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內豪擲190億,高瓴資本A股投資邏輯起底

2020-12-11 藍鯨財經

投稿來源:投資者網

帶著傳聞的130億美元(約910億人民幣),高瓴資本衝進中國的資本市場。

整個7月,公司斥資約190億元,先後在A股、港股參與三家企業的定增。若把時間線拉長到今年,公司至今已認購5家A股企業的定增。

這些標的,過半是站在風口的醫藥股。高瓴資本出手快、準、狠,穩,在醫藥細分領域的投資邏輯,圖窮匕見。

然而,被投的企業哪些是真金,哪些是泡沫故事,還有待時間檢驗。做時間的朋友,還是做資本的朋友,公司手裡有一本精明帳。

開啟買買買模式

整個7月,資本市場颳起了一股「高瓴旋風」。

7月12日,健康元發布公告稱,高瓴資本以最高21.73億元現金,認購全部定增股票。次日,香港上市的百濟神州也宣布20.8億美元的再融資方案,高瓴資本至少認購10億美元(約70億人民幣)。

7月17日,鋰電領域的明星寧德時代,公開200億元定增,高瓴資本配售99.99億元,新晉成為第九大股東。

定增,成了高瓴資本掘金的新手段。若不是上市公司發生變化,公司買買買的腳步,未必停下。

7月23日,凱萊英發布定增方案的調整公告。上一輪方案裡,高瓴資本計劃不超過23.11億元,全部認購新發股票。不過,新方案把認購對象調整為不超過35名,募資規模不變。

就這樣,高瓴資本衝衝衝的步伐,終於降速。整個7月,公司共向A股、港股市場砸下約190億元。「高瓴概念股」,正席捲兩地資本市場,所到之處個股價位急速拉升,投資機構趨之若鶩進場,生怕錯過盛宴。

募、投、管、退,這是一家私募基金的商業模式。能賺多少錢,關鍵看投與退。高瓴資本每投一筆,自然期待退場時,能高位套現。現在投已到位,怎麼退、何時退,考驗團隊的智慧。

7月22日,海正藥業發布定增公告,宣布以現金、可轉換債券、股份等形式,收購高瓴資本持股的瀚暉製藥,標的價格44億元左右。兩年前,高瓴資本從輝瑞手中,買下瀚暉製藥的股權。定增完成後,公司將成為第二大股東。

這筆交易,高瓴資本創造了「退」的新模式。一方面,公司拿到部分現金,直接落袋為安;另一方面,公司仍持有上市公司股權,留給未來更大的套現空間。

一魚兩吃,高瓴資本的退場新方式,又給資本市場上了一課。

投資新寵

矽谷,美國科技巨頭的大本營。今年疫情爆發前夕,高瓴資本創始人兼CEO張磊,在那裡參加了一場全球投資人的晚宴。

宴席之後,高瓴資本成功募資130億美元(約910億人民幣)的消息不脛而走。儘管官方從未證實,但接下來的布局,公司瞄準醫藥行業,以左右兩手的低成本渠道投資。快、準、狠,風格老辣。

高瓴資本的左手,通過定增的方式,大舉殺入資本市場。定增的優勢,在於能直接與企業溝通,從而折價入股,降低規模資金的成本。

根據Wind數據,今年以來公司先後參與5家A股定增,包括健康元、寧德時代、凱利泰、廣聯達、國瓷材料,其中醫藥股2家。

高瓴資本的右手,通過大宗交易的方式,悄無聲息地入局。大宗交易專供機構席位,定價相對靈活,也是為數不多的低成本渠道。

截至今年一季報,公司出現在7家A股企業的流通股東名單,包括凱利泰、金域醫學、愛爾眼科、格力電器、泰格醫藥、藥明康德、海螺水泥等。其中醫藥股5家,不少股份由大宗交易而取得,上述企業也皆為細分領域的龍頭。

