曾如此贊廣州觀眾:「廣州觀眾的文明程度和國際接軌。他們很容易接受美好的事物,當你表演得很好的時候,他們會給予強烈的反響。」
廣州觀眾的藝術修養讓藝術家們驚嘆,這與藝術機構的培養不無關係。
在廣州,不出百元,有大把演出可以觀看。比如,廣東民族樂團的周末民樂坊,廣州交響樂團的「樂聚星期三」和「周日音樂下午茶」。這些公益音樂會,邊演出邊講解,適合剛入門的樂迷,每場上座率都是100%。而2016年友誼劇院創演中心的成立則促成了「好戲100大『惠』演」活動,按照「項目制」的運作方式推動劇目創作和表演,極大地拉低了成本,在票價「惠民」時更有底氣。2019年,「好戲100大『惠』演」活動將繼續。
作為廣州的音樂文化地標,星海音樂廳經常遭遇「漏夜排隊搶票」。在星海音樂廳的惠民措施中,一直有一種「高端惠民票」,每場演出拿出不少於300張票,以五折左右的價格出售給樂迷。每次發售高端惠民票,都會引發城中樂迷的瘋搶。這樣的「廣州式」排隊搶票,在廣州樂迷群體中已經是司空見慣。
通過觀眾培養,廣州已經成為國內的古典音樂重鎮。星海音樂廳開業20年,20年來走進音樂廳的觀眾有600萬人次。觀眾結構也從最初的老年人居多到現在走向年輕化了,排隊搶票的7成以上是年輕人。正如星海音樂廳主任劉瑩表示:「正因有世界級觀眾,我們才有底氣引進那麼多的名家名團,我們的演出才能做到與世界同步。」
潛移默化,春風化雨,藝術成了廣州人生活的一部分。比如,由廣州交響樂團和星海音樂廳共同主辦的「走進交響樂·相約音樂廳」教育普及音樂會年均吸引約1.5萬人次入場觀看,如今已擁有大批鐵桿觀眾。
廣州這座大都市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傳統與現代和諧交織,東西方文化兼容並蓄。藝術,就這樣滋養這個城市的芸芸眾生,成為了人們生活的一部分。
(責編:牛攀、陳育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