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走向了世界各地,猶如當年東非大裂谷的人類一樣,我們開啟了新的徵程。
值得一提的是,在過去是很多人走向歐美國家,而且這些人大部分都是一些有錢的留學生。大家會這樣選擇也容易理解,因為都想要出國獲得深造,而且出國需要高昂的費用,自然屬於那些高層次的人。
但隨著全球化的普及,因此越來越多的普通人也得以留學出國。但值得一提的是,人們的走向似乎發生了變化,由原先的歐洲居然變成了非洲。
一般來說,非洲比歐洲要落後很多,而且歐洲的機會更多才對,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
另外根據數據統計,有100萬華人在非洲,數量的確不少,而且他們還不願意回國了。那麼這又是為什麼呢?有驢友曾說道:在非洲是土豪,回國變窮鬼。
其實中國和非洲的關係,要比中國和西方國家的關係要密切得多。據記載,早在我國打完韓戰以後,第三世界國家特別是非洲國家的人民與中國的聯繫越來越密切,並且大有團結在我們周圍來抵禦外敵的姿態。
也正因為如此,我國展開了與非洲國家的大規模的合作,有史書記載,即使在我國最困難的時候,我國依舊給予了非洲國家大量的援助。同時非洲國家也的的確確在70年代將我國抬進了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因此兩國的關係可謂是由來已久。
另外,我國後來為了幫助非洲國家搞建設,曾經進行了大規模的投入與開發。第一輪投入中我國投入的是金錢,但是非洲國家開發的很不好,因此很快我國就大規模地幫助非洲國家搞基礎設施建設。也正是在當年的大建設潮流中,有相當多的中國人來到了非洲土地上,幫助非洲人民搞建設。
也正因為這些人的到來,不僅改變了非洲的環境,而且還改變了非洲的人心,讓大家變得越來越上進,越來越懂得什麼叫做非洲人的非洲。
但同樣的,有近百萬的華工最終留在了非洲,沒有回來,從歷史的由來來說,這是兩國關係的密切所導致的,那麼是否還有其他的原因考慮呢?
其實除了兩方的歷史以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非洲的機遇很多。如果大家真的了解過非洲的歷史,就應該知道,非洲是一個比較「富裕」的地區,但是這種富裕,並不是單純的指金錢,而是指非洲的各種機遇。
例如非洲有各種各樣的礦藏以及農產品,其中包括黃金鑽石,還有各種各樣隨處可見的各種高熱量食物。據說當時非洲人可以不用種田,每天只需要從樹上摘果子就能解決食物問題,而且非洲各處地方到處都產石油和黃金,還有鑽石,只要有幹勁,完全可以來這裡淘金。
因此,當時的非洲就如同在清朝末年時期的美國一樣,非洲地區就好像是舊金山的傳說,遍地都是黃金,因此很多的年輕有的人來到這裡想要謀求機會。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非洲地區的發展並不完善,所以有很多的發財的門道。例如勞動力非常的廉價,土地也非常的廉價,如果在這裡投資市場可以開拓大批大批的市場。
在筆者的印象中,周圍也有一些親戚朋友去非洲發財,的確有很多的人獲得了巨大的收益,這些機會的確比中國有的時候要多。
而且可能大家忽略了一點,像中國以至於西方國家,雖然也有不少的機遇,那些機遇都是基於高門檻高技術上的運作。但如果來到非洲地區,非洲本來一窮二白,而且和中國有著密切的聯繫,所以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傳統的方式來獲得巨大的利益,甚至能夠帶動當地的傳統工業的崛起。所以這裡的機會多,而且門檻很低,甚至還可以在這裡功成名就。
當然了,也有的人會認為,竟然在非洲可以發財,那麼為什麼發財以後不回國了呢?
其實答案也很簡單,在非洲和我國之間存在著太大的落差感。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百萬富翁在非洲就能夠享受到一種高人一等的待遇,就覺得自己是真正的富豪。但假若回到了我國,那是一個億萬富翁,也很難從眾人面前感受到一種睥睨天下的感覺,最多也只是一個小富翁。
所以兩者的差距太大,有不少的人願意在非洲當土豪,而不願意回國變窮鬼。畢竟這種落差的確挺大的。而且在非洲地區生存下來,也沒有太大的壓力,除了想要發大財以外,在非洲地區物價並不是很高,而且在這裡的生活節奏比中國慢了不知多少倍。因此在這裡找一個好的環境,租一個別墅,生活下來還是挺好的。
當然了,在非洲還是有一些危險的,因為在很多非洲人眼中看來,中國人是非常有錢的,所以想要在非洲生活下去也有可能會遇到一些治安不穩定的狀況。並且大家也知道,非洲地區常年發生戰亂以及動蕩,如果一不小心遭遇了叛軍的襲擊,那可是會很危險的。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有這麼多的危險,為什麼中國同胞還是願意留在那裡呢?除了這些利益和差距以外,是否還有其他的計劃呢?
的確,其實很多的中國人也有另外的想法。當年中國幫助非洲搞基礎設施建設,我們投入了好幾代人的努力與辛勞。
例如當年我國與坦尚尼亞的聯繫,兩國不僅有軍事上的師徒關係,而且更是有基礎設施建設上的緊密聯繫。有好幾代人在那裡紮根,並且在那裡結交了很多的朋友,雖然月是故鄉明,但是,在那裡的努力,很多人不願意放棄,也不願離開,於是很多人留在了那裡。
除此以外,大家也不要忘了,中國人和非洲人是很好的關係,我們當年手把手的教著坦尚尼亞地區的人,意識到了什麼叫做不太協調,同時也教會了很多非洲人,什麼叫做非洲人自己的非洲。這就好像是一個老師在教孩子,讓他們忘記懶惰變得上進,這自然會讓大家產生一種家的感覺。
所以,很多中國人留在這裡當老師,想要親眼目睹著非洲的崛起,這也算是一種責任與擔當,或者是曾經歷史因緣下的努力與堅持。
對於這一事件,我們還是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中國與非洲是歷史悠久的好朋友關係。當年東非地區走出了無數的人類,也包括了我們的先輩,現在雙方都是第三世界的國家,而且我國相比較與非洲國家要靠前一些。因此我國希望和非洲國家攜手共進,並且幫助非洲國家站起來,壯大第三世界國家的力量。
在國家的層面,我們不斷的努力,並且給予對方的幫助,在平民的角度,越來越多的人願意來到非洲,幫助非洲人民搞建設。這之中不僅有利益的考慮,不僅僅有在非洲可以找到更多的自尊自信的考慮,更多的還是因為兩國的歷史因緣,一直沒有斬斷。我國的國家政策甚至影響到了很多的國民,人人都在貫徹我國的公民素質,並且勇於探索。
其實從某一角度來看,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在非洲地區紮根,許會比在歐洲地區紮根更好。因為我們有非洲的聯繫是密切的,是擁有未來和拓展前途的,未來肯定能夠將非洲地區壯大,甚至成為第三世界的中流砥柱。到時候我國在組建國際政治公平的新秩序的時候,會取得更大的效果。所以對於這一行為,大家也應該表示讚嘆,這是兩國人民的友誼,也是未來的希望。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