從上述標的中也可以看出公司投資醫藥股的邏輯,醫療器械、CRO(醫藥外包)、PD-1(腫瘤免疫療法),只要是此三大細分領域的龍頭,高瓴資本多半會花重資進場。

然而,三大細分領域,高瓴資本又打著一本精明帳。曾經的寵兒CRO,讓位給醫療器械。

資料顯示,CRO領域的泰格醫藥、藥明康德,為公司早前投資。曾有意參與定增的凱萊英,主業也是研發外包。如今伴隨凱萊英調整方案,間接宣告了高瓴資本不會繼續大舉投入。

而凱利泰、愛爾眼科、金域醫學等三家企業,均屬於醫療器械相關的服務領域,高瓴資本今年不斷入局,投資新寵浮出水面。

至於高精尖的PD-1,公司更傾向投資香港、美國等上市企業。百濟神州、君實生物、信達生物、翰森製藥,高瓴資本從一級市場切入,進而推動海外上市,斬獲頗豐。

滯後滿足的套路

做時間的朋友,這是張磊2017年做客母校中國人大畢業典禮時,發表的主題演講。之後幾年,這句話成了他公開場合最喜歡的至理名言。

關於這句話,他延伸出一套理論。比如多數人醉心於「即時滿足」,張磊卻提出要「滯後滿足」,並進一步闡釋為延期享受成功,最後仿照賈伯斯風格,以英文「Think big, Thing long」收尾。

人一旦成功,就喜歡自創各種理論,投資界、科技界尤為甚。張磊的「滯後滿足」,與字節跳動張一鳴的「延遲滿足」不謀而合。這些年,兩人在各自領域搶盡風頭,但張磊的滿足,更有自己的套路。

7月20日,由高瓴資本領投,持股4.52%的甘李藥業發布公告,總經理、副總經理、財務負責人集體請辭,並升任三位年輕人,其中一位還是90後。將近一個月前,甘李藥業剛敲鐘上市,市值迅速突破千億,此番集體辭任提拔新人,令市場譁然。

7月28日,企業公開澄清聲明,請辭人員不影響正常管理和經營,高管團隊年輕化,是朝著國際化理念與發展目標。

然而,高瓴資本領投的醫藥企業,幾乎呈現出一個共性,即網紅賽道+海外背景。網紅賽道,是指藥廠的產品專注最火熱的細分領域;海外背景,是指高管團隊必須有外資企業的履歷。

甘李藥業的最大故事,為「胰島素茅臺」,藥物研發在胰島素領域。現任接替的三位高管,都具備海外背景,其中兩位更是任職過禮來製藥、畢馬威會計所。

於是在資本市場出現了這樣的現象,網紅賽道+海外背景+高瓴投資,只要符合三個條件,通常會大漲,但也讓市場懷疑,甘李藥業的團隊洗盤,是否有高瓴資本的授意。

《投資者網》就甘李藥業高管情況向公司求證,截至7月29日,對方尚未置評。

相關焦點

  • 解構高瓴資本的教育投資邏輯
    藍鯨教育也從彭博終端查詢到,高瓴基金四期是今年完成的全球第三大私募股權基金。前兩名是凱雷集團和殷拓集團,分別籌集了185億美元、132億美元。「作為一個投資人兼人大校友,我是很關注高瓴資本動向的,因為跟著聰明的錢投資能實實在在賺錢。
  • 為什麼高瓴資本和老虎環球基金投資B站?
    原標題:為什麼高瓴資本和老虎環球基金投資B站? 今天(5月24日)B站IPO後公布的首份季報中,這些90後00後為B站貢獻了8.68億元收入,增長了105%。良好的成績單吸引來不少投資大佬,其中就包括高瓴資本和老虎環球基金。
  • A股衝高回落,高瓴資本100億布局:亞洲最大私募,都買了啥?
    也是投資界難得的一個堅持長期價值投資,長期主義的投資人和創業者。高瓴資本創辦時候起步資金2000萬美元,在張磊的帶領下15年時間,增長了1500倍,資產規模達到600多億,成為了亞洲最大私募機構,投資布局覆蓋A股,港股,美股一級和二級市場投資。張磊也成了胡潤百富榜前三百的富豪。
  • 京東健康賣藥收入百億,高瓴資本300億美元估值作業能抄嗎
    2020年8月,高瓴資本8.3億美元領投京東健康B輪融資,由此成為第二大股東。投遍整個大健康賽道的高瓴資本,沒有錯過京東健康。高瓴這筆投資,值得二級市場投資者抄作業嗎?劉強東張磊再牽手高瓴資本半年內兩次投資京東健康在京東健康的股東列表中,高瓴資本以4.34%持股比例成為第二大股東。2020年8月,京東健康B輪融資中,高瓴資本投資8.36億美金,認購1.19億股,京東健康的B輪融資對應估值約190億美元。
  • 「高位接盤」隆基股份,高瓴資本相中了啥?
    12月20日晚間,隆基股份(601012.SH)公告稱,公司股東李春安與高瓴資本於12月19日籤署了《股份轉讓協議》,李春安擬通過協議轉讓的方式,向高瓴資本轉讓其持有的2.26億股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6.00%。公告透露,本次交易轉讓價格為70元。按轉讓前一天77.65元的收盤價來算,折價約10%。
  • 神壇上的高瓴資本
    文 | 深燃(shenrancaijing),作者 | 黎明,編輯 | 魏佳「高瓴是一個神話,沒有人敢不給張磊面子。」中國最有號召力的投資人張磊,正在通過他的影響力,將高瓴資本——一個管理超過600億美元基金的資本王國,一步一步推上神壇。
  • 狂賺32億!高瓴資本A股大抄底,股票名單曝光……
    高瓴資本參與廣聯達定增大賺近6億6月16日晚,廣聯達披露2019年度定增最終發行情況暨上市公告書,公司合計向三名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股份,募集資金總額近27億元。亞洲地區資產管理規模最大的投資基金之一高瓴資本出資近15億元,獲配2971.47萬股,UBS AG出資9億元,獲配1782.92萬股,本次發行價格為50.48元,鎖定期為6個月。高瓴資本和UBS AG均為合格境外投資者。本次股份發行後,高瓴資本將持有公司股份2.51%,UBS AG則持有2.26%,兩家機構將位居公司第7和第9大股東。
  • 高瓴資本布局早期投資領域 百億規模「高瓴創投」面世
    來源:上海證券報原標題 高瓴資本全面布局早期投資領域 百億元規模「高瓴創投」面世⊙記者 時娜 2月24日,高瓴資本正式宣布成立專注於投資早期創業公司的高瓴創投,高瓴一旦看好,就會長期支持並參與到企業的創新和發展中去。據了解,高瓴創投將以美元和人民幣雙幣種模式運作,全面覆蓋從300萬人民幣到3000萬美元不等的多輪投資策略和創新領域。與PE的投資邏輯相區分,高瓴創投將更加專注於挖掘優秀的早期項目和目光長遠的早期創業團隊,陪伴企業共同成長。
  • 高瓴資本重金搶籌A股,概念股集體飆漲,最新持倉...
    近來,高瓴資本頻頻在A股市場秀肌肉,包括認購100億元寧德時代非公開發行股票、21.73億元包攬健康元定增等等,以及最為市場所知的410多億元入股格力電器。高瓴資本效應在A股市場開始顯現。除了海正藥業外,健康元、寧德時代等個股在宣布高瓴資本入股後,股價大幅飆升。隨著高瓴概念股橫空出世,證券時報·梳理出高瓴資本在A股市場的重倉股名單,以饗讀者。
  • 高瓴資本逆襲
    不可否認,高瓴資本投資了一批優秀的企業。但成功押中這些項目,是否得益於所謂的「長期主義」和「價值投資」,卻是非常值得商榷的。 本來投資領域做長做短、或賠或賺,都是稀鬆平常的操作,無可厚非。但高瓴資本張磊明明是一個短線的悍將,卻硬要將自己標謗為「長期主義」的忠實信徒、「時間的朋友」,讓懂行的投資界人士摸不著頭腦。
  • IDG資本創始人熊曉鴿和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誰更懂投資中國?
    1 創投圈資歷1993年,IDG資本是第一個把風險投資引入中國的創投機構,熊曉鴿可以說是中國創投圈教父級人物,IDG資本通過風險投資,私募股權,併購等方式助力不同周期企業成長,實現長遠發展,也是最深刻了解中國本土市場的早期創投和私募機構高瓴資本則是後起之秀,創辦於2005
  • 又一家頭部機構加碼早期投資!高瓴資本布局早期創投業務,成立100億...
    每經記者:李蕾 每經編輯:肖芮冬雖然一級市場投資整體正面臨比較嚴峻的資本寒冬,但早期投資的趨勢卻是方興未艾,今天又一家頭部機構官宣入局。2月24日,高瓴資本宣布成立專注於投資早期創業公司的高瓴創投,合計規模約100億元。
  • 高瓴資本A股持倉揭秘,散戶跟投能否複製33%高收益?
    來源:英才雜誌文 | 姚利磊在A股市場大筆賺錢的高瓴資本又有了新動作。據中基協的信息公示,自2020年3月12日至4月2日, 天津禮仁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合計備案了32隻私募基金產品,基金類型均為私募證券投資基金。
  • A股「高瓴資本」最新20強股 長期投資珍藏
    2020年7月17日,高瓴資本認購寧德時代定增6211萬股,持股比例2.27%,位列第九大股東,認購價格161元/股,鎖定期6個月。  TOP4:格力電器(000651),國內空調家電領域第一龍頭,當前總市值3279億。高瓴資本出資400億,持股比例15%的股份,大約持有9億多股,認購價格46.17元/股。
  • 高瓴資本成立公司布局早期創投 約100億規模瞄準四大領域
    每經記者:李 蕾 每經編輯:肖芮冬2月24日,高瓴資本宣布成立專注於投資早期創業公司的高瓴創投,合計規模約100億元。有知情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布局早期業務對高瓴資本來說並不算拓展,因為「高瓴其實很早就有早期業務了,比如從A輪開始領投百濟神州,現在都7輪了。這次成立高瓴創投算水到渠成,也是給市場一個信心。」
  • 連虧10年的百濟神州,憑什麼被高瓴資本8次投資?
    百濟神州現有股東和主要投資者參與認購,其中,高瓴資本認購不低於10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這已是高瓴資本第8次投資百濟神州。但在重金砸下背後,百濟神州遲遲不能盈利,成立十年,上百億虧損,被外界質疑是「燒錢黑洞」。而高瓴仍持續注資,背後的原因有哪些?
  • 高瓴資本:長期主義和價值投資踐行者|第一財經CFV
    11月20日,第一財經「2020中國金融價值榜(CFV)」評選結果揭曉,高瓴資本獲評「年度私募基金公司」。統計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高瓴資本所投的5家企業成功完成IPO,其中兩家為科創板上市。年初旗下投資主體珠海明駿完成格力電器15%的股份,成為第一大股東;2月6日,參與投資的公牛電器上市;2月16日,在再融資規則剛剛修訂之時,高瓴資本又迅速以23億元重倉CRO頭部企業凱萊英……再加上2月24日推出的創投業務,高瓴可謂「火力全開」。
  • 高瓴資本慧眼識「牛」股 投資公牛集團浮盈超10億
    截至3月2日收盤,公牛集團股票報收181.10元每股,大漲5.38%,總市值達1086.60億元,繼續跑贏大盤。2月6日,被譽為「國民插座」和「插座一哥」的公牛集團成功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發行價格59.45元/股,發行市盈率為22.93倍。並在上市後的第十天市值成功突破千億,成為國內照明電工應用產品領域第一家市值破1000億的企業。
  • 高瓴資本——國內最頂尖的價值投資機構(附持股)
    A股市場,2016年以來長期持有格力,去年再次花400億入股格力;香港市場,最早投資騰訊的機構之一,前兩天創新高的美團也有高瓴的影子;美股市場,第一重倉股高瓴簡介高瓴一家專注於長期結構性價值投資的投資公司成立於2005年,由張磊先生創立經過十餘年的發展,成為亞洲資產管理規模最大的投資基金之一,也是亞洲規模最大私募之一,管理規模超650億美元
  • 【融資中國】今日上市,劉強東再孕3000億獨角獸,高瓴資本成最大贏家
    今年8月,京東健康獲高瓴資本8.3億美元B輪融資。 今年11月,高瓴資本以基石投資者身份再次下注京東健康,並與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 Pte)、貝萊德集團(BlackRock)等6家機構認購多達13.5億美元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